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莞供电局 广东东莞 523000)
摘 要:本文结合具体试验,通过对10kV电缆故障的情况分析,详细阐述了故障检测中的直流耐压及泄漏电流试验,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措施,以提高电网配电线路的运行水平和供电可靠性。
关键词:10kV电缆;测量;故障处理
0 前言
随着近年来城市供电量的稳步增长,配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安全可靠的运行要求越来越高。本文所举例子为某一处新敷设的电缆设备,在完成其施工后经测量发现,其绝缘电阻A/BC及地严重偏低,另外两相基本正常,通过检査电缆整体以及电缆头外部情况并无异常,结合进行的直流耐压及泄漏电流试验可得,该故障产生原因为终端进水,现对其故障分析及处理措施作相关浅析。
1 试验情况
交联聚乙烯电缆属于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由于其优点突出,目前已经成为现场应用的主流电缆。根据GB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10kV配电电缆交接试验主要项目有绝缘电阻测量、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测量、交流耐压试验、检査电缆两端的相位等。当不具备条件时,额定电压U0/U为18/30kV及以下电缆,允许用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测量代替交流耐压试验。
所谓不具备条件是指,由于一般电缆较长,其电容量较大,如果采用交流耐压试验,所需的试验电源容量也较大,在现场试验时可能无法满足要求。因此目前很多单位在对交联电缆施行交接或预防性试验时,采用了直流耐压试验和泄漏电流测量来代替交流耐压试验=因为直流试验不需很大的电源容量。但直流电压对交联聚乙烯绝缘有积累效应,试验后将在电缆绝缘中残余一定的电荷,将电缆投入使用后,会增大击穿的可能,影响绝缘寿命。且直流试验的等效性不如交流,故很多规程规定,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交联电缆只能施行交流耐压,不能施行直流耐压试验。
2 故障情况及分析
判明存在的问题后,决定剥开电缆头检查具体情况。图1为工作人员在划开A相终端头外护套。剥开后电缆内部进水及绝缘受损情况如图2至图5所示(均为A相)。
从检查情况看,A相电缆头端部进水较多,在经过两次耐压试验后,内部的水分引起严重放电,热缩护套内部出现树枝状放电痕迹,已经龟裂、受损。电缆端部主绝缘也产生了树枝状放电痕迹,且出现很深的一道裂纹,绝缘损伤严重。图2、图4中热缩护套内表面,图5中主绝缘端头处的树枝状放电,从形状上看很像交联电缆绝缘中经常出现的水树放电、电树放电,但笔者认为这是完全不同的。
交联电缆长期浸泡在水中或处在湿度很大的环境下,运行时绝缘会吸收环境中的水分,在电场作用下在绝缘中产生大量水树,并逐渐使绝缘老化。当水树达到饱和时,绝缘性能和机械性能急剧下降,转化为电树,介质损耗迅速增大,最终导致绝缘击穿。目前国内外研究水树生长机理的理论及观点很多,得到广泛认同的主要有:应力作用、化学势作用等。但无论是那种机理,水树生长的方向都是沿电缆径向发展的。且本次试验的电缆是新安装电缆,并不存在长期吸潮的问题。即使端部进水,时间也仅有几天,电缆并没有投人运行,因此不会发展为水树。当然也更不会形成电树放电。
放电的真正原因如下:电缆端部进水后,由于工作人员没有进行烘干处理,绝缘各层之间残留有不少水分。在电缆穿人配电柜固定后及制作电缆过程中,端头始终下垂,水分倒流积聚在端部,在部分位置形成连续的水膜。水为强极性介质,直流耐压试验时,在外电场作用下含水的电缆绝缘各层界面电场分布严重畸变,界面电阻下降,产生大量导电离子,激发界面沿面放电。结果就是在直流耐压试验时,A相泄漏电流随电压升高迅速增大,且强烈的放电导致试验过程中泄漏电流大幅摆动。由于试验时外施电压较高、时间较长,导致这种沿面放电能量较高,使热缩外护套内部水分较多处和端头处发生龟裂,产生树枝状的放电痕迹。
