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首先应该解决的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方向问题。国外对生产性服务方面的研究较早,主要集中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因素、与制造业的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而我国关于生产性服务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主要集中在生产性服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在经济结构转型中的作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建议等方面,尚缺乏关于面向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向的深入研究。本文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并结合具体实例对面向制造业生产性服务的几个主要类型的发展方向进行具体研究。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产业集聚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1—0030—03
1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
1962年,Machlup首次从产出视角对生产性服务业内涵进行探讨,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应该是产出“知识”的产业。Greenfield从服务对象的视角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界定,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就是向生产者,而不是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和劳动的服务业。Browning和Sin—gelman从服务类型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界定,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是包括法律、金融、商务、保险、经纪等服务行业在内的知识密集化和专业化产业。Mar—shall、Damesiek和Wood从服务活动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界定,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应该包括提供与信息处理、实物商品、个人支持相关的服务活动。Noyelle和Staback、Gruble和Walker、Coffey和Polese从服务功能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定义,指出生产性服务业不是直接用来消费,也不是直接可以产生效用的,它扮演着一个中间联结的重要角色,用来生产其他产品或服务。钟韵、阎小培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向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向消费的个体使用者提供的服务,它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但其中间功能提高了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出价值和运行效率,是信息、知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活动。
从总体上看,国内外学者对于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中间需求性服务并且具有专业性和知识性的特点基本达成共识,而在生产性服务业所包括具体活动的外延上还没有形成一致意见。笔者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为生产提供服务的产业,它们作为一种“中间投入”进入经济各个部门的生产过程,具有一定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生产性服务业涵盖的领域包括与资源分配和流通相关的活动,与产品和流程设计及与创新相关的活动,与生产组织和管理本身相关的活动,与生产本身相关的活动以及与产品推广和配销相关的活动。
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资本增长率。后来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将技术、知识要寨内生化。从要素的密集度来考证,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尤其是技术、资本密集的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催化剂”。在一国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能够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起到导向性和带动性,并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产业为主导产业。那么如何选择一国的主导产业呢?筱原基准指出:主导产业要满足该产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高和该产业技术进步率高的条件,霍夫曼标准指出:主导产业要具有前项关联和后项关联。现代服务业满足筱原和霍夫曼提出的以上标准,选择其为主导产业,尤其是资本、技术密集的生产性服务业能够很好地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2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关系
国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很快。在发达国家,当第三产业传统行业进入发展的顶峰,增长日趋低缓而比重不再上升出现下降时,生产性服务业则快速发展,保持着持续上升趋势。由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制造业提供了大量低成本、高质量的生产性服务,使得制造企业从自身不擅长的业务中解脱出来,把主要力量集中在发展企业优势项目的生产制造上来,大大加快了制造企业的进步,推进了制造的发展。
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尚不发达,它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偏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效率低、附加值低,已成为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由于生产性服务业落后,导致制造业企业不得不在内部发展与企业配套的生产性自服务,而企业内部生产性服务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不高,致使制造业企业交易成本上升。影响整个制造业效率的提高,直接表现为:制造业企业供应链较短,技术创新能力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产品品牌强度不高。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较高等。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比率仅为26.2%,与美国、日本和德国相比,分别低了23%、22%和11.7%。这种情况表明,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我国工业处于低端位置,对国外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高度依赖,附加值难以大幅度地提高,导致我国制造业的技术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种情况不改变,创造能力还有进一步削弱的危险。
