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的三足洗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彭忠彦,1961年4月出生,汝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出版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人物传记等十多部。
  一
  在传世经典汝窑器中,让我最为看重的当属宋代的天青釉三足洗。
   三足洗又名三足盘,被我们窑乡人昵称为“东坡的三足洗”!不仅仅因为它属宫廷陈设用瓷而尊;也不只因为传世品独此一件,无法估量其价值而贵;还在于它是苏东坡神思妙笔创作的经典而名,更重要的是它身上所蕴含的文化特质和圣德情怀,从而亘古盛传,名震寰宇。
   而今,八百多个春秋过去了,沧海桑田,刀光剑影,朝代几易,世事更迭,窑毁烟冷,玉碎瓷破,而东坡创作设计、梅青拉坯烧制的汝窑三足洗,安然陈列在北京故宫,诠释着永恒的经典之美。那个被它通灵之美吸走魂魄的乾隆皇帝,赋诗镌刻于其底部,赞曰:“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
   其实,每一件传世经典汝窑器,从面世到传世都演绎着一串精彩的故事,或奇妙绝伦,或深邃壮观,或异彩纷呈,或惊天撼地,或凄美缱绻。
  二
   苏东坡与汝窑结缘,三足洗是他注定要创造的经典。
   北宋嘉佑二年(1057)3月,21岁的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从家乡四川眉州到汴京应试,经河南崤山附近的二陵要道时,马被累死改骑毛驴,走渑池、过洛阳、经汝州。在汝州和家乡邛窑匠的后人梁梅青不期而遇。梅青的先祖是著名的邛窑匠,因家乡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为讨活路才来到河南汝州,在汝窑的故乡定居谋生,并成为一代汝窑名匠。蘇轼少时由父亲引领到邛崃看龙窑邛瓷,曾和随爷爷回家乡祭祖的梁梅青有过一面之交。梅青赠苏轼一枚汝窑天青项坠,苏轼送梅青邛瓷武俑一个。近20年过去了,梅青嫁给汝窑世家章天炎为妻,已成为汝窑贡窑界大名鼎鼎的女窑主,人称“梅娘”。
   久别重逢,再续瓷缘。梅娘让苏轼看一件天青釉圆洗:敞口,浅弧壁,圈足微外撇,胎呈香灰色。通体施淡天青色釉,釉色莹润,釉面开细碎片纹。外底有三个细小如芝麻粒状的支烧钉痕。线条柔顺,造型和谐,秀丽完美。苏轼不禁伸手抚其釉面,平滑如玉,器表呈蝉翼纹般的细小开片。梅青说这件圆洗胎质细腻,在制作的72道工艺中,道道细作考究。它以名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釉如“千峰碧波翠色来”……
   梅青说着把圆洗翻过来让他看,但见这件圆洗满釉支烧,器底有小如芝麻状支钉痕,这和邛窑的工艺虽有传承,但已基本形成了“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辰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汝窑特色。
   梅青告诉他说,玉能通灵,瓷器中的极品也通灵。这是她和丈夫在爷爷指导下,烧制的一件唯一通灵的瓷器,几代窑匠都梦寐难求啊!她想留下来作为传家之宝,却让窑司给盯上了。她说凭着苏大哥的才识学养和灵气,帮她再设计一款新的圆洗造型,转移窑司的视线,保佑传家之宝不被宫廷掠走。
   苏轼摩挲圆洗,万般情思涌上心田。汝窑在釉色上最讲究细洁和净润,又更追求奇妙丰富的肌理层次,和“精光内蕴”的质地效果。在造型设计上,汝窑器洗既注重于矛盾中的统一,又善于从统一中寻求变化,在充满生命的动感中求得和谐的表现之美。
   万千遐思中,苏轼欣然从命。
  三
   八百多年已然过去。虽然,逝去的文学巨匠、出类拔萃的汝窑工匠都已沉默,然而,我听见三足洗——那件汝窑神器还在说话。
   在汝河岸边的章家贡窑厂,苏大学士边散步边构思。梅青和丈夫设计的那件极品——汝窑圆洗的形象不时在他眼前闪现。它造型雅致,端庄凝练,形神兼备,在表现在工艺形式上充满美感,和谐、单纯、平淡。它端庄的形体,流畅的曲线,宁静的釉色,优美的韵律,堪称汝窑器的扛鼎之作。
   “汝窑、邛窑都是天下名窑,蜀人、豫人都是瓷乡人,有缘才为有情人。既然倾情于汝窑,我如何才能设计出一款足以和圆洗媲美的汝窑器?”
