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第一个在西方国家设立的中国文化中心坐落在巴黎黄金地段,左邻著名的荣军院,右望高耸的埃菲尔铁塔,与塞纳河对岸富丽堂皇的大宫和小宫隔河相望……
“中国文化中心已经成为巴黎的一道亮丽风景!”多年坚持在中心学习汉语、参加各项文体活动的让·彭索先生说。中心除了常设汉语教学、书法、民族乐器等课程,还经常举办一些文体活动,越来越多的巴黎人喜欢到这里了解中华文化。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发展是我国海外文化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记者近期走访了巴黎、柏林等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广泛接触这些国家有关政要、我驻外大使、文化工作者以及热爱中华文化的外国普通百姓,深入采访了文化中心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感受到中华文化正在大步走向世界。
海外中华文化的亮丽风景
在贝宁首都科托努,一座典雅的中式牌坊格外醒目,这里经常举办的演出、展览、讲座、教学和电影放映等活动,吸引了从政府高官到普通民众越来越多的目光。
5月的一个傍晚,夜幕降临,科托努古色古香的贝宁中国文化中心的院落里聚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约20时许,武术散打短期培训班结业表演开始,随着《男儿当自强》的音乐响起,几十位男女选手轮番登台表演,台下观众喝彩声此起彼伏。
来自多哥洛美的多苏兴奋地告诉记者,她学习中国功夫4年了,中国功夫太神奇了!贝宁功夫协会副会长马尤斯说,贝宁功夫协会1993年成立,现在已有3000多个会员,中国功夫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国名片”。
在大开罗吉萨省,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与著名的胡夫金字塔遥遥相望。占地2000平方米的中心包括多功能厅、展厅、教室、语音实验室、国书馆等设施,每年参加中心活动的公众达1.28万人次。
在马耳他首都瓦莱塔市中心,百年古建筑闹市区的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经常有游人光顾;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中国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文化中心每年举办70多场活动;在柏林市中心,总面积2800平方米的柏林中国文化中心,每年开展大量涉及中国历史、传统医药的活动,成为德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中国文化深入人心,正在影响着一些国家从政要到一般官员、从知识分子到普通群众的思维和生活。
走进马耳他前总统鲍尼奇的家,随处可见中国瓷器、雕塑。他说,中国的舞蹈、音乐吸引了许多马耳他人,他拿出一些CD告诉记者,他特别喜欢中国音乐,还读过孔子、孟子的书,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前不久,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上海中国画院中青年艺术家沙龙作品展”以展示当代中国文化,吸引了柏林各界人士参加。中心主任贾建新介绍:柏林中国文化中心2008年成立以来,举办了“北京奥运之夜”“上海世博会图片展”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德国友人以及旅德华人、华侨和台湾同胞。
中国驻贝宁大使陶卫光深有感触地说,政治制度可以改变,但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永久性。贝宁青少年从中国文化中心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被当代中国的历史巨变深深感动,要求到中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
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介绍,党的十七大以来,海外文化阵地建设布局不断完善,并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在海外正式运营的文化中心有9个,在建的有10个,与22个国家签署了成立文化中心的协定、备忘录或声明。5年来,海外文化中心系统、全面、有计划地开展“大文化”领域交流活动,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近3000起,文化在国家对外关系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彰显。
探索常态化 增强感召力
与日本、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的驻外文化中心相比,我国的海外文化中心建设起步较晚,但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探索和努力,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进一步增强中华文明的海外影响力,已成一项紧迫任务。
中国驻马耳他大使蔡金彪虽然履职只有两个多月,却对文化交流润物无声的作用感受深刻。他上任不久,遇到一对夫妇抱着4岁的女儿出席一场活动,通过聊天他们成为朋友。湖北京剧团到马耳他演出,蔡金彪送去4张票,小姑娘像盼过节一样,早早准备好了最漂亮的衣服。
“只有文化交流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才能使普通人家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日益深厚。”蔡金彪大使说,就是要通过众多文化体育活动,使中国文化点点滴滴滋润外国人心问。
文化部外联局文化中心处处长刘红革介绍,中国文化中心突破了在境外开展文化宣传工作需依赖外方邀请、多为短期交流、缺乏自主阵地、内容以文艺演出为主的传统局面,推动了我国在驻在国搭建推介平台,全面、协调、持续地在文化及相关领域为国家外交大局服务。一是全面展示,形成合力。二是中方主导,权威性强。三是亲民色彩,官民咸宜。参与文化中心活动的从官员和名流扩展到华侨、普通群众。
经过多年努力,海外文化中心建设作出探索,取得可喜成就。
——探索常态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海外文化中心每年举行数千场文化活动,他们借助自有场地和专职队伍的优势,把文化中心办成与当地群众长期交流的窗口,频繁举办丰富多彩活动,使文化交流常态化,中华文化的影响向深层次发展。马耳他副总理兼外长博奇在评价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的作用时说,中国文化中心地理位置好,每年都举办许多文化活动,这是单纯靠外交达不到的,特别是今年中马建交40周年之际。汶川国际摄影作品展、中国戏曲演出等活动,让更多的马耳他人了解了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