由此可见,优先发展信息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支持国民经济高效运行的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3 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化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最具活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正在改变着以往的服务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带动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改造,而且正在改变着产业结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关系,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它为企业提供持续投资和创新的环境。
3.1 走集聚化道路是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的,必然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它不只是过去所言的共享基础设施、节约运输成本等静态的集聚效益,更是有利于信息的获得、技术的创新等动态的集聚经济效益,企业能够在与同行企业或关联企业的交流和接触过程中及时跟踪技术和市场发展的前沿信息,不断进行创新。生产性服务业要走产业集聚发展道路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3.1.1 集聚发展的成本优势。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有利于降低企业运作成本,一是在集聚区内,服务的提供者可以共享基础设施,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服务企业的运作成本;二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每一企业都将资源集中于自身最擅长的服务上,扩大了服务的运营规模,规模经济导致成本降低;三是企业区域临近,容易建立相互依赖的关系,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3.1.2 集聚发展有利于实现公平竞争,推动企业进步。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集 聚,使得在同一区域里的企业具有相同的竞争环境,这更加有利于实现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能够使更加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健康成长,消除了一些不正当竞争因素的影响,更能够推动企业进步,促进产业的发展。
3.1.3 集聚发展有利于信息的获取与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在地域上的集中,有关市场的、技术的以及其他与竞争有关的各种知识与信息也会在区域内大量集聚,使得信息更容易获得、获取成本更低。而且在集聚区内,企业更能够感受创新的需求和潜在优势;创新过程中的互补性在邻近的成员之间更容易达成,同一区域内竞争对手的云集也使创新压力节节升高。
3.1.4 集聚发展有利于适当人才的引进。在集聚区内,由于规模效用的作用,企业内部的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这就为专业化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择业机会,降低了失业风险,从而吸引人才向该区域流动。因此,集聚区内的企业在当地就可以招募到优秀人才,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到各地去搜寻所需的人才。
3.2 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专业化集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为综合化集聚,即将生产性服务的各种类型服务集聚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的生产性服务集聚区:另一种为专业化集聚,即将生产性服务的各种类型服务分别集聚在一起,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专业化生产性服务集聚区。由于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还不发达,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建立综合的、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集聚区的条件尚不成熟,因此建设各种专业化的集聚区就成为当前我国面向制造业生产性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在专业化的集聚区得到较好发展后,再以此为基础建设综合的生产性服务集聚区。
基于制造企业的价值链,面向产品制造企业的生产性服务主要有技术、金融、物流和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下面将从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的几个主要服务类型出发,分别对它们的集聚化发展进行研究。
3.2.1 技术服务的集聚化发展。在我国,面向制造业的技术服务主要是满足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开发服务,即为制造企业提供产品和工艺设计服务。技术服务的集聚区主要建设在一些产品技术要求较高的制造业工业园区附近,并且该地区的技术研发能力要比较强,如在高校和科研机构比较多的地区,这样才能够保障技术服务集聚区输出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技术服务集聚区不仅能够使设计人员和企业人员能够方便交流,设计出制造企业真正需求的产品,而且由于距离较近,便于技术人员对制造企业的生产工艺进行监督和指导。
以上海为例,上海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带,现有研究机构近百家,具有独立法人的研发机构46家,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研发基地。这些机构中,电子通信业占19%,生物、医药、基因类占19%,机电、电气类占15%;汽车及零部件占11%,显示出高科技为主体的特征。这些研发设计公司在上海的集聚,为上海乃至周边地区的制造企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服务,带动了制造企业产品和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提升了制造企业的产品档次;同时,也促进了上海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研发机构的进驻。
3.2.2 金融服务的集聚化发展。金融服务主要是为制造企业整个生产过程提供金融和投资服务;金融服务的集聚通过建设金融中心的形式实现。金融中心主要建设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且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这是因为金融中心都是一些大的银行进驻,银行总部一般都设立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中心地带;另外,产品制造企业一般位于城市的外围和周边的小城市,如果将金融中心建在城市的一脚或某个小城市,其他地区制造企业的金融服务就会受限,造成各地区制造业的不公平竞争。