   ——我隐隐约约听见苏大学士叩问灵魂的声音。
   “没有比单纯更能包罗万象,也没有比单纯更能体现汝窑的美。以泥土做胎的汝窑瓷器,用单纯的泥土本质,单纯的手工制作工艺,单纯的天人合一思想,囊括自然之德、人性之美、天性之纯……
   ——我确切地听见:那是苏大学士对汝窑的溢美赞歌。
   苏大学士放飞思想的青鸟,任其翱翔在无垠的天空。恰在此时,有三只喜鹊“叽叽喳喳”叫唤着从他头顶飞过,“三只喜鹊,三只喜鹊!”他紧盯着三只喜鹊喃喃自语,灵感悠然而来——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仿佛看见在青牛背上著述《道德经》的老子;“天地人之道,从三数也!”他听见从《咬文嚼字》书香中传来了许慎苍老的声音;“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他看见陶潜捧读《山海经》赋诗的洒脱;“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他看见李白仰天吟咏的豪放。突然,晴空里炸响一个霹雳,弧光闪电中飞出了一只三青鸟,把背驮的宝物投向人间,旋即,一只青铜铸就的三足鼎舞蹈着降落,“咚”的一声,三足擎鼎落地,稳如泰山。“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鼎,最早的鼎是用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才有了青铜铸就的铜鼎。不管陶鼎和铜鼎,都是立国重器,而支撑起国之重器的是“三”——三只铁足也!三足鼎因而也就成为了权力的象征。
   此时此刻,苏大学士的脑海里忽然蹦出了“三足洗”的形象:三条弯曲的铁足鼎立,支撑着浑圆规则的圆洗。他为这个发现激动不已,忙蹲下身子,捡起一个带棱角的石子,在一块石板上构图。如有神助,如有神功,寥寥数笔,一只极富神韵的三足洗画图在石板上诞生了……
  四
   苏辙和梅青找来时,苏轼激动的情绪已平静下来,他围着石板转圈,在仔细推敲三足洗构图的数据比例。梅青的目光只在石板上一瞥,眼睛都绿了。“中,中,俺要的就是这种简单明了的造型,苏大哥太牛了!”梅青夸赞着,搬起石板扛在肩膀上回作坊亲自拉坯制作。    在作坊,苏辙一边欣赏梅青手拉坯制作三足洗的技艺,一边静听哥哥的演说:“洗原是盛弃水之用的,但《易经·系辞》里却说‘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这说明洗不仅可以作用具涮笔、洗手脸,而且还可以洗心。君子如有过失,立即悔过自新,使高尚的品德深藏不露。君子洗心,退藏于密,故有上部其圓洗也。吸苍天之灵气,纳大地之精华,怀圣人之厚德,故有洗之三足也!三足鼎立,高擎懿德,家之兴,民之盛,国之昌,尽蕴其中焉……”
   苏辙被哥哥的情趣感染,也大发宏论说:“三生万物,三点成圆,三柱擎天,三阳开泰,三星高照,三足鼎立——汝窑三足洗寄寓了儒之深邃,佛之超然,道之宁静,禅之淡然,天地之谐,万物之序……”
   梅青边拉坯边说:“你们肚里喝的墨水多,说出的有些道道俺也闹不明白,但我就认一个死理——苏大哥设计的三足洗耐看,耐看的东西养眼就当留,耐看的东西人见人爱,人见人爱才会永久传世……”苏氏兄弟深为梅青的大白话所折服。
   汝窑难烧,十窑九不成。三足洗在汝窑神秘莫测的窑变中,历经熊熊烈火的冶炼,火助神成,不规而圆,把生命的才情、艺术的灵性、思想的光华都融进其中。终于,在东坡离开汝州的第三个年头,八八九十一瓷的历练,三足洗窑变成了青瓷的精灵!