——探索主题活动不断增强中华文化感召力。为增强中华文化的感染力,从20lO年举办第一届海外“欢乐春节”活动开始,三届“欢乐春节”活动立足于把这一品牌做大做强做优做久,使活动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春节文化项目涵盖主题庙会、广场巡游、综艺展示、街头欢庆等多种形式,吸引了从国家元首、外国政要,到平民百姓和众多媒体。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定期举办“欢乐春节”“中秋国庆佳节”“春、夏、秋、冬”四季音乐会等活动,已成为同定品牌,吸引了大量德国观众,特别是主流社会成员和青少年。
——探索部省合作不断扩大中华文化“走出去”长效工作模式。在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一些黑人青年正在制作掐丝工艺品,这是青海艺术家在部省合作中培训贝宁青年结出的硕果。毛里求斯文化中心圆满完成了与福建省文化厅的部省对口年度合作计划,实施了23项活动,协助福建与毛里求斯文化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树立战略思维 勇闯改革新路
一些驻外大使和文化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是大势所趋,必须站在战略思维的高度,把中国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推向新的水平。
如何更新观念,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驻德国公使衔文化参赞李新说,做好文化交流,首先要弄清文化和文化交流的内涵是什么,我们要展示中国什么样的精神风貌。有时对驻在国的基本情况缺乏了解,致使很多活动的开展沿用国内的思维方式和组织方式,这就使得活动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如何建立多渠道投入保障机制?经费紧缺是海外文化交流工作遇到的重要瓶颈,如何解决?有的同志认为国家要加大投入力度,有的同志反映要统筹国内各部门资金形成合力,还有些同志认为要借鉴一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多渠道投入机制,尤其要探索市场机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近些年来,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作出了有益探索。2003年举办首届戏剧节时,他们与当地文化机构合作,门票收入四六分,如今已经延伸到巴黎以外地区,改为六四分,实现了由送票到买票的重大转变,戏剧节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在法国的知名品牌。
如何促进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参与海外文化中心建设?记者了解到,目前许多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对参与海外文化中心建设兴趣极大,北京尚8文化集团以特有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推动了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负责人薛运达对参与海外文化中心建设积极性很高,主动要求参与海外文化中国建设。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吕军、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说,海外文化中心要加速发展,靠现有的人力和财力不可能实现,如何吸纳民间资本,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海外文化中心建设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中华文化“走出去”正逢其时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将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成为统筹宣传文化系统与地方文化资源,布局合理、功能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华文化海外展示、体验并举的综合平台。根据文化部正在起草的《驻外中国文化中心发展规划》,我国与罗马尼亚等13个国家设立文化中心的工作正在商谈中。按照每年建3到4个中心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我文化中心总数将达到50个以上。
联合国副秘书长、中国驻德国原大使吴红波说,中外文化交流要克服几个不对称:我们了解一些国家比较多,他们对我们的了解却较少;他们了解我们古的东西多,了解当今中国社会变迁的少。要注重文化交流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不能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另外,文化交流的方式也需要改变。文化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中国驻毛里求斯大使边燕花说,要认真研究驻在国的文化特点,改变派团演出这一单一的文化交流方式。不能只按照中国人的欣赏习惯,想当然地传播我们想要传播的东西。
无论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非洲,主导这些国家的舆论、文化还是西方话语体系。记者下榻的贝宁唯一一家五星级宾馆,20多个电视频道多是法语节目,看不到中文节目。在巴黎、马耳他、科托努的商场书报亭和机场候机厅,更难看到中国书刊。
我国驻埃及大使馆文化参赞兼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冬云认为,这些阵地我们缺失得太多,很多人的思想被异见人士的书籍、藏独疆独的书籍等左右,有些年轻人对中国几乎一无所知。
中国驻法国大使孔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活动唤起了法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在文化表现形式上,如何让外国人更易接受,使文化活动的设计更精细一些,还有很大空间。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说,中国的硬实力被世界接受,但对软实力的要求一点也没有减弱。
