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将是东亚国家稳定快速发展的一次良机。作为中国的一个经济大省,山东省为东亚国家产业的转移提供了优越的发展环境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山东积极地融入东亚经济合作,对东亚国家和山东来说都是多赢的选择。
外向经济提升实力
山东省是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沿海经济开放地区,也是中国重要对外贸易省份之一。2005年山东全省对外贸易总额768.9亿美元,其中对东亚贸易总额达到338亿美元。“十五”(2001-2005年)期间,山东全省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338亿美元,外资在汽车、造船、电子信息、石化、机械等领域的投资强度增大,总投资过亿美元的项目50个,有116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山东。
山东与东亚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长期的、多领域的、多层次的合作将是山东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趋势。从山东吸引的外资上看,日本、韩国近年来一直位居前列,亚洲特别是东亚是山东的主要外资来源地。为此,山东确定了“提升日韩、突破欧美、扩大港台、巩固东南亚”的基本思想,重在从东亚寻求发展机遇。
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山东的“走出去”战略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十五”期间,全省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67亿美元,累计批准境外企业1050家,对外投资额14.7亿美元,分布在102个国家和地区。
外资对山东经济结构调整起到了突出的促进作用。通过与一批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改造提升了山东汽车、工程机械、电子、化工、造船等骨干产业的结构和层次,促进了高新技术发展和产业化。海尔、海信、青啤、浪潮、中创、重汽、兖矿、魏桥等一批大企业,通过利用外资和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进一步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山东的企业逐步走向了世界。
基础设施保障有力
便利的交通优势是山东经济合作的硬条件之一。山东公路以密度大、质量好著称,全省公路通车里程7万多千米,特别是高速公路,2005年末通车里程达3163公里,位居全国第一。公路年完成货物运输量12亿吨;铁路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网络,京沪、京九铁路纵贯南北,胶济、兖石铁路横跨东西。通过京九铁路,山东可与香港直通列车。兖石铁路最东端的港口城市日照,被国家批准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之一。到目前为止,山东地方铁路300余公里;另外有济南、青岛、烟台、威海4个机场,以济南、青岛国际机场为枢纽的空中运输通道日趋完善,目前已开辟国内外航线300多条,其中国际航线20条。
更为重要的是,山东的港口建设拉动了外贸的快速增长。山东作为沿海大省,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天然港湾密布,发展港航条件得天独厚。多年来,山东港口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05年底,全省沿海港口达24处,其中二类以上开放港口17个,拥有生产性泊位29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14个,港口吞吐能力近2.5亿吨,初步形成了以青岛港、日照港和烟台港为主枢纽港,龙口、威海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潍坊、蓬莱、莱州等中小港口为补充的现代化港口群。远洋航线可抵达日本、韩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60多个港口。沿海港口承担了全省95%以上的外贸货物进出口任务,带动和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
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于山东扩大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山东将重点建设一批海港、空港、高速公路和铁路,加快济南、青岛机场的配套设施建设,把青岛港建设成中国北方国际的航运中心。规划到2010年新建、改建铁路2000公里左右,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达到5000公里以上,沿海主要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将达到6亿吨以上,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400万标箱,国际、国内的空中航线增加到400条,装机总量达到6700万千瓦。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为山东吸引外来投资创造了更加优越的环境,也扩大了山东和东亚各国在这些领域的投资与合作。
积极承接制造业转移
东亚主要的经济体,制造业在外来的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重普遍比较高,其中像泰国、中国这样一些国家,包括韩国在内,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远远高于世界FDI中制造业投资的比重。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有相当多的投向了亚洲地区,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这充分说明了制造业投资在东亚地区吸收外来直接投资的重要性。
巨大的人口规模,长期的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已经形成的出口加工基地,为跨国公司在山东的投资提供更多的机会。山东已经成为一个制造业的大省,但是要从制造业大省发展成为制造业的强省,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的投资合作尤为重要。
山东半岛位于欧亚大陆东端的中北部,是欧亚大陆桥的东部出海口。山东半岛东望日本和韩国,与日韩具有良好的承接性;北接辽东半岛,西临京津唐地区,南接长江三角洲,是京津唐地区重要的出海口、中国环黄渤海地区的核心区域,又是环黄渤海经济圈与长江三角洲的交汇点,具有较好的地缘优势。
山东半岛是中国北方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特别是第二产业已经形成了具有世界意义的行业。有关专家认为,山东半岛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北方最具有活力的制造业基地。