   通灵的三足洗,直口平底,底部分布有五个细小的支钉痕,三个弯曲形的铁足鼎立。其造型简洁雅致,制作严格规矩,一丝不苟,口底清爽利落,口外有一道绕一周的旋纹,里外施釉,色略淡,开有冰裂片,釉色光洁莹润,整个器型神韵天成。
   大学士苏轼和汝窑匠梅娘联手打造的三足洗,激活了汝窑界的创新精神,其他窑系的各个窑口也竞相仿制三足洗,举世哗然。从此,三足洗成为传世的经典。
  五
   风雨沧桑路。经过八百多年岁月刀霜的洗礼,汝窑三足洗愈发剔透清雅,灵动飘逸,作为经典造型广为流传。2002年3月30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中国陶瓷——汝窑瓷器》邮票,三足洗名列其中。三足洗世代盛传,难道仅仅是因为她经典的造型和清雅的釉色吗?非也!
   三足天地立,一洗比德心。蕴含于三足洗灵魂深处的天地人之道,三足鼎立的王者情怀,三足立地的稳固思想,植根厚土的大地意识,三足擎天的英雄情结,洗心浴德的圣人风范,每日三省的君子操守,藏德圆润的处世哲学,国盛家昌人旺的美好祝福——这些传统文化的元素才是它世代传承的根基。
   东坡的三足洗,从立地顶天的三足,到洗心浴德的圆洗,无不汩汩流淌着古文化的血脉。它彰显着汝窑工艺形式的经典之美,更蕴藏着传统文化的深邃之美。
其他文献
须弥山  是否看到石窟里  时间下坠  雄鹰的影子下坠  阳光下,巨大的轰鸣声  翻过须弥山  雪融化的清水河畔  马匹收起汹涌的嘶吼  用来想念的还在洁白的尺素上  这寂静午后  把自己浸入青灯,经书  还有浮出水面的前世今生  晃动的岩石上  近山远水间  生出寺院,生出莲花  生出了一尊静静的佛祖  六盘山上  最珍贵的  是那声轻柔的呼唤  走远了,走遠了  天凉了,一定要记得添加衣  一
期刊
那些野花专挑路人的脸色  过客一笑,她们就随风招摇  若遇上一个喝醉酒的人  便疯狂得不得了  她们可以把整块岩石推倒  仿佛天下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坡地  山上野花何其多  偏给了这一撮,好大的色胆  推搡惯了南腔北调  弄得像戏台上的粉面人,不知身在何处  不知何时才可以遣返,属于  她们的真实身份  后来的我们  出口不是门窗,也不是密室  我们呆在一本書里。夜里有灯  白日里有太多人造访,比光
期刊
沉默  光头屠夫,先将自己  的老旧兽皮夹克,顺手挂在  矮墙头上,吐掉含在厚嘴唇缝隙间的  煙头,侧面的  铁制“羊架”,吱吱吱乱响个不停——  羔羊瞪大眼睛,在那相对的高度上  仰面朝天,拼命想要目睹——远方天际  它的琥珀色双眸,早已  蓄满泪水,眼珠子即将要从中冒出  内心,已有滚动的惊雷  光头右手操刀,左手攥紧欲望  弯腰,俯身,抬头把柔软的羊皮挂在  矮墙的另一头,周围一片  死寂,
期刊
1   俺爹是个文盲,地道的文盲。比如,他写自己的名字,看似一本正经,却总免不了缺胳膊少腿,看着都想发笑。我哪次如果无聊了,便拿来纸笔,神情庄重地把俺爹哄到桌边:爹啊,咱家现在存了二百零五块钱,公家说了,得让你写个条条,你不写人家公家就不让咱拿上去花。于是,他就拧着眉头,攥住笔,架式像是握了十镑大锤。吭吭哧哧半天,一个字没落下。被我连哄带逼惹急了,他会仔细地念道:咱家现在有了二百零五块钱。而“咱
期刊