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为例,香港是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地区,位于亚洲的核心位置,而且资金可以自由流入和流出。由于具有优越的经济和地理条件,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现已成为亚洲区内一个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具备国际水平、亚洲区内最先进的多币种的支付、结算及托管系统等多种金融服务,为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地区的制造企业提供了高水平的金融服务。投资方面,香港对大陆制造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1979年~2006年问,广东实际利用香港的资金达1726.5亿美元,其中1997年~2006年为1043.9亿美元,2005年在深圳实际利用外资中港资占了近70%。在良好的投资环境下,珠三角的制造业发展十分迅速,现已成为世界前20名的制造业加工区。
3.2.3 物流服务的集聚化发展。物流服务主要为制造企业提供物料及产品的运输、仓储业务,并且还可能涉及企业的销售计划、库存管理、订货计划、生产计划等生产经营过程;物流服务的集聚通过建设物流园区来实现。物流园区建设的区位选择主要遵循以下几点:
位于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地区,方便产品运进运出;位于城市内外交通枢纽中心地带,获得便捷的交通运输;位于城市物流节点附近,便于利用现有物流资源;位于大型工业园区附近,存在大量的物流需求。
以德国的不莱梅物流园区为例,这是德国兴建最早的物流园区,位于交通便利的城市边缘,且周围有比较密集的工业园区。1985年第一家公司八驻园区,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其投入产出比已达到1;6,投资1.02亿欧元,实现的效益为6.1亿欧元。由于不莱梅物流园区的建设成功,周边的很多制造企业纷纷将其物流业务外包,如奔驰、宝马等汽车制造商把整车、零配件物流服务交给园区的物流公司来完成,而把重点放到自己的主营业务上。由于有越来越多的制造公司把公司的物流业务交给物流园区的公司来完成,使得该物流园区的经营效益越来越好。
3.2.4 管理咨询服务的集聚化发展。管理咨询服务主要包括公司战略咨询、人力资源咨询、薪酬制度咨询和营运咨询等。管理咨询服务的集聚区主要建设在高校密集或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这是因为在高校密集或经济发达的地区,高级管理人才比较多,而公司的人才力量是决定管理咨询公司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制造企业在选择咨询公司时最看中的因素。
以北京航华科贸中心为例,该中心地处北京CBD商圈中,这是未来北京管理咨询服务业的集聚地,目前已经麦肯锡等世界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陆续入驻,地理位置非常优越,附近高校云集,很适合作为管理咨询服务业的集聚区。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京津唐工业基地以及周边的一些工业城市,主要为这些老工业区的制造企业提供先进的管理咨询服务,如薪酬制度的设计和公司战略的制定等。促进老工业区制造企业的再发展。
4 结束语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乃至于整个国民经济中发展的重点,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要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放到经济发展的首要地位,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生产性服务业走产业集聚化发展的道路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必然选择。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就更要推进集聚化发展策略。依据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应该定位于专业性的集聚化,即建设不同服务类型的专业化集聚区。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产业集聚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1—0030—03
1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
1962年,Machlup首次从产出视角对生产性服务业内涵进行探讨,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应该是产出“知识”的产业。Greenfield从服务对象的视角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界定,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就是向生产者,而不是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和劳动的服务业。Browning和Sin—gelman从服务类型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界定,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是包括法律、金融、商务、保险、经纪等服务行业在内的知识密集化和专业化产业。Mar—shall、Damesiek和Wood从服务活动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界定,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应该包括提供与信息处理、实物商品、个人支持相关的服务活动。Noyelle和Staback、Gruble和Walker、Coffey和Polese从服务功能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定义,指出生产性服务业不是直接用来消费,也不是直接可以产生效用的,它扮演着一个中间联结的重要角色,用来生产其他产品或服务。钟韵、阎小培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向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向消费的个体使用者提供的服务,它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但其中间功能提高了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出价值和运行效率,是信息、知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活动。
从总体上看,国内外学者对于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中间需求性服务并且具有专业性和知识性的特点基本达成共识,而在生产性服务业所包括具体活动的外延上还没有形成一致意见。笔者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为生产提供服务的产业,它们作为一种“中间投入”进入经济各个部门的生产过程,具有一定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生产性服务业涵盖的领域包括与资源分配和流通相关的活动,与产品和流程设计及与创新相关的活动,与生产组织和管理本身相关的活动,与生产本身相关的活动以及与产品推广和配销相关的活动。
