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核心素养为依据,对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是教学有条不紊开展的前提,基于当前学科核心素养潮流之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当充分结合四项语文素养内容来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令其在发掘古诗词背后内涵,体会其语言巧妙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目标确立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对于语言运用素养培养需要渗透于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而古诗词教学,语言表达训练更是其基本目标,并且从体裁上来看,古诗与其他文学体裁有几大区别,其简洁凝练的语言特点,反而令丰富的情感得到了充沛的表达,对于促进学生语言阅读积累,以及丰富其表达逻辑思维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相比于更高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小学语文教材选取的大都是理解难度较低,情感较为单纯的古诗词文本,通过一个或多个画面场景即可实现对文本大意的把握,再配以朗读等情感抒发方式,实现由书面向口头表达的转换,这样更能够使古诗词文本中的情感表达体现的更为强烈。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形象思维最早与文艺、美学有着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思维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是激发和培养想象力的基础阶段也是黄金时期。那么在古诗词学习中来提升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在提高阅读量的基础上来获得对古诗词语言特征和内容情感感受的鉴赏能力,即仅需诵读几遍即可大致明白文本内容。另一方面,则是学生能够通过自身联想与想象来感悟古诗词的内涵,并对文本产生主观见解和独特感受。那么后者的感悟过程就需要借助到一些直观的手段来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行训练,由此来发展其想象、创新和语言表达、审美等多项素养。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古诗词本身就是个承载美的容器,美体现在其方方面面,从语言、韵律到意象、情感,无一不值得反复揣摩和品味。美育作为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向之一,其首先对于学生来说是不易感知的,也正是这种内在的美所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反复诵读和鉴赏,从而能够在其表达美的方式中有所感悟并加以借鉴。具体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感知、内化和领悟,最后是尝试练习直至完全掌握。首先从感知来看,感知美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体验古诗词中语言、音韵、意象、画面、情感等因素的过程,而内化则是在诵读和想象之后,结合教师的引导、点拨和启发来发现并学会如何表达美。整个过程既是一种思维的活动,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糙到细腻,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
4、文化传承与理解
古诗词是古人智慧的体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相较于其他文学体裁,古诗词中所体现出的文化特性十分浓厚,而学生阅读、了解和学习古诗词的过程即可视为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虽然一些情感和历史背景尚不适宜搬上小学语文课堂的舞台,但其中的家国情怀和道德情操均会或多或少地在学生心灵上留下痕迹,供其日后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不断领悟、品味和体会。
二、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
古诗词的课前预习应充分考虑其诵读、内容、作者、创作背景多方面特点,由浅入深地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多要素的均衡渗透。例如,在《暮江吟》中,教师可以给出预习任务,结合自身情况来朗读古诗6、8或10遍,做到准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诵等等。通过具体的要求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需要做什么,以及要做到什么程度。此外,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读错字音、断句错误等情况,对此教师还应该有意地设计几道关于辨别字音的题目或是听朗读录音的任务。
2、课中教学
在课中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明确不同类型和题材的古诗词,其教学特征和方法是不同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以情感类古诗词为例,此类古诗词文本阅读教学目标一般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赏析来感受其中的别样情绪,具体包括有思乡、羁旅、边塞、赠别、抒懷、咏史、咏物等等,本着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初衷,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兼顾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那么在情感类诗词文本中,创作背景和独特的意象一般是鉴赏阅读的重点,比如诗人长久客居他乡,或是深处国家动荡时期等等,这就需要对诗人的生平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适当地的讲解,这对于体悟文本情感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一些特殊的意象,则往往会代表着诗人的某种情感,如“长亭”“柳树”一般会暗含惜别和送别之意,“杜鹃”“鹧鸪”则十分哀怨等等。独特的意象使得诗人情感的表达更为隐晦,也更加与众不同。对此,教师可以选择营造相关画面场景,配以适当地补充和拓展来帮助学生完成赏析和品鉴。
综上所述,古诗词文本所具有的语言、韵律、意象、文化等特征使得其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完美契合,而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实际学情等诸多因素,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进行细致划分,从而确保教学最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生成。
参考文献
[1] 谭甲文,娄春.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41(03):125-129.