“迎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打造制造业强省”,是山东今后寻求经济强势的关键所在。而面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趋势,山东也将成为北方最具活力的制造业基地。为此,从2002年开始,山东启动了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使制造业与周边省市在产业布局上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与合理的分工机制。
“十一五”期间,山东将继续推进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主体的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特别是突出发展装备制造业。为此,山东计划用5年的时间投资环海的高速公路、城市轻轨,大规模的承接国际制造业的转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交通运输设备、电子信息、家电、化工、医药、食品等产业,目前已经设立了100多个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
现代服务业扩大开放
在与东亚的投资合作中,山东除农业、工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领域外,把现代服务业摆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目前,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山东省与其它国和地区展开合作的5个重点领域之一。
从目前情况看,山东服务业规模偏小,占GDP的比重偏低。服务业仍以传统的交通、商业为主,金融保险业、通讯业、网络信息业、知识产业等现代服务也发展相对缓慢。“十一五”期间,山东确立了服务业年均增长12%的目标,计划到2010年,山东三产的结构为8:55:37,服务业提高5。5个百分点。尽管这个比重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但山东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十五”应是山东的服务业加速增长阶段,但这期间山东的服务业比重不升反降。“十一五”期间,虽然山东的发展重点略向服务业倾斜,但由于第二产业在此前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其发展的潜力和惯性有可能使第二产业的比重增加过快,导致服务业的发展目标难以实现。
进入“入世”后过渡期,服务业市场更加开放,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步伐加快,山东现代服务业的合作进入新阶段。“十一五”期间山东将突出发展金融业、发现业、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行业,大力发展旅游、会展、文化传媒、信息等新兴的服务行业,努力开拓服务业发展的新领域,提高服务业在生产总值和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日前,山东省出台了《关于发挥地方税收扶持作用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多项税收优惠政策,要求对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全省服务业企业月营业额不超过5000元免征所有税收,重点支持现代物流业、会展业旅游业、金融、保险服务业的发展。
外向经济提升实力
山东省是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沿海经济开放地区,也是中国重要对外贸易省份之一。2005年山东全省对外贸易总额768.9亿美元,其中对东亚贸易总额达到338亿美元。“十五”(2001-2005年)期间,山东全省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338亿美元,外资在汽车、造船、电子信息、石化、机械等领域的投资强度增大,总投资过亿美元的项目50个,有116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山东。
山东与东亚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长期的、多领域的、多层次的合作将是山东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趋势。从山东吸引的外资上看,日本、韩国近年来一直位居前列,亚洲特别是东亚是山东的主要外资来源地。为此,山东确定了“提升日韩、突破欧美、扩大港台、巩固东南亚”的基本思想,重在从东亚寻求发展机遇。
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山东的“走出去”战略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十五”期间,全省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67亿美元,累计批准境外企业1050家,对外投资额14.7亿美元,分布在102个国家和地区。
外资对山东经济结构调整起到了突出的促进作用。通过与一批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改造提升了山东汽车、工程机械、电子、化工、造船等骨干产业的结构和层次,促进了高新技术发展和产业化。海尔、海信、青啤、浪潮、中创、重汽、兖矿、魏桥等一批大企业,通过利用外资和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进一步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山东的企业逐步走向了世界。
基础设施保障有力
便利的交通优势是山东经济合作的硬条件之一。山东公路以密度大、质量好著称,全省公路通车里程7万多千米,特别是高速公路,2005年末通车里程达3163公里,位居全国第一。公路年完成货物运输量12亿吨;铁路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网络,京沪、京九铁路纵贯南北,胶济、兖石铁路横跨东西。通过京九铁路,山东可与香港直通列车。兖石铁路最东端的港口城市日照,被国家批准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之一。到目前为止,山东地方铁路300余公里;另外有济南、青岛、烟台、威海4个机场,以济南、青岛国际机场为枢纽的空中运输通道日趋完善,目前已开辟国内外航线300多条,其中国际航线20条。
