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提问,是指课堂上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从文章的标题入手设计问题、从文章的线索入手设计问题、从文章的细节入手设计问题、从事件的发展变化和人、事、理之间的关系入手设计问题。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提问设计
有位教育家曾说:“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阅读教学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自然而然地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精设巧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呢?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给了我成败体验,认真思考之余,我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设计课堂提问。
一、从文章的标题入手设计问题
眼睛是人的心灵之窗,而课题则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学习一篇课文时,抓住了文章标题,就如同打开了一扇窗户,继而就能看到许多精彩的“景色”。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从文章的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课题有何特点?由此可以看出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地把文章思路理清了。我想,这样要远比诸如“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段落大意是什么?”这类提问的教学效果好。没有问结构,没有问段意,学生对文章的思路有了明晰了解。
二、从文章的线索入手设计问题
线索是自始至終贯穿全文的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线索可以是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可以是文章从头到底的时间延伸,可以是在全文中时隐时现的道具,也可以是人物感情变化的轨迹。线索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关系、各部分内容的关联就清楚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就清楚了,人物思想品格的变化脉络也就清楚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以此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抓住文章的线索展开分析。
《变色龙》一文紧扣一个“变”字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狗的遭遇随着主人的变化而变化,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以狗的主人的身份为转移,对狗的判决也就因为狗主人身份的变化而变化。在教学中,我们应紧扣这个“变”字展开。为此,我设计的问题是:“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这个案件的过程中变了几次色?‘变色’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呢?”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在得出答案的同时对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善“变”有了很深的感受。这仅仅是主人公的表面特征,还没有触及人物本质。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深挖主人公“不变”的本性,揭示出人物“变”的根本原因是趋炎附势、媚上欺下。这样的教学,由于紧扣文章线索、重点突出,学生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三、从文章的细节入手设计问题
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重要作用。教学中,重视对细节的分析,将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同样以《变色龙》一文为例,文中四次写到奥楚蔑洛夫身上的那件军大衣。课文通过对奥楚蔑洛夫军大衣穿了又脱、脱了又穿的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他变色过程中的丑态及卑劣的心理活动。教学中,针对这一细节,可以设计问题:“文中几次写到奥楚蔑洛夫的那件军大衣?突出一件始终伴随他的军大衣这一细节有何作用?”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探究,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到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的卑劣品质。
四、从事件的发展变化和人、事、理之间的关系入手设计问题
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叙事性文章。事件有其发展变化过程,事件中的人、事、理之间有种种联系,从这些方面入手设计问题往往能达到化简为繁的效果,既有利于学生读懂故事,又有利于他们把握事件线索,明确人物形象,理解事件所蕴涵的道理。
下面以特级教师宁鸿彬的教学实例说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叙写了鲁提辖、金老父女、郑屠等主要人物,抓住了他们彼此之间的联系理解人物形象,既条理清晰,又便于学生领会。宁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他们是怎样互相对待的?”通过带领学生通读全文明确:鲁提辖对金老父女是一问(为何哭),二赠(赠银两),三救(救出虎口);郑屠夫对金老夫女是一占(霸占金翠莲),二弃(赶走金翠莲),三诈(诈骗银两);鲁提辖对郑屠夫是一耍(消遣他),二揭(揭露其罪行),三打(三拳打死);郑屠夫对鲁提辖是一从(顺从伺候),二拼(拼命),三求(求饶)。最后把上述情况联系起来,鲁提辖的形象就一目了然了。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课堂提问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提问不仅体现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影响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在语文新课标实践中,我们要循着“问题贯穿教学的始终”这一路线,恰到好处地利用“问题”这把金钥匙,为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提问设计
有位教育家曾说:“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阅读教学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自然而然地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精设巧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呢?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给了我成败体验,认真思考之余,我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设计课堂提问。
一、从文章的标题入手设计问题
眼睛是人的心灵之窗,而课题则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学习一篇课文时,抓住了文章标题,就如同打开了一扇窗户,继而就能看到许多精彩的“景色”。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从文章的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课题有何特点?由此可以看出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地把文章思路理清了。我想,这样要远比诸如“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段落大意是什么?”这类提问的教学效果好。没有问结构,没有问段意,学生对文章的思路有了明晰了解。
二、从文章的线索入手设计问题
线索是自始至終贯穿全文的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线索可以是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可以是文章从头到底的时间延伸,可以是在全文中时隐时现的道具,也可以是人物感情变化的轨迹。线索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关系、各部分内容的关联就清楚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就清楚了,人物思想品格的变化脉络也就清楚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以此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抓住文章的线索展开分析。
《变色龙》一文紧扣一个“变”字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狗的遭遇随着主人的变化而变化,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以狗的主人的身份为转移,对狗的判决也就因为狗主人身份的变化而变化。在教学中,我们应紧扣这个“变”字展开。为此,我设计的问题是:“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这个案件的过程中变了几次色?‘变色’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呢?”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在得出答案的同时对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善“变”有了很深的感受。这仅仅是主人公的表面特征,还没有触及人物本质。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深挖主人公“不变”的本性,揭示出人物“变”的根本原因是趋炎附势、媚上欺下。这样的教学,由于紧扣文章线索、重点突出,学生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三、从文章的细节入手设计问题
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重要作用。教学中,重视对细节的分析,将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同样以《变色龙》一文为例,文中四次写到奥楚蔑洛夫身上的那件军大衣。课文通过对奥楚蔑洛夫军大衣穿了又脱、脱了又穿的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他变色过程中的丑态及卑劣的心理活动。教学中,针对这一细节,可以设计问题:“文中几次写到奥楚蔑洛夫的那件军大衣?突出一件始终伴随他的军大衣这一细节有何作用?”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探究,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到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的卑劣品质。
四、从事件的发展变化和人、事、理之间的关系入手设计问题
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叙事性文章。事件有其发展变化过程,事件中的人、事、理之间有种种联系,从这些方面入手设计问题往往能达到化简为繁的效果,既有利于学生读懂故事,又有利于他们把握事件线索,明确人物形象,理解事件所蕴涵的道理。
下面以特级教师宁鸿彬的教学实例说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叙写了鲁提辖、金老父女、郑屠等主要人物,抓住了他们彼此之间的联系理解人物形象,既条理清晰,又便于学生领会。宁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他们是怎样互相对待的?”通过带领学生通读全文明确:鲁提辖对金老父女是一问(为何哭),二赠(赠银两),三救(救出虎口);郑屠夫对金老夫女是一占(霸占金翠莲),二弃(赶走金翠莲),三诈(诈骗银两);鲁提辖对郑屠夫是一耍(消遣他),二揭(揭露其罪行),三打(三拳打死);郑屠夫对鲁提辖是一从(顺从伺候),二拼(拼命),三求(求饶)。最后把上述情况联系起来,鲁提辖的形象就一目了然了。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课堂提问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提问不仅体现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影响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在语文新课标实践中,我们要循着“问题贯穿教学的始终”这一路线,恰到好处地利用“问题”这把金钥匙,为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