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让我引以自豪的话语,通过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真正体会到它的含义。在职业技术学校生源质量越来越差的情况下,一大批“问题生”汇聚到了学校,这给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职高;班主任;工作;四强化
【中图分类号】 G 718.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2-0043-01
如何塑造好学生的灵魂,我认为首要之点是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班主任工作需要四强化。
一﹑走进学生心灵,就要认知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育人
现在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越来越难当了。当我们面对问题生手足无措时,当我们在感叹“现在孩子怎么啦”时,必须审视我们的教育是否符合了学生心理发育的规律。职业学校学生大多处于青年初期,年龄范围15~18岁,其主要特点是思想活跃,身心发展不平衡、处于半成人和半成熟之间。他们在心理上具有较强的抗争性,反感成人把他们当成小孩子。排斥教师对自己过多的关心和照顾,对教师的管教约束感到多余,甚至厌烦、苦恼。有的甚至表现出抗议的态度。其心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某些学生的消极行为其实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消极心理反映在行动上,往往表现为:缺乏学习动力,厌学;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冲动,常因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而得意忘形,也会因达不到目的而悲观失望,甚至寻衅滋事,损害公物,严重的旷课逃学或加入不良团伙、违法乱纪;节俭意识淡化,消费观念超前,甚至不顾家庭条件,一味地攀比。而我们班主任往往只强调学生要学好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努力学习,忽视了学生心理发育的规律,这样,造成了班主任天天忙于处理学生中的违纪事情的现象。针对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班主任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丰富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真正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培养对象,掌握科学的育人技巧,做到科学育人。班主任工作中,师爱应表现出“四心”:思想上关心学生的进步,学习上细心的指导,生活上热心的照顾,遇到困难耐心的帮助。有了这“四心”,就会产生神奇的“师爱效应”,使勤奋者不断升华,平庸者富有理想,消沉者振奋起来。
二﹑走进学生心灵,就要分析学生心理形成的环境,及时交流,有的放矢
生活离不开理解,理解离不开交流,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对学生有个全面而透彻的了解,在交流中使学生树立行动的榜样。只有做到对学生的全面透彻的了解,才能在教育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我在高一的第一学期中,为每个学生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通过对初中班主任的了解,掌握学生在校时的个性特点、优缺点、思想表现和学习情况;通过对家长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家庭教育情况和在家思想表现;通过对交际圈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我根据这些信息,制订学生成长教育策略和计划。这样,针对性强,教育效果显著。有个男生,从小学起就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老师家长不知道对他进行了多少次教育甚至体罚,都没有效果。他到我班后初次犯事,被我叫到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就跪在地上。我了解到这个孩子在小学和初中犯错时不是被罚站就是被罚跪,下跪已是一个习惯性动作了,我连忙将他扶起,给他凳子坐,并亲切的和他谈心,和他交朋友,鼓励他好好学习。第一次违纪没有挨罚,还和老师一起坐,他认为受到了莫大的尊重,感动得热泪盈眶,从那以后就逐渐变成了一个好学生。我之所以采取这样的办法,是我了解职中生的特点,所以我们要给学生犯错误的权利,更要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班主任要在充分的信息储备下,针对各个学生的特点,采用引导的教育方法,唤醒他们自主遵守纪律的意识。班主任心目中,只有有缺点的学生,没有真正的后进生,这样才能让所有的学生对自己都有成功的希望。
三﹑走进学生心灵,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学生的心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这个世界对教师来说是封闭的。教师必须用“心”去工作,想方设法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中,用“心钥匙”打开学生的“心锁”。我主要采用“融入学生生活法”和“悄悄话日记法”两种方法。我的课余时间常同学生在一起,并深入到学生寝室和餐厅里,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同他们扯家常,参加学生组织的一些文体活动。这样,学生认为班主任不仅可敬,而且可亲;不仅是老师,更是朋友和母亲。学生有什么心里话愿意向我倾吐。通过这种方法,我透过学生的言谈和情感表露,看到了学生心灵深处的状况,从而因势利导。我要求学生写日记并每周检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想写在上面,老师严守学生个人秘密。通过批阅学生的日记,从中窥视出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然后我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将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我教过的学生和我建立了非常和谐的师生关系,已毕业的学生经常和我网上和信息联系,一直非常感激我给他们的精神鼓励,机电班的曾凡同学在发给我的一条信息上说到:曾经在学校我把你当良师,如今我把你当益友,我只希望把这种关系一直延续下去,漫漫人生路,难得遇知己。班主任就要“以爱攻其心,以严见其行”,这样才会深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四﹑走进学生的心灵,就要洗礼学生的灵魂,塑造完美的人格
培根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设计者”,班主任要根据德育目标,为学生设计灵魂。学生灵魂的塑造,不是全靠灌输和说教来现实的,而要靠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例来感化、升华的。为了让学生的灵魂得到一次次的洗礼,我对学生做人提出的要求是:诚实﹑正直﹑积极﹑向上,并精心组织每一次的主题班会。如感恩教育,我设计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家人”和“感恩社会”系列活动,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感恩和怎样感恩。再如考试作弊是最常见的现象,许多学生习以为常,我在反复强调学校有关纪律处罚规定的同时,从做人谈起,让他们明白自欺欺人,终会聪明自误。通过师生的充分准备,每次班会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我结合德育处的教育,将学校德育教育的信息加强、放大。根据不同年级的阶段特点,我分别设计主题活动,让学生的心灵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受到感染和洗礼,从而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真正作到: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班主任更是学生知心人。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作为班主任,就要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怀有强烈的事业心,就要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使班主任工作变得轻松、和谐、愉快,卓有成效。
