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对子午沙鼠骨棘球蚴囊病理改变的影响

来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byft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骨棘球蚴病在放射治疗后棘球蚴囊的病理改变,探讨放射治疗骨棘球蚴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羊肝脏中无菌取出子囊,剪碎、去除囊皮,用0.9%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沉淀,反复3次,HE染色计数,制成含头节为12×106个/L的混悬液20ml.健康子午沙鼠(简称沙鼠)140只,雌雄各半,鼠龄2~3个月,体质量(38±6)g.将含棘球蚴头节悬液按每只0.2 ml注入沙鼠后腿胫骨骨膜下,12个月后拍摄X光片.根据接种部位骨骼破坏情况,以沙鼠后腿胫骨有明确锯齿状骨质破坏为纳入标准,选取沙鼠骨细粒棘球蚴病动物模型72只,雌雄各半.将72只沙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40贝可勒尔放射(Gy)组、50 Gy组、60Gy组,每组18只,雌雄各半.采用分次放疗法,分5次进行,每次放疗间隔2d,照射剂量率为300 cGy/min.放疗后处死各组沙鼠,无菌条件下取出放疗区骨内细粒棘球蚴囊,用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抽取囊内囊液,将囊液用0.9%的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沉淀,取最后沉渣,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头节形态及活动情况.结果 对照组囊液中细粒棘球蚴头节形态、活动正常;40 Gy组细粒棘球蚴头节形态尚正常,活动较对照组差,但未被红染;50 Gy组细粒棘球蚴头节形态异常、变形萎缩、红染;60 Gy组细粒棘球蚴头节红染、变形,且有碎裂迹象,周围有不明颗粒包绕.光镜下,对照组照射区细粒棘球蚴囊角质层、生发层育囊及原头节组织学结构基本正常;40Gy组以细粒棘球蚴囊变性为主,结构失常,角质层广泛水肿,生发层变薄,育囊少见;50 Gy组角质层广泛断裂,且生发层部分出现水肿,屈曲皱褶明显,细胞减少,少见育囊及头节;60Gy组以细粒棘球蚴囊坏死为主,角质层广泛断裂,角质层与生发层分离,生发层萎缩、紊乱,未见育囊及头节.电镜下,对照组细粒棘球蚴囊角质层结构清晰,微绒毛排列整齐,生发层细胞及细胞器结构、形态正常;40 Gy组细粒棘球蚴囊生发层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微绒毛内微丝及内容物减少;50 Gy组细粒棘球蚴囊微绒毛基本消失,核膜模糊不清,内质网、线粒体扩张,淋巴细胞核染色质结块边集,呈环状排列;60Gy组微绒毛基本消失,核膜界限不清破裂,部分核仁碎裂、边集,内质网广泛扩张,线粒体固缩及明显空泡变,淋巴细胞核染色质结块边集,溶酶体及巨噬细胞出现.结论 放射治疗可破坏骨棘球蚴囊的形态与结构,放射活度在50 Gy时对棘球蚴具有致死作用,放射方法治疗骨棘球蚴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 调查新疆准噶尔盆地南部人间鼠疫流行概况及是否存在发生鼠疫流行的风险.方法 通过询问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了解准噶尔盆地南部人间鼠疫流行信息.根据知情同意的原则,在农业中心区和荒漠边缘区采集部分农、牧工和饲养员静脉采血,检查血清鼠疫F1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和胶体金纸上色谱法(GICA)检测F1抗体,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准噶尔盆地南部没有进行过接种鼠疫疫苗工作,未发
目的 调查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夏孜盖地区的小型动物感染鼠疫状况及其体外寄生蚤类、蜱类的种群结构.方法 白天在鼠洞口布弓形夹,夜晚采用5m夹线法,调查动物种类和密度,同时进行蚤类和蜱类调查;采集检测鼠疫F1抗体和鼠疫菌的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试验(GICA)检测鼠疫抗体;4步检验(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噬菌体裂解试验、动物实验)分离鉴定鼠疫菌.结果 夏孜盖地区大沙鼠密度为2~5只/
目的 观察饮用含不同浓度二甲基砷(DMA)水大鼠尿中砷化物的代谢情况.方法 初断乳健康Wistar大鼠36只,雌鼠体质量(60±5)g,雄鼠体质量(50±5)g,按体质量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2只大鼠(雌雄各半).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分别饮用含100、200 mg/L DMA的水,对照组大鼠饮用蒸馏水.染毒10周后,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尿中无机砷(i
目的 探讨黑龙江省桦川县居民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2年,在桦川县通过整群随机抽样,采集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检华支睾吸虫虫卵,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年龄、性别、职业、饮食习惯等信息,分析感染特点.结果 共计调查了2248名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884例,感染率为39.32%.男性感染率[47.15%(611/1296)]明显高于女性[28
目的 了解辽宁省城市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再现情况,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方法 2010、2011年,对辽宁省网上直报的城市户籍的新发布病病例进行复核诊断[包括布病试管凝集实验(SAT)和布病病原体分离实验];对辽宁省城、乡人间布病新发病例数进行汇总分析;对城市新发布病病例进行接触史调查.结果 共报告城市布病新发病例57例,追踪核实诊断24例,SAT检验结果均为阳性,其中2例患者的静脉血中分离到羊种
目的 研究慢性氟中毒大鼠脑组织海马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RAGE)和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的表达变化,探讨氟中毒神经损害的发病机制.方法 SD清洁级大鼠60只,体质量为100 ~ 120 g;按体质量分为3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分别为对照组、小剂量染氟组、大剂
目的 了解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布鲁杆菌病(布病)发病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1-12月,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间布鲁氏菌病基线调查方案》中的要求,采取分层整群等量抽样调查方法,在全市的11个旗(市、县、区)按布病病情各抽取轻、中、重3个乡镇(苏木),每个乡镇(苏木)抽取3个村或嘎查,每个乡镇(苏木)至少调查200人,年龄≥10岁,每个旗(市、县、区)至少调查600人.对被调查者进
目的 探讨饮食低硒对小鼠肝、肾、脑组织硒结合蛋白1(SBP1)和硒蛋白P(Sel P)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C57BL/6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低硒4、12、24周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含硒量为0.300 mg/kg),饮用蒸馏水,第12周断颈处死;低硒各组饲以低硒饲料(含硒量为0.015mg/kg),分别于第4、12、24周时断颈处死.采用蛋白印迹(Wester
苏州市吴中区地处太湖之滨,水网纵横交错,为典型的江南地区,2010年以前未曾报告过布鲁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2012年报告布病病例1例,经调查核实为实验室感染,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 发病、治疗和转归情况患者女,49岁,在苏州市某三甲医院检验科从事微生物检测工作.平素身体健康,2011年10月开始出现髋关节、踝关节部位的酸痛,伴有乏力、多汗,未测体温(患者自述对发热敏感度低),症状一直间歇持续
目的 评估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布鲁杆菌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效果,为布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梅里斯区6个乡抽取目标人群开展布病常识知识问卷基线调查,抽取其中4个乡为干预乡,2个乡为对照乡,在干预乡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干预,干预后,对干预乡和对照乡目标人群进行布病常识知识和高危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干预乡目标人群感染常识知识平均知晓率84.33%(5237/6210)高于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