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等三大媒体迎来了新伙伴的到来,第四媒体——网络新闻媒体应运而生。网络新闻媒体,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指借助网络发布和提供最新最快最全新闻信息服务的网站。博客、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使用使每个人都能快速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在浩瀚如海的网络信息世界里,网络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怎么发挥作用,网络新闻的真假如何判定,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新闻传播; 优势; 弊端
网络新闻传播具有及时性、交互性、海量性、多元化、小众化、多媒体形式、超文本结构等特点。对网络新闻的这些传播特点作认真考察与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网络新闻传播在一系列方面突破了传统新闻传播存在的界限、限制,初步确立与构建了一些新的传播理念。
一、突破了新闻传播的区域界线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地理上的接近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素质。一般情况下,同样一条新闻放在全国范围来看,或者放在其他地区来看,未必有多大新闻价值。如果放在事实发生的当地,这条新闻可能就有较大的新闻价值。也就是说,一个事实的新闻价值在不同地方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很多新闻的新闻价值还是有地域性的。网络媒体进行的是全球化的传播,网络新闻编辑在新闻报道中,应该强化地域性的新闻价值,还是应该强化普遍性的新闻价值,这的确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但是,新闻信息一经上网,在空间上立即可以覆盖全球,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信息。网络的出现将单个人真正推到了全世界媒介面前,实现了人的世界化和世界的个人化。
二、突破了新闻发布的时间界线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新闻报道的这一基本要求,它可随着新闻发展,不断滚动推出最新消息,甚至推出大量的一句话新闻。以往新闻传媒的刊期界线、时段界限等,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已经开始弱化,甚至消失,网络新闻编辑在发布新闻前后,对新闻的改动都非常方便。因此,网络新闻传播拥有巨大的时间弹性和内容结构组合上的最大的灵活度。网络媒体这种“非线性”编辑的优势,使得网络编辑们“可以随意提取任何文本,可以把任何一段文字文本、图画文本、声音文本和影像文本等编入任何主文档,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调整子文本的长度,可以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进行编辑部与新闻现场的沟通和编辑。”
三、突破了新闻传播方式的界限
受众的需求是立体的、多方面的,他们想知道不同媒体、不同信息源相同或不同的观点,他们渴望立体的信息提供,这就要求媒体具有更大的包容度,能够实现“多种信息源、同类声音、异类表现”在传播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同时呈现。传统媒体尽管各具优势,但都有其传播方式的局限,如报纸通过文字图片传播信息,广播通过声音载体传播信息;电视传播的方式主要还是局限在图像声音,文字固然有,但不是最主要的。网络媒体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使网友浏览新闻可以同时拥有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的诸般乐趣。即便是单一的文字表现形式,也可以有变体的文字、滚动的文字、闪动的文字等多种形式。
四、突破了新闻信息总量的限制
数字压缩和存储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媒体几乎拥有无限的信息空间,其信息总量是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网络媒体可以摆脱报纸版面、广播电视固定时段、节目容量等诸多限制,几乎可以将全世界的新闻信息包揽。还可以利用数据库,纵向保存历史新闻信息,提供新闻检索、资料查询等服务。凡此种种,显然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面对网上的“信息海洋”,受众上网的需求并不是想获得众多的信息,而是要获得质量上乘的信息,是网络新闻编辑加工处理过的信息,是传统媒体难以全面表达的信息。网络新闻编辑要切实发挥网络海量信息的特点,广泛收集某一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增强资料储备,形成新闻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独具特色的数据库,为受众提供准确、全面、系统的信息。
五、突破了传者受者关系的界限
在大众传播时代,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分水岭是清晰的,与大众传媒发布的如滔滔江河一般的信息相比,受众的反馈只是涓涓细流,根本不能等量齐观。然而,网络新闻传播是一种强调个性的传播,它打破传统的新闻传播中受众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得传播者和受众双方居于平等的地位,真正实现了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曾提出的循环传播模式。传播者与受众双方关系的这一变化,具有跨越性和革命性。互联网带来的不仅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同时也对大众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从传播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受众与传播者的角色经历了多次的转变,而目前正是最为重要的一次转变。