海外文化交流工作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经费不足。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吕军说,我国每年举办的文化活动是日本文化中心的几倍十几倍,但日本每年经费6亿日元,相当于600万欧元。
让中华文化这张名片更加闪亮
长期从事海外文化交流工作的驻比利时大使馆原文化参赞夏万法分析认为,在“走出去”战略推动下,海外文化中心建设的作用日益彰显,要巩固文化中心阵地化、常态化,必须增加投入,要努力探索多元投入主体,尤其要注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构建新型的投资渠道,共享文化资源。
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探索管理体制创新,是推动海外文化中心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一些驻外使馆大使和文化交流干部说,国家有关部门要从战略高度重视海外文化中心建设,进一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得力措施,使“对外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对一些涉及重大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统筹规划、联合部署、相互支持、整合资源,通过统筹协调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借鉴国外文化中心建设经验,提高海外文化中心管理层级,由海外文化中心中国总部来统筹文化中心的发展布局、协调各方关系,推进海外文化中心建设。
组织专门力量深入研究国际形势深刻变革给我国文化“走出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建议系统分析我国海外文化中心建设的总体布局,深入研究如何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市场化对外文化交流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如何整合国内资源形成拳头开辟国际文化市场等。
以改革创新精神大胆探索积极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探索“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方式”的工作模式,是当前海外文化中心建设的又一项任务。建议创造条件,大力推进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海外文化中心创建和运营,促进官、民、商共同参与,合力推动海外文化中心建设,并使这种机制常态化。要不断总结部省合作经验,通过引进社会人力资源,解决海外文化中心建设人力不足难题。还要通过与有关院校合作,开办对外文化交流专业,并对现有海外文化交流干部进行培训。
探索建立多渠道投入保障机制,制定政策法规调动社会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吸纳民间资本参与海外文化中心建设。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如减免税收等措施,鼓励和吸引社会组织、企业参与海外文化中心建设;创办海外文化中心基金,鼓励企业赞助对外文化交流事业。
“中国文化中心已经成为巴黎的一道亮丽风景!”多年坚持在中心学习汉语、参加各项文体活动的让·彭索先生说。中心除了常设汉语教学、书法、民族乐器等课程,还经常举办一些文体活动,越来越多的巴黎人喜欢到这里了解中华文化。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发展是我国海外文化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记者近期走访了巴黎、柏林等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广泛接触这些国家有关政要、我驻外大使、文化工作者以及热爱中华文化的外国普通百姓,深入采访了文化中心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感受到中华文化正在大步走向世界。
海外中华文化的亮丽风景
在贝宁首都科托努,一座典雅的中式牌坊格外醒目,这里经常举办的演出、展览、讲座、教学和电影放映等活动,吸引了从政府高官到普通民众越来越多的目光。
5月的一个傍晚,夜幕降临,科托努古色古香的贝宁中国文化中心的院落里聚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约20时许,武术散打短期培训班结业表演开始,随着《男儿当自强》的音乐响起,几十位男女选手轮番登台表演,台下观众喝彩声此起彼伏。
来自多哥洛美的多苏兴奋地告诉记者,她学习中国功夫4年了,中国功夫太神奇了!贝宁功夫协会副会长马尤斯说,贝宁功夫协会1993年成立,现在已有3000多个会员,中国功夫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国名片”。
在大开罗吉萨省,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与著名的胡夫金字塔遥遥相望。占地2000平方米的中心包括多功能厅、展厅、教室、语音实验室、国书馆等设施,每年参加中心活动的公众达1.28万人次。
在马耳他首都瓦莱塔市中心,百年古建筑闹市区的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经常有游人光顾;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中国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文化中心每年举办70多场活动;在柏林市中心,总面积2800平方米的柏林中国文化中心,每年开展大量涉及中国历史、传统医药的活动,成为德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中国文化深入人心,正在影响着一些国家从政要到一般官员、从知识分子到普通群众的思维和生活。
走进马耳他前总统鲍尼奇的家,随处可见中国瓷器、雕塑。他说,中国的舞蹈、音乐吸引了许多马耳他人,他拿出一些CD告诉记者,他特别喜欢中国音乐,还读过孔子、孟子的书,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前不久,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上海中国画院中青年艺术家沙龙作品展”以展示当代中国文化,吸引了柏林各界人士参加。中心主任贾建新介绍:柏林中国文化中心2008年成立以来,举办了“北京奥运之夜”“上海世博会图片展”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德国友人以及旅德华人、华侨和台湾同胞。
