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商业化应用已成为IT产业进步的枢纽,新兴的数据化业务与网上服务模式的探索成为新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一方面是互联网自身的蜕变和发展:从最初的基础设施、进化到软件和服务、信息内容与注意力资源的汇聚、大规模地进军商业零售和电子结算、直至今天精彩纷呈的多样化商业服务和内容深度拓展;另一方面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资本对网络股的追捧,网络经济得到了资本市场资源的倾斜分配,成为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在今天理解Internet──不仅是一种全新的超媒体,有文本、图像、声音的互动、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不仅是一种加快交易速度的营销渠道,可组成即时、互动、一对一的销售途径;不仅是一种日益进步的通讯工具;更重要的是正在形成一种全新的产业秩序的基础──互联网正在日益显现其真实力量。
1999年5月14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在Cisco的资助下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把互联网产业定义为包括电子商务(网上商店、订购服务、售票和专业服务等)、产业基础设施(互联网接入公司、调制解调器制造商等)、软件应用(网络浏览器、搜索引擎等)及中介公司(经纪公司和其它各种服务公司),指出过去4年间包括电子商务等在内的美国互联网产业平均每年以174%的速度增长,1998年互联网产业的销售收入已达3014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并且创造出120万个工作机会;1998年互联网产业的人均销售收入达到25万美元,远高于非互联网公司的人均16万美元;上网人数突破9400万,占世界上网人数1.4亿的60%还多;这个新兴产业的规模完全可与美国汽车、电信等工业相匹敌──1998年美国汽车和电信工业的销售收入分别为3500亿美元和2700亿美元。即使美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但仍有巨大的潜力。IDC分析家安娜·吉拉德认为,美国在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方面也才刚刚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1998年美国公司用于与互联网有关的设备和服务的开支达到604亿美元,预计到2002年这方面的开支将达到2032亿美元。 特别是互联网应用服务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预计全球互联网服务的销售收入将从1998年的78亿美元上升到2003年的785亿美元。
网络发展循序渐进
从世界范围看,网络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网络、网络服务与网络经济的形成发展大约经历以下阶梯式的演进:
第一阶段是从普通大众转变为网民,包括的因素有网络接入的便利化、网络接入设备(主要是PC)的廉价化、上网软件的易用性、网络服务的吸引力、消费习惯的改变;
第二阶段是网民增长迅速、但总体数量依然较少,网络服务主要集中在网络门户、内容和电子邮件的交互式交往方面,广告商和交易商开始加入,此阶段网络服务的特点是高度的免费性;
第三阶段是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快,网络传输层逐渐高速宽带化、接入设备的进一步廉价化和易用性(信息家电崛起) 、网民数量与消费初具规模、专项电子商务(网络股票交易、网络直销、网络拍卖)开始发展。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快速结合,与传统产业相关的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主要表现在:原有的产业界线被打破,电信业、网络业、硬、软件业、出版业、有线电视业,甚至娱乐业等都构成新的融合;旧有的产业运作模式被摧毁,互联网由于有效地降低资产的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和管理速度、与客户建立更紧密关系而成为新商业模式的核心;改变人才价值走向,投身互联网成了自我实现的新取向。引发企业管理的革命,企业中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重组中以信息流替代物流、资金流,通过信息流动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减少中间环节,达到企业与用户之间直接、快速的融合。无数企业通过Internet和Intranet弥合供给与需求之间缝隙的微观努力,形成了一种宏观的效果,那就是让信息化起到了弥合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裂痕的作用,从而对国民经济波动的减小与周期的延长做出贡献。
第四阶段网民已经成为了网络社会的主人,电子服务普遍化,传统产业的价值迅速向网络服务集中,网络服务从专项服务走向了全面性的服务,网络经济高速成长。
第五阶段逐步实现了统一网络,并迅速进行全球化服务拓展,著名的网络公司将全球资源通过全球化的网络吸收到自己的手里,而在网络通路方面基本上是按需分配了。网络经济将成为社会产业结构中的主流。
中国:
建立通路,吸引上网
中国内地总体网络服务水平,笔者认为正处在第一阶段末尾正加速向第二阶段过渡──努力建立简便的上网通路,积极吸引人们上网。
