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农业高校教育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质量监控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教学诸要素的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通过教学评价的手段,促进各高校内部建立一套适合校情、自我监控、自我管理、实现良性循环的高校教学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并使之制度化,成为高校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课题。课题组结合农业院校大众化背景下多科类的特点,在学校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将教育教学质量标准、质量监控的研究工作纵深推进,旨在推进农业高校的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育大众化 地方农业高校 教育质量标准 监控体系
  [作者简介]刘占柱(1976- ),男,吉林扶余人,吉林农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赵相莲(1979- ),女,吉林双辽人,吉林农业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徐玲(1981- ),女,吉林吉林人,吉林农业大学教务处学籍管理科科长,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吉林 长春 13011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045-03
  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维的、不断变化的概念,这决定了必须在对高校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多样化的质量标准体系来衡量不同高校的教育量。现阶段高等教育存在精英教育的质量标准和大众化教育的质量标准。精英教育要求的是学术取向的单一质量标准,缺乏与社会用人单位需求的有机结合,不利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大众化教育遵循的是多样化的质量标准,强调高等教育不再是培养少量社会精英的教育,而是人的一种受教育的权利,高等教育质量要满足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需要,普及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对高速运转社会的适应能力,使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学习各种所需知识,为发达经济社会人们的生活做准备。
  一、地方农业高校教育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研究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速度极快,规模很快达到了国际标准,但内涵发展却不尽如人意,高等教育质量还达不到国际标准,高校教育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很不完善。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情况,都需要有自己的标准,特别是地方农业院校课程的生物性、实践环节的季节性等特殊性,更需要建立一套自己的标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强化教育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进行研究与实践。学校先后设立督导、督学、学生信息员,制定规章制度,开展与教学质量相关的活动,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是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个体系本身具有信息的搜集、分析、处理、传递和反馈等过程,通过这个体系的正常运用,完全可以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有效控制。因此,根据现代科学方法论中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原理,吸收企业全面管理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制定切实可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出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全过程监控的质量监控方法。通过该体系的信息交换过程,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观察、研究,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改革方案,并采取反馈的方法,对教学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
  二、积极构建地方农业高校教育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1.建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原则。一个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构建时要充分考虑其系统性、目标性、规范性、持续性和可操作性。要全面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紧扣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地选择体系要素,科学构建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
  2.构建闭环式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已构建了一个较合理、完善、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系统,担负着教学目标、过程、效果相结合的监控任务,体现了全体参与、全程管理的监控理念。该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由目标系统、教学质量决策与执行系统、教学过程监控系统、信息反馈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具体如图1所示。
  3.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特点。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既具有教育质量监控的一般特点,又具有鲜明的自身个性。这一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注重“管”“导”的有机结合,拓宽了监控范围,具有全员参与、全程控制的典型特征,具有双向监控的功能。
  4.教育质量监控主要内容。教育质量监控方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监控的效果。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中,依据各项教学质量标准和相关制度对不同的监控内容检查,主要包括教学信息监控、教学督导监控、专项评估监控、院(部)及教师工作质量评价监控、学生学习质量监控、行政后勤服务教学工作质量监控等方面。
  第一,教学信息监控。建立全方位、多层面的教学信息快速反应机制,构建切合学院实际的教学信息调控体系。通过建立教学信息员制度、院校领导听课制度和教师互评制度、中期教学质量检查制度、教师评学制度、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或教师座谈会制度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了解学生和教师对教学和教学服务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教学督导监控。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督导队伍。在具体方法上,一是以“导”为主,重在沟通,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视其情况向院校领导提出整改建议;二是建立教师调、停课审批制度并严格执行,防止人才培养方案在执行中出现偏差;三是根据日常教学督查制度的要求,教学督导人员经常深入教学场所进行巡视、进课堂检查教学双方资料或采取不定期方式对教学运转情况进行督查,并进行详细的督查记载,通过《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进行通报。
  第三,专项评估监控。为推动教学工作,针对具体工作项目实施监控,主要包括专业建设评估、课程建设评估、本科专业评估、教材质量评估、实验实习教学质量评估、试卷质量评估、院(部)教学工作质量评价监控、教师工作质量评价监控、学生学习质量监控、行政后勤服务教学工作质量监控等,旨在利用评估的诊断功能,为各专项工作质量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各专项工作质量水平的提高。   (二)构建适应教育创新需要的各项教育质量标准
  笔者所在的吉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管理,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按照规范性、指导性和可执行性原则,建立了科学、规范、全面的质量标准体系,使教育质量监控活动合理有据。制定新进教师考核质量标准、课程建设质量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课程考核质量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实验教学质量标准、实习教学质量标准、社会实践质量标准、本科专业建设质量标准等,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方农业高校教育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
  1.建立由教学质量的终结性评价到过程管理的全过程动态监控与保障体系。提高地方农业院校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教学内部改革、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也涉及教学工作外部的许多因素;既包括教学仪器、设施等硬件条件的建设,也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管理机制等软环境的改革和创新。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在完善监控机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等软环境上下功夫,“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实现质量管理的全面性、全员性和全程性,实现由教学质量的终结性评价到过程管理的全程动态监控与保障。
