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灿:世界擂台上的中国力量

来源 :东西南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w2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拳击在中国是一个小众运动,至今只诞生过三名世界金腰带拥有者,徐灿是其中之一,并且是中国唯一的现役世界拳王。
  徐灿不喜欢“拳王”这个词,当别人这样叫他时,他会觉得有些不舒服。“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平常人,就是一个老百姓,我们吃一样的饭,过一样的生活,所以说不要给我一个特殊的称号,或者特殊的褒奖。”尽管他是名副其实的拳王,还是中国唯一的现役世界拳王。
  时间回到2019年1月27日,美国休斯敦丰田中心,他击败了WBA(世界拳击协会)卫冕拳王罗哈斯,获得世界金腰带。在这之前,中国曾有两位世界职业拳王,一位是2012年获得WBC迷你轻量级世界拳王的熊朝忠,另一位是2016年获得WBO蝇量级世界拳王的邹市明。徐灿的獲胜,延续了中国职业拳击的荣耀,并且成为中国首位五星级男子拳王。
  在接下来的5月26日和11月23日,他又两次击败对手,成功卫冕了WBA世界金腰带。进入到2020年,他的目标是统一羽量级比赛,对手是IBF(国际拳击联合会)世界拳王沃灵顿。这是两个不同组织的拳王之间的对战,难度更大,但徐灿向来喜欢跟高手过招。“挑战越大的话,我动力就更大一点。”他说。
  出生于1994年的他,获得世界拳王时,才25岁,一个典型的“年少有为”的故事,但其背后所经历的心酸和辛苦,很难为外人所了解。在他成长时期,跟随做生意的父母辗转过多个城市,过着江湖流浪式的生活。因为父亲是拳击爱好者,从小培养他在这方面的兴趣,有意识地锻炼他的体能,拥有了“童子功”。16岁时,一家人落脚云南昆明,他正式进入拳馆接受训练,从那里出发,逐步走向世界擂台。
  职业拳击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新世纪之后才有专业的拳击公司出现,到了今天虽然已有很大的发展,但仍然是小众运动。不少人所了解的拳击手,其实都是体制内的运动员,由国家培养,派往参加奥运会、世锦赛等赛事。而徐灿从一开始走的就是职业化道路,需要自己负担费用,承受成败风险,没有退路,唯有不断向前,相比起来就更艰难。
  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能做出这种职业选择,既需要挑战人生的胆识,也需要天赋的条件,更需要不懈的努力。
  (以下为徐灿自述)
  面包店里的跳绳少年
  一路走来,我最感恩的是我的父母,特别是我的父亲,我觉得他扛的要比我多得多。
  我的祖籍是江西资溪,但籍贯是湖北随州。因为我爸爸是江西人,来到湖北打工,在那里认识了我妈。我是1994年3月9日在湖北随州出生的,跟了妈妈的籍贯。
  资溪是中国著名的面包之乡,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起步,县里边的人基本上都是做面包生意的,他们在全国各地开面包店。我爸是高中学历,毕业后当过一段时间的老师,后来也学了面包技术,成为“面包大军”的一员,去湖北打拼,在那里开面包店。
  我爸年轻时性格比较火暴,爱好武术、拳击、散打、格斗这些东西,偶像是李小龙、泰森。我家有个亲戚是开武馆的,他本来想去练散打,但是爷爷奶奶觉得他脾气不好,害怕习武后打架惹事,就没同意,他只好走了经商的路。
  可能是他的梦想没法实现,所以会投射到我身上。我一两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拳击,因为爸爸喜欢看拳击比赛,他看的时候,就把我放在旁边一起看。再大一点,他会教我比画动作,并且从小就让我做俯卧撑、仰卧起坐、跳绳这些运动,锻炼我的体能。
