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暴抑暴大事记(2001年至今)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hot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5月10日,以军轰炸位于加沙城中部的法塔赫总部和巴勒斯坦情报机构总部,6名巴勒斯坦人受伤。
  5月18日,以海滨城市内坦亚发生一起自杀性爆炸事件,造成6名以色列人死亡,110多人受伤。以色列随即出动F-16战机袭击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军事目标,造成数十名巴勒斯坦人伤亡。
  6月1日,特拉维夫发生一起自杀性爆炸,17名以色列人死亡,120多人受伤。
  8月9日,耶路撒冷市中心发生自杀性爆炸,19人死亡,近百人受伤。次日凌晨,以军警强行进入并关闭东耶路撒冷巴解组织办事处"东方大厦"和其他几个巴办事机构。
  8月14日和23日午夜,以军分别袭击并占领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和希伯伦,后又迅速撤出。这是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军大部队首次开进巴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
  8月27日,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书记阿布·阿里·穆斯塔法被炸身亡。
  10月17日,以旅游部长泽维遭巴武装人员暗杀身亡。以军随即采取大规模报复行动,先后占据包括杰宁在内的六座巴控城市。
  12月1日至2日,巴激进分子在耶路撒冷及海法城接连制造4起爆炸袭击事件,造成数十人死亡,200多人受伤。3日,以军开始对阿拉法特官邸和总统座机等巴目标进行大规模空袭,并将阿拉法特"围困"在拉马拉的总统府内,阿拉法特从此失去行动自由。
  2002年1月9日,两名哈马斯武装人员袭击以军哨所,6名以官兵伤亡。次日凌晨,以军摧毁了位于加沙南部拉法难民营中的37座巴勒斯坦民宅。
  1月14日,法塔赫武装组织"坦齐姆"领导人拉伊德·卡尔米遭炸弹袭击身亡。
  1月17日,以色列北部城市哈代拉发生巴武装人员袭击平民事件,6人死亡,30余人受伤。18日,以军对巴城市图勒凯尔姆和拉马拉发动空中和地面打击。
  2月20日,以军首次直接袭击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在加沙的总统府,21日凌晨又动用坦克和装甲车,首次侵入加沙城打击巴方要害目标,并炸毁市中心的电视台。22日,以军进占巴城市纳布卢斯,打死包括哈马斯地区领导人在内的5名巴勒斯坦人。哈马斯随即宣布对以发动"全线"袭击。
  2月27日,以军进攻西岸巴拉塔难民营和杰宁难民营,打死40多名巴勒斯坦人,300多人受伤。在同巴武装人员的交火当中,以军有2名士兵死亡,至少5人受伤。
  3月2日晚至3日清晨,巴武装人员三次对以色列目标发动袭击,共造成21名以色列人死亡。
  3月4日,以军进攻西岸巴城市杰宁附近难民营,造成多名巴勒斯坦人伤亡。同时,还轰炸了阿拉法特在拉马拉的总统府。
  3月8日,以色列全面扩大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军事行动,造成40名巴勒斯坦人丧生。这一天成为自2000年9月巴以冲突升级以来最血腥的一天。
  3月10日,以色列军队从海上和空中对阿拉法特在加沙的总统府发动大规模袭击,炸毁总统府内全部建筑。
  3月20日,以色列北部城镇乌姆费赫姆附近发生一起公共汽车爆炸事件,造成包括4名以军士兵在内的7人死亡,另外35人受伤。
  3月27日晚,以海滨城市内坦尼亚发生自杀性爆炸事件,造成15名以色列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3月29日,以色列军队出动大批装甲部队,攻占阿拉法特在拉马拉的总统府,打死打伤数十名阿拉法特的保卫人员,把阿拉法特围困在大楼一间没有窗户的房间内。巴以局势急剧恶化。当天下午,耶路撒冷西区发生自杀性爆炸,2人死亡,15人受伤。
  4月10日,以色列军队攻占约旦河西岸巴控城市杰宁,俘虏了近400名巴武装人员,摧毁了数十个武器生产加工作坊。当天,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发生公共汽车爆炸事件,8人死亡,14人受伤。
  4月12日,一名巴勒斯坦妇女在耶路撒冷一公共汽车站制造自杀性爆炸,造成6名以色列平民死亡,70多人受伤。
  4月16日,以军装甲车再次开进约旦河西岸巴控城镇图勒凯尔姆。
其他文献