【关键词】职高;班主任;工作;四强化
【中图分类号】 G 718.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2-0043-01
如何塑造好学生的灵魂,我认为首要之点是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班主任工作需要四强化。
一﹑走进学生心灵,就要认知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育人
现在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越来越难当了。当我们面对问题生手足无措时,当我们在感叹“现在孩子怎么啦”时,必须审视我们的教育是否符合了学生心理发育的规律。职业学校学生大多处于青年初期,年龄范围15~18岁,其主要特点是思想活跃,身心发展不平衡、处于半成人和半成熟之间。他们在心理上具有较强的抗争性,反感成人把他们当成小孩子。排斥教师对自己过多的关心和照顾,对教师的管教约束感到多余,甚至厌烦、苦恼。有的甚至表现出抗议的态度。其心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某些学生的消极行为其实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消极心理反映在行动上,往往表现为:缺乏学习动力,厌学;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冲动,常因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而得意忘形,也会因达不到目的而悲观失望,甚至寻衅滋事,损害公物,严重的旷课逃学或加入不良团伙、违法乱纪;节俭意识淡化,消费观念超前,甚至不顾家庭条件,一味地攀比。而我们班主任往往只强调学生要学好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努力学习,忽视了学生心理发育的规律,这样,造成了班主任天天忙于处理学生中的违纪事情的现象。针对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班主任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丰富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真正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培养对象,掌握科学的育人技巧,做到科学育人。班主任工作中,师爱应表现出“四心”:思想上关心学生的进步,学习上细心的指导,生活上热心的照顾,遇到困难耐心的帮助。有了这“四心”,就会产生神奇的“师爱效应”,使勤奋者不断升华,平庸者富有理想,消沉者振奋起来。
二﹑走进学生心灵,就要分析学生心理形成的环境,及时交流,有的放矢
生活离不开理解,理解离不开交流,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对学生有个全面而透彻的了解,在交流中使学生树立行动的榜样。只有做到对学生的全面透彻的了解,才能在教育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我在高一的第一学期中,为每个学生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通过对初中班主任的了解,掌握学生在校时的个性特点、优缺点、思想表现和学习情况;通过对家长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家庭教育情况和在家思想表现;通过对交际圈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我根据这些信息,制订学生成长教育策略和计划。这样,针对性强,教育效果显著。有个男生,从小学起就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老师家长不知道对他进行了多少次教育甚至体罚,都没有效果。他到我班后初次犯事,被我叫到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就跪在地上。我了解到这个孩子在小学和初中犯错时不是被罚站就是被罚跪,下跪已是一个习惯性动作了,我连忙将他扶起,给他凳子坐,并亲切的和他谈心,和他交朋友,鼓励他好好学习。第一次违纪没有挨罚,还和老师一起坐,他认为受到了莫大的尊重,感动得热泪盈眶,从那以后就逐渐变成了一个好学生。我之所以采取这样的办法,是我了解职中生的特点,所以我们要给学生犯错误的权利,更要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班主任要在充分的信息储备下,针对各个学生的特点,采用引导的教育方法,唤醒他们自主遵守纪律的意识。班主任心目中,只有有缺点的学生,没有真正的后进生,这样才能让所有的学生对自己都有成功的希望。
三﹑走进学生心灵,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学生的心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这个世界对教师来说是封闭的。教师必须用“心”去工作,想方设法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中,用“心钥匙”打开学生的“心锁”。我主要采用“融入学生生活法”和“悄悄话日记法”两种方法。我的课余时间常同学生在一起,并深入到学生寝室和餐厅里,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同他们扯家常,参加学生组织的一些文体活动。这样,学生认为班主任不仅可敬,而且可亲;不仅是老师,更是朋友和母亲。学生有什么心里话愿意向我倾吐。通过这种方法,我透过学生的言谈和情感表露,看到了学生心灵深处的状况,从而因势利导。我要求学生写日记并每周检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想写在上面,老师严守学生个人秘密。通过批阅学生的日记,从中窥视出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然后我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将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我教过的学生和我建立了非常和谐的师生关系,已毕业的学生经常和我网上和信息联系,一直非常感激我给他们的精神鼓励,机电班的曾凡同学在发给我的一条信息上说到:曾经在学校我把你当良师,如今我把你当益友,我只希望把这种关系一直延续下去,漫漫人生路,难得遇知己。班主任就要“以爱攻其心,以严见其行”,这样才会深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四﹑走进学生的心灵,就要洗礼学生的灵魂,塑造完美的人格
培根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设计者”,班主任要根据德育目标,为学生设计灵魂。学生灵魂的塑造,不是全靠灌输和说教来现实的,而要靠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例来感化、升华的。为了让学生的灵魂得到一次次的洗礼,我对学生做人提出的要求是:诚实﹑正直﹑积极﹑向上,并精心组织每一次的主题班会。如感恩教育,我设计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家人”和“感恩社会”系列活动,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感恩和怎样感恩。再如考试作弊是最常见的现象,许多学生习以为常,我在反复强调学校有关纪律处罚规定的同时,从做人谈起,让他们明白自欺欺人,终会聪明自误。通过师生的充分准备,每次班会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我结合德育处的教育,将学校德育教育的信息加强、放大。根据不同年级的阶段特点,我分别设计主题活动,让学生的心灵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受到感染和洗礼,从而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真正作到: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班主任更是学生知心人。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作为班主任,就要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怀有强烈的事业心,就要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使班主任工作变得轻松、和谐、愉快,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