  相比爸爸来说,妈妈性格很稳重,平时话不多,比较温柔,家里的事主要是爸爸做主。他们就是两极,一个特别急躁,一个特别稳,正好互补,还挺有趣的。我打拳的特点是冷静凶猛,就是综合了他俩的特点,凶狠那方面像爸爸,冷静像妈妈。
  我爸做生意,跑过太多地方,长的待三四年,短的不超过一年,很多地方我都忘了。他去哪里,我和妈妈就跟到哪里,一直租房子住。做面包时,爸爸负责前期配料,和妈妈一起做出面包的形,然后他去烘烤,妈妈售卖,典型的夫妻店。我长大点儿,也会帮他们的忙。
  因为经常换地方,我也不断转学,跟不上进度,上小学的时候,我留了两次级。但我上学早。五六岁就上一年级了,所以跟同学的年龄是一样的。
  我小时候性格还是挺开朗的,比较顽皮,喜欢交朋友,但因为常转学,刚玩熟,就走了。我不喜欢和别人起冲突,这点和我爸不一样。他也常教导我,出门不要和别人打架,被别人打伤了,或者打伤了别人,都不好。
  2001年时,我们一家搬到了西安,在那里待了四年多时间。爸妈继续做生意,店开在南稍门,而我在劳动路上的学校上学。每天一个人坐公交来回,有十几站路,还挺远的。有一天,我把零花钱花完了,没钱买车票,又不好意思向别人借。只好自己走路回家。我也不认路,就沿着站牌,跟着公交车的路线走。回去后挨了一顿骂,他们很担心我。
  那时我做的最多的运动是跳绳,因为可以练习协调能力、耐力和灵活性。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他让我一直跳,不让我停,直到我跳吐了,才让我去休息。
  爸爸有点像江湖游侠,朋友多,花钱也大手大脚,生意经营得一直不是很好。他又是一个好面子的人,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状况,所以下一站我们就去了更偏远的新疆。
  刚去的时候,手头的资金不够,店开不起来,我一开始也没有上学,就去卖报纸。每天先去报摊领报纸,然后去一个指定的商场门口叫卖。一开始父母不放心。会在后面远远跟着。后来熟悉了,我也结交了几个小伙伴,就放我单独出去。卖了一个多月,挣了差不多1000多块钱,在那时是个不小的数目,也算是补贴家用。
  在新疆上学时,我的学习成绩不错,考试一般是年级的前两名,并加入了学校跳绳队。我还参加了一个儿童营养品牌举办的跳绳比赛,拿了两届的冠军。第一次获得了一辆自行车,后来又赚了2000多元的奖金。
  那应该是我人生第一次获得冠军,还是挺好玩的。
  下一个会是谁?
  现在回头看,如果我选择继续上学,会走上一条像普通人一样的道路,读大学,毕业,找工作……但选择了拳击,人生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2009年,我们离开了新疆。当时爸爸想让我直接去学拳,但妈妈在中间阻拦了一下,认为我起码应该初中毕业再出去。所以,我们回到了湖北,他们在宜昌开了一家店,我在随州上初三。
  那时我15岁,对拳击的兴趣特别浓烈,上了半年后,我就跟爸爸说,不想上了,想去学拳。但妈妈还是不同意,班主任也打电话来劝,说我如果坚持下去,是可以保送重点高中的,因为我学习成绩还可以。但我从小好动,像周围人说的那样,有“多动症”,不喜欢待在教室里的感觉,就是想出去,最后也就放弃了学业。
  为什么会选择去昆明练拳呢?当时有本杂志叫《拳击与格斗》,上面刊登了一则昆明众威拳馆招生的消息,而中国第一位洲际拳王徐丛良就是那里的,我们看到这个后,給那边打了电话,了解了一下情况,就直接奔过去了。
  我还记得到了昆明后,没有租房子,把行李先放在世博花鸟市场门口的亭子里,我妈在那里守着,我和爸爸乘坐公交车去拳馆报了名,学费是一年1200元。然后,我们再回来,接上妈妈,去拳馆旁边的一个城中村租了房子。
  那一天是2010年4月1日,从那之后,我们家就算定居在昆明,一直到现在。
  刚来的那一年,工作不好找,爸妈也没干什么,就是吃老本。我每天早上起来先跑步,妈妈陪着我一起跑,地点是世博园旁边的停车场,一圈差不多有400米。跑完后回去,上午就在家里做一些基础的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训练,爸爸在旁边监督。下午和晚上去拳馆训练。
