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教材中的留白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先来看留白的表现形式,它大致可以分为提问句子省略及要求学生直接用手写写画画的内容,不同的表现形式,代表着不同的目的。再来看看留白在文中的位置:留白在文中的位置突出,有时是最上方,有时是中间,显然可以看出教材留白在编著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这些不同形式不同目的而又如此重要的教材留白对学生究竟意味着什么,对品德课堂教学又有哪些启示呢?
一、教材中的留白是儿童创造的空间
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室里的儿童在对话中共同成长,使教材成为对话的文本。教材中的问题大多是由其中的儿童提出来的,教室里的儿童在一定意义上有一种被动,如果是纯粹被动,即只有回答问题的义务,没有提出问题的权力,没有表达自己感受的权力。教材中留白的大量空间,使教室里的儿童可以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向教材中的儿童进行表达,使教材成为一种可以使儿童进行创造的文本,这样,每一课学习都是儿童在倾听教科书这位朋友说话的同时,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用文字或图画等学习方式,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告诉这位朋友。因此,学习过的教科书不是可有可无,可以随手丢弃的旧物品,而是凝聚着儿童思想和感情,体现着儿童创造性的作品集。
二、教材中的留白是引发儿童开展活动的话题
鲁洁教授指出:“教科书”的功能并不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复制“教科书”所呈现的一切,而是凭借它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教材是学生学习人类文化的拐杖,是实现调动学生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一种手段。教材中的大量留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可供讨论、思考的主题。当然,这种活动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有情感体验活动、思考讨论活动、实践操作活动等,如《品德与社会》,(三上)《自画像》一课中,要求学生照格式制作自己的小档案,(三下)教材《请到我的家乡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合理的一日游方案,(二上)教材《走进聪明屋》一课要求学生利用圆、三角形和线段拼出有趣的图形,就是一种实践操作活动;《品德与生活》(一下)《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一课中“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活动,《品德与社会》(四上)《抄袭害了谁》一课中,要求学生读完《学生的书包》这一故事后,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金宇感到这只新书包这样沉重?如果你是他,会怎么办?”就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思考讨论活动的体现在《品德一社会》(四上)《我们和诚信在一起》“凡卡是否可以离开”辩论,“创建诚信校园想法和建议”栏目,其他课文也多有这样的供思考讨论的留白。通过一处处留白,吸引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而这种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又是丰富多彩的。
三、教材的留白引发学生对自身生活经验进行总结
《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原有思想品德课、自然课、社会课等课程的有机融合,教材中必然会涉及到一些社会科学知识,这些社科知识怎样来学习?这是本套教材尤其是五六年级教材遇到的一个大的问题。知识性的东西的学习,有时是学生的体验和经验无法替代的。用儿童的方式来处理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例如讲全球气候变暖,教材切入点就是北极熊变瘦了,北极熊为什么变瘦了,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捕食期缩短,体内储存脂肪减少,对它的生存直接造成危险。所以,教材中的留白往往要求引导学生在回顾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得出科学的结论,如《品德与社会》(一下)《雷雨来了》一课,留下空间,“遇到雷雨里,我们的经验和办法是”要求学生填空,引导学生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回顾和总结。当然,学生的答案也许是不科学的,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四、教材的留白展现出儿童自身成长的足迹
《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与《品德与社会》课程相互对接,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启蒙,后者是对前者的扩展和深化,《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基于这样的标准,教科书的编写也体现出这一思路,而留白作为教材的特色之一,同样也体现出“螺旋上升”的特点。每一处留白,连缀起来,由浅入深,展现出儿童自身在某方面成长的足迹。而某方面成长足迹的叠加与融合,则可以清晰地看出儿童自身建构的历程。使得儿童真正能从课文中经历完整的生活,而不是片面的、割裂的知识或规范。儿童从教科书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品德,而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形成的是一种比较完整的人格,积极的自我意识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也是健康人格发展的必要因素,《品德与社会》(三上)开始就在《自画像》等课中汲步这方面的内容,“留白、写写画画我自己”,目的是引导学生加深对自己外部特征的了解。留白“制作自己的檔案”,目的是让学生在对自己外貌特征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请同学们对自己经常表现出的各种明显倾向性特征进行总结,如爱好等,拓展自我认识。
而到了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谁》着重展示“不错的我,大家眼中的我”、“也许并不完美”的自我和“可以变得更好”的自己。如第一课《我更了解自己》中,留白“你说我说大家说”着重展示的是“大家眼中的自我”;留白“正视缺点”,写出自己缺点并说说哪此是可以改正,而在三年级教材《自画像》中的留白仅仅是让学生进行了自我反思。
