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气象科技的不断进步,对气象防灾减灾的工作上也做出了努力,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由于气象的防灾减灾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性工程,做好气象防灾减灾的绩效管理对应对气象灾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气象防灾减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入手,具体分析了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机制的建立以及绩效考评方式,以期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绩效管理做出合理规划和探索。
关键词: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Q938.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气象灾害防御绩效管理是针对气象科技发展创新的一项开创性管理工作,和这政府部门和气象部门加强合作的有效管理方式,不但促进气象部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也是气象工作政府化的重要体现,不断总结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的成果,建立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是做好气象防灾减灾的基础。首先,要明确气象防灾减灾的绩效管理目标。政府制定气象防灾减灾的绩效目标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其次要根据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要求,利用气象科技手段,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承担部门职责和工作任务;再次,建立规范合理的的绩效评估方法对目标实施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编制绩效管理评估报告,分析问题,完善绩效管理的相关措施,不断总结经验,进而实现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的规范化,促进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有效地开展。
一、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上,气象防灾减灾的绩效管理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不断深入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促进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有序进行,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不断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科学管理机制,利用先进科技,增强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提高综合防御水平以及对突发气象灾害的应急能力,利用现代化的绩效管理技术,促进气象防灾减灾的工作落实。
(二)基本原则上,在坚持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基础上,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要坚持以战略导向、机制创新,注重实绩、客观公正,直观简明、便于操作,动态监督、持续改进等原则,不断开展针对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工作的试点,探索政府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的高效模式,同时注重对气象防灾减灾的宣传工作,从而增强公众对气象灾害的防御意识和知识水平,为减少气象灾害的做好保证,进而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建立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的有效机制
(一)建立完善的气象防灾减灾的绩效管理体系。首先从部门管理机制上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工作,成立省、市、县三级的气象防灾减灾的管理体系,建立气象防灾减灾指挥中心,加强组织上对气象灾害管理的领导和协调机制;其次要制定气象防災减灾绩效管理工作流程和方案,明确各个部门职责和任务,并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管理工作的定期检查;将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城乡社会发展的规划中来,经费纳入部门财政预算;利用气象科技手段进行组织编制、发布各种气象灾害的规律和防御手段,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设施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提高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探索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工作,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灾害信息共享平台,覆盖国土资源部门、气象部门、水利和农业等部门联合监测预警系统,创建灾害信息共享的平台,以实现对于突发气象灾害的预警信息发布,并逐步形成省、市、县三级组织衔接的规范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利用科技手段加强监测和预防气象灾害的发生,进一步明确气象灾害的预警信息发布权限、流程和工作机制等,为气象防灾减灾的绩效管理工作作出有效保障;此外,减少重大气象灾害的复杂的审批成程序,创立灾害信息发布的“绿色通道”,在灾害第一时间让公众了解,拓宽信息渠道,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方式来告知灾害情况,同时要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的完善,建立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点,以便于及时地传递和发布预警信息,从而做好气象防灾减灾的全面工作。
(三)强化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工作的社会管理。政府公共部门要做好气象灾害普查、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建立全方位的气象灾害调查收集网络,组织开展基础设施、建筑物等抵御气象灾害能力普查,推进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建设,编制分灾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落实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行政许可,开展防雷安全联合检查,加强防雷行政监管;在重大工程项目、经济开发等项目建设前,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避免、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
(四)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根据气象灾害特点,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将气象信息员队伍纳入政府应急救援队伍,配备移动监测设备、防护设备和应急通信设备。
三、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具体绩效考评方式
绩效考评结果可采用百分制计分,计分公式为:绩效考评综合得分=(过程管理评价得分+年度结果评价得分)×60%+公众满意度得分×40%+创新工作加分-核查监督扣分。
过程管理评价。按照各项指标内容、完成标准、权重系数及计算规则,利用报送数据统计得出实时、动态的系统评估结果,并向被考核部门实时反馈评估结果,督促其随时改进工作。
年度结果评价。对于体现防灾减灾效果和成绩的指标,统一进行集中汇总考评。
察访核验。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部门要适时开展察访核验和督查抽查,核实考评过程和数据的真实性,加大对数据不实、虚报瞒报等行为处罚力度。
第三方评价。满意度调查,可以由统计局采取入户统计、问卷评议、电话访问等方式,对气象防灾减灾社会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通过门户网站、天气官方微博、24小时气象服务热线、手机短信平台等开展常态化的公众满意度调查。同时要加大农村偏远地区人员、灾害敏感人群和弱势群体的调查比例和评估结果权重。
参考文献:
[1]刘志刚.加快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J].达州新论,2008(04)
