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员志愿服务,是全国学雷锋活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项创新实践。党员与志愿服务相结合,使贯彻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在新时代呈现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形式。山东省高密市志愿者协会,注重发掘本土优秀文化传统,强化党建创新对于学雷锋志愿服务方向性的引导和支撑,在实践中探索党建创新引领学雷锋志愿服务的路径,成效显著,获得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将以高密市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调研主体,探讨党员引领志愿服务的经验做法,以期为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开展提供借鉴。
一、高密市志愿者协会党员志愿服务发展阶段
莫言笔下的红高粱,穗重粒丰,颗颗饱满,养育着一方百姓。淳厚耿直的高密人亦如红高粱般仁善心实。如今,拥有常住人口91万人的高密已经有9万多人成为学雷锋志愿者,其中有党员1.6万人,形成了“党员带头,全民参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新风尚。
同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高密市志愿者协会党员志愿服务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第一阶段:自发组建志愿者团队,服务公众(2006—2012年)
高密市志愿者协会的前身是高密爱心车友会。2006年,单政达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了爱心车友会,利用工余假日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他们的善举获得公众的美誉,车友会的伙伴也收获了自我道德实现的愉悦与满足。2012年,以车友会为骨干,吸收了一批慕名而来的志愿者,创办了高密市志愿者协会,经市文明办批准后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同年5月成立党支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协会迅速发展。
第二阶段:自觉以雷锋为榜样,走向学雷锋志愿服务(2012—2015年)
2013年,时任协会会长的单政达应邀参加雷锋第二故乡抚顺的一次活动。抚顺浓郁的雷锋文化氛围和学雷锋丰硕成果令他兴奋不已,特别是与雷锋文化学者的深谈,让单政达明确了志愿服务要坚持鲜明的价值导向,把学雷锋与志愿服务紧密结合,赋予志愿服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随后,高密市志愿者协会参加了由全国第一本专门研究和传播雷锋精神的杂志——《雷锋》主办的研讨会,以及由雷锋生前战友组建的学雷锋组织举办的活动,从此开始探索有高密特色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创新模式。学雷锋志愿服务获得发展的新时空,服务内容涉及教育、文化、卫生等多个领域,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服务地区发展、满足百姓需求、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和重要載体。
第三阶段:创建党员雷锋团,用党建创新引领学雷锋志愿服务(2015年至今)
随着团队的壮大、服务领域的扩展,协会发展碰到“天花板”。如何获得新动力、展现新作为,成为协会发展的关键。高密市委组织部一直关注关心这支队伍的发展,为了强化党对志愿服务组织的领导,2015年8月,成立志愿者协会党总支,适时引导协会组建了“党员雷锋团”。2016年3月,随着协会党员的迅速增加,按照有关规定成立了高密市志愿者协会党委,并在学雷锋志愿服务中导入品牌管理理念,用完善而又严谨的制度,让党员成为高质量志愿服务的代言人,在引领志愿服务时代潮流的同时,带动志愿服务不断向着更高水平、更高追求前进和发展。
二、党员志愿服务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用党建创新引领学雷锋志愿服务,把党组织作为一个枢纽,连接志愿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并在两者间搭建一座桥梁,实现志愿服务全覆盖,是高密的一个鲜明特点。党员的带头作用得到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的高度认可。高密市党员志愿服务组织的作用不断显现,开创出了社会治理的新格局。10多年来,协会以各种形式组织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爱国教育、社区建设、抗震救灾、无偿献血……目前,已看望贫困学童1.6万余人,帮助特困、残疾家庭1200余个,组织、参加各类大型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帮助243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组织全市志愿者每月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在10万小时以上。
党员志愿服务建立立体化的服务体系
一是纵向同步建点。依托社区建立两级志愿服务点,组织党员志愿者到社区报到,牵头成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据统计,全市建立了600多处党员实名制志愿服务点,在108个城乡社区建立了社区志愿服务站。明确责任范围,建立了“常态性”的纵向到底的党员志愿服务组织架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根据社区特点和需求,确定每周六下午为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日,保证志愿服务效能的发挥。例如针对老年人比较集中的社区,党员志愿服务组织定期开展义诊活动,专业的医疗团队利用先进设备,为有需要的居民进行现场体检。
二是横向专业组队。坚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打破党员组织关系和服务区域的局限,按志愿者的专业特长,由协会党委负责,组建“临时性”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为群众提供专业的志愿服务。目前,高密市已建立社区服务、医疗卫生、文艺宣讲等53个专业化团队。
