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阅读有其特殊性,需要“咬文嚼字”,目前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容乐观。本文从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及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结合教学实践作了阐述,旨在强调教师应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备数学阅读能力也就具备了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教育思想的落实和贯彻。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 指导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7-0159-02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一种谨慎的、有意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语言,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龙非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任何一种语言的教学都离不开阅读。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而数学阅读不同于其他的阅读,有其特殊性,需要咬文嚼字、仔细推敲,融阅读、思考、动手操作为一体。数学阅读应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走进我们的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学探究的习惯,为教师的讲解打下基础,弥补教师讲解的不足,教会学生看书,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领略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强调“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表达和应用的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
一、中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
对于阅读数学教材,多数学生认为数学语言抽象,内容枯燥,然而严谨性和抽象性是数学语言的特征之一,理解和吸收这些抽象的数学语言正是数学阅读的核心问题。
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①缺乏数学阅读兴趣,未养成数学阅读的习惯;②看不懂数学书,不愿看数学书;③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数学思想和观点;④不能正确、有序、逻辑合理地书写解题过程。
综上所述,现今大部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较差,在数学阅读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同时绝大部分学生忽略的数学教材阅读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很多教师、学生、家长都片面地认为,学好数学主要依靠听讲和大量解题练习。
二、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语言”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教学实践也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
1.数学阅读能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及计算能力的提高
数学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数学交流形式,能增强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合乎逻辑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教材《有理数》一章中有这样的问题,化简下列各数:-(+7);+(+2);-(-3.5);+(-9)。又如:计算-20-7;-(-8)3。对于这类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反复的讲,学生反复的练,但还是常常出错。结合课题的研究我们要求学生首先要能弄清各式的意义,让学生正确读出各式,如:-(+7):读作正7的相反数;-20-7;读作-20与-7的和。
学生通过理解,正确读出各式,计算的正确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初次体会数学阅读的魅力,对数学阅读产生了兴趣。
2.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的具体化,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材料,体现了数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在加强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结合现实生产、生活、社会实际,渗透先进的科学思想,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佳材料,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我国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国外已如此,如法国“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指出“教师应关心学生对数学课文的阅读和理解”;美国“学校数学课程预评估标准”以特别鼓励学生读数学书。因此,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已是现代数学教育的特点之一。
3.数学阅读,终身受益。
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众所周知,未来社会高度发展,瞬息万变,这决定了未来人不仅要有扎实深厚的知识功底,更需要有较强的自学功底从事终身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关键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不断培养学生以良好数学阅读能力为主导的数学自学能力,让学生在经常性的数学阅读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数学阅读将使数学不再难学
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使每个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阅读。
研究也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差和数学语言水平低,在阅读和理解数学材料上显得无能,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寻找数学读、思、解内在的契合点,寻找思维体系与解题体系最优化的组合方式,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学生就好比掌握了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金钥匙,能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使数学不再难学。
三、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1.明确阅读的目的
阅读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范围、重点、目的、要求以及阅读时要思考具体的问题。有了具体的阅读目标,学生在阅读时思维更集中,也能更迅速地发现问题,阅读的效率就更高。
2.分阶段阅读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应先从教会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开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把读书分成三个阶段:课前预习、课内阅读、课后阅读。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不仅能顺利完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四、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从低年级就开始,初中一年级学生重点应放在培养读书习惯。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带领阅读,分析章节内容,扫清文字障碍、难以理解的数学名词或句子,可先作一些解释。初二、初三的学生初步养成阅读习惯后,可以把读书分成三个阶段:讲前预习、课内阅读、课后阅读。
1.课前阅读
数学阅读首先从课前阅读开始,下面是一个教学片断:在学习华师大版九年级(上)“23、3实践和探索”问题二时,我首先请三三班的学生穆××展示自己的课前阅读成果:
“在问题二中有两个词语非常重要,‘翻一番’、‘平均年增长率’,‘平均年增长率’我能理解,就是两年的增长率相同,‘翻一番’理解成两年后的财政收入是现在的财政收入的二倍,通过课前阅读我认为‘翻一番’这个词是解决问题二的关键所在,请老师为我们重点讲解。”
学生江××举手发言:今年的财政收入没有告诉,怎样列方程?
两个问题的提出把本课的教学引入了高潮,为师生顺利的学习问题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的教学,让我们看到了课前阅读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课内阅读
在课内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应从阅读数学课本开始。数学课本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课本是学生学习材料、阅读材料的来源,而不仅仅是教师讲课材料的来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依据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学习内容,适时提出数学阅读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1)理解题意,弄清题目要求,抓住重点词语,注意细节变化。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练习题,这些题的题目要求是很重要的,可适当让学生找一找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费时不多,但收效颇大。只要抓住这些重点词语,就会顺利地理解题目要求,顺利地解答出来。不注意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丢三落四或不按要求做,出现错误。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生在阅读时,会抓住关键,多问几个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培养。事实也是如此,质疑使学生创造性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中许多应用题让学生头痛不已,教师也觉得棘手,埋怨学生就是不开窍,弄不清数量关系,这也是平时不注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所造成的。阅读是理解的前提。学生不会阅读,自然就难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三读”题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一读:问题中含有哪些量,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要求的?