  2.以完善教学过程监控制度为核心,加强教育教学建设,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实践中,通过教学质量管理的理论、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各环节教学质量标准建立等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从宏观层面和学校大环境上切实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龙头,以完善教学过程监控制度为核心来加强教育教学建设,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3.形成质量管理闭环系统。通过研究与实践,不断改革与完善,形成包含计划—运行—控制—反馈—改进等环节的质量管理闭环系统,具体如图2所示。
  4.建立比较完善的专业评估体系。对专业建设情况进行评估,设计了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案。对全校本科专业定位、师资、条件、管理、发展方向、优势特色、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的地位、学生反馈,以及对全校本科专业整体情况和布局等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明确当前专业建设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制定了《本科专业评估方案》《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及专业评估相关表格。
  三、地方农业高校教育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成果应用及运行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吉林农业大学的推广应用中,得到了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的广泛认同,在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 规范教学过程,完善教学管理
  重新制定和修订教学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共107项。针对有些管理环节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有章不依,执行制度不严等问题,开展了规章制度的学习活动和“制度执行年活动”,增强了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促进了管理监督机制的建立,进而推进了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二)专业建设不断加强和优化
  学校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等要求对专业的结构布局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围绕国家和地方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的需求,改造与提升传统专业、调整与压缩弱势专业、适当增设新专业,使学校专业结构与布局更加合理,为培养“适销对路”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率先发起本科专业评估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开展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通过专业进修、短期进修、实践锻炼、学术交流、国内访问、国外学习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先后组织了“教学法”“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时代挑战与教师职业道德”和“多媒体教学与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系列专题讲座、观摩教学以及青年教师讲课大奖赛和优秀教学质量奖评选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积极实施“质量工程”,以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等为手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了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建成多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多个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多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等。
  (五)学风优良,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得到了加强
  一是学生的毕业率、学位授予率明显提高;二是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逐年提高;三是本科生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多,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逐年提高。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竞赛十分踊跃,参赛人次逐年增加;获奖等级和获奖数量逐年提高。
  (六)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运行良好
  学校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激发教师育人的内在动力。几年来,学校制定了“吉林农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等各种奖励措施7项,开展了教学名师的评选、优秀教学质量奖评选、“师德明星”评选,举办“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多媒体课件设计大赛等活动。
  高校要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深入研究教学质量在“监”的基础上如何“控”的问题。应建立各科类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研究如何改善各渠道信息反馈的作用,提高教学信息的利用率和价值;研究教师对教学质量评价、教育质量监控与教师培养有机结合的有效机制等。建立更加系统、科学、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地方农业高校多样化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立校院两级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
  通过建立由目标系统、教学质量决策与执行系统、教学过程监控系统、信息反馈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的闭环式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在具体教学中推广应用,以教学提质量、以组织抓质量、以文件促质量和以评价推质量的方法,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和不足,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保障教育教学运行的全方面、全过程、全员管理。在教学工作实践中丰富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内容,构建适应教育创新需要的各项教育质量标准,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教学过程,完善教学管理,促使专业建设不断加强和优化,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泉兴.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特征、价值取向及结构体系[J].江苏高教,2004,20(3).
  [2]郑世刚.我国高等教育衡量标准评议[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4(7).
其他文献
探讨酸性和碱性预孵育处理,对应用肌球蛋白ATP酶法进行梭内肌纤维分型的影响。采用肌球蛋白ATP酶法。PH4.3和PH4.6预孵育液孵育后,梭内肌纤维中的核袋纤维染色呈阳性,核链纤维染色
移动通讯频率分配问题可以转化为图的L(2,1)-标号问题。平面格子图、三角格子图在移动通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对平面格子图、三角格子图的结构进行分析来研究这两类图类
滚切齿数大于100的质数齿轮时,会因找不到合适的挂轮而影响加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近似分齿"和"补偿"的加工方法,阐述了其加工原理、计算方法、误差分析.为其可行性提供
近几年来,随着机械优化设计理念的深入和应用,改进后产品的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作者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后确发现,对于曲柄压力机的关键部件--组合摩擦离合器-制动器的优化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由之路为了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推进校企合作,浙江省把"中职学校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进行研究。2012年对全省
高等医学专科教育要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办学方向,必须在解决好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问题的同时,解决好招生与分配、扎根与外流等问题。
[摘要]总体而言,高职生的理想信念是积极向上的,但是部分高职生的理想信念存在着理想目标过低、忽视社会理想、崇尚金钱等问题。文章从国内外环境方面、高校的教育体制方面、网络媒体方面、高职生自身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从营造社会环境、完善高职生理想信念的教育机制、拓展高职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途径等方面论述了加强高职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生 理想信念 社会环境 教育途径  [作
他,曾在高寒边关度过5年风餐露宿的军旅生涯,担任过21年军队院校和19年警察院校一线教师;他,是我国警察战术学创始人之一,他创立的一整套警察战术大大提升了人民警察的战术素养…
<正> 卫生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教委、高教(教育)厅(局),有关高等学校: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修业年限三、四、五、六、八年并存,比较混乱,医学界和教
基于2008-2017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数据,利用区域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RCA)和贸易互补性指数(TCI),分析中国与东盟农产品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并通过贸易引力模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