六、突破了信息准入特权的限制
由前所述,网络媒体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传播模式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模糊和淡化了“传”和“受”之间的界限,使传者和受者处于对等的地位,而且每个人同时具有“传者”和“受者”的双重身份。网络媒体除了选择电子邮件、论坛、聊天室、留言板和在线调查等方式,受众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与网络形成互动,参与到网络新闻的采访与报道中去,变新闻事件的“旁观者”为“参与者”。任何人上网后都可以找到发布消息的空间,新闻机构垄断发布新闻的专权被打破,逐步实现了受众接近权。接近权是指“大众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皆应有接近、利用媒介发表意见的自由”,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介的信息准入特权,成为信息传播的另一种渠道,使个人意见获得有力传播,也使传统媒介的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
以上种种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突破,实际上体现出网络新闻传播最本质的特性,那就是开放、自由。正是开放、自由赋予网络传播以即时性、交互性、海量性、多元化、小众化、多媒体形式、超文本结构等众多特点。但是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形成,并非因为绝对开放自由,或是滥用这些特点而进行的毫无限制的突破界限。网络媒体是在合理发挥这些特点的同时,依靠网络媒体的记者、编辑自身的努力,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才能取信于受众,逐步树立起自己的威望。因此,“开放、自由,以人为本”是网络新闻编辑的核心理念。只有坚守这一理念,网络新闻才能既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征、不同分布的各类受众的多样、动态、个性化的需求,又能杜绝虚假、泄密、侵权、色情、暴力等新闻的泛滥,达到新闻自由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 任志勇.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的职业操守和环境适应[J]. 新闻传播. 2015(12)
[2] 任志勇.简论《速报》在纸媒应对媒体竞争中的作用[J]. 新闻传播. 2015(11)
[3] 李华民.新闻策划中关键要素刊发规模“度”的把握[J]. 新闻传播. 2015(11)
[4] 任志勇.试论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专业化[J]. 新闻传播. 2015(13)
关键词:新闻传播; 优势; 弊端
网络新闻传播具有及时性、交互性、海量性、多元化、小众化、多媒体形式、超文本结构等特点。对网络新闻的这些传播特点作认真考察与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网络新闻传播在一系列方面突破了传统新闻传播存在的界限、限制,初步确立与构建了一些新的传播理念。
一、突破了新闻传播的区域界线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地理上的接近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素质。一般情况下,同样一条新闻放在全国范围来看,或者放在其他地区来看,未必有多大新闻价值。如果放在事实发生的当地,这条新闻可能就有较大的新闻价值。也就是说,一个事实的新闻价值在不同地方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很多新闻的新闻价值还是有地域性的。网络媒体进行的是全球化的传播,网络新闻编辑在新闻报道中,应该强化地域性的新闻价值,还是应该强化普遍性的新闻价值,这的确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但是,新闻信息一经上网,在空间上立即可以覆盖全球,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信息。网络的出现将单个人真正推到了全世界媒介面前,实现了人的世界化和世界的个人化。
二、突破了新闻发布的时间界线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新闻报道的这一基本要求,它可随着新闻发展,不断滚动推出最新消息,甚至推出大量的一句话新闻。以往新闻传媒的刊期界线、时段界限等,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已经开始弱化,甚至消失,网络新闻编辑在发布新闻前后,对新闻的改动都非常方便。因此,网络新闻传播拥有巨大的时间弹性和内容结构组合上的最大的灵活度。网络媒体这种“非线性”编辑的优势,使得网络编辑们“可以随意提取任何文本,可以把任何一段文字文本、图画文本、声音文本和影像文本等编入任何主文档,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调整子文本的长度,可以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进行编辑部与新闻现场的沟通和编辑。”
三、突破了新闻传播方式的界限