中国大陆网上用户从1995年的10万人上升到1999 年底的890万人,到2000年达到1500~2000万户左右,上网与非上网人(如家庭成员)的共用性为1:3,与网相关的民众将达到5000万人左右,大陆中文网就具备了网上规模与购买力。2000年中国网络经济将转入到第二层,大量广告商和交易商纷纷加入,网络行业将出现赢利局面。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服务快速增长时代,产业型态已明显朝着大者恒大、中小企业面临淘汰的趋势发展,未来无论ISP还是ICP,单一业务的提供将不足以面对新的竞争局势。在香港“网上行”中的惠康超市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考验,在台湾中华电信HiNet主持开张中华网络商场,SeedNet与宏基戏谷的结合,显示ISP在单靠过去专线、接入业务的服务范畴也成为历史。走向电子商务应用、数据通讯服务、综合传媒的多元化经营将是互联网应用的未来。
美国已经走到了第三阶段正在向第四阶段过渡,专项网络服务公司开始吸收传统产业价值,如网上书店、网上股票交易、网上拍卖、网上传媒等,网络服务的盈利又导致了大量的传统接入设备已经或将会成为免费,反过来进一步刺激网络用户的发展。
展望未来几年的大陆网络服务市场,随着网络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家电的进一步拓展,加入WTO后日益开放的投融资环境,笔者预计在未来2-3年内入网人数会突破5000~8000万人,相关上网人数超过1.5亿,中国网络经济将进入快速增长的第三阶段,直接面对全球化的竞争。
其主要依据是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高起点地应用最新网络技术、巨大的电子消费品市场使得信息家电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中国文化的天然平台、国家政策的保护等等。另外一个潜在的用户群在于规模庞大的城市有线网络群体,通过有线电视网络群体可以发展出很多尝试性的数字、模拟混合的有线业务,通过对传统网络的改造就能提供丰富的综合服务业务,如电视商场、电视远程教育、电视点播和现在正在快速发展的电视网络炒股等。
除接入技术争夺外,广大老百姓更关心接入设备的改善。我国预计到2002年,信息家电将超过计算机作为网络接入设备。中国具有庞大的家电普及率和家电制造商,这就奠定了中国接入设备大竞争的基础。长城电脑的“飓风行动”推出了4999元的低价高网络配置的电脑,联想推出“天僖”功能电脑,希望将电脑家电化。而家电厂商在WindowsCE和女娲计划的推动下,开始开发一系列的信息家电,TCL推出了机顶盒,而VCD厂商推出了带上网功能的VCD等,开始了信息家电的竞争。但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有线电视不能提供数据业务,无线接入也不太成熟,主流接入设备仍是PC及其变形设备,如PDA,HPC手持电脑等。
把小圈子纳入大循环
随着中国加入WTO,笔者建议国内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应加快建立弹性管理体制、放松管制,加快数据业务的相互准入,以刺激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动和发展网络用户。只有竞争才能带来新技术的创新、新技术标准的统一、接入设备价格的下降、服务费用的下降,这都将极大地改进网络的服务和刺激网民的需求。以寻呼机双向改造为例,美通已经推出了双向互联网的改造,在上海与国脉合作开通,润迅在深圳也已经开始“向网上移民”,因此它会将传统网络下的网民变为互联网上的网民,其商业前景非常广阔。可以预计在今后两三年内,中国网民快速增加的最主要推动力仍是硬件商,包括接入网的技术、接入设备的发展。
纵观国内最早的ICP们以及大小门户网站初期发展都是以Yahoo!为原型进行“克隆”,不仅形式相象,连商业模式也基本一样。但随着直接电子商务的推出,投资者的兴趣发生了转移,单一媒体模式的网站正在失宠。门户网站渐渐认识到,要想保住现有的地位,必须在自己现有的商业模式中加入电子商务的成分和概念(哪怕仅仅是概念)。但几乎所有门户网站(无论是海外的,还是国内的)所进行的这种商业模式调整都是被动的,与全新的、正处在上升态势的专业电子商务网站相比,门户网站目前多少有些抱残守缺之嫌。
从美国的经验看,Yahoo!等大型门户站点在电子商务方面基本上输给了Amazon和eBay这样的电子商务专业网站,许多人据此对国内门户网站做电子商务的前景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虽然有国外经验作为依据,但不能忽视的却是两种差别:首先,美国专业网站的兴起是在行业发展非常充分以后、市场细分日益明显的背景之下发生的,中国互联网发展还远远达不到美国的水平,市场细分的基础(如用户总量和网站数量等)尚不具备;其次,Yahoo!等美国门户站点是在电子商务大潮兴起之前就发展起来的,而eBay等专业网站是被电子商务大潮在很短时间内推到浪尖上的后起之秀,二者在接受和利用电子商务概念上存在明显的时间差。而国内的情况则是,门户时代和电子商务时代之间的时间差被大大压缩了,就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和构成情况而言,一般意义上的电子商务专业网站还难以形成具有实际商业意义的规模和气候。而另一方面,门户站点仍是人气最旺的去处,就访问量而言,门户站点具有专业网站目前不具备、短期内也难以具备的优势和条件。所以,在其它条件相同的背景下,中国电子商务的鲜花和果实是有可能首先结在门户站点之上的,所以对中国的ICP们来说这已经是最后赢得可成长客户资产的机会。
每一个ISP/ICP其实都各有短长。以往ISP只是提供单一的服务:或是信息、或是网络接入、或是系统集成,没有真正发掘出自己所拥有的综合资源优势。如果我们能够把这种资源通过有效的整合而重新配置,改变以往那种脱离社会信息化现实的单一服务,就能够大大改变就网络而网络,就信息而信息的“曲高和寡”局面,使得我们手中原本稀缺的资源真正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从而在社会信息化建设中体现其价值,成为传统企业步入信息化的主导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融入社会化信息服务之中呢?显然那种仅仅依靠自我宣传式的公关活动和面向包括个人用户和企业的上网、信息增值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根据中国社会特点提供资源服务,也就是立足行业特色与地域市场。
