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屈原开始,中国传统的文人都有一种“入仕”的情怀,都期望自己能一朝中第,进而施展抱负,恩泽百姓。然而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历史却将这种纯粹的情怀演绎成了一种对“官职”的追求,对“权力”的崇拜。“官本位”思想应运而生。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官本位意识在行政文化中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如何克服官本位意识的负面作用,是建立民主、高效、法治、国际化的有限政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官本位思想;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影响
任何一个社会的现行模式都有其历史的根源,当代中国在推进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进程中,仍然受到一些旧的历史遗留意识的影响,过去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官本位”思想无论是在上层还是民间,都较之西方国家要强烈得多。“官本位”思想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皇权思想有关,封建统治阶级官贵民贱的思想长期的主导文化潮流,逐渐内化为民众的一种整体心理认同或心理情结。
一、“官本位”思想的诞生
官的定义在中国最早出现在《周礼·王制》 中:“王者之制禄。”唐孔颖达疏曰:“其诸侯以下及三公至士,总而言之,皆谓:之官。官者管也,以管领为名。若指其所主,则谓之职”。古代设官主要是为君主朝廷办事、管治群众的,就是《易经·系辞下》 所说的“百官以治”。所以“官”这个字逐渐引申为对有政府职务的人员的称呼。纵观历史,无论是奴隶制,还是封建领主制,集权官僚制都给官员了无比富贵的优厚条件,集权官僚与儒家道统的强强联合,更在意识形态上推进了等级观念,这些就导致了以官为尊,以官为贵的社会主体思想长盛不衰。
(一)“官本位”思想产生的根源及表现形式
“官本位”思想的产生首先源于宗法政治统治,特点是严格的身份等级、至上的君权制以及中央集权式的专制主义等的产生。此种以加强官的社会地位为核心内容的权力分配与动作的手段,毋庸置疑地为官本位观念的出台亮相提供了历史的背景和现实的基础。其次土地的私有制,儒家思想的影响,科举取仕制度等也为“官贵民轻”的思想奠定了基础。当代著名的思想家黎鸣认为中国是最典型的官场社会,中国人的性格深深的烙上了权力异化的痕迹。
“官本位”思想是指以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尺,或参照官阶级别来衡量人们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的思维方式。“官本位”实质上是一种官职崇拜,是一种以官为本、官贵民轻的社会群体心理。它实现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官是衡量一切的一般等价物或参照物。
官本位思想的影响非常巨大,在政府行政中自然而然地体现出“人治”色彩;在经济活动中,主要依靠政治热情和行政手段来运作,“人情关系”、行政权力和长官意志干预商业活动;在社会管理和社会运作方式上,比较注重权力控制、人心控制和道德控制;在用人问题上,许多情况下是一个人说了算,任人唯亲;在文化价值取向上,注重主观愿望、情感意志和行政命令,认“人”不认制度。
二、“官本位”思想的负面影响
1.过多的人才涌向政府部门,有可能造成全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表明:一个社会的优秀分子更多的集中在实业领域、科学研究开发部门、教育行业等才是人力资源分配的明智之举,而他回报给这个社会的必将是生产力水平的更快提高和社会的更快进步。然而,由于“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当官,做官成了人们追求奋斗的目标,大量的人才涌向政府部门,这样很有可能造成全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2.对人才的上升空间形成制约,在人才竞争上会出现不公平现象,从而打击部分人员的积极性。
“能力本位”应当是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其核心是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有序的竞争机制,职位靠竞争,机会靠能力,待遇靠贡献,晋升靠绩效。然而在“官本位”思想的主导下,往往会出现“人治大于制度”的现象,“人情关系”、行政权力和长官意志时不时的出现在决策中,在一定程度上就把那些有能力的人才限制在了核心部门之外,这种情况不仅减弱了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服务水平,更甚的是会打击一部分实干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部门内部良性的竞争,会形成人才资源的严重内耗。
3.“官本位”思想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创新精神。
在“官本位”意识作祟下,一些单位领导唯上而不唯下,易脱离群众,热衷于保位而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善于依据变化了的市场环境锐意革新;在有限的行政职务资源下,不少人才不是勤于钻研专业技术,而是苦心孤诣地钻研“为官之道,为政之要”,造成单位人才间恶性竞争、内耗严重;一些倾心于专业技术、教学科研或生产经营的人才往往又被官本位的行政意志钳制了手脚。这些都遏制了人力资源创造力的挖掘和发挥。
三、如何改进“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推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法制是杜绝“人治”的制度保证,能有效地克服以官位确定人的权力和地位的“人治”观念和行为。因此,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人们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和法律意识,是克服官本位影响的切实举措。
(二)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形成竞争开放的公务员进出机制。
政府的工作人员掌握着大量的权力和社会资源,本着社会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于公务员的“官本位”意识的破除尤为必要,因此公务员职位应当通过公开、公正、民主、平等、竞争、择优、劣汰的方式充任或免任,保证职需其人,人适其职。
(三)加强公共部门权力监管力度。
“官本位”思想对部门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这种思想,纵容了一部分拥有权力的人,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任人唯亲,打压正直贤能之人,同时还使得公共部门的人才不再看重自己的工作价值,抛却工作原有的意义,只专心于自己的“仕途”。因此去除“官本位”思想还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对权力的适用范围,操作流程做细分,坚决的制止权力滥用现象,对违规情况应当做出明确的界定,超越界限就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还权于民。
参考文献:
[1]《 辞海》 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年版,第1142 页.
[2]黎鸣《中国人性分析报告》,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80页.
[3]韩庆祥《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中国政治(人大报刊资料), 2002 12页.