受众的需求是立体的、多方面的,他们想知道不同媒体、不同信息源相同或不同的观点,他们渴望立体的信息提供,这就要求媒体具有更大的包容度,能够实现“多种信息源、同类声音、异类表现”在传播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同时呈现。传统媒体尽管各具优势,但都有其传播方式的局限,如报纸通过文字图片传播信息,广播通过声音载体传播信息;电视传播的方式主要还是局限在图像声音,文字固然有,但不是最主要的。网络媒体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使网友浏览新闻可以同时拥有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的诸般乐趣。即便是单一的文字表现形式,也可以有变体的文字、滚动的文字、闪动的文字等多种形式。
四、突破了新闻信息总量的限制
数字压缩和存储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媒体几乎拥有无限的信息空间,其信息总量是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网络媒体可以摆脱报纸版面、广播电视固定时段、节目容量等诸多限制,几乎可以将全世界的新闻信息包揽。还可以利用数据库,纵向保存历史新闻信息,提供新闻检索、资料查询等服务。凡此种种,显然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面对网上的“信息海洋”,受众上网的需求并不是想获得众多的信息,而是要获得质量上乘的信息,是网络新闻编辑加工处理过的信息,是传统媒体难以全面表达的信息。网络新闻编辑要切实发挥网络海量信息的特点,广泛收集某一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增强资料储备,形成新闻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独具特色的数据库,为受众提供准确、全面、系统的信息。
五、突破了传者受者关系的界限
在大众传播时代,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分水岭是清晰的,与大众传媒发布的如滔滔江河一般的信息相比,受众的反馈只是涓涓细流,根本不能等量齐观。然而,网络新闻传播是一种强调个性的传播,它打破传统的新闻传播中受众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得传播者和受众双方居于平等的地位,真正实现了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曾提出的循环传播模式。传播者与受众双方关系的这一变化,具有跨越性和革命性。互联网带来的不仅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同时也对大众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从传播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受众与传播者的角色经历了多次的转变,而目前正是最为重要的一次转变。
六、突破了信息准入特权的限制
由前所述,网络媒体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传播模式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模糊和淡化了“传”和“受”之间的界限,使传者和受者处于对等的地位,而且每个人同时具有“传者”和“受者”的双重身份。网络媒体除了选择电子邮件、论坛、聊天室、留言板和在线调查等方式,受众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与网络形成互动,参与到网络新闻的采访与报道中去,变新闻事件的“旁观者”为“参与者”。任何人上网后都可以找到发布消息的空间,新闻机构垄断发布新闻的专权被打破,逐步实现了受众接近权。接近权是指“大众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皆应有接近、利用媒介发表意见的自由”,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介的信息准入特权,成为信息传播的另一种渠道,使个人意见获得有力传播,也使传统媒介的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
以上种种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突破,实际上体现出网络新闻传播最本质的特性,那就是开放、自由。正是开放、自由赋予网络传播以即时性、交互性、海量性、多元化、小众化、多媒体形式、超文本结构等众多特点。但是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形成,并非因为绝对开放自由,或是滥用这些特点而进行的毫无限制的突破界限。网络媒体是在合理发挥这些特点的同时,依靠网络媒体的记者、编辑自身的努力,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才能取信于受众,逐步树立起自己的威望。因此,“开放、自由,以人为本”是网络新闻编辑的核心理念。只有坚守这一理念,网络新闻才能既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征、不同分布的各类受众的多样、动态、个性化的需求,又能杜绝虚假、泄密、侵权、色情、暴力等新闻的泛滥,达到新闻自由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 任志勇.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的职业操守和环境适应[J]. 新闻传播. 2015(12)
[2] 任志勇.简论《速报》在纸媒应对媒体竞争中的作用[J]. 新闻传播. 2015(11)
[3] 李华民.新闻策划中关键要素刊发规模“度”的把握[J]. 新闻传播. 2015(11)
[4] 任志勇.试论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专业化[J]. 新闻传播. 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