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资本增长率。后来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将技术、知识要寨内生化。从要素的密集度来考证,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尤其是技术、资本密集的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催化剂”。在一国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能够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起到导向性和带动性,并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产业为主导产业。那么如何选择一国的主导产业呢?筱原基准指出:主导产业要满足该产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高和该产业技术进步率高的条件,霍夫曼标准指出:主导产业要具有前项关联和后项关联。现代服务业满足筱原和霍夫曼提出的以上标准,选择其为主导产业,尤其是资本、技术密集的生产性服务业能够很好地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2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关系
国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很快。在发达国家,当第三产业传统行业进入发展的顶峰,增长日趋低缓而比重不再上升出现下降时,生产性服务业则快速发展,保持着持续上升趋势。由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制造业提供了大量低成本、高质量的生产性服务,使得制造企业从自身不擅长的业务中解脱出来,把主要力量集中在发展企业优势项目的生产制造上来,大大加快了制造企业的进步,推进了制造的发展。
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尚不发达,它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偏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效率低、附加值低,已成为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由于生产性服务业落后,导致制造业企业不得不在内部发展与企业配套的生产性自服务,而企业内部生产性服务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不高,致使制造业企业交易成本上升。影响整个制造业效率的提高,直接表现为:制造业企业供应链较短,技术创新能力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产品品牌强度不高。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较高等。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比率仅为26.2%,与美国、日本和德国相比,分别低了23%、22%和11.7%。这种情况表明,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我国工业处于低端位置,对国外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高度依赖,附加值难以大幅度地提高,导致我国制造业的技术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种情况不改变,创造能力还有进一步削弱的危险。
由此可见,优先发展信息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支持国民经济高效运行的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3 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化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最具活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正在改变着以往的服务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带动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改造,而且正在改变着产业结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关系,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它为企业提供持续投资和创新的环境。
3.1 走集聚化道路是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的,必然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它不只是过去所言的共享基础设施、节约运输成本等静态的集聚效益,更是有利于信息的获得、技术的创新等动态的集聚经济效益,企业能够在与同行企业或关联企业的交流和接触过程中及时跟踪技术和市场发展的前沿信息,不断进行创新。生产性服务业要走产业集聚发展道路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3.1.1 集聚发展的成本优势。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有利于降低企业运作成本,一是在集聚区内,服务的提供者可以共享基础设施,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服务企业的运作成本;二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每一企业都将资源集中于自身最擅长的服务上,扩大了服务的运营规模,规模经济导致成本降低;三是企业区域临近,容易建立相互依赖的关系,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3.1.2 集聚发展有利于实现公平竞争,推动企业进步。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集 聚,使得在同一区域里的企业具有相同的竞争环境,这更加有利于实现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能够使更加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健康成长,消除了一些不正当竞争因素的影响,更能够推动企业进步,促进产业的发展。
3.1.3 集聚发展有利于信息的获取与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在地域上的集中,有关市场的、技术的以及其他与竞争有关的各种知识与信息也会在区域内大量集聚,使得信息更容易获得、获取成本更低。而且在集聚区内,企业更能够感受创新的需求和潜在优势;创新过程中的互补性在邻近的成员之间更容易达成,同一区域内竞争对手的云集也使创新压力节节升高。
3.1.4 集聚发展有利于适当人才的引进。在集聚区内,由于规模效用的作用,企业内部的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这就为专业化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择业机会,降低了失业风险,从而吸引人才向该区域流动。因此,集聚区内的企业在当地就可以招募到优秀人才,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到各地去搜寻所需的人才。
