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源于生活 教之自然 学也张扬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u_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就是说数学只有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新课程的教学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切实感知数学知识之源、数学知识之本、数学知识之用。让学生深切地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是有趣、有用的;新课程的教学打破了学科界限,注重感知数学知识在其他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开展在数学文化背景下学习数学的活动,从而渗透了数学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怎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让学生都喜欢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教学中我认为: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学生都比较喜欢,所有的小学数学知识都可以生活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应当寻找身边的数学。
  一、数学源于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这些教学实践也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
  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动脑经,对学习懒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头脑却很聪明。每个孩子都是一座蕴藏无限潜能的宝藏,而数学课堂其实就是一个开发孩子潜能的课堂。孩子的潜能能开发出多少,作为孩子学习的引导者的我们有着关键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展现自己的才智,在引导孩子探索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赏识孩子,对孩子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肯定,不断激励孩子,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养成主动探索、勤于思考、敢于挑战的精神,充分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走进生活,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自然科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探究、掌握并运用数学规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比如学生在做数学题的时候,我平常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并且用不同的方法,最后再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估计是否正确。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发现不同方法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么这个发现是否适用于不同的数据呢,我又让学生举例进行验证。在验证前,我先指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再让学生举符合要求的例子。学生在独立举例后,全班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及其字母表示的方法,并从中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数学规律的方法,享受探究规律的乐趣,树立了探究数学规律的信心。
  三、寻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数学中张扬个性
  数学教学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训练,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更便捷地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数学中张扬个性。这样的话整节课学下来才能轻松而有效.这些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真实再现了现实生活,较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增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幅度提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其他文献
【摘 要】多年以来,人们都在一直关注教师这个职业,但很少人在关注重视教师的身心健康,由于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社会要求过高、教师评价制度不完善等因素,使得很多教师开始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严重制约整个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隐患。本人仅从自身工作岗位谈谈校长如何在学校层面上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维护 心理 健康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是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社会各届人士应给予
期刊
笔者是任教于乡村英语教学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刚刚把上一届九年级学生带毕业。回过头来再教七年级英语的过程中心里有了些更多更新的体会。广大同行也都知道Go for it! 在房县已经落户多年了,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曾遇到过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比如说:我们接手新教材时的困惑和茫然;教学过程中提炼重点和难点的无所适从;初看教材“形散神不散”的编排体系的措手不及;从各种曾被自己暗熟于心各教学方法到任务型教学
期刊
【摘 要】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社会有着明确的需求标准,简言之,能“说”会“写”。其中,“写”又被重点凸显出来。首先,就业单位需要学生能够胜任文字撰拟工作,特别是一些专业文书的写作,成为单位不可替代的“一支笔”;其次,单位在工作中特别注重思想与观点的表达,书面表达能力也成为每个员工必备的能力;最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应聘文秘、办公室工作人员、文字撰拟、助理等具体岗位时,把自身的写作能力作为重
期刊
【摘 要】从王勃的《滕王阁序》,总结王勃的四种心态:少年人的狂气与谦恭;青年人的执着与浪漫;中年人的沧桑与无奈;老年人的淡定与豁达。结合《滕王阁序》的内容,然后逐种论证,再现王勃短暂人生的高深智慧!  【关键词】狂气与谦恭 执着与浪漫 沧桑与无奈 淡定与豁达 短暂人生 高深智慧  每一次读王勃的《滕王阁序》,总忍不住热泪盈眶,是悲?是喜?是欣佩?还是感动?我总分不清。王勃,这个天才神通,短短的二十
期刊
【教材简析】《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介绍了作者环绕世界旅行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读书方法。告诉我们要与书为友,以书为侣;善于读书,常读常新,其乐无穷,充满了人文情怀。文章紧密围绕教材本单元的专题“我爱阅读”编排,短小精致,角度新颖,比喻、假设、反问等独特灵活的表达方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设计理念】崔峦老师强调:教
期刊
随着普通话的广泛推广,汉语教学也在各级学校,不同民族中普遍展开。作为最基层的汉语教师,在尽职尽责地教书育人的同时,更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根据实际,不断探索,找出一条适宜少数民族学生提高汉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第二语言学习技巧,促进学生发展。本人将从以下几方面展示观点:  一、加强拼音教学,使学生掌握准确的拼读技能  生活在农牧区的民族学生,毫无汉语基础,父母亲人也没有能
期刊
一、为了增进中小学生身体健康,使中小学生体质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已经成为教育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而当今社会,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学校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的体质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因此,学生只有一个好的体质,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目前,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却非常令人担忧。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体质更
期刊
本文针对新课改中的体育教学而做出的探究,以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关注现今基础教育中体育的发展与改革,立足于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对体育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聚焦,进而提出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策略,旨在提高初中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最终达到体育学科的育人目的。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类似于企业的运作,企业都渴望以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
期刊
【摘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富有时代气息的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市场不断开放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获得长期发展的途径之一。本文阐释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并积极探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 综合素质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
期刊
不管从地理还是历史上来看,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远超其他国家,在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两国之间的联系则更为密切,语言是连接中日友好的桥梁,而语言教育则是筑起这座桥梁的伟大工程。如何能更好地帮助日本学生学习汉语也成为了老师学者们不断研究的课题。本文将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试从对比分析的角度,探索对日汉语教学中部分元音的教学方法。  比较和对比是我们客观地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