  后来,妈妈在房东介绍下,到一个酒楼里做保洁,爸爸自己找了一个保安的工作。工资不高,两个人加起来每月不到3000块钱:爸爸经常晚上出去,到酒吧、KTV门口捡空酒瓶子卖。
  那时候职业拳击文化在中国相当贫瘠,也没有世界拳王,只有洲际拳王。所以,当时家里人,包括爸爸的一些朋友,完全不理解我们这种做法,觉得一点出路都没有。我们也基本不回老家去,避免亲戚们的询问。我那时年纪还小,爸爸一个人承受了很大压力。
  我们父子俩的想法是一样的,就是拿世界冠军。
  我在拳馆里的表现很听话,训练也刻苦,绝对足量甚至超量完成任务,教练很喜欢我。因为我每天去得最早,走得最晚。从2010年底开始,我就帮馆里干事了,相当于“馆长”,每天负责开门、关门、收学费、打扫卫生,都是我来干。
  据我了解,众威拳击俱乐部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两家专业拳馆之一,每天大概有四五十人在训练,后来增加到七八十人,拳馆里站不下,得在走廊上练。
  真正给了拳手们极大信心的,是2012年熊朝忠获得WBC世界金腰带。
  熊哥也是拳馆的拳手,我刚来的时候,他已经是洲际拳王了,但一点架子都没有,平时在一起训练,你要是过去问他什么,他会教你。
  比赛是11月24日,在昆明的一个体育馆举行,现场来了有三四千人,毕竟是在中国举办的第一场世界拳王赛,挑战世界级的对手。过程还是很艰难的,对手是一个墨西哥人,风格硬朗,体能充沛,还好我们这边教练组安排的战术非常到位,拼了12个回合,最后以点数获胜。
  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整个馆都炸了。我当时是在拳台下计时敲钟的那个人,亲眼见证了中国第一位男子世界职业拳王的诞生。
  这次比赛激励了所有练拳击的人,怎么说呢,就是那段时间,拳馆里的训练,简直要疯狂了。因为大家觉得有盼头了,中国人也能拿世界冠军,那么自己会不会就是下一个?
  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
  从成长到成熟
  我的第一场比赛是2013年11月16日,在杭州余杭。
  当时洲际拳王裘晓君在我们拳馆,他本来是体制内选手,后来转为职业,由刘刚老师(众威拳击俱乐部创始人)做推广人。裘晓君的老家是余杭,而我的对手就是他之前在体制内的一个师弟,有这么一层关系。
  那场比赛,我们打满了4个回合。其实第一回合没多久我就把他击倒一次,当时我自己也蒙了,因为那不是主观意识,而是条件反射式的一个出拳,打到了他的下巴。就倒了。
  第一次比赛还是太紧张了,教练在底下喊的话,我一句没听进去,下来后腿还是飘的,脑袋里边什么都没有,连赢了都没感觉。那一年我19岁,正式训练也就3年时间。
  刘刚老师对我很看重,紧接着2014年4月又给我安排了一场出国比赛,在日本金泽。当时中国的职业拳击水平要比日本低很多,中国拳手去日本、泰国等地打比赛,基本都输了,能赢的凤毛麟角。但是爸爸对我很有信心,说你放松打就行了,你的实力打谁都行。最后那场比赛也是赢了。
  连续赢了两场比赛,拳馆对我有些刮目相看,我自己也有些飘飘然,结果接下来就连续输了两场。
  回想起来,就是自己心态的问题,从日本回来后,有些飘,训练没有以前那么认真,心态也不稳定。我有了一个深刻的反省。那一年过得比较糟糕。
  到了2015年6月份,我前往澳大利亚比赛,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挑战洲际金腰带,赛前我是一点信心都没有。当时只打过三场6回合的比赛,没打过8回合,现在直接要去打10回合,而且对方还是一位全胜战绩的选手,7战全胜,5次KO,击倒率也很高。最主要的还是越级别挑战,我正常体重是打59公斤,那场比赛打的是63.5公斤,中间差两个级别。