图5处的树枝状放电原因与上面分析基本相同,也是沿面放电引起的,因为端头更容易积聚水分,且电场分布更不均匀。至于端头绝缘表面那道横向的深沟,是由于工作人员制作电缆头时剥切电缆不小心劃伤了绝缘,没有严格按要求重新剥切电缆,积聚大量的水分后放电严重而损伤的。
C相绝缘在试验中开始正常,在耐压试验过程中泄漏电流突然增大,是由于进水不多。耐压试验到一定时间后,某处积聚一定量的水分后引起沿面放电,导致泄漏电流急剧增大并大幅度摆动。
3 故障处理
由于进水严重,决定把三相热缩头全部剥开拆掉,使电缆头下垂,用螺丝刀适度撑开电缆外护层,把水分控干、干燥后再重新制作电缆头。图6为经过一天控水后,剥开的电缆外护层内部积聚的水分,表明内部进水很严重。继续控水一天,考虑电缆长度余量足够又截掉了一米,冲洗剥切电缆头。为慎重起见,剥切电缆后制作热缩头前,电缆头裸露情况下进行了绝缘电阻测量、泄漏电流测量和直流耐压试验,基本合格后,才重新制作了热缩头。完毕后再次试验,上述试验项目均合格。
试验日期为2011-8-20,温度25T,相对湿度68%。试验时室外阴天有零星小雨,电缆另一头在室外露天放置。具体数据见表2。
由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A相、C相泄漏电流值还是偏大一些,且各相在耐压试验时间较长时(3min),泄漏电流均达到或接近最大值,表明内部仍然有一定的水分。虽然交接试验可以认为合格,但在运行中应注意多观察、巡视^
4 建议及讨论
4.1 电缆敷设
敷设各种电缆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规范要求,在敷设完成后可靠密封电缆端头,以免进水或受潮。本次故障主要原因就是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规范操作的意识较差,认识不到电缆头密封的重要性,在下雨后又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才导致电缆端头进水。电气安装、检修公司等部门应该从中汲取教训。
4.2 电缆头制作
电缆头制作人员应提高责任心和规范意识,在明知电缆进水情况下,没有采取切实的除潮、除水措施,仅仅锯掉两米电缆就盲目地认为没有问题,匆忙制作电缆头,结果导致电缆头试验不合格,既耽误了时间也浪费了人力和物力。
4.3 交联电缆试验
XLPE电缆交接或预防试验的直流耐压试验项目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由于XLPE绝缘的特殊性质,多数研究人员认为进行直流耐压试验可能是不适合的。
这种观点主要有:
(1)由于×LPE绝缘的积累效应,直流耐压试验后绝缘中将残余一定的直流电压,大大增加了电缆投运后击穿的可能。
(2)长期运行时×LPE绝缘中逐步形成水树枝、电树枝,使绝缘老化,并伴随着整流效应。这种效应使直流耐压试验时,在树枝端头积聚的电荷难以消散,进而加剧电缆树枝化。
(3)XLPE绝缘电阻很高,直流耐压时所注人的电子不易散逸,引起电缆中电场发生畸变,因而更易被击穿。
(4)直流电压分布与实际运行电压不同,直流试验合格的电缆,投运后在正常工作电压下也可能发生绝缘故障。
相反的观点则认为:直流试验所需仪器轻便、容量小,接线和操作简单,造价低,非常适合现场实力一般的电建、检修或运行单位采用。
正因为此,很多规程并没用严格禁止采用直流耐压试验,而是有条件地规定了使用范围。有的运行单位将XLPE电缆的直流耐压试验从常规性预防性或交接试验改为鉴定性试验,即当其他预防性试验项目发現问题而又无法判断电缆能否投运时,才进行直流耐压试验。
5 结语
综上所述,10kV电缆线路的故障涉及方方面面的原因,其中气候、外力和管理因素是配网故障停电的主要原因,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重视程度,加强管理,防范措施合理到位,在出现故障时及时采取有效的检测方法,结合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进行处理,才能有效地减少事故,确保供电安全。
参考文献:
[1]杨琦.10kV配电线路故障分析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3(02).