综上所述,教师在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留白的作用,使品德课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真武小学
一、教材中的留白是儿童创造的空间
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室里的儿童在对话中共同成长,使教材成为对话的文本。教材中的问题大多是由其中的儿童提出来的,教室里的儿童在一定意义上有一种被动,如果是纯粹被动,即只有回答问题的义务,没有提出问题的权力,没有表达自己感受的权力。教材中留白的大量空间,使教室里的儿童可以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向教材中的儿童进行表达,使教材成为一种可以使儿童进行创造的文本,这样,每一课学习都是儿童在倾听教科书这位朋友说话的同时,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用文字或图画等学习方式,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告诉这位朋友。因此,学习过的教科书不是可有可无,可以随手丢弃的旧物品,而是凝聚着儿童思想和感情,体现着儿童创造性的作品集。
二、教材中的留白是引发儿童开展活动的话题
鲁洁教授指出:“教科书”的功能并不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复制“教科书”所呈现的一切,而是凭借它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教材是学生学习人类文化的拐杖,是实现调动学生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一种手段。教材中的大量留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可供讨论、思考的主题。当然,这种活动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有情感体验活动、思考讨论活动、实践操作活动等,如《品德与社会》,(三上)《自画像》一课中,要求学生照格式制作自己的小档案,(三下)教材《请到我的家乡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合理的一日游方案,(二上)教材《走进聪明屋》一课要求学生利用圆、三角形和线段拼出有趣的图形,就是一种实践操作活动;《品德与生活》(一下)《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一课中“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活动,《品德与社会》(四上)《抄袭害了谁》一课中,要求学生读完《学生的书包》这一故事后,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金宇感到这只新书包这样沉重?如果你是他,会怎么办?”就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思考讨论活动的体现在《品德一社会》(四上)《我们和诚信在一起》“凡卡是否可以离开”辩论,“创建诚信校园想法和建议”栏目,其他课文也多有这样的供思考讨论的留白。通过一处处留白,吸引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而这种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又是丰富多彩的。
三、教材的留白引发学生对自身生活经验进行总结
《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原有思想品德课、自然课、社会课等课程的有机融合,教材中必然会涉及到一些社会科学知识,这些社科知识怎样来学习?这是本套教材尤其是五六年级教材遇到的一个大的问题。知识性的东西的学习,有时是学生的体验和经验无法替代的。用儿童的方式来处理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例如讲全球气候变暖,教材切入点就是北极熊变瘦了,北极熊为什么变瘦了,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捕食期缩短,体内储存脂肪减少,对它的生存直接造成危险。所以,教材中的留白往往要求引导学生在回顾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得出科学的结论,如《品德与社会》(一下)《雷雨来了》一课,留下空间,“遇到雷雨里,我们的经验和办法是”要求学生填空,引导学生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回顾和总结。当然,学生的答案也许是不科学的,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四、教材的留白展现出儿童自身成长的足迹
《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与《品德与社会》课程相互对接,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启蒙,后者是对前者的扩展和深化,《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基于这样的标准,教科书的编写也体现出这一思路,而留白作为教材的特色之一,同样也体现出“螺旋上升”的特点。每一处留白,连缀起来,由浅入深,展现出儿童自身在某方面成长的足迹。而某方面成长足迹的叠加与融合,则可以清晰地看出儿童自身建构的历程。使得儿童真正能从课文中经历完整的生活,而不是片面的、割裂的知识或规范。儿童从教科书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品德,而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形成的是一种比较完整的人格,积极的自我意识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也是健康人格发展的必要因素,《品德与社会》(三上)开始就在《自画像》等课中汲步这方面的内容,“留白、写写画画我自己”,目的是引导学生加深对自己外部特征的了解。留白“制作自己的檔案”,目的是让学生在对自己外貌特征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请同学们对自己经常表现出的各种明显倾向性特征进行总结,如爱好等,拓展自我认识。
而到了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谁》着重展示“不错的我,大家眼中的我”、“也许并不完美”的自我和“可以变得更好”的自己。如第一课《我更了解自己》中,留白“你说我说大家说”着重展示的是“大家眼中的自我”;留白“正视缺点”,写出自己缺点并说说哪此是可以改正,而在三年级教材《自画像》中的留白仅仅是让学生进行了自我反思。
综上所述,教师在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留白的作用,使品德课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真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