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电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有关部门的估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超过1万人,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储备一些防雷小常识是十分必要的。
在我国,雷电活动的规律一般是夏季多于冬季,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多于西部,丘陵多于平原,低纬度多于高纬度地区,陆地多于海洋,水陆过渡带多于其他地带,城市多于乡村。从四季气候来看,冬季大气干冷,雷电活动基本停息;春季水汽渐起,雷电开始“活动筋骨”;夏季高温潮湿,雷电活动达到高峰;秋季水汽渐退,雷电活动也渐渐隐退。每年3月到11月是我国的雷电多发期,需要大家提高警惕。
通常情况下,我们依靠天气预报获知雷电的相关信息。但是,当我们从事户外活动时,有可能会“偶遇”雷雨、雷阵雨或干打雷不下雨的天气。如果我们能掌握一些基本的雷电预判知识,能帮我们提前判断出有没有可能出现雷电、雷电离我们有多远,为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赢得时间。
1.看云识天:雷电是在“积雨云”里形成的。如果您在野外看到浓密厚实像耸立的高山一样的云,云的顶部呈白色,底部十分阴暗,并常有雨幡(悬挂于云底部,随云飘荡,形似旗幡的丝缕条纹状的雨滴或冰晶)下垂,整片云移动变化较快,要尽快找到可以安全躲避的地方。
2.倾听杂音:如果您带有收音机,当附近有雷电活动的时候,可以听到收音机里发出的刺耳杂音。杂音越大,说明雷电离您越近。理论上来说,受打雷时电磁波的干扰影响,手机的自带收音机及车载收音机都会产生杂音,但是音量较小。
3.估计距离:判断雷电距离最简单的方法是:根据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进行计算。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40米,气温每上升1℃,每秒钟声速约增加0.6米。一般而言,我国夏季气温不会超过40℃,气温对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您看见闪电和听见雷声之间的时间间隔是5秒,则表示雷击发生在离自己约1.7千米(340米/秒×5秒)左右的位置。
然而,雷雨天气并不会只让有所准备的人碰到。如果我们来不及找到安全的避雷场所,或者附近根本就没有安全的避雷场所,应该采取怎样的安全措施呢?
1.躲进汽车:按照物理学原理,汽车相当于一个封闭的金属笼子。不管对一个封闭的金属笼子加上多高的电压,笼子内部也没有电流。
2.立刻抱头蹲下:如果您感觉雷电就发生在头顶,周围又找不到庇护所,要立即捂住耳朵,两脚并拢蹲下。切记:身体的位置越低越好,人体与地面接触越小越好。但是,这个姿势仅能降低人体被雷电伤害的概率,不能代替庇护所,仅是危急状态下的緊急避险方法。
3.离开水面和空旷地带:如果您在靠近水域或空旷草地做运动,如冲浪、沙滩排球、钓鱼、高尔夫球等,应该尽快离开水域地带和空旷草坪,不要把球杆、球拍、鱼竿等长条状金属物扛在肩上。
4.棚屋、凉亭不安全:乡间路边的棚屋、亭子,山边的大岩石可以用来避雨,却并不是安全的避雷场所。如果您在外游玩,所处的位置附近有山洞,可以钻进其深处避雷。
5.不能打电话:如果您在农田或原野遇到雷电,最好找一个地势相对低的地方,取下身上的项链、钥匙串、手机等金属物品。切记,在雷电发生时不要拨打或接听手机。
1.跨步电压伤害:闪电击中大树以后,雷电流沿着树干进入大地,瞬间在周围土壤中形成一片带电区域。越靠近树干的地方电位越高。人的两脚站立的位置不同,双脚之间的电位差会形成电压,也就有电流会通过人体。双脚距离越远,电压越高,电流越大。
2.接触电压伤害:强大的雷电流沿着树干流动时,树干上会产生几万到几十万伏的高电压。如果人不小心触摸到树干,会发生触电事故。
3.旁侧闪击伤害:即使人和树木有一段距离,雷电流在树干上产生的高电压,也足以在瞬间击穿空气,对人体放电。
4.炸裂伤害:雷电流通过树木时,树木中含有的水分被迅速加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的体积急剧膨胀,会对树皮形成巨大的压力,令树皮碎落像子弹一样射向远处。如果人此时站在附近将会遭到伤害。
1.在外:远离危险,安全作业。如果打雷时您身处城市户外,应远离建筑工地的外围铁栅栏、脚手架等金属材质的工具。避雨时,不宜进入车库、车棚等没有防雷设施的低矮建筑。户外作业人员要停止安装栅栏、电话或输电线、管道或建筑钢材等作业,也不要急于处理开口容器里的易燃溶液。
2.在家:关好门窗,少用电器。如果打雷时您身处家中,首先要关好门窗。雷电交加时,最好关闭音响、收音机、电视机和电脑,有室外天线的应拔掉室外天线。同时,应避免接触水管、暖气管、煤气管、金属窗框等裸露金属物,更不要使用淋浴器或拨打、接听电话。在家居布置上,电脑、电视之类的弱电设备应尽量远离外墙,也不要随便在露台设置金属天线或晾衣铁丝。