3.2 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专业化集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为综合化集聚,即将生产性服务的各种类型服务集聚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的生产性服务集聚区:另一种为专业化集聚,即将生产性服务的各种类型服务分别集聚在一起,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专业化生产性服务集聚区。由于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还不发达,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建立综合的、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集聚区的条件尚不成熟,因此建设各种专业化的集聚区就成为当前我国面向制造业生产性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在专业化的集聚区得到较好发展后,再以此为基础建设综合的生产性服务集聚区。
基于制造企业的价值链,面向产品制造企业的生产性服务主要有技术、金融、物流和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下面将从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的几个主要服务类型出发,分别对它们的集聚化发展进行研究。
3.2.1 技术服务的集聚化发展。在我国,面向制造业的技术服务主要是满足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开发服务,即为制造企业提供产品和工艺设计服务。技术服务的集聚区主要建设在一些产品技术要求较高的制造业工业园区附近,并且该地区的技术研发能力要比较强,如在高校和科研机构比较多的地区,这样才能够保障技术服务集聚区输出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技术服务集聚区不仅能够使设计人员和企业人员能够方便交流,设计出制造企业真正需求的产品,而且由于距离较近,便于技术人员对制造企业的生产工艺进行监督和指导。
以上海为例,上海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带,现有研究机构近百家,具有独立法人的研发机构46家,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研发基地。这些机构中,电子通信业占19%,生物、医药、基因类占19%,机电、电气类占15%;汽车及零部件占11%,显示出高科技为主体的特征。这些研发设计公司在上海的集聚,为上海乃至周边地区的制造企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服务,带动了制造企业产品和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提升了制造企业的产品档次;同时,也促进了上海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研发机构的进驻。
3.2.2 金融服务的集聚化发展。金融服务主要是为制造企业整个生产过程提供金融和投资服务;金融服务的集聚通过建设金融中心的形式实现。金融中心主要建设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且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这是因为金融中心都是一些大的银行进驻,银行总部一般都设立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中心地带;另外,产品制造企业一般位于城市的外围和周边的小城市,如果将金融中心建在城市的一脚或某个小城市,其他地区制造企业的金融服务就会受限,造成各地区制造业的不公平竞争。
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为例,香港是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地区,位于亚洲的核心位置,而且资金可以自由流入和流出。由于具有优越的经济和地理条件,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现已成为亚洲区内一个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具备国际水平、亚洲区内最先进的多币种的支付、结算及托管系统等多种金融服务,为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地区的制造企业提供了高水平的金融服务。投资方面,香港对大陆制造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1979年~2006年问,广东实际利用香港的资金达1726.5亿美元,其中1997年~2006年为1043.9亿美元,2005年在深圳实际利用外资中港资占了近70%。在良好的投资环境下,珠三角的制造业发展十分迅速,现已成为世界前20名的制造业加工区。
3.2.3 物流服务的集聚化发展。物流服务主要为制造企业提供物料及产品的运输、仓储业务,并且还可能涉及企业的销售计划、库存管理、订货计划、生产计划等生产经营过程;物流服务的集聚通过建设物流园区来实现。物流园区建设的区位选择主要遵循以下几点:
位于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地区,方便产品运进运出;位于城市内外交通枢纽中心地带,获得便捷的交通运输;位于城市物流节点附近,便于利用现有物流资源;位于大型工业园区附近,存在大量的物流需求。
以德国的不莱梅物流园区为例,这是德国兴建最早的物流园区,位于交通便利的城市边缘,且周围有比较密集的工业园区。1985年第一家公司八驻园区,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其投入产出比已达到1;6,投资1.02亿欧元,实现的效益为6.1亿欧元。由于不莱梅物流园区的建设成功,周边的很多制造企业纷纷将其物流业务外包,如奔驰、宝马等汽车制造商把整车、零配件物流服务交给园区的物流公司来完成,而把重点放到自己的主营业务上。由于有越来越多的制造公司把公司的物流业务交给物流园区的公司来完成,使得该物流园区的经营效益越来越好。
3.2.4 管理咨询服务的集聚化发展。管理咨询服务主要包括公司战略咨询、人力资源咨询、薪酬制度咨询和营运咨询等。管理咨询服务的集聚区主要建设在高校密集或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这是因为在高校密集或经济发达的地区,高级管理人才比较多,而公司的人才力量是决定管理咨询公司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制造企业在选择咨询公司时最看中的因素。
以北京航华科贸中心为例,该中心地处北京CBD商圈中,这是未来北京管理咨询服务业的集聚地,目前已经麦肯锡等世界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陆续入驻,地理位置非常优越,附近高校云集,很适合作为管理咨询服务业的集聚区。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京津唐工业基地以及周边的一些工业城市,主要为这些老工业区的制造企业提供先进的管理咨询服务,如薪酬制度的设计和公司战略的制定等。促进老工业区制造企业的再发展。
4 结束语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乃至于整个国民经济中发展的重点,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要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放到经济发展的首要地位,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生产性服务业走产业集聚化发展的道路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必然选择。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就更要推进集聚化发展策略。依据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应该定位于专业性的集聚化,即建设不同服务类型的专业化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