三是面上按需布点。每年春节元旦客运高峰,协会党委都会组织安排党员志愿者进行轮值,开展“情暖回家路”志愿服务活动,帮助老弱病残孕购买车票、搬运行李等。
党员志愿服务实现社会各个领域的全覆盖
高密市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涵盖了教育、医疗、环保、创城、扶贫、助学、赛会、禁毒、双拥、抢险救灾、法律援助等各个领域,可以为全市人民提供各种专业化的服务。例如法律援助团为广大市民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教育咨询团免费提供不同年龄段教育咨询服务,为职业教育培训提供场地信息服务,影像工程为村民拍摄纪录片并刻录成光碟,为他们记录生活的岁月……先后打造了“红衣天使”“益河工程”“扬俗传遗”“芳香泥土”“影像工程”等18个志愿服务项目,“雷锋少年军校”“雷锋妈妈连”等15个志愿服务品牌。高密市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对各个领域的全面覆盖。 党员志愿服务有效补充政府职能,为社会和谐稳定助力
高密党员雷锋团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激活了社会资源,搭建了党员长期发挥作用的平台,实现了志愿服务与岗位工作的相互补充。一名党员,以志愿者的身份融入群众,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更是和谐社会的润滑剂。党员在党组织的引导与号召下进行的有组织的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也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高密市的党员志愿服务组织中凝聚了各类专业化人才,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惠及全民的各种服务,有效补充了政府职能。
党员志愿服务致力于帮助有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是政府调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性手段和机制,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密市党员雷锋团已结成帮扶对子150多个,开展帮扶活动1000多次,募集爱心资金100多万元,帮助一大批贫困户解决了生活难题。同时,高密市的党员志愿服务成立的不同组织吸纳了社会工人、青年、妇女、五老等不同群体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让每一个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价值,增强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提升了高密人民的幸福感,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
三、高密市党员志愿服务的基本经验
党组织坚强领导为志愿服务指明方向
始终坚持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是高密市党员志愿服务得以迅速发展的突出特点,高密市志愿者协会在组织架构上构建“四级网络”,按领域设立市直机关、村镇街区、私营企业和协会直属4个学雷锋社团党总支,在协会分会设立41个党支部,在108处社区志愿服务站和300余支志愿服务队设立党小组。班子配备上实施“双向进入”,协会会长担任协会党委书记,团委、妇联等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兼任协会党委委员,相关镇街、国有企事业单位分管负责人兼任党总支书记,分会会长担任分会党支部书记或党小组组长。这样的组织架构有利于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推动公益事业发展。高密市的志愿者协会有党员2300多名,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在组织中表现优异也可以申请入党。目前,高密市志愿者协会有19名优秀志愿者在协会党支部入党。
志愿服务组织具有自愿性、无偿性等特征,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受个人意志影响的志愿服务活动。党员领导的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纪律性、政治性较强,党组织可以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方向性指引和正规化指导。高密市志愿者协会每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都是在党支部的统筹领导下有计划、成系统地开展,为鼓励志愿者组织的发展,党组织针对审批通过的特殊活动会拨付经费予以支持,这也为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常态化提供了重要保证。
注重本土红色文化滋养,凝聚全社会力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高密市的志愿服务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作为铺垫。高密自古出贤人。古有“三贤”:晏婴、郑玄、刘墉;在革命年代,高密是全国建立党组织最早的县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带领广大党員群众,不怕牺牲、克难奋进,取得了巨大成功。高密还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故乡,这里的红高粱文化在莫言的笔下感染了更多的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生活在这里的高密人,无疑受到了当地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影响,遍地是热心助人的人。
高密市党组织充分发掘和弘扬本土文化中优良基因特点,对于志愿者们的爱心善举进行宣传引导,从而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党员志愿服务组织为志愿于服务他人的人提供了平台和制度化保障,让志愿服务成为有旗帜引领的正规化组织。这一组织凝聚了全社会的力量,后劲儿强劲。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会潜移默化地感动受助者、感染周围的人们,高密市志愿者协会的很多注册会员都是在得到帮助后志愿加入到为他人提供帮助的行列,这种志愿精神的感染,让参与志愿服务的会员成几何增长。
制度保障让志愿服务实现常态化发展
高密市的志愿服务实现了长效、常态化发展,其中完善的制度建设是重要保障。