雷电活动有规律
在我国,雷电活动的规律一般是夏季多于冬季,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多于西部,丘陵多于平原,低纬度多于高纬度地区,陆地多于海洋,水陆过渡带多于其他地带,城市多于乡村。从四季气候来看,冬季大气干冷,雷电活动基本停息;春季水汽渐起,雷电开始“活动筋骨”;夏季高温潮湿,雷电活动达到高峰;秋季水汽渐退,雷电活动也渐渐隐退。每年3月到11月是我国的雷电多发期,需要大家提高警惕。
雷电来临可判断
通常情况下,我们依靠天气预报获知雷电的相关信息。但是,当我们从事户外活动时,有可能会“偶遇”雷雨、雷阵雨或干打雷不下雨的天气。如果我们能掌握一些基本的雷电预判知识,能帮我们提前判断出有没有可能出现雷电、雷电离我们有多远,为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赢得时间。
1.看云识天:雷电是在“积雨云”里形成的。如果您在野外看到浓密厚实像耸立的高山一样的云,云的顶部呈白色,底部十分阴暗,并常有雨幡(悬挂于云底部,随云飘荡,形似旗幡的丝缕条纹状的雨滴或冰晶)下垂,整片云移动变化较快,要尽快找到可以安全躲避的地方。
2.倾听杂音:如果您带有收音机,当附近有雷电活动的时候,可以听到收音机里发出的刺耳杂音。杂音越大,说明雷电离您越近。理论上来说,受打雷时电磁波的干扰影响,手机的自带收音机及车载收音机都会产生杂音,但是音量较小。
3.估计距离:判断雷电距离最简单的方法是:根据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进行计算。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40米,气温每上升1℃,每秒钟声速约增加0.6米。一般而言,我国夏季气温不会超过40℃,气温对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您看见闪电和听见雷声之间的时间间隔是5秒,则表示雷击发生在离自己约1.7千米(340米/秒×5秒)左右的位置。
野外防雷小常识
然而,雷雨天气并不会只让有所准备的人碰到。如果我们来不及找到安全的避雷场所,或者附近根本就没有安全的避雷场所,应该采取怎样的安全措施呢?
1.躲进汽车:按照物理学原理,汽车相当于一个封闭的金属笼子。不管对一个封闭的金属笼子加上多高的电压,笼子内部也没有电流。
2.立刻抱头蹲下:如果您感觉雷电就发生在头顶,周围又找不到庇护所,要立即捂住耳朵,两脚并拢蹲下。切记:身体的位置越低越好,人体与地面接触越小越好。但是,这个姿势仅能降低人体被雷电伤害的概率,不能代替庇护所,仅是危急状态下的緊急避险方法。
3.离开水面和空旷地带:如果您在靠近水域或空旷草地做运动,如冲浪、沙滩排球、钓鱼、高尔夫球等,应该尽快离开水域地带和空旷草坪,不要把球杆、球拍、鱼竿等长条状金属物扛在肩上。
4.棚屋、凉亭不安全:乡间路边的棚屋、亭子,山边的大岩石可以用来避雨,却并不是安全的避雷场所。如果您在外游玩,所处的位置附近有山洞,可以钻进其深处避雷。
5.不能打电话:如果您在农田或原野遇到雷电,最好找一个地势相对低的地方,取下身上的项链、钥匙串、手机等金属物品。切记,在雷电发生时不要拨打或接听手机。
打雷时不能躲在树下
1.跨步电压伤害:闪电击中大树以后,雷电流沿着树干进入大地,瞬间在周围土壤中形成一片带电区域。越靠近树干的地方电位越高。人的两脚站立的位置不同,双脚之间的电位差会形成电压,也就有电流会通过人体。双脚距离越远,电压越高,电流越大。
2.接触电压伤害:强大的雷电流沿着树干流动时,树干上会产生几万到几十万伏的高电压。如果人不小心触摸到树干,会发生触电事故。
3.旁侧闪击伤害:即使人和树木有一段距离,雷电流在树干上产生的高电压,也足以在瞬间击穿空气,对人体放电。
4.炸裂伤害:雷电流通过树木时,树木中含有的水分被迅速加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的体积急剧膨胀,会对树皮形成巨大的压力,令树皮碎落像子弹一样射向远处。如果人此时站在附近将会遭到伤害。
城市防雷小常识
1.在外:远离危险,安全作业。如果打雷时您身处城市户外,应远离建筑工地的外围铁栅栏、脚手架等金属材质的工具。避雨时,不宜进入车库、车棚等没有防雷设施的低矮建筑。户外作业人员要停止安装栅栏、电话或输电线、管道或建筑钢材等作业,也不要急于处理开口容器里的易燃溶液。
2.在家:关好门窗,少用电器。如果打雷时您身处家中,首先要关好门窗。雷电交加时,最好关闭音响、收音机、电视机和电脑,有室外天线的应拔掉室外天线。同时,应避免接触水管、暖气管、煤气管、金属窗框等裸露金属物,更不要使用淋浴器或拨打、接听电话。在家居布置上,电脑、电视之类的弱电设备应尽量远离外墙,也不要随便在露台设置金属天线或晾衣铁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