[2]方佳俊,罗敬军.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J].新重庆,2010(04)
[3]王伟.我国防灾减灾系统的现状、问题以及建议[J].陕西建筑,2009(11)
[4]尹建昌.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优质服务[J].阿坝科技,2009(11)
关键词: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Q938.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气象灾害防御绩效管理是针对气象科技发展创新的一项开创性管理工作,和这政府部门和气象部门加强合作的有效管理方式,不但促进气象部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也是气象工作政府化的重要体现,不断总结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的成果,建立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是做好气象防灾减灾的基础。首先,要明确气象防灾减灾的绩效管理目标。政府制定气象防灾减灾的绩效目标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其次要根据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要求,利用气象科技手段,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承担部门职责和工作任务;再次,建立规范合理的的绩效评估方法对目标实施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编制绩效管理评估报告,分析问题,完善绩效管理的相关措施,不断总结经验,进而实现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的规范化,促进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有效地开展。
一、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上,气象防灾减灾的绩效管理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不断深入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促进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有序进行,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不断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科学管理机制,利用先进科技,增强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提高综合防御水平以及对突发气象灾害的应急能力,利用现代化的绩效管理技术,促进气象防灾减灾的工作落实。
(二)基本原则上,在坚持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基础上,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要坚持以战略导向、机制创新,注重实绩、客观公正,直观简明、便于操作,动态监督、持续改进等原则,不断开展针对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工作的试点,探索政府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的高效模式,同时注重对气象防灾减灾的宣传工作,从而增强公众对气象灾害的防御意识和知识水平,为减少气象灾害的做好保证,进而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建立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的有效机制
(一)建立完善的气象防灾减灾的绩效管理体系。首先从部门管理机制上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工作,成立省、市、县三级的气象防灾减灾的管理体系,建立气象防灾减灾指挥中心,加强组织上对气象灾害管理的领导和协调机制;其次要制定气象防災减灾绩效管理工作流程和方案,明确各个部门职责和任务,并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管理工作的定期检查;将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城乡社会发展的规划中来,经费纳入部门财政预算;利用气象科技手段进行组织编制、发布各种气象灾害的规律和防御手段,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设施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提高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探索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工作,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灾害信息共享平台,覆盖国土资源部门、气象部门、水利和农业等部门联合监测预警系统,创建灾害信息共享的平台,以实现对于突发气象灾害的预警信息发布,并逐步形成省、市、县三级组织衔接的规范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利用科技手段加强监测和预防气象灾害的发生,进一步明确气象灾害的预警信息发布权限、流程和工作机制等,为气象防灾减灾的绩效管理工作作出有效保障;此外,减少重大气象灾害的复杂的审批成程序,创立灾害信息发布的“绿色通道”,在灾害第一时间让公众了解,拓宽信息渠道,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方式来告知灾害情况,同时要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的完善,建立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点,以便于及时地传递和发布预警信息,从而做好气象防灾减灾的全面工作。
(三)强化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工作的社会管理。政府公共部门要做好气象灾害普查、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建立全方位的气象灾害调查收集网络,组织开展基础设施、建筑物等抵御气象灾害能力普查,推进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建设,编制分灾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落实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行政许可,开展防雷安全联合检查,加强防雷行政监管;在重大工程项目、经济开发等项目建设前,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避免、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
(四)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根据气象灾害特点,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将气象信息员队伍纳入政府应急救援队伍,配备移动监测设备、防护设备和应急通信设备。
三、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具体绩效考评方式
绩效考评结果可采用百分制计分,计分公式为:绩效考评综合得分=(过程管理评价得分+年度结果评价得分)×60%+公众满意度得分×40%+创新工作加分-核查监督扣分。
过程管理评价。按照各项指标内容、完成标准、权重系数及计算规则,利用报送数据统计得出实时、动态的系统评估结果,并向被考核部门实时反馈评估结果,督促其随时改进工作。
年度结果评价。对于体现防灾减灾效果和成绩的指标,统一进行集中汇总考评。
察访核验。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部门要适时开展察访核验和督查抽查,核实考评过程和数据的真实性,加大对数据不实、虚报瞒报等行为处罚力度。
第三方评价。满意度调查,可以由统计局采取入户统计、问卷评议、电话访问等方式,对气象防灾减灾社会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通过门户网站、天气官方微博、24小时气象服务热线、手机短信平台等开展常态化的公众满意度调查。同时要加大农村偏远地区人员、灾害敏感人群和弱势群体的调查比例和评估结果权重。
参考文献:
[1]刘志刚.加快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J].达州新论,2008(04)
[2]方佳俊,罗敬军.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J].新重庆,2010(04)
[3]王伟.我国防灾减灾系统的现状、问题以及建议[J].陕西建筑,2009(11)
[4]尹建昌.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优质服务[J].阿坝科技,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