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悄然兴起的教育变革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chen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处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推动地方高校向培养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的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对我国教育发展和现代建设全局具有重大的意义……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六大专业群支撑促转型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结合贵州省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和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围绕省、州独特的产业和资源优势,在做好传统的师范专业的同时,积极拓展非师范专业,确定了磷矿资源研发利用、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地方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区域物流管理产业发展、大数据产业等专业,形成了六大重点专业群,推进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
  学校现有师范类专业18个,以教师技能训练专业化、教师培养和培训专业化为重点,逐步突破传统学科专业知识本位的“学科专业、教育理论和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混编”培养模式,形成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的现代教师教育专业群。
  黔南州的瓮福矿肥基地是亚洲最大的磷矿肥基地。基于该优势,学校在办好化学专业基础上,增设了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形成了磷化工、天然产物化学及其应用以及精细化学品化学三个特色方向。依托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磷化工工艺重点实验室”等平台,通过“三个注重”、“四个平台”、“三个转变”来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注重”包括注重培养学生的特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积极敏锐的观察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及运用技能。“四个平台”即搭建“基础化学实验训练平台、化工专业实验训练平台、大型仪器分析测试训练平台、开放实验及化学化工技能训练平台”。“三个转变”指将传统的单一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转变为综合性、设计型实验;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从强调学术性转变成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
  围绕“都匀毛尖茶”产业优势,开设茶学、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等专业。结合地方需要,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建构特色模块课程群,增加生物学及相关学科前沿性、应用性、有特色等模块的设置,以都匀毛尖茶、特色食品开发、中草药现代化、花卉和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建立特色鲜明的专业选修课程群,实现多元化培养。
  针对民族文化旅游、民族民间工艺等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建设文化产业管理、产品设计、旅游管理等专业群。学校依托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牙舟陶艺重点实验室”、省级民族特色学科“民俗学”等平台,通过民族民间工艺传承与创新设计研发,提高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牙舟陶、水族马尾绣等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创新水平。将牙舟陶器烧制技艺和蜡染、剪纸艺术引进课堂,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和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显著。
  充分利用黔南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办好物流管理、经济学等通道经济专业群。学校重点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使之与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及其人才培养的结合日益紧密,在冷链物流、商贸物流方面的合作取得明显成效。
  围绕大数据产业和超算中心落户贵州省及黔南州的机遇,建设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与计算科学等大数据专业群。积极参与贵州省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项目)”。
  学校先后与91个企事业单位共建了实习基地,与美国安娜门德斯大学、塞浦路斯东地中海大学等境外高校签署了学生交换、教师互访学习等合作协议,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签署了技术援助、人才支持合作协议,与安徽大学、广州大学签署对口帮扶协议。
  成都学院
  ——产业融合牵引大学发展
  成都学院是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3年恢复本科办学以来,学校紧密结合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和成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产业融合发展取向,着力构建产业融合型科研工作机制,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应用性研究,融合贯通人才培养与地方服务两大职能,牵引学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不断彰显城市型大学办学特色。
  以产业贡献度考评科研工作。学校按照差异化错位发展的基本思路,在充分考虑成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型综合大学”的新办学定位。学校把服务成都发展确立为“十二五”规划的七项重点工程之一,明确了融入城市产业发展、服务成都经济社会建设的基本导向。学校着力改革科研考核管理制度,以产业贡献度考评科研工作的制度创新。其显性成效突出表现为来自地方产业企业和政府机构的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快速增加,从2007年的500多万元增至2013年的3000多万元,项目数达250项。
  组建专门机构推动产业融合型应用研究。学校打破学科、专业和学院限制,将原来分散至各学院、乃至教师个人的科研资源整合起来,组建成立校级研究机构——成都研究院,统筹推动全校产业融合型应用研究工作。
  该研究院根据成都产业发展需要,整合科研资源,跨学院、跨学科组建了文化创意产业、健康产业、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教师教育服务、国际合作服务六大产业服务平台,构建起产业融合型科学研究集群发展的基本架构。
  研究院下设27个研究中心,与10多个产业和30多个政府机构建立了合作共建机制。学校与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合作开展食品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工作;与市教育局共建成都市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参与成都乡村旅游品牌三圣乡幸福梅林景观规划设计、灾后都江堰等地“熊猫驿站”建设和“天府新区旅游产业规划”。美术学院组建桃文化研究团队,服务学校所在地龙泉驿区的桃花经济、桃花文化建设……目前,学校正积极申报建设省级“2011酶工程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推动产业融合型应用研究向更深层次突破发展。