“双向通报”机制,创建“1+N+1”协会党建工作模式,实现对党员志愿者的双重培养、双重评价、双重激励。党组织每月将党员志愿者积分情况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也定期把党员日常表现通报给协会党组织,作为协会星级志愿者评定和党员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积分考核制”是评定志愿者日常表现的重要机制。高密市志愿者协会制订了《志愿者积分制管理办法》,将崇德向善日常表现作为积分评定的主要内容,并细化为将参与或服务扶贫、助学等17个具体项目,年度得分100分以上或志愿服务600小时以上的志愿者,评为“年度冠军”,总服务时限达1500小时以上的志愿者,授予“五星级志愿者”荣誉称号,并优先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至今已有65名“五星级志愿者”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仅2017年就有6名“五星级志愿者”光荣入党。对于党员志愿者的评定,把积分分为基准分、增加分和扣减分三大块。通过细化量化积分内容,使党员评价有了标尺,为推荐优秀党员、道德模范、志愿者标兵等提供了标准。
日常运行上推行“两项制度”。根据志愿服务周末开展多的特点,推行月度例会制度,每月最后一个周末召开党委会研究重大事项。在分会党支部推行“周末支部生活日”制度,每周六下午组织党员开展集体活动。
党建创新为志愿服务凝神铸魂
高密市党员志愿服务的创新模式,一方面增进了人们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高密党员雷锋团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社会各层群体,提供无偿服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增进了人们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协会定期组织学习活动,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例如十九大后,协会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并进行了测试考核,低于90分需要重新学习并补考。通过学习加深了志愿者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另一方面增强了党员党性修养,提升了综合素质。党员具有先进性因子,相对于岗位工作而言,志愿服务有效彰显了党员的党性修养和价值追求,是党员践行群众路线、实现理想信念的重要切入点,实现了志愿服务与岗位工作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党员志愿者服务,促使“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党员“一员双岗”。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不同才能、不同特长的党员相互交流,并参加志愿服务站(点)、社会专业组织举办的各类培训,培育了大量具有专业素养的志愿者,提升了党员的综合素质。高密市妇联副主席宋扬在工作之余经常与志愿者们一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她见到了很多孤苦的妇女儿童,在尽力帮助之余,她意识到,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她们争取更多的权益保障。
高密市的党员志愿服务实现了党建工作模式创新,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方向性与规范化。党建与志愿服务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形式,也是高密市党员志愿服务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推动力。
一、高密市志愿者协会党员志愿服务发展阶段
莫言笔下的红高粱,穗重粒丰,颗颗饱满,养育着一方百姓。淳厚耿直的高密人亦如红高粱般仁善心实。如今,拥有常住人口91万人的高密已经有9万多人成为学雷锋志愿者,其中有党员1.6万人,形成了“党员带头,全民参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新风尚。
同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高密市志愿者协会党员志愿服务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第一阶段:自发组建志愿者团队,服务公众(2006—2012年)
高密市志愿者协会的前身是高密爱心车友会。2006年,单政达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了爱心车友会,利用工余假日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他们的善举获得公众的美誉,车友会的伙伴也收获了自我道德实现的愉悦与满足。2012年,以车友会为骨干,吸收了一批慕名而来的志愿者,创办了高密市志愿者协会,经市文明办批准后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同年5月成立党支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协会迅速发展。
第二阶段:自觉以雷锋为榜样,走向学雷锋志愿服务(2012—2015年)
2013年,时任协会会长的单政达应邀参加雷锋第二故乡抚顺的一次活动。抚顺浓郁的雷锋文化氛围和学雷锋丰硕成果令他兴奋不已,特别是与雷锋文化学者的深谈,让单政达明确了志愿服务要坚持鲜明的价值导向,把学雷锋与志愿服务紧密结合,赋予志愿服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随后,高密市志愿者协会参加了由全国第一本专门研究和传播雷锋精神的杂志——《雷锋》主办的研讨会,以及由雷锋生前战友组建的学雷锋组织举办的活动,从此开始探索有高密特色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创新模式。学雷锋志愿服务获得发展的新时空,服务内容涉及教育、文化、卫生等多个领域,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服务地区发展、满足百姓需求、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和重要載体。
第三阶段:创建党员雷锋团,用党建创新引领学雷锋志愿服务(2015年至今)
