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企业管理的规范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呈现出趋于好转的形势,但由于安全基础工作薄弱、作业人员素质较低等原因,造成煤矿企业作业人员的生产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本文以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分析为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煤矿企业作业人员生产安全的策略:建立控制安全风险的正式制度体系、增强煤矿作业环境的安全系数、加强煤矿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关键词]煤矿企业 作业人员 生产安全
中图分类号:TE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1-0193-01
一、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分析
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虽然有所好转,但依然存在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现状较为严峻。中国煤矿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依然是高危行业,事故总量一直持高不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工矿商企业中,1/3以上的事故、近1/2的重大事故和3/4的特大事故都发生在煤矿企业中。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煤矿企业,其事故死亡率实不同的。中国的煤矿企业主要有国有重点、国有地方和乡镇煤矿三大类,其中国有重点煤矿是安全生产状况最好的,乡镇煤矿的事故死亡率和百万吨死亡率明显高于国有煤矿。而就国有煤矿中,国有地方的事故发生量略高于国有重点煤矿。大多数存在生产和安全保障能力低下、超能力生产的严重现象。另外,就煤矿企业的安全记录来看,大型国有煤矿的安全记录与发达国家的同类企业接近,但是私人或非法煤矿的记录较为混乱,且煤矿事故中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非常高。
中国煤矿事故主要集中在瓦斯、顶板和矿井水灾三种类型上,其中瓦斯和顶板事故最为糟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煤矿领域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煤矿死亡人数中,瓦斯和顶板死亡人数占74%以上,事故次数也占煤矿事故次数的70%以上。瓦斯事故危害范围较大,常常会造成多数人员的恶性事故,且已成为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被称为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2013年1月到5月,在短短的四个月的时间里,相继发生了吉林省吉煤集团通化矿业公司瓦斯爆炸、山西省阳泉煤业集团寺家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瓦斯爆炸和贵州省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瓦斯爆炸等11起瓦斯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由于地质等因素的影响,顶板事故发生的频率一直较为频繁,造成的煤矿伤亡事故最为严重,死亡人数也一直居高不下。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煤矿的矿井水灾事故发生的次数逐渐上升,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
中国煤矿企业作业人员的生命健康实在令人担忧。一方面,煤矿行业的别是环境中弥漫着矽尘、煤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再加上噪声、振动、高温、高湿等不利要素,这隐性地影响着煤矿企业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的职业病也时刻折磨着作业人员。中国卫生部发布的全国劳动卫生职业病报告发病情况报告指出:中国矿山的职业危害非常严重,以尘肺病为代表的职业病发病率相当高,这极大地威胁了中国矿工的生命和健康。健康权和生命权是人权的重要组陈部分,因此保护煤矿工人的生命权、维护其健康权益应引起煤矿政策制定者、政策实施监督者、煤矿经营业主等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煤矿作业人员从业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薄弱等,这也潜在地决定了其必然存在生命安全和健康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小型煤矿里,煤矿工人大多数是一些缺乏相关从业素养的农民工,他们不够重视职业安全问题,也不懂得如何防护,较为容易患上职业病。
二、提高煤矿业作业人员生产安全的策略
(一)建立控制安全风险的正式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是权力规范运行的有效约束和得力保障,直接决定着企业或集团的持续发展水平。建立控制安全风险的正式制度体系,能够提高企业作业人员合作的协调性,有效监督煤矿企业的运作,有力保障煤矿业作业人员的生产安全。1983 年 5 月 18 日,劳动人事部、国家经济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安全监察工作的报告》,提出了“三结合”体制,即在中国安全生产工作中实行“国家(劳动安全)监察、行政管理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工作体制。一方面,政府要发挥积极宏观调控的作用,维持“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基本格局,继续实行垂直管制,重视事先的督察指导和事后的调查处理,确保安全生产管制机构的独立、公正。另一方面,煤矿企业或运营主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有关安全管理的政府管制体系,落实“三结合”体制于行动中,努力开发符合企业情况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控制安全风险以维护煤矿业作业人员的生产安全。需要指出的是:煤矿企业在开发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制度体系时,要体现不同层次作业人员的客观需求,并契合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在制度执行中强化责任制,并提升煤矿工作人员的从业素质;及时有效地调整及完善现有制度体系,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使其不断地更新完善。
