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气候不断变化,农业的脆弱性更加明显,逐渐改变我国当前的农业空间布局,降低主要作物的产量危及区域的粮食供给能力,据统计,我国仅因旱涝等主要农业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每年就达 4 000 万~5 000 万 t。农业灾害的发展虽由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决定, 但通过深入探究,认识灾害发生和发展规律,可以通过监测预警采取措施,减少农业灾害损失。掌握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发生规律,对于防御气象灾害,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趋利避害,保障农业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主要气象灾害类型
1.1 干旱灾害
干旱在乎是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产的灾害。中国大部地区旱灾严重,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损失比洪涝更为严重,是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
1.2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因大雨、暴雨引起的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所形成的诸如山洪暴发、淹没农田等灾害现象。全国大部地区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年际变化十分明显,洪涝灾害较为频繁,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气象灾害。
1.3 风雹灾害
风雹灾害是指强对流天气引起的大风、冰雹、龙卷风、雷电等所造成的灾害。风雹天气产生于强对流天气系统,是大气的动力条件和热力条件共同作用而成,发生的主要特点是局地性强、持续时间短、群发性明显、发生时间集中且发生频率高。
1.4 冷冻灾害
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是因为来自极地的强冷空气及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使作物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受到损伤以致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冻害一般发生时间是秋、冬、春季,冷害发生在春、夏、秋季。由于不同地区作物的种类不同,在某个发育期对温度条件要求的差异,因此,冷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1.5 台风灾害
台风是指在热带海洋上发生的低气压,当近地面最大风速达到或超过 17.2 km·s-1时,成为台风。它是一种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热带气旋,被列为全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在我国受北太平洋西部的热带气旋影响,主要发生在浙江以南沿海一带。
2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1 干旱、洪涝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我国降水南方偏多, 北方偏少。进入90 年代以后, 洪涝灾害明显增加,其中 2003 年淮河流域特大洪水造成 5800 多万人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 350 多亿元。
2.2 低温冷冻害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我国平均每年因低温冻害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达 364 万 hm2。夏季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 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1969、1972、1976 年因低温冷害导致粮食减产均在 100 亿 kg 左右。
2.3 台风灾害及其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平均每年登陆我国的台风有 7个,最多的年份达 12 个。据近 15 年的资料统计, 我国平均每年遭受台风危害的农作物面积达 300 多万 hm2, 死亡400 多人, 倒塌房屋 30 多万间, 直接经济损失达 240 亿元。
3农业生产的气象保障与调控
3.1 农业生产气象信息服务保障
3.1.1 气象-气候预测产品应用服务与保障
针对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性气象问题和灾害性气候事件,充分运用多种气候监测信息,综合现代数值天气预测、雷达和卫星遥感信息分析预测发展直接针对作物生长关键时段和关键性农业气象灾害的新技术,为作物生长关键时段各类农业气象灾害的减灾防灾调控技术的实施提供咨询服务。
3.1.2 气象信息决策服务与保障
提出不同时段作物生长与气象条件关系的诊断指标,建立作物生长气象环境保障的成套技术,包括各种信息和产品的释用、传输及可视化和咨询服务等。同时积极采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各级农业生产的决策和管理部门快速提供直观的图、文、表、音等综合集成的信息产品。
3.1.3 气候影响评价服务与保障
利用多种模型集成结果,生成农业气象影响评价服务产品,建成一套可供业务化使用的服务系统,系统有良好的界面,用户使用方便,可为用户提供各种单一的、综合的监测、诊断、预测保障信息。
3.2 农业生产气象灾害防御与调控
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综合监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防灾减灾的综合应变决策服务系统,针对不同的灾种需要采取不同的防御技术或几种防御技术组合使用才能达到防御的目的。
3.2.1 农业干旱、涝渍灾害防御与调控
应用农业生产气象信息服务保障系统,根据不同气候类型地区、不同作物及其不同生育阶段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危害机理,重点发展利用气象信息的非工程性节水农业技术,根据农业生产气象信息,建立防灾抗灾与农业增产相结合的基础体系。
3.2.2 作物低温灾害防御与调控
利用农业生产气象信息数据库,推广新型增温、助长、促早熟的制剂及不同气象条件的制剂使用技术,形成投入少、效果明显、可操作性强、便于推广应用的综合防霜技术体系。
3.2.3 不利气候环境的长期宏观调控