更为重要的是,山东的港口建设拉动了外贸的快速增长。山东作为沿海大省,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天然港湾密布,发展港航条件得天独厚。多年来,山东港口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05年底,全省沿海港口达24处,其中二类以上开放港口17个,拥有生产性泊位29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14个,港口吞吐能力近2.5亿吨,初步形成了以青岛港、日照港和烟台港为主枢纽港,龙口、威海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潍坊、蓬莱、莱州等中小港口为补充的现代化港口群。远洋航线可抵达日本、韩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60多个港口。沿海港口承担了全省95%以上的外贸货物进出口任务,带动和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
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于山东扩大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山东将重点建设一批海港、空港、高速公路和铁路,加快济南、青岛机场的配套设施建设,把青岛港建设成中国北方国际的航运中心。规划到2010年新建、改建铁路2000公里左右,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达到5000公里以上,沿海主要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将达到6亿吨以上,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400万标箱,国际、国内的空中航线增加到400条,装机总量达到6700万千瓦。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为山东吸引外来投资创造了更加优越的环境,也扩大了山东和东亚各国在这些领域的投资与合作。
积极承接制造业转移
东亚主要的经济体,制造业在外来的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重普遍比较高,其中像泰国、中国这样一些国家,包括韩国在内,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远远高于世界FDI中制造业投资的比重。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有相当多的投向了亚洲地区,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这充分说明了制造业投资在东亚地区吸收外来直接投资的重要性。
巨大的人口规模,长期的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已经形成的出口加工基地,为跨国公司在山东的投资提供更多的机会。山东已经成为一个制造业的大省,但是要从制造业大省发展成为制造业的强省,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的投资合作尤为重要。
山东半岛位于欧亚大陆东端的中北部,是欧亚大陆桥的东部出海口。山东半岛东望日本和韩国,与日韩具有良好的承接性;北接辽东半岛,西临京津唐地区,南接长江三角洲,是京津唐地区重要的出海口、中国环黄渤海地区的核心区域,又是环黄渤海经济圈与长江三角洲的交汇点,具有较好的地缘优势。
山东半岛是中国北方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特别是第二产业已经形成了具有世界意义的行业。有关专家认为,山东半岛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北方最具有活力的制造业基地。
“迎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打造制造业强省”,是山东今后寻求经济强势的关键所在。而面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趋势,山东也将成为北方最具活力的制造业基地。为此,从2002年开始,山东启动了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使制造业与周边省市在产业布局上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与合理的分工机制。
“十一五”期间,山东将继续推进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主体的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特别是突出发展装备制造业。为此,山东计划用5年的时间投资环海的高速公路、城市轻轨,大规模的承接国际制造业的转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交通运输设备、电子信息、家电、化工、医药、食品等产业,目前已经设立了100多个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
现代服务业扩大开放
在与东亚的投资合作中,山东除农业、工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领域外,把现代服务业摆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目前,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山东省与其它国和地区展开合作的5个重点领域之一。
从目前情况看,山东服务业规模偏小,占GDP的比重偏低。服务业仍以传统的交通、商业为主,金融保险业、通讯业、网络信息业、知识产业等现代服务也发展相对缓慢。“十一五”期间,山东确立了服务业年均增长12%的目标,计划到2010年,山东三产的结构为8:55:37,服务业提高5。5个百分点。尽管这个比重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但山东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十五”应是山东的服务业加速增长阶段,但这期间山东的服务业比重不升反降。“十一五”期间,虽然山东的发展重点略向服务业倾斜,但由于第二产业在此前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其发展的潜力和惯性有可能使第二产业的比重增加过快,导致服务业的发展目标难以实现。
进入“入世”后过渡期,服务业市场更加开放,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步伐加快,山东现代服务业的合作进入新阶段。“十一五”期间山东将突出发展金融业、发现业、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行业,大力发展旅游、会展、文化传媒、信息等新兴的服务行业,努力开拓服务业发展的新领域,提高服务业在生产总值和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日前,山东省出台了《关于发挥地方税收扶持作用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多项税收优惠政策,要求对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全省服务业企业月营业额不超过5000元免征所有税收,重点支持现代物流业、会展业旅游业、金融、保险服务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