以前,农村大多人家是平房,每户门前都有一方用篱笆围起的院落。篱笆外侧是一两畦不规则的菜圃,种点应时蔬菜。村子边上,便是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无论是菜圃,还是稻田里,四季都有各色的昆虫出现,“捉虫”就成了生性好动的孩童们永不厌烦的趣味游戏。   蝼蛄是一种很奇特的昆虫,形似蟋蟀,却比蟋蟀厉害,我们唤它“土狗”。它属直翅目蝼蛄科,黑褐色,身躯长圆,两对短翅,六足。两只粗大的前足,突出于胸前,就像一对锋
期刊
秋播时节,农人们把蚕豆种随便往田埂和边角地上一种,便不甚管它了,任其发芽生长。到了来年春末,它就会开出一簇簇蝴蝶般的蚕豆花。   蚕豆花开,小伙伴们的心花也开了,因为马上有蚕豆吃了。蚕豆花慢慢谢了,豆花下面结出一个个小豆荚。豆荚一天天长大,一天天饱满,放学路上,随手捏一捏,软软的空虚,摘一个剥开,碧绿的豆宝宝睡在毛绒绒的白褥子上,有小指甲盖那么大,拣一颗放在嘴里,青涩嫩甜,一如青涩嫩甜的童年。 
期刊
小雪:乡情慢慢升温   太阳到达黄经240°,此时称为小雪节气。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   谚语云:一年庄稼两年种,闲时积肥忙时用。   天空如宣纸泼墨,只要浓密的乌云一直存在,就有了下雪的氛围。可下不下雪,几时下雪,常常令人思量。好在,有些日子原本就是用来纠结的,不然,这漫长的冬天和短暂的白昼,该又如何消磨?   风到了冬天,就长硬了翅膀,于是开始发威,那是一路吼来的西北风。人
期刊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次漫长的旅程。成年后,聆听父母的谆谆教诲,走出暖意融融的家门,即将失去父亲大山一般伟岸可供停歇的宽阔肩膀和母亲大海般绵厚能够消融委屈的温暖怀抱,心怀忐忑,就要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在新的生命空间里,磕磕绊绊地探索前进。   然而,社会有其独特的生存铁律,每当我遭遇意想不到的挫折,就想起父亲曾经的教诲和母亲的唠叨:做人要正道,处事善为先,交友防小人,吃亏是福……但这些金玉良言
期刊
李参天,广西作家协会理事,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玉林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市政府首届签约作家,现任金田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曾发表和出版长、中、短篇小说若干。  “嘭”的一声,别墅的大门被一阵不识趣的夏风关上了。   王经理赤裸着上身,怔怔地立在大门外,下身只穿一条火红火红的短裤衩。他刚刚痛痛快快地冲了个凉,头发乱成鸡窝似的还没有梳理,那副价值不菲的近视镜更没有戴上。   王经理条件反射地猛敲
期刊
羽说新语,北京延庆人。作品见《奔流》《小品文选刊》等刊物。  甭管革命不革命,武师傅的小酒儿天天有。搭着腿坐在角落里,“呲溜”一口二锅头,“咔嚓”一口青黄瓜,睫毛呼哒呼哒地擦着大眼珠子,指甲修得干净,直着大长指头拨拉花生豆,不时往窗外瞥一眼。门口的保安正加岗,人高马大的保安队长李卫长着一张娃娃脸,满满登登压在一辆摩托车上驶过院子,到门口一个急转回旋,车抖抖地停下。大门外一辆白丰田正倒车——经理来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