随着团队的壮大、服务领域的扩展,协会发展碰到“天花板”。如何获得新动力、展现新作为,成为协会发展的关键。高密市委组织部一直关注关心这支队伍的发展,为了强化党对志愿服务组织的领导,2015年8月,成立志愿者协会党总支,适时引导协会组建了“党员雷锋团”。2016年3月,随着协会党员的迅速增加,按照有关规定成立了高密市志愿者协会党委,并在学雷锋志愿服务中导入品牌管理理念,用完善而又严谨的制度,让党员成为高质量志愿服务的代言人,在引领志愿服务时代潮流的同时,带动志愿服务不断向着更高水平、更高追求前进和发展。
二、党员志愿服务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用党建创新引领学雷锋志愿服务,把党组织作为一个枢纽,连接志愿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并在两者间搭建一座桥梁,实现志愿服务全覆盖,是高密的一个鲜明特点。党员的带头作用得到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的高度认可。高密市党员志愿服务组织的作用不断显现,开创出了社会治理的新格局。10多年来,协会以各种形式组织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爱国教育、社区建设、抗震救灾、无偿献血……目前,已看望贫困学童1.6万余人,帮助特困、残疾家庭1200余个,组织、参加各类大型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帮助243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组织全市志愿者每月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在10万小时以上。
党员志愿服务建立立体化的服务体系
一是纵向同步建点。依托社区建立两级志愿服务点,组织党员志愿者到社区报到,牵头成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据统计,全市建立了600多处党员实名制志愿服务点,在108个城乡社区建立了社区志愿服务站。明确责任范围,建立了“常态性”的纵向到底的党员志愿服务组织架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根据社区特点和需求,确定每周六下午为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日,保证志愿服务效能的发挥。例如针对老年人比较集中的社区,党员志愿服务组织定期开展义诊活动,专业的医疗团队利用先进设备,为有需要的居民进行现场体检。
二是横向专业组队。坚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打破党员组织关系和服务区域的局限,按志愿者的专业特长,由协会党委负责,组建“临时性”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为群众提供专业的志愿服务。目前,高密市已建立社区服务、医疗卫生、文艺宣讲等53个专业化团队。
三是面上按需布点。每年春节元旦客运高峰,协会党委都会组织安排党员志愿者进行轮值,开展“情暖回家路”志愿服务活动,帮助老弱病残孕购买车票、搬运行李等。
党员志愿服务实现社会各个领域的全覆盖
高密市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涵盖了教育、医疗、环保、创城、扶贫、助学、赛会、禁毒、双拥、抢险救灾、法律援助等各个领域,可以为全市人民提供各种专业化的服务。例如法律援助团为广大市民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教育咨询团免费提供不同年龄段教育咨询服务,为职业教育培训提供场地信息服务,影像工程为村民拍摄纪录片并刻录成光碟,为他们记录生活的岁月……先后打造了“红衣天使”“益河工程”“扬俗传遗”“芳香泥土”“影像工程”等18个志愿服务项目,“雷锋少年军校”“雷锋妈妈连”等15个志愿服务品牌。高密市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对各个领域的全面覆盖。 党员志愿服务有效补充政府职能,为社会和谐稳定助力
高密党员雷锋团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激活了社会资源,搭建了党员长期发挥作用的平台,实现了志愿服务与岗位工作的相互补充。一名党员,以志愿者的身份融入群众,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更是和谐社会的润滑剂。党员在党组织的引导与号召下进行的有组织的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也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高密市的党员志愿服务组织中凝聚了各类专业化人才,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惠及全民的各种服务,有效补充了政府职能。
党员志愿服务致力于帮助有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是政府调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性手段和机制,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密市党员雷锋团已结成帮扶对子150多个,开展帮扶活动1000多次,募集爱心资金100多万元,帮助一大批贫困户解决了生活难题。同时,高密市的党员志愿服务成立的不同组织吸纳了社会工人、青年、妇女、五老等不同群体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让每一个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价值,增强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提升了高密人民的幸福感,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
三、高密市党员志愿服务的基本经验
党组织坚强领导为志愿服务指明方向
始终坚持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是高密市党员志愿服务得以迅速发展的突出特点,高密市志愿者协会在组织架构上构建“四级网络”,按领域设立市直机关、村镇街区、私营企业和协会直属4个学雷锋社团党总支,在协会分会设立41个党支部,在108处社区志愿服务站和300余支志愿服务队设立党小组。班子配备上实施“双向进入”,协会会长担任协会党委书记,团委、妇联等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兼任协会党委委员,相关镇街、国有企事业单位分管负责人兼任党总支书记,分会会长担任分会党支部书记或党小组组长。这样的组织架构有利于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推动公益事业发展。高密市的志愿者协会有党员2300多名,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在组织中表现优异也可以申请入党。目前,高密市志愿者协会有19名优秀志愿者在协会党支部入党。