  教育培训是促进产业发展、服务地方建设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学校承接并开展了成都市中小学千名校长大练兵、涉农社区干部培训等涉及旅游、食品、制药众多产业领域的教育培训,每年近2万人次。   发展应用研究彰显城市大学特色。3年来,学校60%左右的科研项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直接服务于成都的项目达430项,充分展现了学校的发展活力。
  产业融合型地方服务发展模式推动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快速增强,城市型大学特色不断凸显。学校科研经费从2007年的600多万元增至2013年的5600多万元,省部级(含省高校)科技平台从2007年的1个增至2014年的15个。产业融合型应用研究还促进产业要素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了教学软硬件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借力校企合作,文化创意平台与电子信息平台实验室建设分别吸引社会投资700万、企业投资1000万、政府投入500万;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00多个……
  学校以应用技术大学为目标,深入探索产业融合型地方服务发展之路,必将成为学校建设国内知名城市型综合大学的重要牵引力。
  北京城市学院
  ——探寻首都城市圈新价值
  北京城市学院始终注重发挥民办特色及市场化办学机制优势,确立了“立足海淀,服务首都城市圈”的服务定位,主要致力于培养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服务等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秉承“适合教育、全人教育、有效教育、实用教育”的育人理念,以专业实践能力、社会公共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校园课堂、社会课堂、在线课堂培养为路径,主动构建实践育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动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
  坚持真题真做,实行校政合作育人。学校与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共建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与北京市信访办共建中国信访与矛盾冲突研究中心等政府部门开展战略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互派师资及业务骨干。在校政联合开展应用型研究过程中,共同组成高水平师资团队。
  学校与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合作,共同组建了“北京城市学院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作为基地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联盟成员包括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及其下辖的各类社会组织、街道、社区和社会工作事务所。“联盟”负责共同完成学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实践教学体系制(修)订等各项工作,并共同开发了“北京市社会服务项目创新案例库”、具有首都特色的社会工作实践平台课程及实践教材,共同建设了“社会工作参与式实践教学中心”。全面开展项目制实习,学生于第四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在双导师(机构实习指导老师和学校实习指导老师)指导下进行需求调研,设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研究计划,撰写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申报书,参与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公开招标,争取项目资助经费。项目申报成功后,学生即可申请将该计划作为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生需要全程接受基地和项目购买方的管理和评估。
  坚持产教融合,实行校企合作育人。学校与北京二商集团、北京建工集团等多个龙头企业开展系统性、集团化、高水平的战略合作,与翠微集团合作举办“北京城市学院——翠微商学院”项目,与北京排名前30%的生物医药企业(G20企业)开设“G20企业”生物医药专业定制班,与浦东发展银行合作举办金融专业定向实验班等。
  分类开展整学期顶岗实习。学校要求每个专业在毕业实习前必须实行为期半年的整学期顶岗实习,然后带着问题回到学校继续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以工学交替方式增强学习效果。在实习期间,对学生进行新增行业企业文化及职业岗前培训(由实习企业提供);实习实践指导实行“双导师制”,任课老师与企业业务骨干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并制定了严格的校外实习实践管理制度与特殊的实习工作量作保障;进行实习成果多形态展示,实习效果评价进行多指标衡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
  学校教师社会化,社会教师校园化。学校大力打造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一是设立专业教师研究假期和专项经费。学校每位专业教师每4年均有半年时间的研究假期,每年选派约50名专业教师通过研究假期进行挂职锻炼,学校每年投入约200万元引导挂职教师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二是选聘学生公共能力社会导师。学校每年选拔一批社会名师、业界名流、能工巧匠担任学生社会公共能力导师。三是加强兼职教师激励。学校鼓励兼职教师在完成授课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专业建设、教学研究工作。每学年投入约150万元,对考评排名前20%的兼职教师予以奖励。
  安徽科技学院
  ——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安徽科技学院作为一所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举办本科教育的老本科高校,新世纪以来,针对高校人才培养日益趋同化、同质化,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的实际,及时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努力提升办学定位与社会需求符合度的办学方向,着力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始终坚持以转型谋发展、以改革促转型,在转型发展道路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加强学校顶层设计,明晰转型发展方向。 学校确立了“一优三强”(“知识结构优、实践能力强、敬业精神强、创新创业意识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和“四能”人才(“能下去、能留住、能用上、能干好”)培养特色。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扭住转型发展龙头。学校紧密对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需求,积极申报符合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等新专业,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农科专业进行升级改造,通过文科专业间的交叉融合形成新的专业增长点。2007年以来,先后增设了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18个专业,改造了应用化学、农产品加工等9个专业,停招和减招了农村区域发展、市场营销教育等4个专业。形成了以传统农科和新兴工科为主,相互支撑、协调发展,有效对接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群的应用性学科专业体系。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把握转型发展关键。为加强学校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推进安徽省本科应用型示范校建设,2010年,学校统一实行“平台+模块”的课程架构,即构建了两个平台(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和三个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抓实转型发展核心。