二读:找出其中的相等关系。
三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要求学生填空。
通过三读题目,学生弄清了题目中数量关系,很容易破除解题障碍,获得题目的解决方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才能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能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我们大声疾呼,“数学阅读”必须走进课堂。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数学阅读能力是每个人必备的能力之一。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数学阅读的习惯,让数学阅读终身陪伴我们,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教学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刘 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陈明华.新课程怎样教[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 指导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7-0159-02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一种谨慎的、有意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语言,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龙非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任何一种语言的教学都离不开阅读。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而数学阅读不同于其他的阅读,有其特殊性,需要咬文嚼字、仔细推敲,融阅读、思考、动手操作为一体。数学阅读应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走进我们的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学探究的习惯,为教师的讲解打下基础,弥补教师讲解的不足,教会学生看书,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领略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强调“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表达和应用的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
一、中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
对于阅读数学教材,多数学生认为数学语言抽象,内容枯燥,然而严谨性和抽象性是数学语言的特征之一,理解和吸收这些抽象的数学语言正是数学阅读的核心问题。
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①缺乏数学阅读兴趣,未养成数学阅读的习惯;②看不懂数学书,不愿看数学书;③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数学思想和观点;④不能正确、有序、逻辑合理地书写解题过程。
综上所述,现今大部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较差,在数学阅读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同时绝大部分学生忽略的数学教材阅读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很多教师、学生、家长都片面地认为,学好数学主要依靠听讲和大量解题练习。
二、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语言”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教学实践也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
1.数学阅读能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及计算能力的提高
数学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数学交流形式,能增强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合乎逻辑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教材《有理数》一章中有这样的问题,化简下列各数:-(+7);+(+2);-(-3.5);+(-9)。又如:计算-20-7;-(-8)3。对于这类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反复的讲,学生反复的练,但还是常常出错。结合课题的研究我们要求学生首先要能弄清各式的意义,让学生正确读出各式,如:-(+7):读作正7的相反数;-20-7;读作-20与-7的和。
学生通过理解,正确读出各式,计算的正确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初次体会数学阅读的魅力,对数学阅读产生了兴趣。
2.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的具体化,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材料,体现了数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在加强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结合现实生产、生活、社会实际,渗透先进的科学思想,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佳材料,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我国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国外已如此,如法国“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指出“教师应关心学生对数学课文的阅读和理解”;美国“学校数学课程预评估标准”以特别鼓励学生读数学书。因此,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已是现代数学教育的特点之一。
3.数学阅读,终身受益。
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众所周知,未来社会高度发展,瞬息万变,这决定了未来人不仅要有扎实深厚的知识功底,更需要有较强的自学功底从事终身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关键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不断培养学生以良好数学阅读能力为主导的数学自学能力,让学生在经常性的数学阅读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数学阅读将使数学不再难学
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使每个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阅读。
研究也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差和数学语言水平低,在阅读和理解数学材料上显得无能,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寻找数学读、思、解内在的契合点,寻找思维体系与解题体系最优化的组合方式,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学生就好比掌握了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金钥匙,能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使数学不再难学。
三、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1.明确阅读的目的
阅读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范围、重点、目的、要求以及阅读时要思考具体的问题。有了具体的阅读目标,学生在阅读时思维更集中,也能更迅速地发现问题,阅读的效率就更高。
2.分阶段阅读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应先从教会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开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把读书分成三个阶段:课前预习、课内阅读、课后阅读。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不仅能顺利完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四、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从低年级就开始,初中一年级学生重点应放在培养读书习惯。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带领阅读,分析章节内容,扫清文字障碍、难以理解的数学名词或句子,可先作一些解释。初二、初三的学生初步养成阅读习惯后,可以把读书分成三个阶段:讲前预习、课内阅读、课后阅读。
1.课前阅读
数学阅读首先从课前阅读开始,下面是一个教学片断:在学习华师大版九年级(上)“23、3实践和探索”问题二时,我首先请三三班的学生穆××展示自己的课前阅读成果:
“在问题二中有两个词语非常重要,‘翻一番’、‘平均年增长率’,‘平均年增长率’我能理解,就是两年的增长率相同,‘翻一番’理解成两年后的财政收入是现在的财政收入的二倍,通过课前阅读我认为‘翻一番’这个词是解决问题二的关键所在,请老师为我们重点讲解。”
学生江××举手发言:今年的财政收入没有告诉,怎样列方程?
两个问题的提出把本课的教学引入了高潮,为师生顺利的学习问题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的教学,让我们看到了课前阅读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课内阅读
在课内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应从阅读数学课本开始。数学课本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课本是学生学习材料、阅读材料的来源,而不仅仅是教师讲课材料的来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依据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学习内容,适时提出数学阅读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1)理解题意,弄清题目要求,抓住重点词语,注意细节变化。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练习题,这些题的题目要求是很重要的,可适当让学生找一找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费时不多,但收效颇大。只要抓住这些重点词语,就会顺利地理解题目要求,顺利地解答出来。不注意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丢三落四或不按要求做,出现错误。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生在阅读时,会抓住关键,多问几个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培养。事实也是如此,质疑使学生创造性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中许多应用题让学生头痛不已,教师也觉得棘手,埋怨学生就是不开窍,弄不清数量关系,这也是平时不注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所造成的。阅读是理解的前提。学生不会阅读,自然就难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三读”题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一读:问题中含有哪些量,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要求的?
二读:找出其中的相等关系。
三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要求学生填空。
通过三读题目,学生弄清了题目中数量关系,很容易破除解题障碍,获得题目的解决方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才能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能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我们大声疾呼,“数学阅读”必须走进课堂。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数学阅读能力是每个人必备的能力之一。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数学阅读的习惯,让数学阅读终身陪伴我们,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教学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刘 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陈明华.新课程怎样教[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