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是小学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察能力;提升策略
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使学生发现书籍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方法会造成课堂的枯燥乏味,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有效的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使其自主的发现阅读教学中的乐趣,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观察能力是学生辨别事物、认识事物的基础能力,想要客观的反应事物,就需要具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想状态尚不成熟,想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需要培养学生对事物进行正确的辨别,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主要是由于语文阅读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哲理,来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1]。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启发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通过观察来增长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找骆驼》时,课文内容主要叙述的就是经过老人的细致观察,商人才将丢失的骆驼寻回。教师在讲解这一课时,就可以对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进行详细的叙述,使学生认识到观察的意义,从而在实际的生活中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
(二)引导学生按照顺序进行观察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按照顺序进行观察,顺序观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主要观察的内容有景物、人物、物件等,在对景物进行观察时,主要采用的是空间顺序,也就是所说的移步换景。而在对人物进行观察时,通常情况下首先观察的是人物的形象,之后再对人物的语言、行动进行观察。观察物件时主要按照事物构成要素的主次进行顺序观察,进而使学生可以掌握阅读内容的事物特点[2]。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教材《喇叭花》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植物的生长顺序,对喇叭花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从而使学生可以全面的、详细的了解课文内容。
(三)培养学生有选择性的观察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指导学生进行有选择的观察,掌握观察重点,從而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教材《乌鸦喝水》这一课时,就要以乌鸦喝水的办法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向学生提问“乌鸦在喝水的过程中使用了哪几种工具?”“为什们将石子投入到瓶子之中乌鸦就会喝到水?”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展开相应的实验,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文章内容的深层含义[3]。
(四)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生活是教育的源头活水”,一切教育的根源都是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美丽的小路》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上学的道路中有哪些风景与特点,学生在回忆的过程中,考察的就是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城市中一些道路进行播放,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图片进行观察,在学生观察过后,指导学生说出这些小路的共同之处,在学生回答时,也可以对学生观察能力进行锻炼。这些道路中共同特点就是垃圾污染严重,这样通过对多媒体图片的观察,就会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文章的主旨[4]。
(五)指引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观察能力不仅是指视觉观察能力,同时也可以运用听觉、味觉、嗅觉等进行观察,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多种感官观察能力[5]。例如,教师在讲解《我爱故乡的杨梅》时,作者就是采用视觉、触觉、味觉相结合的方式对杨梅进行了描写,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也要使学生熟练的掌握这一观察方法,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对学生感兴趣的水果进行收集,之后教师在讲解完课文之后,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讲台前的水果进行观察。如,在对葡萄进行观察时,在视觉上葡萄的外表呈黄绿色、黑蓝色、紫色等,通过触觉则可以发现在葡萄的果肉外面存在一层薄皮,果肉易分离,在味觉上葡萄尝起来酸甜可口、味道鲜美,这种通过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对观察的事物进行全面的了解,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相关教师应该引起重视,首先要掌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性,然后采取启发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按照顺序进行观察、培养学生有选择性的观察、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指引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等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付新鲜.论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8(23):32.
[2]王国礼.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8):132-132.
[3]雷小东.小学语文快乐阅读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以桂林市华侨小学阅读教学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7.
[4]亢佳楠.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重庆市M小学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17.
[5]张书.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以扬州市Y小学为例[D].扬州大学,201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察能力;提升策略
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使学生发现书籍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方法会造成课堂的枯燥乏味,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有效的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使其自主的发现阅读教学中的乐趣,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观察能力是学生辨别事物、认识事物的基础能力,想要客观的反应事物,就需要具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想状态尚不成熟,想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需要培养学生对事物进行正确的辨别,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主要是由于语文阅读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哲理,来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1]。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启发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通过观察来增长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找骆驼》时,课文内容主要叙述的就是经过老人的细致观察,商人才将丢失的骆驼寻回。教师在讲解这一课时,就可以对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进行详细的叙述,使学生认识到观察的意义,从而在实际的生活中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
(二)引导学生按照顺序进行观察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按照顺序进行观察,顺序观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主要观察的内容有景物、人物、物件等,在对景物进行观察时,主要采用的是空间顺序,也就是所说的移步换景。而在对人物进行观察时,通常情况下首先观察的是人物的形象,之后再对人物的语言、行动进行观察。观察物件时主要按照事物构成要素的主次进行顺序观察,进而使学生可以掌握阅读内容的事物特点[2]。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教材《喇叭花》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植物的生长顺序,对喇叭花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从而使学生可以全面的、详细的了解课文内容。
(三)培养学生有选择性的观察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指导学生进行有选择的观察,掌握观察重点,從而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教材《乌鸦喝水》这一课时,就要以乌鸦喝水的办法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向学生提问“乌鸦在喝水的过程中使用了哪几种工具?”“为什们将石子投入到瓶子之中乌鸦就会喝到水?”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展开相应的实验,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文章内容的深层含义[3]。
(四)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生活是教育的源头活水”,一切教育的根源都是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美丽的小路》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上学的道路中有哪些风景与特点,学生在回忆的过程中,考察的就是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城市中一些道路进行播放,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图片进行观察,在学生观察过后,指导学生说出这些小路的共同之处,在学生回答时,也可以对学生观察能力进行锻炼。这些道路中共同特点就是垃圾污染严重,这样通过对多媒体图片的观察,就会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文章的主旨[4]。
(五)指引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观察能力不仅是指视觉观察能力,同时也可以运用听觉、味觉、嗅觉等进行观察,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多种感官观察能力[5]。例如,教师在讲解《我爱故乡的杨梅》时,作者就是采用视觉、触觉、味觉相结合的方式对杨梅进行了描写,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也要使学生熟练的掌握这一观察方法,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对学生感兴趣的水果进行收集,之后教师在讲解完课文之后,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讲台前的水果进行观察。如,在对葡萄进行观察时,在视觉上葡萄的外表呈黄绿色、黑蓝色、紫色等,通过触觉则可以发现在葡萄的果肉外面存在一层薄皮,果肉易分离,在味觉上葡萄尝起来酸甜可口、味道鲜美,这种通过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对观察的事物进行全面的了解,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相关教师应该引起重视,首先要掌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性,然后采取启发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按照顺序进行观察、培养学生有选择性的观察、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指引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等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付新鲜.论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8(23):32.
[2]王国礼.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8):132-132.
[3]雷小东.小学语文快乐阅读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以桂林市华侨小学阅读教学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7.
[4]亢佳楠.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重庆市M小学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17.
[5]张书.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以扬州市Y小学为例[D].扬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