志愿服务组织具有自愿性、无偿性等特征,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受个人意志影响的志愿服务活动。党员领导的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纪律性、政治性较强,党组织可以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方向性指引和正规化指导。高密市志愿者协会每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都是在党支部的统筹领导下有计划、成系统地开展,为鼓励志愿者组织的发展,党组织针对审批通过的特殊活动会拨付经费予以支持,这也为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常态化提供了重要保证。
注重本土红色文化滋养,凝聚全社会力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高密市的志愿服务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作为铺垫。高密自古出贤人。古有“三贤”:晏婴、郑玄、刘墉;在革命年代,高密是全国建立党组织最早的县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带领广大党員群众,不怕牺牲、克难奋进,取得了巨大成功。高密还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故乡,这里的红高粱文化在莫言的笔下感染了更多的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生活在这里的高密人,无疑受到了当地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影响,遍地是热心助人的人。
高密市党组织充分发掘和弘扬本土文化中优良基因特点,对于志愿者们的爱心善举进行宣传引导,从而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党员志愿服务组织为志愿于服务他人的人提供了平台和制度化保障,让志愿服务成为有旗帜引领的正规化组织。这一组织凝聚了全社会的力量,后劲儿强劲。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会潜移默化地感动受助者、感染周围的人们,高密市志愿者协会的很多注册会员都是在得到帮助后志愿加入到为他人提供帮助的行列,这种志愿精神的感染,让参与志愿服务的会员成几何增长。
制度保障让志愿服务实现常态化发展
高密市的志愿服务实现了长效、常态化发展,其中完善的制度建设是重要保障。
“双向通报”机制,创建“1+N+1”协会党建工作模式,实现对党员志愿者的双重培养、双重评价、双重激励。党组织每月将党员志愿者积分情况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也定期把党员日常表现通报给协会党组织,作为协会星级志愿者评定和党员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积分考核制”是评定志愿者日常表现的重要机制。高密市志愿者协会制订了《志愿者积分制管理办法》,将崇德向善日常表现作为积分评定的主要内容,并细化为将参与或服务扶贫、助学等17个具体项目,年度得分100分以上或志愿服务600小时以上的志愿者,评为“年度冠军”,总服务时限达1500小时以上的志愿者,授予“五星级志愿者”荣誉称号,并优先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至今已有65名“五星级志愿者”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仅2017年就有6名“五星级志愿者”光荣入党。对于党员志愿者的评定,把积分分为基准分、增加分和扣减分三大块。通过细化量化积分内容,使党员评价有了标尺,为推荐优秀党员、道德模范、志愿者标兵等提供了标准。
日常运行上推行“两项制度”。根据志愿服务周末开展多的特点,推行月度例会制度,每月最后一个周末召开党委会研究重大事项。在分会党支部推行“周末支部生活日”制度,每周六下午组织党员开展集体活动。
党建创新为志愿服务凝神铸魂
高密市党员志愿服务的创新模式,一方面增进了人们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高密党员雷锋团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社会各层群体,提供无偿服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增进了人们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协会定期组织学习活动,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例如十九大后,协会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并进行了测试考核,低于90分需要重新学习并补考。通过学习加深了志愿者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另一方面增强了党员党性修养,提升了综合素质。党员具有先进性因子,相对于岗位工作而言,志愿服务有效彰显了党员的党性修养和价值追求,是党员践行群众路线、实现理想信念的重要切入点,实现了志愿服务与岗位工作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党员志愿者服务,促使“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党员“一员双岗”。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不同才能、不同特长的党员相互交流,并参加志愿服务站(点)、社会专业组织举办的各类培训,培育了大量具有专业素养的志愿者,提升了党员的综合素质。高密市妇联副主席宋扬在工作之余经常与志愿者们一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她见到了很多孤苦的妇女儿童,在尽力帮助之余,她意识到,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她们争取更多的权益保障。
高密市的党员志愿服务实现了党建工作模式创新,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方向性与规范化。党建与志愿服务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形式,也是高密市党员志愿服务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