中国驻贝宁大使陶卫光深有感触地说,政治制度可以改变,但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永久性。贝宁青少年从中国文化中心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被当代中国的历史巨变深深感动,要求到中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
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介绍,党的十七大以来,海外文化阵地建设布局不断完善,并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在海外正式运营的文化中心有9个,在建的有10个,与22个国家签署了成立文化中心的协定、备忘录或声明。5年来,海外文化中心系统、全面、有计划地开展“大文化”领域交流活动,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近3000起,文化在国家对外关系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彰显。
探索常态化 增强感召力
与日本、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的驻外文化中心相比,我国的海外文化中心建设起步较晚,但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探索和努力,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进一步增强中华文明的海外影响力,已成一项紧迫任务。
中国驻马耳他大使蔡金彪虽然履职只有两个多月,却对文化交流润物无声的作用感受深刻。他上任不久,遇到一对夫妇抱着4岁的女儿出席一场活动,通过聊天他们成为朋友。湖北京剧团到马耳他演出,蔡金彪送去4张票,小姑娘像盼过节一样,早早准备好了最漂亮的衣服。
“只有文化交流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才能使普通人家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日益深厚。”蔡金彪大使说,就是要通过众多文化体育活动,使中国文化点点滴滴滋润外国人心问。
文化部外联局文化中心处处长刘红革介绍,中国文化中心突破了在境外开展文化宣传工作需依赖外方邀请、多为短期交流、缺乏自主阵地、内容以文艺演出为主的传统局面,推动了我国在驻在国搭建推介平台,全面、协调、持续地在文化及相关领域为国家外交大局服务。一是全面展示,形成合力。二是中方主导,权威性强。三是亲民色彩,官民咸宜。参与文化中心活动的从官员和名流扩展到华侨、普通群众。
经过多年努力,海外文化中心建设作出探索,取得可喜成就。
——探索常态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海外文化中心每年举行数千场文化活动,他们借助自有场地和专职队伍的优势,把文化中心办成与当地群众长期交流的窗口,频繁举办丰富多彩活动,使文化交流常态化,中华文化的影响向深层次发展。马耳他副总理兼外长博奇在评价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的作用时说,中国文化中心地理位置好,每年都举办许多文化活动,这是单纯靠外交达不到的,特别是今年中马建交40周年之际。汶川国际摄影作品展、中国戏曲演出等活动,让更多的马耳他人了解了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
——探索主题活动不断增强中华文化感召力。为增强中华文化的感染力,从20lO年举办第一届海外“欢乐春节”活动开始,三届“欢乐春节”活动立足于把这一品牌做大做强做优做久,使活动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春节文化项目涵盖主题庙会、广场巡游、综艺展示、街头欢庆等多种形式,吸引了从国家元首、外国政要,到平民百姓和众多媒体。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定期举办“欢乐春节”“中秋国庆佳节”“春、夏、秋、冬”四季音乐会等活动,已成为同定品牌,吸引了大量德国观众,特别是主流社会成员和青少年。
——探索部省合作不断扩大中华文化“走出去”长效工作模式。在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一些黑人青年正在制作掐丝工艺品,这是青海艺术家在部省合作中培训贝宁青年结出的硕果。毛里求斯文化中心圆满完成了与福建省文化厅的部省对口年度合作计划,实施了23项活动,协助福建与毛里求斯文化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树立战略思维 勇闯改革新路
一些驻外大使和文化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是大势所趋,必须站在战略思维的高度,把中国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推向新的水平。
如何更新观念,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驻德国公使衔文化参赞李新说,做好文化交流,首先要弄清文化和文化交流的内涵是什么,我们要展示中国什么样的精神风貌。有时对驻在国的基本情况缺乏了解,致使很多活动的开展沿用国内的思维方式和组织方式,这就使得活动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如何建立多渠道投入保障机制?经费紧缺是海外文化交流工作遇到的重要瓶颈,如何解决?有的同志认为国家要加大投入力度,有的同志反映要统筹国内各部门资金形成合力,还有些同志认为要借鉴一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多渠道投入机制,尤其要探索市场机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近些年来,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作出了有益探索。2003年举办首届戏剧节时,他们与当地文化机构合作,门票收入四六分,如今已经延伸到巴黎以外地区,改为六四分,实现了由送票到买票的重大转变,戏剧节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在法国的知名品牌。