苏联剧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只意味着一个超级大国的崩溃,而且还意味着长达70年之久的苏联社会主义和一批东欧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这个历史事件比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失败所包含的内容与提供的教训要丰富和深刻得多。因此,十余年来,人们对苏联这个大国的兴亡原因做出了种种分析。最近的一本新书--《苏联兴亡史论》,体现了中国学者在这个问题上的最新探索。  本书作者指出:苏联的兴盛,突出表现在十月革
期刊
·当今俄罗斯社会多数意见认为,8.19事变之后激进主义占据上风,自此俄罗斯走上了长达十年的激进变革之路。  ·俄罗斯政治学家阿·基瓦写道:"仅凭建设资本主义的口号,是不能建设好俄罗斯的。这只会在无意中建立起一座新的‘古拉格群岛‘。"  ·普京总统在接受采访时说:"历次革命,即便是没有流血,最终也要摧毁旧制度。但是总有一天革命要结束,让位于建设事业。俄罗斯今天就是处于这个阶段。"  我们坐在这里谈论
期刊
动武易,收拾残局难,一着不慎,将惹来诸多麻烦,小布什不得不防。  阿富汗之后下一个是谁?人们普遍认为美国锁定的是伊拉克,布什也把伊拉克、伊朗和朝鲜称为邪恶轴心,频频威胁要对伊拉克动武,推翻萨达姆政权。但时过近三个月,对萨达姆恨之入骨的美国并无任何动静,颇令人费解。    另有原因    一般认为,美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未立刻对伊动手的原由,不仅与美需补充在阿富汗战争中所消耗的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
期刊
孙玉玺去阿富汗赴任,竟没能给他送行,现在想来还觉得遗憾。  去年将近年末,阿富汗激战正酣的时候,编辑部决定请几位对阿富汗了解较深的学者和外交官,向读者介绍一下这个国家。我们的编辑范景峰联系到了前任驻阿富汗临时代办张敏;另一位人选,大家自然想到了我们的老朋友孙玉玺。  那时,张敏过着平和而充实的退休生活,每周几次在一所大学教普什图语。随和、恬淡,一件随意的夹克上衣,一点看不出曾经经历过的岁月和烽火。
期刊
受到过份呵护的孩子难以长大,对于银行,也是一样。  日本不久前取消对银行存款全额保护政策,就是要使银行少一些保护,多一点竞争,不失为明智之举。  今年4月1日开始,日本废除了自1996年以来实行的对银行存款的全额保护政策,改之以存款限额保护政策。这意味着,如果一家金融机构破产的话,储户在该金融机构的存款不再受到政府的全额保护,政府的存款保险机构只对1000万日元本息的定期存款提供保护。如果储户在这
期刊
9.11事件对美国的经济和公众心理的打击是沉重的,后遗症至今仍未完全消除。但美国也并非未从中谋得好处。阿富汗战争尚未完全结束,2002年伊始,布什就把伊拉克、伊朗和朝鲜三国"钦点"为支持恐怖主义的"邪恶轴心",随后,美国对伊拉克喊打之声不绝于耳,一场新的海湾战争如箭在弦,世界其他地区也陆续见到美国反恐大兵的身影......明眼人不难看出,美国的目的已绝不仅仅是"反恐"那么简单了,它显然是要把9.1
期刊
阿拉法特的接班人原本不存在问题,但是,在同以色列殊死较量的几十年里,这位传奇人物闯过50多道鬼门关得以幸存,他的一些左膀右臂却纷纷中途落马,没有等来可以接替阿拉法特的那一天,如阿布-杰哈德、阿布-伊亚德和阿布-胡尔等。在阿拉法特开启和平进程同以色列坐到谈判桌前时,身边已经没有一位可以像他那样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的领袖人物,巴勒斯坦事业后继乏人。  人们一直纳闷,阿拉法特为什么不给自己准备后事,不指定
期刊
我对几位同行说:只要我一喊"趴下",你们就赶快出溜到桌子底下......那次的咖啡是什么味道,我一点都想不起来了。  在讨论会上,马晓霖这番话听起来轻描淡写,但关注巴以冲突局势的人都知道它包含着怎样的内涵。到本期付印时,伴随着外面的对峙、爆炸和"大围剿",伴随着鲍威尔的穿梭访问和频繁会谈,阿拉法特在拉马拉的地下室已经被困21天。人们仍然难以看清巴以和平的生死命运......  马晓霖:新华社前驻加
期刊
80年代,日本的技术发展主要依靠的是从欧美发达国家引进的专利和基础技术。  90年代中期,急速增长的日本经济仿佛被踩了急刹车,这就是所谓"泡沫经济的破灭"。  近年来,各发达国家的研究开发经费达到了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在日本,80年代研究开发经费开始大幅度增加,到了90年代,就达到了世界第一。我们先将日本的科学技术政策和美国的进行比较,再进一步探讨其中的问题和最新动向。    大规模研究开发
期刊
陈乐民先生曾任欧洲研究所所长。正如他在信中所言,他一直提倡建立中国的欧洲学,并身体力行。他学养丰厚,对欧洲问题最有见地。中国文化于他也是根深蒂固的。在他的言谈、笔墨间常可见中外文化之融汇贯通。  他著、译颇丰,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列为要出版文集的学者。特别要说的是,他的《文心文事》、《学海岸边》、《书巢漫笔》、《临窗碎墨》等,虽不是"国际问题研究",却是不可不读的优秀文化篇章。  90年代他对本刊多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