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失败的写作课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jlov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上了一节课,一节失败的写作课。
  是以“感动”为话题的,当时之所以选这个话题,是考虑到两点原因。
  一是,面对的孩子是五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迅速增强,而很多家长的教育,并没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做出相应的改变,这便导致了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迅速升级,所以,我想要通过唤醒孩子心中的那份感动,为亲子沟通搭建一个平和温馨的通道。
  课前,在和朋友谈起这个设想的时候,朋友忧心于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已经习惯于来自他人方方面面的照顾,心太硬,可能很难唤醒。但我坚持认为,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处柔软,只是平常太忙碌,没有机会去触及罢了。这也更说明了这堂命题作文课的必要性。
  二是,到时候家长会来听课,我希望让父母看到自己孩子的另一面,从而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可以形成互补式链接。
  课堂导入的时候,我就是引用了朋友的话,说现在的孩子心太硬,从来没有感动,当时,就有几个孩子举手,说不是这样的,但我只是象征性地让他们说了几句,并没有通过追问去探知问题的复杂性。因为,我在课前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就是想要引出我的话题,并没有想要这么快就进入主题,也就是说,我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言说的欲望,而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按照自己既定的思路往下走。
  好,接下来,按照我的既定思路,我读了一篇之前写的文章,题目是《那一刻》,内容就是当年我高考的时候,说好了不让母亲来看我的,因为我觉得这只会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但是,母亲依旧以来看望生孩子的堂姐的名义来看我了,而且,倾尽家中所有给我买了各种补品。那一刻,每每想起,便心酸感动。这件事是真的,这份感动也是真的,甚至在很多年之后,只要想起,便有流泪的冲动,我觉得,只要用真,便能够唤起真。但是,我发现,当我深情地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之前那些有话要说的表现纷纷消失,甚至,当我让他们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看法时,他们也只是不痛不痒地说,你的母亲很伟大、很慈祥之类不咸不淡的话。
  二
  为什么?出什么问题了?
  之前上写作课的时候,我也常常读一下自己的文章,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比如,在石家庄上《发现冬天》的时候,我读了《那个冬天暖暖的》,写自己掉到雪沟里,哥哥把自己拉出来的故事。在无锡上《爸妈·我·冲突》的时候,我读了《凉鞋·网鞋》……每次读完,感觉都挺好的,孩子都会七嘴八舌地进行评论,喊停都停不住。
  课后,和朋友一起聊课,有的说,这篇例文使用了过多的修辞手法,反而遮盖了那些平淡的真实和感动,我又认真把文章读了几遍,确有这个问题,但是,这些并不是我刻意去这样写的,只是感情流淌到这儿的时候,自然就用上了,而且抒一抒情,应该也没啥大不了的。是的,这或许是个问题,但是直觉告诉我,这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当时,朋友的孩子也上了我的这节课,次日,一起坐车,又谈起这节课。
  “儿子回家说,班上有个女生说一个下雨天,妈妈去给她送伞,两个人共撑一把伞,结果妈妈被淋湿了,女生非常感动。可儿子觉得这件事很假,女生妈妈既然去送伞,干嘛不拿两把呢?在跟其他同学一起议论时,大家也都说‘这种感动好没意思’。”朋友说。
  为什么朋友的儿子在课堂上没说这些话呢,我相信,如果他说了的话,我肯定不会批评他,相反,我会顺着他的说法,进一步打开话语空间,还原生活真实。
  但是,在课堂上,他没说,而是回家之后,跟妈妈说了。
  孩子有想法,却不说,一定是有原因的。
  我想起儿子上四年级时说过的一句话:“班主任往那儿一站,我们就知道该说什么。”
  为什么?孩子已经摸透了班主任的言语思维,然后随声附和。
  回顾自己这节课在课堂上展示的东西,最主要的,就是这篇文章了。在反复阅读自己的文章之后,我懂了,是的,只要用真,便能够唤起真,这话并没有错,这个文章错就错在,在文字里,老师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知恩图报的人,站在高高的道德制高点上,光辉无比,那么,一切的冷漠、抱怨和所谓的自私在这种对比之下,自然便渺小无比,就像鲁迅先生所说那样藏在皮袍下面的“小”来,谁愿意把自己的渺小龌龊拿出来,和这样伟大光荣正确的感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呢?