[2]谌文华.27.5kV交联聚乙烯电缆终端头制作与试验技术[J].科技资讯.2012(05)
摘 要:本文结合具体试验,通过对10kV电缆故障的情况分析,详细阐述了故障检测中的直流耐压及泄漏电流试验,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措施,以提高电网配电线路的运行水平和供电可靠性。
关键词:10kV电缆;测量;故障处理
0 前言
随着近年来城市供电量的稳步增长,配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安全可靠的运行要求越来越高。本文所举例子为某一处新敷设的电缆设备,在完成其施工后经测量发现,其绝缘电阻A/BC及地严重偏低,另外两相基本正常,通过检査电缆整体以及电缆头外部情况并无异常,结合进行的直流耐压及泄漏电流试验可得,该故障产生原因为终端进水,现对其故障分析及处理措施作相关浅析。
1 试验情况
交联聚乙烯电缆属于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由于其优点突出,目前已经成为现场应用的主流电缆。根据GB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10kV配电电缆交接试验主要项目有绝缘电阻测量、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测量、交流耐压试验、检査电缆两端的相位等。当不具备条件时,额定电压U0/U为18/30kV及以下电缆,允许用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测量代替交流耐压试验。
所谓不具备条件是指,由于一般电缆较长,其电容量较大,如果采用交流耐压试验,所需的试验电源容量也较大,在现场试验时可能无法满足要求。因此目前很多单位在对交联电缆施行交接或预防性试验时,采用了直流耐压试验和泄漏电流测量来代替交流耐压试验=因为直流试验不需很大的电源容量。但直流电压对交联聚乙烯绝缘有积累效应,试验后将在电缆绝缘中残余一定的电荷,将电缆投入使用后,会增大击穿的可能,影响绝缘寿命。且直流试验的等效性不如交流,故很多规程规定,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交联电缆只能施行交流耐压,不能施行直流耐压试验。
2 故障情况及分析
判明存在的问题后,决定剥开电缆头检查具体情况。图1为工作人员在划开A相终端头外护套。剥开后电缆内部进水及绝缘受损情况如图2至图5所示(均为A相)。
从检查情况看,A相电缆头端部进水较多,在经过两次耐压试验后,内部的水分引起严重放电,热缩护套内部出现树枝状放电痕迹,已经龟裂、受损。电缆端部主绝缘也产生了树枝状放电痕迹,且出现很深的一道裂纹,绝缘损伤严重。图2、图4中热缩护套内表面,图5中主绝缘端头处的树枝状放电,从形状上看很像交联电缆绝缘中经常出现的水树放电、电树放电,但笔者认为这是完全不同的。
交联电缆长期浸泡在水中或处在湿度很大的环境下,运行时绝缘会吸收环境中的水分,在电场作用下在绝缘中产生大量水树,并逐渐使绝缘老化。当水树达到饱和时,绝缘性能和机械性能急剧下降,转化为电树,介质损耗迅速增大,最终导致绝缘击穿。目前国内外研究水树生长机理的理论及观点很多,得到广泛认同的主要有:应力作用、化学势作用等。但无论是那种机理,水树生长的方向都是沿电缆径向发展的。且本次试验的电缆是新安装电缆,并不存在长期吸潮的问题。即使端部进水,时间也仅有几天,电缆并没有投人运行,因此不会发展为水树。当然也更不会形成电树放电。
放电的真正原因如下:电缆端部进水后,由于工作人员没有进行烘干处理,绝缘各层之间残留有不少水分。在电缆穿人配电柜固定后及制作电缆过程中,端头始终下垂,水分倒流积聚在端部,在部分位置形成连续的水膜。水为强极性介质,直流耐压试验时,在外电场作用下含水的电缆绝缘各层界面电场分布严重畸变,界面电阻下降,产生大量导电离子,激发界面沿面放电。结果就是在直流耐压试验时,A相泄漏电流随电压升高迅速增大,且强烈的放电导致试验过程中泄漏电流大幅摆动。由于试验时外施电压较高、时间较长,导致这种沿面放电能量较高,使热缩外护套内部水分较多处和端头处发生龟裂,产生树枝状的放电痕迹。
图5处的树枝状放电原因与上面分析基本相同,也是沿面放电引起的,因为端头更容易积聚水分,且电场分布更不均匀。至于端头绝缘表面那道横向的深沟,是由于工作人员制作电缆头时剥切电缆不小心劃伤了绝缘,没有严格按要求重新剥切电缆,积聚大量的水分后放电严重而损伤的。