[4]王振海,《公共职位论纲——政府职位的属性与配置机制》,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171页.
作者简介:马晶照(1982-),女,陕西洋县人,硕士,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学教学与科研。
关键词:官本位思想;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影响
任何一个社会的现行模式都有其历史的根源,当代中国在推进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进程中,仍然受到一些旧的历史遗留意识的影响,过去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官本位”思想无论是在上层还是民间,都较之西方国家要强烈得多。“官本位”思想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皇权思想有关,封建统治阶级官贵民贱的思想长期的主导文化潮流,逐渐内化为民众的一种整体心理认同或心理情结。
一、“官本位”思想的诞生
官的定义在中国最早出现在《周礼·王制》 中:“王者之制禄。”唐孔颖达疏曰:“其诸侯以下及三公至士,总而言之,皆谓:之官。官者管也,以管领为名。若指其所主,则谓之职”。古代设官主要是为君主朝廷办事、管治群众的,就是《易经·系辞下》 所说的“百官以治”。所以“官”这个字逐渐引申为对有政府职务的人员的称呼。纵观历史,无论是奴隶制,还是封建领主制,集权官僚制都给官员了无比富贵的优厚条件,集权官僚与儒家道统的强强联合,更在意识形态上推进了等级观念,这些就导致了以官为尊,以官为贵的社会主体思想长盛不衰。
(一)“官本位”思想产生的根源及表现形式
“官本位”思想的产生首先源于宗法政治统治,特点是严格的身份等级、至上的君权制以及中央集权式的专制主义等的产生。此种以加强官的社会地位为核心内容的权力分配与动作的手段,毋庸置疑地为官本位观念的出台亮相提供了历史的背景和现实的基础。其次土地的私有制,儒家思想的影响,科举取仕制度等也为“官贵民轻”的思想奠定了基础。当代著名的思想家黎鸣认为中国是最典型的官场社会,中国人的性格深深的烙上了权力异化的痕迹。
“官本位”思想是指以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尺,或参照官阶级别来衡量人们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的思维方式。“官本位”实质上是一种官职崇拜,是一种以官为本、官贵民轻的社会群体心理。它实现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官是衡量一切的一般等价物或参照物。
官本位思想的影响非常巨大,在政府行政中自然而然地体现出“人治”色彩;在经济活动中,主要依靠政治热情和行政手段来运作,“人情关系”、行政权力和长官意志干预商业活动;在社会管理和社会运作方式上,比较注重权力控制、人心控制和道德控制;在用人问题上,许多情况下是一个人说了算,任人唯亲;在文化价值取向上,注重主观愿望、情感意志和行政命令,认“人”不认制度。
二、“官本位”思想的负面影响
1.过多的人才涌向政府部门,有可能造成全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表明:一个社会的优秀分子更多的集中在实业领域、科学研究开发部门、教育行业等才是人力资源分配的明智之举,而他回报给这个社会的必将是生产力水平的更快提高和社会的更快进步。然而,由于“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当官,做官成了人们追求奋斗的目标,大量的人才涌向政府部门,这样很有可能造成全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2.对人才的上升空间形成制约,在人才竞争上会出现不公平现象,从而打击部分人员的积极性。
“能力本位”应当是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其核心是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有序的竞争机制,职位靠竞争,机会靠能力,待遇靠贡献,晋升靠绩效。然而在“官本位”思想的主导下,往往会出现“人治大于制度”的现象,“人情关系”、行政权力和长官意志时不时的出现在决策中,在一定程度上就把那些有能力的人才限制在了核心部门之外,这种情况不仅减弱了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服务水平,更甚的是会打击一部分实干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部门内部良性的竞争,会形成人才资源的严重内耗。
3.“官本位”思想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创新精神。
在“官本位”意识作祟下,一些单位领导唯上而不唯下,易脱离群众,热衷于保位而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善于依据变化了的市场环境锐意革新;在有限的行政职务资源下,不少人才不是勤于钻研专业技术,而是苦心孤诣地钻研“为官之道,为政之要”,造成单位人才间恶性竞争、内耗严重;一些倾心于专业技术、教学科研或生产经营的人才往往又被官本位的行政意志钳制了手脚。这些都遏制了人力资源创造力的挖掘和发挥。
三、如何改进“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推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法制是杜绝“人治”的制度保证,能有效地克服以官位确定人的权力和地位的“人治”观念和行为。因此,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人们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和法律意识,是克服官本位影响的切实举措。
(二)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形成竞争开放的公务员进出机制。
政府的工作人员掌握着大量的权力和社会资源,本着社会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于公务员的“官本位”意识的破除尤为必要,因此公务员职位应当通过公开、公正、民主、平等、竞争、择优、劣汰的方式充任或免任,保证职需其人,人适其职。
(三)加强公共部门权力监管力度。
“官本位”思想对部门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这种思想,纵容了一部分拥有权力的人,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任人唯亲,打压正直贤能之人,同时还使得公共部门的人才不再看重自己的工作价值,抛却工作原有的意义,只专心于自己的“仕途”。因此去除“官本位”思想还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对权力的适用范围,操作流程做细分,坚决的制止权力滥用现象,对违规情况应当做出明确的界定,超越界限就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还权于民。
参考文献:
[1]《 辞海》 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年版,第1142 页.
[2]黎鸣《中国人性分析报告》,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80页.
[3]韩庆祥《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中国政治(人大报刊资料), 2002 12页.
[4]王振海,《公共职位论纲——政府职位的属性与配置机制》,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171页.
作者简介:马晶照(1982-),女,陕西洋县人,硕士,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学教学与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