如何促进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参与海外文化中心建设?记者了解到,目前许多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对参与海外文化中心建设兴趣极大,北京尚8文化集团以特有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推动了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负责人薛运达对参与海外文化中心建设积极性很高,主动要求参与海外文化中国建设。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吕军、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说,海外文化中心要加速发展,靠现有的人力和财力不可能实现,如何吸纳民间资本,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海外文化中心建设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中华文化“走出去”正逢其时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将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成为统筹宣传文化系统与地方文化资源,布局合理、功能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华文化海外展示、体验并举的综合平台。根据文化部正在起草的《驻外中国文化中心发展规划》,我国与罗马尼亚等13个国家设立文化中心的工作正在商谈中。按照每年建3到4个中心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我文化中心总数将达到50个以上。
联合国副秘书长、中国驻德国原大使吴红波说,中外文化交流要克服几个不对称:我们了解一些国家比较多,他们对我们的了解却较少;他们了解我们古的东西多,了解当今中国社会变迁的少。要注重文化交流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不能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另外,文化交流的方式也需要改变。文化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中国驻毛里求斯大使边燕花说,要认真研究驻在国的文化特点,改变派团演出这一单一的文化交流方式。不能只按照中国人的欣赏习惯,想当然地传播我们想要传播的东西。
无论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非洲,主导这些国家的舆论、文化还是西方话语体系。记者下榻的贝宁唯一一家五星级宾馆,20多个电视频道多是法语节目,看不到中文节目。在巴黎、马耳他、科托努的商场书报亭和机场候机厅,更难看到中国书刊。
我国驻埃及大使馆文化参赞兼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冬云认为,这些阵地我们缺失得太多,很多人的思想被异见人士的书籍、藏独疆独的书籍等左右,有些年轻人对中国几乎一无所知。
中国驻法国大使孔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活动唤起了法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在文化表现形式上,如何让外国人更易接受,使文化活动的设计更精细一些,还有很大空间。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说,中国的硬实力被世界接受,但对软实力的要求一点也没有减弱。
海外文化交流工作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经费不足。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吕军说,我国每年举办的文化活动是日本文化中心的几倍十几倍,但日本每年经费6亿日元,相当于600万欧元。
让中华文化这张名片更加闪亮
长期从事海外文化交流工作的驻比利时大使馆原文化参赞夏万法分析认为,在“走出去”战略推动下,海外文化中心建设的作用日益彰显,要巩固文化中心阵地化、常态化,必须增加投入,要努力探索多元投入主体,尤其要注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构建新型的投资渠道,共享文化资源。
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探索管理体制创新,是推动海外文化中心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一些驻外使馆大使和文化交流干部说,国家有关部门要从战略高度重视海外文化中心建设,进一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得力措施,使“对外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对一些涉及重大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统筹规划、联合部署、相互支持、整合资源,通过统筹协调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借鉴国外文化中心建设经验,提高海外文化中心管理层级,由海外文化中心中国总部来统筹文化中心的发展布局、协调各方关系,推进海外文化中心建设。
组织专门力量深入研究国际形势深刻变革给我国文化“走出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建议系统分析我国海外文化中心建设的总体布局,深入研究如何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市场化对外文化交流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如何整合国内资源形成拳头开辟国际文化市场等。
以改革创新精神大胆探索积极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探索“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方式”的工作模式,是当前海外文化中心建设的又一项任务。建议创造条件,大力推进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海外文化中心创建和运营,促进官、民、商共同参与,合力推动海外文化中心建设,并使这种机制常态化。要不断总结部省合作经验,通过引进社会人力资源,解决海外文化中心建设人力不足难题。还要通过与有关院校合作,开办对外文化交流专业,并对现有海外文化交流干部进行培训。
探索建立多渠道投入保障机制,制定政策法规调动社会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吸纳民间资本参与海外文化中心建设。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如减免税收等措施,鼓励和吸引社会组织、企业参与海外文化中心建设;创办海外文化中心基金,鼓励企业赞助对外文化交流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