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治疗儿童多动症副作用大怎么办

来源 :求医问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5813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同志:
  我女儿今年8岁了。最近,她经常出现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后,医生确诊她患有多动症,让她服用盐酸哌甲酯片进行治疗。服用该药后,我女儿的病情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胃部不适、厌食、消瘦等不良反应。请问,有什么办法可减少此类不良反应?
  上海 明翔
  明翔读者: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性疾病。据国外报道,该病的发病率为5%~10%,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多动症主要是由儿童先天体质缺陷引起的,应积极地进行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上常使用盐酸哌甲酯片(也叫利他林)治疗儿童多动症。该药可有效地改善多动症患儿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并可提高患儿的学习成绩,减少其与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间接地促进其心理发育。大多数患儿在服用盐酸哌甲酯片1~2周后病情就会明显好转。但该药不能根治儿童多动症,而且患儿往往需服用1~5年才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服用该药后,多动症患儿可出现食欲减退、头昏、失眠等不良反应,但在服药2~3周后这些不良反应一般会自行消失。为了减少该药的不良反应和避免使患儿产生耐药性,患儿在周末、假日等不需要学习的时候可不必服药,在寒暑假也可停药。如果已经出现了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家长可稍微减少其用药的剂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病情的好转,患儿的用药量可逐渐减少,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也会越来越小。
  多动症患儿在服用盐酸哌甲酯片的同时,也可适当地服用一些中药进行辅助治疗,以增强总体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多动症的中成药有以下几种:①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和孔圣枕中丹适合肾阴不足、肝阳偏盛型的该病患儿服用。②柏子养心丸适合心气虚型的该病患儿服用。③归脾丸适合心脾气虚型的该病患儿服用。④礞石滚痰丸适合湿热内蕴、痰火扰心型的该病患儿服用。⑤血府逐瘀丸、生化汤丸适合心肝肾失调型的该病患儿服用。多动症患儿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上述药物。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教授 时毓民
其他文献
血脂异常是常见的慢性病,故民间有很多治疗该病的偏方及食疗方。现选择其中一些简便易行且疗效确切的推荐给读者,供选用:
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以及运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提出了通过有效的运行管理来提高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对策。
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除了使用汤剂和中成药以外,还有一些外治法效果也不错。下面就推荐几种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外治法:
城市精神内生于城市自身发展中积淀生成的城市品格与精神气质,城市文化建设领导者应具备对城市历史方位的判断力、发展前景的预测力、精神文化的阐释力和城市精神的塑造力等
本文阐述了用于稀土永磁材料套孔加工的自动稀土旋孔机的各种传动方案特点并对各种方案作出评价, 优选合理的设计方案。
临床上将痛风分为无症状期、急性关节炎期、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和肾脏病变期。其中急性关节炎期和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是药物治疗痛风的关键时期。那么,处于这两期的痛风患者该如何选药进行治疗呢?    一、急性关节炎期    1.秋水仙碱:秋水仙碱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的消炎作用,是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该药的用法为:初始第一次服药时服1毫克,然后每隔1~2个小时服1次,每次服0.5毫克(24小时内的总
脱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该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美观,也往往是人体气血亏损、肾虚早衰的外在表现。脱发患者若能合理地调整饮食结构,使体内的气血充足,就可促进头发的再生,改善脱发、头发干枯易断等症状。因此,该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多吃牛奶、鸡蛋、瘦肉、鱼类等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因为蛋白质是头发的生长要素。②要多吃胡萝卜、蘑菇、大豆及各种绿叶蔬菜等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因为维生素可促进
糖尿病患者在夏天既要兼顾营养的均衡又要控制好血糖,其任务相当艰巨。首先,糖尿病患者每天必须控制主食和总热量的摄入。主食的摄入量是根据患者的身高和活动量来决定的,主食的品种可经常更换,可粗细粮搭配。也可将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等“解暑药粥”作为主食,以起到驱暑生津的功效。其次,对蛋白质的摄入,糖尿病患者应坚持总量固定、花样翻新的原则。在暑天宜选食鸭肉、鲫鱼、虾、瘦肉等具有滋阴功效的肉类和香菇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是一种由纵、横向相互垂直的加劲肋(即纵肋和横隔板)连同桥面板组成的共同承受车轮荷载的整体结构。由于其兼具用料省、自重轻、极限承载力大和施工周期短等
随着近年来学者对语言本质研究的深入,部分学者对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这一特征产生了疑问。语言学界一直存在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两种不同的观点,且二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