(二)增强煤矿作业环境的安全系数
煤矿作业环境是工作人员完成任务的实践基地,因此增强煤矿作业环境的安全系数尤为重要。首先,改善煤矿顶板安全生产现状,提高支护技术水平。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引进国外先进采煤国家的生产技术,淘汰落后的支护技术,推动支护技术的改革;另一方面,煤矿企业加大支护投资,积极应用最先进的顶板支护,注重采煤后的试验和检测。其次,由于地下煤矿的工作人员较多,加强煤矿职业照射的管理与控制尤为关键。一方面,国家有关安全部门制定相关的照射标准,规定煤矿职业照射的范围和防护措施,建立评价体系;另一方面,煤矿企业依据煤矿的实际情况明确相关的问题和责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手段,提高通风效率、防止矿井用水对空气的污染等,以保障煤矿作业人员的健康。同时,煤矿作业人员也要注意周围的环境,及时调整煤矿职业照射的范围等。最后,采用安全系数高的煤矿用防护服面料。研究表明,Kevlar 与棉纤维混纺比为 5/95,纱支 20s,织物组织为双层 3/1 的斜纹织物做成的煤矿用防护服可以用来防御普通伤害、脏污和静电积聚,并具有阻燃功能,安全系数更高。煤矿企业应该依据最新的理念,采用安全系数高的面料,为煤矿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增添多一份保障。
(三)加强煤矿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煤矿业作业人员的生产安全不仅需要制度、环境的保障,也需要相应的安全培训,以强化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其防护能力,引导其提升自己的从业素质,从而使得作业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一方面,煤矿企业要积极培育安全培训文化。安全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新思想,其实质是强化了“安全第一”的观念、意识和思想,企业加强安全培训的宣传力度,开展“安全培训文化”宣傳教育,使人人意识到安全培训文化的地位、作用和内涵。另一方面,相关培训机构应当在培训方法、培训内容、培训师资三个方面做出调整,以使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培训方法上,加强安全培训的趣味性,根据被培训人员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同时,培训时可使用多种电化媒体教学设备,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借助图片、视频和录像等使培训更加直观、形象化。注意选择与实践有关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规程和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及技能。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并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注重职业道德建设,并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及时准确把握煤矿作业人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国光.我国煤矿企业安全培训方案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 梁海慧.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关键词]煤矿企业 作业人员 生产安全
中图分类号:TE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1-0193-01
一、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分析
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虽然有所好转,但依然存在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现状较为严峻。中国煤矿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依然是高危行业,事故总量一直持高不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工矿商企业中,1/3以上的事故、近1/2的重大事故和3/4的特大事故都发生在煤矿企业中。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煤矿企业,其事故死亡率实不同的。中国的煤矿企业主要有国有重点、国有地方和乡镇煤矿三大类,其中国有重点煤矿是安全生产状况最好的,乡镇煤矿的事故死亡率和百万吨死亡率明显高于国有煤矿。而就国有煤矿中,国有地方的事故发生量略高于国有重点煤矿。大多数存在生产和安全保障能力低下、超能力生产的严重现象。另外,就煤矿企业的安全记录来看,大型国有煤矿的安全记录与发达国家的同类企业接近,但是私人或非法煤矿的记录较为混乱,且煤矿事故中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非常高。
中国煤矿事故主要集中在瓦斯、顶板和矿井水灾三种类型上,其中瓦斯和顶板事故最为糟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煤矿领域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煤矿死亡人数中,瓦斯和顶板死亡人数占74%以上,事故次数也占煤矿事故次数的70%以上。瓦斯事故危害范围较大,常常会造成多数人员的恶性事故,且已成为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被称为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2013年1月到5月,在短短的四个月的时间里,相继发生了吉林省吉煤集团通化矿业公司瓦斯爆炸、山西省阳泉煤业集团寺家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瓦斯爆炸和贵州省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瓦斯爆炸等11起瓦斯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由于地质等因素的影响,顶板事故发生的频率一直较为频繁,造成的煤矿伤亡事故最为严重,死亡人数也一直居高不下。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煤矿的矿井水灾事故发生的次数逐渐上升,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
