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让语文美起来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azhan197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意在借助七年级语文教材的教学心得,通过语文朗读教学,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受到美的熏陶,并引导学生去追求、创造美。
  关键词:读中品味语言美;读中感受形象美;读中体会情感美;读中鉴赏意境美;  读中追求创造美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于此,我们可看出,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极大,语文学科包含着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语文课程标准》中又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这里,我们又可看出,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之重要,因此,语文朗读教学与美育的关系更密切,这更决定了朗读教学必须成为语文审美教育的主阵地。
  朗读,即放声地诵读诗文,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读时不但要动口,更要动脑、动情、而这一过程却是在形象地展示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享受审美的乐趣。下面就人教版语文七年级教材朗读教学中如何实施美育教育作一浅析。
  一、读中品味语言美
  语文七年级教材中无一篇不是用词精美,语句生动,这些优美的词句,让学生通过朗读把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可听可感的审美形象,让感官经过反复的审美实践锻炼——读中品味语言美,逐步完善学生审美的感知力。如:《春》一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充盈着的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文中第四段写春花图,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通过一系列的排比、比喻、拟人句式,把景物变得鲜活生动、形象逼真。语言之美,在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声中怎能不体味出美的韵味来呢?例如《济南的冬天》、《荷叶·母亲》、《秋天》、《在山的那边》等课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出语言之美。
  二、读中感受形象美
  语文七年级教材中那些反映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课文,通过那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书声琅琅中,学生真正感受到文中的人物心境、优美场景,那一幅幅美的画面跃然眼前。通过长时间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美感中的理性认识在想象中得到实现,在想象的推动下进一步丰富形象美。如:《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当朗读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时,学生眼前就会浮现出黄莺争享阳光,撒欢打逗;燕子奔忙勤劳,衔泥筑巢的热闹情景。这种感官上的兴奋,随着诗中的内容的深入,学生就会惊赞。诗人行中观赏,把精选的钱塘湖春景摄入诗中,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色彩优美的画面,读来顿觉春风扑面,神清气爽。朗读吧,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对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热闹繁忙的景象,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学生借助朗读在语言的感受能力下,转化为心中新的审美形象,享受审美愉悦,读中怎能不感受到形象美呢?例如《次北固山下》、《济南的冬天》、《天净沙·秋思》、《金色花》等课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形象之美。
  三、读中体会情感美
  本册语文教材中的各类文章无不包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激昂,或悲壮,或直抒,或含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并把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达出来,让学生体会到文中的情感,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而通过朗读最能以作者在文中所表达出的情感来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情感美。朗读吧,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不禁心胸开阔,信心倍增,感情为之升华,领悟到了崇高的情感之美,如:魏巍《我的老师》一文,课文最让我们感受深刻的是学生对蔡老师的依恋、热爱、思念之情。“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学生读着,想着,不难体会到一个非常热爱老师的学生在放暑假时要与老师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学生通过朗读,把作者对老师的热爱之情表达了出来,同时自己也深深受到感染。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怎能不感受到情感美的熏陶呢?
  四、读中鉴赏意境美
  一个学生的审美情趣由于多种原因不尽相同,语文课文中的许多作品,或描绘大自然的美景,或歌颂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或赞颂人类美好品德,或揭露生活中丑恶的一面。只有及时、正确引导学生鉴别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的,才能提高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而朗读是提高学生鉴赏意境美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文中交代了陈纪和客人对的话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但客人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陈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面对客人的无礼表现,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通过“读熟——读懂——读好”的比较朗读,鉴赏出陈纪的聪敏,明辨是非,但同时也部分学生读出了“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时陈纪对客人的“无礼”行为,不过,换个角度说一个七岁孩子能做到这样已经实属不易了,不必过分求全责备。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学生怎能不鉴赏出生活的美与丑,内容的意境美呢?《皇帝的新装》、《蚊子和狮子》、《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等一些寓意深长的课文,只有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才能让学生鉴赏出内容的意境美。
  五、读中追求创造美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创造美的境界。七年级语文中的文章,只要教师把准训练点都可让学生在朗读中根据文字描述进行语言表达,在朗读中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转化。朗读为学生创造美起到了桥梁作用,而这个过程就是在创造美。在朗读中学生体会到了诗意、诗情,并受到自然美、艺术美的熏陶,学生根据头脑中浮现出的画面,就能不同程度地进入诗句所描绘的境界,再通过说把诗意表达出来,达到创造美的目的。这一过程在每篇文章每节课中无不体现。反反复复朗读训练中,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怎能不提高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语文课程标准》,运用朗读教学进行语文审美教育,把朗读不只看成是辅助的教学手段,而是变成根据语文学科特点,遵循美育原理的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有利于激发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其他文献
杜威说:“故事是儿童最生动的逻辑”。“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适当地运用故事,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加深对所学习的文本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乐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若能适当引入历史故事,以故事为载体,传授知识、启迪智慧,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小学语文课堂变得丰富而灵动。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运用故事活跃课堂呢?  一、利用故事,激发兴趣  我
摘 要:有效地实施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生物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实验教学;生物素养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生物教学体系中,实验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实验教学不但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呢?  一、正确认识实验的作用  加强实验教
摘 要:现在倡导的课堂教师应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充分融入到学生中间,消除教师与学生的隔阂,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情境,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又相对枯燥无味,与学生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和生动活泼的特点构成矛盾。  关键词:接受能力;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思维发展  怎样提高小学
摘 要:教师教学处处充满艺术,如何运用技巧、方式将课堂上得有趣,如何应用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如何让课堂充满艺术,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除了自身具备非常专业完善的教师技能外,还应思考如何让学生对数学真正感兴趣,如何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就能不断地激励学生思考和深入反思学科问题。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
摘 要:物理专题研究是针对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教学规律的研究活动。进行专题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搞好教学专题研究首先要提高认识,也就是能从思想上认识到它的作用和意义。然后,确定教学研究的课题,这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关键。在专题研究过程中,要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任何脱离教育理论的专题研究都是没有意义的。  关键词:物理;专题研究;物理教学;作用  教学专题研究是教学改革的产物,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