从降低风险、趋利避害的角度研究农业生产主要气候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和风险,为防灾减灾宏观调控和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制根据气候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动态变化和短期气候预测结果主动防御不利气候环境的宏观调控技术。
(作者单位:152001黑龙江省 绥化市气象局)
1主要气象灾害类型
1.1 干旱灾害
干旱在乎是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产的灾害。中国大部地区旱灾严重,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损失比洪涝更为严重,是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
1.2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因大雨、暴雨引起的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所形成的诸如山洪暴发、淹没农田等灾害现象。全国大部地区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年际变化十分明显,洪涝灾害较为频繁,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气象灾害。
1.3 风雹灾害
风雹灾害是指强对流天气引起的大风、冰雹、龙卷风、雷电等所造成的灾害。风雹天气产生于强对流天气系统,是大气的动力条件和热力条件共同作用而成,发生的主要特点是局地性强、持续时间短、群发性明显、发生时间集中且发生频率高。
1.4 冷冻灾害
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是因为来自极地的强冷空气及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使作物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受到损伤以致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冻害一般发生时间是秋、冬、春季,冷害发生在春、夏、秋季。由于不同地区作物的种类不同,在某个发育期对温度条件要求的差异,因此,冷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1.5 台风灾害
台风是指在热带海洋上发生的低气压,当近地面最大风速达到或超过 17.2 km·s-1时,成为台风。它是一种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热带气旋,被列为全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在我国受北太平洋西部的热带气旋影响,主要发生在浙江以南沿海一带。
2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1 干旱、洪涝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我国降水南方偏多, 北方偏少。进入90 年代以后, 洪涝灾害明显增加,其中 2003 年淮河流域特大洪水造成 5800 多万人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 350 多亿元。
2.2 低温冷冻害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我国平均每年因低温冻害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达 364 万 hm2。夏季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 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1969、1972、1976 年因低温冷害导致粮食减产均在 100 亿 kg 左右。
2.3 台风灾害及其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平均每年登陆我国的台风有 7个,最多的年份达 12 个。据近 15 年的资料统计, 我国平均每年遭受台风危害的农作物面积达 300 多万 hm2, 死亡400 多人, 倒塌房屋 30 多万间, 直接经济损失达 240 亿元。
3农业生产的气象保障与调控
3.1 农业生产气象信息服务保障
3.1.1 气象-气候预测产品应用服务与保障
针对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性气象问题和灾害性气候事件,充分运用多种气候监测信息,综合现代数值天气预测、雷达和卫星遥感信息分析预测发展直接针对作物生长关键时段和关键性农业气象灾害的新技术,为作物生长关键时段各类农业气象灾害的减灾防灾调控技术的实施提供咨询服务。
3.1.2 气象信息决策服务与保障
提出不同时段作物生长与气象条件关系的诊断指标,建立作物生长气象环境保障的成套技术,包括各种信息和产品的释用、传输及可视化和咨询服务等。同时积极采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各级农业生产的决策和管理部门快速提供直观的图、文、表、音等综合集成的信息产品。
3.1.3 气候影响评价服务与保障
利用多种模型集成结果,生成农业气象影响评价服务产品,建成一套可供业务化使用的服务系统,系统有良好的界面,用户使用方便,可为用户提供各种单一的、综合的监测、诊断、预测保障信息。
3.2 农业生产气象灾害防御与调控
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综合监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防灾减灾的综合应变决策服务系统,针对不同的灾种需要采取不同的防御技术或几种防御技术组合使用才能达到防御的目的。
3.2.1 农业干旱、涝渍灾害防御与调控
应用农业生产气象信息服务保障系统,根据不同气候类型地区、不同作物及其不同生育阶段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危害机理,重点发展利用气象信息的非工程性节水农业技术,根据农业生产气象信息,建立防灾抗灾与农业增产相结合的基础体系。
3.2.2 作物低温灾害防御与调控
利用农业生产气象信息数据库,推广新型增温、助长、促早熟的制剂及不同气象条件的制剂使用技术,形成投入少、效果明显、可操作性强、便于推广应用的综合防霜技术体系。
3.2.3 不利气候环境的长期宏观调控
从降低风险、趋利避害的角度研究农业生产主要气候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和风险,为防灾减灾宏观调控和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制根据气候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动态变化和短期气候预测结果主动防御不利气候环境的宏观调控技术。
(作者单位:152001黑龙江省 绥化市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