中国煤矿企业作业人员的生命健康实在令人担忧。一方面,煤矿行业的别是环境中弥漫着矽尘、煤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再加上噪声、振动、高温、高湿等不利要素,这隐性地影响着煤矿企业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的职业病也时刻折磨着作业人员。中国卫生部发布的全国劳动卫生职业病报告发病情况报告指出:中国矿山的职业危害非常严重,以尘肺病为代表的职业病发病率相当高,这极大地威胁了中国矿工的生命和健康。健康权和生命权是人权的重要组陈部分,因此保护煤矿工人的生命权、维护其健康权益应引起煤矿政策制定者、政策实施监督者、煤矿经营业主等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煤矿作业人员从业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薄弱等,这也潜在地决定了其必然存在生命安全和健康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小型煤矿里,煤矿工人大多数是一些缺乏相关从业素养的农民工,他们不够重视职业安全问题,也不懂得如何防护,较为容易患上职业病。
二、提高煤矿业作业人员生产安全的策略
(一)建立控制安全风险的正式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是权力规范运行的有效约束和得力保障,直接决定着企业或集团的持续发展水平。建立控制安全风险的正式制度体系,能够提高企业作业人员合作的协调性,有效监督煤矿企业的运作,有力保障煤矿业作业人员的生产安全。1983 年 5 月 18 日,劳动人事部、国家经济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安全监察工作的报告》,提出了“三结合”体制,即在中国安全生产工作中实行“国家(劳动安全)监察、行政管理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工作体制。一方面,政府要发挥积极宏观调控的作用,维持“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基本格局,继续实行垂直管制,重视事先的督察指导和事后的调查处理,确保安全生产管制机构的独立、公正。另一方面,煤矿企业或运营主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有关安全管理的政府管制体系,落实“三结合”体制于行动中,努力开发符合企业情况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控制安全风险以维护煤矿业作业人员的生产安全。需要指出的是:煤矿企业在开发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制度体系时,要体现不同层次作业人员的客观需求,并契合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在制度执行中强化责任制,并提升煤矿工作人员的从业素质;及时有效地调整及完善现有制度体系,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使其不断地更新完善。
(二)增强煤矿作业环境的安全系数
煤矿作业环境是工作人员完成任务的实践基地,因此增强煤矿作业环境的安全系数尤为重要。首先,改善煤矿顶板安全生产现状,提高支护技术水平。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引进国外先进采煤国家的生产技术,淘汰落后的支护技术,推动支护技术的改革;另一方面,煤矿企业加大支护投资,积极应用最先进的顶板支护,注重采煤后的试验和检测。其次,由于地下煤矿的工作人员较多,加强煤矿职业照射的管理与控制尤为关键。一方面,国家有关安全部门制定相关的照射标准,规定煤矿职业照射的范围和防护措施,建立评价体系;另一方面,煤矿企业依据煤矿的实际情况明确相关的问题和责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手段,提高通风效率、防止矿井用水对空气的污染等,以保障煤矿作业人员的健康。同时,煤矿作业人员也要注意周围的环境,及时调整煤矿职业照射的范围等。最后,采用安全系数高的煤矿用防护服面料。研究表明,Kevlar 与棉纤维混纺比为 5/95,纱支 20s,织物组织为双层 3/1 的斜纹织物做成的煤矿用防护服可以用来防御普通伤害、脏污和静电积聚,并具有阻燃功能,安全系数更高。煤矿企业应该依据最新的理念,采用安全系数高的面料,为煤矿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增添多一份保障。
(三)加强煤矿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煤矿业作业人员的生产安全不仅需要制度、环境的保障,也需要相应的安全培训,以强化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其防护能力,引导其提升自己的从业素质,从而使得作业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一方面,煤矿企业要积极培育安全培训文化。安全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新思想,其实质是强化了“安全第一”的观念、意识和思想,企业加强安全培训的宣传力度,开展“安全培训文化”宣傳教育,使人人意识到安全培训文化的地位、作用和内涵。另一方面,相关培训机构应当在培训方法、培训内容、培训师资三个方面做出调整,以使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培训方法上,加强安全培训的趣味性,根据被培训人员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同时,培训时可使用多种电化媒体教学设备,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借助图片、视频和录像等使培训更加直观、形象化。注意选择与实践有关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规程和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及技能。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并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注重职业道德建设,并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及时准确把握煤矿作业人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国光.我国煤矿企业安全培训方案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 梁海慧.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