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影片《驴得水》解读戏剧对电影的影响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chen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影《驴得水》以其荒诞性的喜剧结构,引发观众对现实社会及人性黑暗的思考。《驴得水》是开心麻花团队的第二部电影,最初是以话剧呈现在观众面前,把戏剧转换成电影,是开心麻花特有的方式。由此可见,电影和戏剧之间的关联更加紧密,电影让戏剧的内容更加生活化,戏剧为电影提供了二次创作的空间。
  关键词:戏剧;电影
  作者简介:吴楠(1988-),女,山西太原人,硕士,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助讲,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媒体、动画。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1
  一、绪言
  继《夏洛特烦恼》后,开心麻花的第二部电影《驴得水》正在火热上映,“讲个笑话,你别哭”,影片通过讲述四个有教育梦想的大学老师来到农村进行教育改革,利用“驴得水”这头驴的名字,谎报教师吃空饷。教育部派专人来到学校进行核实,由此引出了一系列啼笑皆非,引人深思的故事。《驴得水》最初是以戏剧形式呈现在舞台之上,同《夏洛特烦恼》的模式一样,话剧巡演过后以电影的形式重新搬上了大银幕。电影与戏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戏剧的表现形式深刻的影响着电影的发展。同时,戏剧电影化也是如今戏剧呈现出的方式。电影《驴得水》引发了我们对现实社会对人性黑暗的思考,也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戏剧对电影的影响。
  二、戏剧和电影的本质
  戏剧早于电影诞生,在电影诞生之前的十九世纪中叶,戏剧已经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并形成了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表现主义等多种艺术风格和流派。电影诞生使人们从封闭的戏剧舞台转向了开阔的空间,为观众呈现了更具真实性的影像效果。J·阿盖忒说,“戏剧的本质是:每件事都是发生在一个由人工照明的小匣中的;电影的本质是:它拥有整个充满日光的世界作为活动场所”。戏剧表演的空间仅限于舞台上,时间和空间必须是统一的。当开场铃声响起,演员必须连续进行表演。电影由于蒙太奇理论的出现,给电影带来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延伸性。在电影《驴得水》中给话剧舞台演员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张一曼的扮演者任素汐说:“因为我常年演舞台剧,演戏相对习惯了连贯,铃一响,接下来两个小时都不能错。而电影表演是一段一段的。很多时候,面前也并没有对手戏的演员,’都是灯’”。因此,戏剧较与电影只是虚拟固定的空间,电影以影像的方式留存了戏剧的表演。
  三、电影的戏剧结构
  电影《驴得水》在拍摄方面遵循了戏剧的“三一律”,时间、地点、动作的统一,大部分情节的发生发展都在三民小学的教室里,在封闭的空间内进行剧情和人物的刻画,因此这部电影的戏剧化印记很深。戏剧的表演是一种夸张的表演,但电影却更需要生活化的表演。影片中演员的表演,台词的对接出现“用力过度”的状态,戏剧舞台演员需要夸张的动作的强有力的对白来吸引观众的注意,电影是用影像呈现在观众面前,用影像还原真实生活的状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影片中,演员的表演略显夸张,动作幅度较大,都会让观众瞬间脱离影片,仿佛在看一场话剧。
  对于戏剧改编成电影,谭华孚认为会造成一定意义上的缺失:“话剧非常讲究潜台词,有戏剧冲突,如把其改成电视剧或电影,电影的主要手段是表情、画面等,再也不是话剧表演中的有声语言艺术了。”但是电影可以真实的记录当下发生的一切,任素汐说:“我这次觉得电影也有好处,它能留下,这些瞬间都能留住。我第一次看样片的时候心里特别感慨,心想我演了十年的话剧,从来没见过自己演什么样,只是从别人的眼睛里反馈,或者是导演像镜子一样跟我们说今天怎么样怎么样。但是第一次演完电影之后觉得电影真神奇,能留住这些东西”。
  四、戏剧的电影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作为快节奏时代消费的产物其影响力不可小觑。同时运用高科技的技术和手段给观众带来视听上的奇观。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影院,却很少进入剧院。话剧的表演主要体现在艺术性上,对演员的表演要求很高,同时戏剧冲突明显。相较于电影是“消费品”,戏剧更像是“奢侈品”,所以电影的逐渐繁盛必然会导致戏剧的衰落。戏剧在寻求發展的阶段,把更多电影的元素融入到了戏剧中,戏剧电影化的手段扩大了戏剧自身的表现力,扩大了传播空间。《驴得水》从戏剧到电影的转变,让更多的人去关注这部戏剧,利用电影的传播手段来扩大戏剧的影响力。就像演员任素汐一样,电影播出前她只是一个按时上班排戏,下班回家的舞台剧演员,电影播出后她要作为一名电影演员对电影进行宣传。戏剧电影化不仅仅是对戏剧呈现途径发生了改变,同时也对话剧演员身份的定义有了变化。
  五、结语
  《驴得水》的上映,让观众在啼笑皆非的故事中对现实和人性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同时也让我们对戏剧的表现方式进行了思考,电影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戏剧的存在。电影作为打破时间和空间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创造出了更为广阔的三维空间。戏剧的结构形态却深深的影响着电影的表达。《驴得水》作为一部电影,虽然依旧有很多戏剧表演的痕迹,但是却更好的表达了人物的性格和叙事的连贯性,也让更多的人关注《驴得水》的话剧。
  参考文献:
  [1]专访《驴得水》任素汐:张一曼底线不高守得住[C].http://ent.qq.com/a/20161103/005965.htm.
  [2]从舞台到银幕的跨越与互动——中国戏剧与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M].特别关注,2013,11.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会饮篇》中主要人物发言的分析,解读出作品中关于“爱”的三个层次:贬低肉欲之爱、颂扬同性之爱、追求理念之爱,并且这三种“爱”是逐层上升的。  关键词:《会饮篇》;“爱”;三个层次  作者简介:赵宏宇(1990-),男,吉林人,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比较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
作者简介:曹兆银(1988.8-),女,汉族,江苏苏州人,研究生,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1  一、引言  《未选之路》(The Road Not Taken)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著名诗篇。这首简练的哲理诗展现了现实生话中人们处在十字路口时
期刊
摘 要:埃娃.梅纳瑟是奥地利第三代犹太作家的代表,她的小说《维也纳一家人》以一个维也纳犹太家庭三代人的生活经历为对象。作家借这部小说表现了奥地利犹太人各代之间对奥地利犹太双重身份的不同见解,从不同的人物角度出发,以轻松笔调对犹太人之间以及犹太人与非犹太人之间的关系展开叙述,反映人物在身份取舍上面临的窘境  关键词:奥地利;犹太文学;身份  作者简介:赵燕蕊(1985-),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