[2] 李敏.乐教古诗词,教书育新人——低年级古诗教学落地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113.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是教学有条不紊开展的前提,基于当前学科核心素养潮流之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当充分结合四项语文素养内容来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令其在发掘古诗词背后内涵,体会其语言巧妙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目标确立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对于语言运用素养培养需要渗透于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而古诗词教学,语言表达训练更是其基本目标,并且从体裁上来看,古诗与其他文学体裁有几大区别,其简洁凝练的语言特点,反而令丰富的情感得到了充沛的表达,对于促进学生语言阅读积累,以及丰富其表达逻辑思维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相比于更高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小学语文教材选取的大都是理解难度较低,情感较为单纯的古诗词文本,通过一个或多个画面场景即可实现对文本大意的把握,再配以朗读等情感抒发方式,实现由书面向口头表达的转换,这样更能够使古诗词文本中的情感表达体现的更为强烈。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形象思维最早与文艺、美学有着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思维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是激发和培养想象力的基础阶段也是黄金时期。那么在古诗词学习中来提升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在提高阅读量的基础上来获得对古诗词语言特征和内容情感感受的鉴赏能力,即仅需诵读几遍即可大致明白文本内容。另一方面,则是学生能够通过自身联想与想象来感悟古诗词的内涵,并对文本产生主观见解和独特感受。那么后者的感悟过程就需要借助到一些直观的手段来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行训练,由此来发展其想象、创新和语言表达、审美等多项素养。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古诗词本身就是个承载美的容器,美体现在其方方面面,从语言、韵律到意象、情感,无一不值得反复揣摩和品味。美育作为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向之一,其首先对于学生来说是不易感知的,也正是这种内在的美所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反复诵读和鉴赏,从而能够在其表达美的方式中有所感悟并加以借鉴。具体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感知、内化和领悟,最后是尝试练习直至完全掌握。首先从感知来看,感知美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体验古诗词中语言、音韵、意象、画面、情感等因素的过程,而内化则是在诵读和想象之后,结合教师的引导、点拨和启发来发现并学会如何表达美。整个过程既是一种思维的活动,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糙到细腻,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
4、文化传承与理解
古诗词是古人智慧的体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相较于其他文学体裁,古诗词中所体现出的文化特性十分浓厚,而学生阅读、了解和学习古诗词的过程即可视为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虽然一些情感和历史背景尚不适宜搬上小学语文课堂的舞台,但其中的家国情怀和道德情操均会或多或少地在学生心灵上留下痕迹,供其日后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不断领悟、品味和体会。
二、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
古诗词的课前预习应充分考虑其诵读、内容、作者、创作背景多方面特点,由浅入深地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多要素的均衡渗透。例如,在《暮江吟》中,教师可以给出预习任务,结合自身情况来朗读古诗6、8或10遍,做到准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诵等等。通过具体的要求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需要做什么,以及要做到什么程度。此外,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读错字音、断句错误等情况,对此教师还应该有意地设计几道关于辨别字音的题目或是听朗读录音的任务。
2、课中教学
在课中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明确不同类型和题材的古诗词,其教学特征和方法是不同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以情感类古诗词为例,此类古诗词文本阅读教学目标一般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赏析来感受其中的别样情绪,具体包括有思乡、羁旅、边塞、赠别、抒懷、咏史、咏物等等,本着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初衷,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兼顾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那么在情感类诗词文本中,创作背景和独特的意象一般是鉴赏阅读的重点,比如诗人长久客居他乡,或是深处国家动荡时期等等,这就需要对诗人的生平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适当地的讲解,这对于体悟文本情感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一些特殊的意象,则往往会代表着诗人的某种情感,如“长亭”“柳树”一般会暗含惜别和送别之意,“杜鹃”“鹧鸪”则十分哀怨等等。独特的意象使得诗人情感的表达更为隐晦,也更加与众不同。对此,教师可以选择营造相关画面场景,配以适当地补充和拓展来帮助学生完成赏析和品鉴。
综上所述,古诗词文本所具有的语言、韵律、意象、文化等特征使得其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完美契合,而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实际学情等诸多因素,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进行细致划分,从而确保教学最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生成。
参考文献
[1] 谭甲文,娄春.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41(03):125-129.
[2] 李敏.乐教古诗词,教书育新人——低年级古诗教学落地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