  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我,觉得我很难赢,撑不过3回合,但我爸爸特别相信我。
  我心里的想法是,反正已经来了,不管输赢,就把平时训练的东西全打出来。比赛的过程非常艰难,然后,打着打着,我发现,是不是可以赢?对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我的风格是喜欢跟别人对拼,拼身体,拼体能,他个子大,被我逼得满场跑。我感受到自己在场上优势还是蛮大的,觉得有机会,就一直拼到底。
  最难的是第9回合,我挨了对方一个上勾,咬到了自己舌头,下来之后,嘴里边全是血,滴到身上。之后,我鼻子上也挨了一拳,我以为鼻梁骨断了,因为感到不进空气,没法呼吸,只有一侧是通气的。医务人员来检查,说是挨重击充血了。但扛过这个回合后,我就赢了。   这是我的第一条洲际金腰带。2015年9月份,我又卫冕成功。
  接下来就是挑战国际金腰带,2016年2月12日在四川泸州,当时正逢春节,因为要保持体重,过年都没敢吃东西。等到正月初四称完重后,才算是真正开始过年了。那场比赛还是比较顺利的,拿下了金腰带。
  这一年还有一个变化是,6月份的时候,我签约了北京的拳威四海公司,对我的推广力度更大,每场比赛的收入高一些,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开始转好。
  那时候我妈妈在一家服装店里当售货员,比之前干保洁好多了。我爸爸没再工作,全职照顾我,给我做饭,督促我训练。随着年纪增大,他的性格也收敛了很多,变得柔和了起来。
  从2016年后,我连续五次卫冕了国际金腰带。
  那几年我整体来说发展挺顺利的,尤其是2017年的时候,我在昆明给爸妈按揭买了套房,这也是我们家第一次买房子,算是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这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但也没有特别激动,因为我们对物质要求本来也不高,够吃、够穿、够住就行了。
  站上世界拳壬擂台
  2019年1月26日,我去休斯敦冲击世界拳王金腰带。为了这次比赛,我2018年整个下半年都在准备,还从菲律宾找了一个跟我的对手罗哈斯体型、风格很相像的陪练。赛前的半个月,我去美国调整时差,又请了著名教练佩德罗,进行最后的战术安排。
  比赛前两天有个公开训练,媒体来现场报道,有美国记者觉得我是日本人。因为东亚人在长相上差不多,而日本的职业拳击水平比中国要高很多,所以说在美国记者的观念里,更倾向于认为是一个日本人站在这个擂台上挑战世界冠军,他们就把我认成了口本人。
  这场比赛打得太艰难了,因为对手确实太强了,力量特别大。整场比赛,他前面压着我,但后来被我压住了,他的力量比我强很多,但我的体能和速度又比他强。取胜的关键,就是我的速度和体能,这要得益于从小爸爸对我进行的耐力训练,建立起了体能优势。
  比赛宣布胜利之后,媒体采访,有记者问我说你的力量来自哪儿,我说我的力量来自中国,意思就是我是中国人,我不是日本人。我希望让他们知道,在你们的主流擂台上,中国人一样能拿世界冠军。
  之后就是5月26日和11月13日的卫冕战,我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训练扎实,教练佩德罗对我的心理建设非常到位,比赛的压力不是很大,最后都胜了。
  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不会想太多,不去给自己预设一个上限或者目标,不太在意结果是什么。相比之下,我更看重眼前的事,干一件事,就专注一件事,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集中于一点。接下来,我就想着与英国选手沃灵顿的一战,注重于比赛本身。而比赛能打好的前提,就是训练,所以我把訓练做好就够了,不打没有准备之仗。
  .