学校近年来围绕转型发展,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作了多方面探索。如“校企联合办班”培养模式。学校与相关企业联合举办了“隆平班”、“德力班”等38个特色冠名班。“多证书制度”培养模式。学校设有29个职业技能鉴定站,面向46个专业开展培训和考核认证工作。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夯实转型发展基础。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目标要求,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统筹安排校内外和课程内外实验、课程实习实训、毕业实习、科研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与理论教学体系密切联系而又相对独立,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集聚转型发展力量。学校大力推行“两进、一培、一参与”制度(进企业、进基地,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参与产学研合作),积极探索双能型教师等级考核认定办法。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增强转型发展后劲。学校加强创新理论教育与指导,设立大学生创新课题专项基金,制定《关于大学生创新学分的暂行规定》,多渠道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形成了“创业教育、创业管理、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从2009年开始大力实施国(境)外合作办学工程,先后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外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并与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8所大学正式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2013年,学校作为全国首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单位接受教育部专家进校实地考察,专家对学校围绕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所采取的多种措施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进一步坚定了学校走地方性、应用型的转型发展之路。
其他文献
为扭转“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的城市建设管理旧观念,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今后城市建设将既要“面子”,又讲“里子”……  摸清家底,防止地下管线“打架”  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种类繁多,共有8大类20余种
期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党和国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认真总结历史发展经验、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因应时代发展要求所作出的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找准方向目标,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内在规律,找准着力点,核心是处理好改
期刊
全球能源消费重心转向亚洲,同时中国已成为全球能源消费第一大国,近10年全球增量的55%来自中国。2011年,中国以24.4亿吨油当量的能源消费总量,超过美国(22.1亿吨油当量),首居全球首位……  未来20年,中国仍是全球资源需求第一大国。继中国之后,东盟和印度将成为重要矿产资源需求增长的主要拉动者,二者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对中国境外资源供应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未来以中国、日本、东盟和印度为主要
期刊
在数据“记忆”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无形中“绑架”了那个“你”。你在哪,和谁在一起,做什么,心情如何……这些信息都已生成资料传到云端。“云端上的你”正在遭遇大数据的“偷窥”……  打开浏览器上网,广告弹窗推荐商品可能正好就是你最近想买的东西。  翻阅自己的微博,查看定位信息就能够准确回忆起一年前的今天你在哪,做了什么。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几个关于自己的关键词,也许可以重温你在十年前写下的网络日志。 
期刊
北京市发改委就北京公共交通票价改革问题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建议。我们梳理发现,约六成市民对调价表示理解和支持,但希望调整幅度不要太大。意见征集活动的开启,也意味着北京“廉价公共交通”时代或将结束……  “低票价模式”不可持续  目前,北京市公共交通主要实行单一票制。该票制始于2007年,当时改革的核心内容,一是大幅度降低票价,二是推广使用一卡通。此后,市区地面公交65%左右的线路都执行每人次1元票
期刊
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是一个老话题。现阶段该如何创新?如何展开?讨论农村金融制度创新,需要对当前小农经济的环境有深入理解……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和“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结合农村实情关注这两个方面。  发展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  先讨论如何发展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人财物流出农村的情况长期存在,因此有农村失血的说法。农村失血的渠道中
期刊
《环境保护法》的修订授予了环境保护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违法排污设备的查封、扣押权,这对及时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违法问题意义重大……  2014年4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这是该法颁布实施25年以来的首次大修。  此次《环境保护法》呈现诸多亮点,其中关于加强环境执法、严格法律责任和鼓励公众参与的内容,加强了环境法规则的实在性,发挥了
期刊
需求决定供给,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供给。当我们租不起房子的时候,市场会提供“群租房”解决需求。同样的道理,如果消费者不愿意对食品出高价,那么市场会通过降低成本方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消费者真的该为食品安全“埋单”么?  在《食品公司》纪录片中有这样一个情景,叙述了一位美国牛奶供应商对优质牛奶生产的看法。他说:“你必须记住一个事实,农民们的生产一定是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如果你愿意付两美元买
期刊
业内专家认为,楼市出现的调整既是正常的,也是宏观调控一直所引导追求的。坚持控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不盲目扩大杠杆,住房金融就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如何看待增速放缓?  百城房价连涨23个月后首次下跌,但告别高增速不意味着市场终结  “我对住宅市场不看好。我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就是泰坦尼克号,马上就要撞到前面的冰山。”今年5月底,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的“高调看空”,让楼市走向再次成为焦点。  交易清
期刊
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  没有任何一个时刻会让中国人这么长久地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中,我们在寻找两双眼睛。115个小时的太空漫游飞天成了现实,成就了多少炎黄子孙所渴望的飞天梦。那一刻,我们可以骄傲地说:  这是我们所有人努力的结果!  今年作为智慧城市落地元年,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浪潮的不断推进,无论是顶层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