  我依旧不否认孩子心中所固有的那份柔软和感动的存在,这就像是一条小山沟,在沟的深处是有清泉流淌的,但是,在外边,也会有一些石头和树叶之类的东西掩蔽了它们,这些石头和树叶的存在并不是错误,教育者要做的是,清理它们,让清泉露出来,而不是粉饰太平,想当然地进行道德绑架。
  孩子是敏感的,他一旦发现老师的“企图”,就会立马把自己的触角缩回去,把自己藏在最安全的地方。
  所以,每一个老师,都要万分警惕。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宸宸是中班的一个小男孩,我与宸宸的交往始于一次值班。  周一:他是谁?  本周轮到我行政值班。一大早,孩子们陆陆续续地在家长的护送下来到园门口。  一辆银白色轿车无视园门口马路中间的隔离带,也全然不理会保安的阻拦,直接把车开到园门口,副驾驶室门随即打开,一个小男孩走了下来,随手便把装早点的塑料袋很干脆地扔在地上,然后理也不理老师就走进幼儿园。  他是谁?这就是宸宸。  值班结束后,我来到中一班教室
期刊
一  刚接了一个咨询电话,我开始想儿子泽坤了,他在学校住校,周一到周五难得见一面。  这个电话是上海的一位妈妈打给我的。她在一个多月前曾经在电话里一边哭一边跟我说她的女儿:女儿刚12岁,学习成绩非常好,但突然就不想上学了,觉得生活没意思。不管家里人跟孩子怎么沟通,就是不见效果。一家人急得不行,实在没办法了,查到我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我最怕这样的咨询了,因为实际上孩子的关键信息一点也没有,怎么好
期刊
5岁孩子要公平?  江苏苏州一家长来信咨询:最近,5岁女儿动不动就说:“这不公平!”有一次,她在幼儿园做了一件不被允许的事情被老师撞见,老师批评了她,而别的小朋友做了同样的事情却没被老师看见,就没受批评,所以她感到不公平,然后就处处喊着要公平。我该如何引导她?  答:当孩子说起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并抱怨说这不公平时,不要就事情本身回应她,而是要就孩子对这件事情的感受做出回应。看一个类似的例子:  
期刊
1  一天早晨,我刚走进办公室,小班长陈雨手捧《古诗文》书就跟了进来,兴奋地对我说:“章老师,这上面的,我全部会背了!”  接过书,我从头翻到尾,看到每篇古诗文题目之上都有家长亲笔写的“已会背”及签名。  开学才两个月呀,这个10岁的女孩竟然将一本124页的《古诗文》全部背完,可赞!这本四年级下册《古诗文》共收古诗词45首,节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的篇章43篇。看着女孩家长潇洒的签字
期刊
农民帽  楠楠和妈妈在一起练习《左右脑开发》。  我:你看军人戴的是军帽,护士戴的是护士帽,厨师戴的是厨师帽……  楠楠:妈妈,我知道了,那农民伯伯戴的就是农民帽啊!  我:晕……那是草帽啊!  我是维纳斯女神  跟楠楠一起阅读了《世界名画》,要求楠楠洗澡睡觉。  楠楠洗完澡后,不马上穿好衣服,而是躺在床上,用很优美的语言,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就是名画。”  我看了一眼,“什么名画啊?”  楠楠
期刊
我要滚蛋喽  一天,小皮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公园的大草坪上玩,他们像小猴子一样在草坪上跑啊,跳啊,尽情地喊叫。  小皮蹦跳了一会儿好像不怎么尽兴,想了一下跑到我跟前,嘴里喊着:“妈妈,注意!我要滚蛋喽。”话声未落,他就一骨碌从斜坡上滚了下去。  家狗与野狗  早上车坏了,在修车的时候看到一只黄色的小狗走了过来。我对小皮说:“看,小家狗。”  “我看是野狗吧。”小皮辩解说。  “你怎么判定它是野狗啊?”
期刊
“伸出左手!”  听见男孩子的声音,果儿看见自己的左手慢慢地抬起来。  “抬右腿!”  果儿竟然又听话地把右腿抬起来了。  “现在动动脚丫子!”  又是那个男孩的声音。  “不要动,不要动!”果儿拼命地控制,可脚丫子还是不争气地扭动起来。  奇怪?为什么我要听那个男孩子的话?我根本不认识他,果儿想不明白。  “妈妈,这个木偶真好玩,我们把他买回家吧!”男孩子大声对身后的妈妈说。接着,果儿发现自己被
期刊
僮僮聪明活泼,学习成绩优异,不过脾气比较急,和同学玩耍时,两句话不对就会拳脚相向,一天会有好几个孩子跑过来投诉他,甚至一起坐车上下学的同学,还有在校外小餐桌吃饭的同学家长都会来班级找他。这让我颇为头疼,即使我反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僮僮涕泪涟涟表示痛改前非,可不一会儿工夫,出了门依旧照打不误。我观察思考,判断僮僮并非简单的行为问题,还要从心理上追根溯源。  僮僮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父亲在他1
期刊
小狮子莎尔有一头漂亮的金色长发,她为此很骄傲。可是漂亮的长发,有时也会带来麻烦的,比如,吃饭时,长发会挡住嘴巴;写字时,长发会挡住眼睛;洗头发时,还得花上很长很长的时间呢。  “莎尔,你得把头发扎起来。”妈妈一天不知得重复多少遍。  “我不,我不。”莎尔总是倔强地反抗着。  “整天散着长头发,不让梳,也不让剪。”妈妈唠唠叨叨的话语,让莎尔很心烦。  “去买个发卡吧!”斑马阿姨建议道:“每个长发的小
期刊
2013年暑假,有个叫曾子琦的小女孩在网上特别火,8岁的她在父母的陪伴下,历时26天,徒步700公里,硬是从深圳走回老家湖南邵阳。小姑娘为什么会有这次徒步之旅?她和父母一路走下来又有怎样的收获?  望梅止渴,磨穿鞋底  曾先生老家在湖南邵阳,20年前来到深圳经商,打拼多年算得上小有成就。8岁的女儿曾子琦在深圳上小学三年级,聪明伶俐。  2013年6月下旬的一天,眼看还有半个月就放暑假了,晚上吃饭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