  这段时间,我每天早上6点半起来跑步,然后吃早饭,接着就是学习英语。中午会睡个午觉,下午进行常规训练。训练完之后回家看看书、打打游戏,就休息了。这场比赛的难度很大,要一步步来。因为对手很强,他排名世界第一,风格也很硬朗,还是在他的主场,很有挑战性的。但一般来说,挑战越大的话,我动力就更大一点,我渴望跟高手过招。
  我是一个不太愿意去接受褒奖的人,会让我觉得很有压力。很多人都叫我“拳王”,但是我不太喜欢这个词,会让我很不舒服。
  我就是一个平常人,一个老百姓,我们吃一样的饭,过一样的生活。所以不要给我一个特殊的称号,或者特殊的褒奖。我就是一名职业拳击手,拳击运动员,我觉得这样就是最好的。
其他文献
当很多人还在雾里看花时,江北下朱村以其敏锐的商机嗅觉抓住了直播电商、网红带货的风口,从“微商第一村”转为“网红直播第一村”。伴随着外界的赞誉声,正处风口浪尖的江北下朱村被裹挟着往前走。而热闹属于看客,冷暖只能自知。当风口停下时,江北下朱村又当以何种面貌继续前行?他们需要时间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这股风“来得快,去得也快”。  直播的风口吹到了浙江义乌的江北下朱村(以下简称“北下朱”),一两年时间里,这
期刊
顺从心意,让自己活得开心也演得开心,秦昊终于还是找回了最初的自己。如今,他依旧是文艺片男神,也是伊能静老公,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他是秦昊。  进入炎炎夏日,今年最降温的两句话莫过于——  “一起爬山吗?”  “您看我还有机会吗?”  这两个梗出自最近爆火的网剧:《隐秘的角落》。开播一周,豆瓣上已有超16万观众为其打出了9分的超高分。开篇第一场戏就直接把人吓出一身冷汗:秦吴饰演的张东升带着岳父岳母去
期刊
根据美国媒体公布的博尔顿白宫回忆录部分内容,博尔顿从外交、白宫内部事务和性格方面对特朗普进行了全方位吐槽。媒体预测,博尔顿的新书大概率将登上畅销书榜首。那么,博尔顿到底揭了白宫多少老底,让特朗普斥其为“疯狗”。  当地时问6月23日,美国总统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的新书《生事之屋:白宫回忆录》上架销售。  博尔顿半年前就写完了这本书。但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反应激烈。这位博尔顿的“前老板”以泄露国家
期刊
原本只在特别纪念日、特殊场合才吃的牛排,现在变得日常化。对于一个真正的牛排爱好者来说,吃牛排是件考究的事情,从血统到饲料,从产地到等级,都有大学问。  2019年12月,中国海关宣布,中国正式解除日本牛肉进口报关禁令。这意味着,时隔18年,品质堪称世界第一的日本“和牛”(Wagyu)将再次登上中国人的餐桌。  目前,通过正规途径进口中国的牛肉当中,以澳大利亚的安格斯牛肉最为出名。  艾狄士(Eld
期刊
如果科技圈有热搜榜,那么中芯国际绝对是近期占据榜—榜二的存在。一时间,“国产芯片之光”“国产芯片将更进一步”“第二个台积电”的评价漫天,中芯国际仿佛成为了“中国芯片的希望”。但理性思考下,“道路艰难险阻,我辈仍需努力。”  从6月1日科创板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受理,到6月4日获科创板首轮问询,再到6月19日上市委员会审议通过,中芯国际只用了19天,不仅创下科创板最快过会纪录、刷新募资额度,还成功摘得“
期刊
大漠沧桑留脚窝,时光烙印未消磨。  日斜蹄踏风霜地,月落铃摇龙马歌。  感尔豪情飞瀚海,钦它壮魄伏沙魔;  依稀夢里声犹在,跋涉春秋那队驼。
期刊
高原萬象一望开,世界平凡引我来。  又见星辰非昨夜,共迎朝日到窗台。  有风有雨城乡过,读画读诗山水裁。  短促晓霞长卷暖,人间难得出群材。
期刊
卌六光阴萱草香,几多飘荡在他乡。  三更夜起呼儿懒,两鬓苍然为女忙。  终日持家勤白米,焉知对镜理红妆。  拙词难尽心中意,意與夕阳无限长。
期刊
三五清光梦正圆,南湖碧水润文田。吟人興会涌狂澜。  情到浓时堪举酒,诗臻妙处可飞鸢。兰亭会又起春烟。
期刊
零食既是社交神器,也是缓解压力、抵御孤独的最佳“陪伴食物”,越来越多的人对零食上瘾。然而,这种成瘾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了现代人与日俱增的心理压力。  一包零食可以发挥什么样的效用?是小朋友间促进友谊的“神器”,怀念童年无忌的情怀寄托?或者是看剧、看球赛的最佳伴侣,闲来无事打发嘴皮的小玩意儿?  探究爱吃零食这种行为背后的动机,就会发现一包零食对人们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们的“味道”,或许已抵达我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