C相绝缘在试验中开始正常,在耐压试验过程中泄漏电流突然增大,是由于进水不多。耐压试验到一定时间后,某处积聚一定量的水分后引起沿面放电,导致泄漏电流急剧增大并大幅度摆动。
3 故障处理
由于进水严重,决定把三相热缩头全部剥开拆掉,使电缆头下垂,用螺丝刀适度撑开电缆外护层,把水分控干、干燥后再重新制作电缆头。图6为经过一天控水后,剥开的电缆外护层内部积聚的水分,表明内部进水很严重。继续控水一天,考虑电缆长度余量足够又截掉了一米,冲洗剥切电缆头。为慎重起见,剥切电缆后制作热缩头前,电缆头裸露情况下进行了绝缘电阻测量、泄漏电流测量和直流耐压试验,基本合格后,才重新制作了热缩头。完毕后再次试验,上述试验项目均合格。
试验日期为2011-8-20,温度25T,相对湿度68%。试验时室外阴天有零星小雨,电缆另一头在室外露天放置。具体数据见表2。
由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A相、C相泄漏电流值还是偏大一些,且各相在耐压试验时间较长时(3min),泄漏电流均达到或接近最大值,表明内部仍然有一定的水分。虽然交接试验可以认为合格,但在运行中应注意多观察、巡视^
4 建议及讨论
4.1 电缆敷设
敷设各种电缆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规范要求,在敷设完成后可靠密封电缆端头,以免进水或受潮。本次故障主要原因就是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规范操作的意识较差,认识不到电缆头密封的重要性,在下雨后又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才导致电缆端头进水。电气安装、检修公司等部门应该从中汲取教训。
4.2 电缆头制作
电缆头制作人员应提高责任心和规范意识,在明知电缆进水情况下,没有采取切实的除潮、除水措施,仅仅锯掉两米电缆就盲目地认为没有问题,匆忙制作电缆头,结果导致电缆头试验不合格,既耽误了时间也浪费了人力和物力。
4.3 交联电缆试验
XLPE电缆交接或预防试验的直流耐压试验项目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由于XLPE绝缘的特殊性质,多数研究人员认为进行直流耐压试验可能是不适合的。
这种观点主要有:
(1)由于×LPE绝缘的积累效应,直流耐压试验后绝缘中将残余一定的直流电压,大大增加了电缆投运后击穿的可能。
(2)长期运行时×LPE绝缘中逐步形成水树枝、电树枝,使绝缘老化,并伴随着整流效应。这种效应使直流耐压试验时,在树枝端头积聚的电荷难以消散,进而加剧电缆树枝化。
(3)XLPE绝缘电阻很高,直流耐压时所注人的电子不易散逸,引起电缆中电场发生畸变,因而更易被击穿。
(4)直流电压分布与实际运行电压不同,直流试验合格的电缆,投运后在正常工作电压下也可能发生绝缘故障。
相反的观点则认为:直流试验所需仪器轻便、容量小,接线和操作简单,造价低,非常适合现场实力一般的电建、检修或运行单位采用。
正因为此,很多规程并没用严格禁止采用直流耐压试验,而是有条件地规定了使用范围。有的运行单位将XLPE电缆的直流耐压试验从常规性预防性或交接试验改为鉴定性试验,即当其他预防性试验项目发現问题而又无法判断电缆能否投运时,才进行直流耐压试验。
5 结语
综上所述,10kV电缆线路的故障涉及方方面面的原因,其中气候、外力和管理因素是配网故障停电的主要原因,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重视程度,加强管理,防范措施合理到位,在出现故障时及时采取有效的检测方法,结合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进行处理,才能有效地减少事故,确保供电安全。
参考文献:
[1]杨琦.10kV配电线路故障分析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3(02).
[2]谌文华.27.5kV交联聚乙烯电缆终端头制作与试验技术[J].科技资讯.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