中国现时段的行业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特点--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国现时段的地域同样面临着一个共同的特点--结合本地资源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形成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信息技术正是主导这两个重大转变的重要因素。把ISP的资源优势与行业、地域信息化建设全面对接,形成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以ISP的技术、平台、信息、市场等多方面能力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规划与服务,国民经济信息化就扎扎实实地落到了实处。
ISP提供服务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高效的社会资源整合,推动行业、地域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真正营造出一个网络中文化虚拟社区,提供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到个人化信息服务,把ISP服务商的位置完全社会化,使网络信息服务生活化,最终切入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展望未来,购房、购车、保险、再教育、医疗、旅游、文化消费等肯定会越加兴盛。当前国内大型信息服务企业的网络能力服务能力处于一种吃不饱状态,缺少真正具有百万用户量的业务,所以必须走出自我封闭发展用户/或是单纯信息提供的小圈子,纳入社会化服务的大循环中。
(文/陆群)
1999年5月14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在Cisco的资助下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把互联网产业定义为包括电子商务(网上商店、订购服务、售票和专业服务等)、产业基础设施(互联网接入公司、调制解调器制造商等)、软件应用(网络浏览器、搜索引擎等)及中介公司(经纪公司和其它各种服务公司),指出过去4年间包括电子商务等在内的美国互联网产业平均每年以174%的速度增长,1998年互联网产业的销售收入已达3014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并且创造出120万个工作机会;1998年互联网产业的人均销售收入达到25万美元,远高于非互联网公司的人均16万美元;上网人数突破9400万,占世界上网人数1.4亿的60%还多;这个新兴产业的规模完全可与美国汽车、电信等工业相匹敌──1998年美国汽车和电信工业的销售收入分别为3500亿美元和2700亿美元。即使美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但仍有巨大的潜力。IDC分析家安娜·吉拉德认为,美国在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方面也才刚刚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1998年美国公司用于与互联网有关的设备和服务的开支达到604亿美元,预计到2002年这方面的开支将达到2032亿美元。 特别是互联网应用服务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预计全球互联网服务的销售收入将从1998年的78亿美元上升到2003年的785亿美元。
网络发展循序渐进
从世界范围看,网络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网络、网络服务与网络经济的形成发展大约经历以下阶梯式的演进:
第一阶段是从普通大众转变为网民,包括的因素有网络接入的便利化、网络接入设备(主要是PC)的廉价化、上网软件的易用性、网络服务的吸引力、消费习惯的改变;
第二阶段是网民增长迅速、但总体数量依然较少,网络服务主要集中在网络门户、内容和电子邮件的交互式交往方面,广告商和交易商开始加入,此阶段网络服务的特点是高度的免费性;
第三阶段是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快,网络传输层逐渐高速宽带化、接入设备的进一步廉价化和易用性(信息家电崛起) 、网民数量与消费初具规模、专项电子商务(网络股票交易、网络直销、网络拍卖)开始发展。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快速结合,与传统产业相关的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主要表现在:原有的产业界线被打破,电信业、网络业、硬、软件业、出版业、有线电视业,甚至娱乐业等都构成新的融合;旧有的产业运作模式被摧毁,互联网由于有效地降低资产的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和管理速度、与客户建立更紧密关系而成为新商业模式的核心;改变人才价值走向,投身互联网成了自我实现的新取向。引发企业管理的革命,企业中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重组中以信息流替代物流、资金流,通过信息流动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减少中间环节,达到企业与用户之间直接、快速的融合。无数企业通过Internet和Intranet弥合供给与需求之间缝隙的微观努力,形成了一种宏观的效果,那就是让信息化起到了弥合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裂痕的作用,从而对国民经济波动的减小与周期的延长做出贡献。
第四阶段网民已经成为了网络社会的主人,电子服务普遍化,传统产业的价值迅速向网络服务集中,网络服务从专项服务走向了全面性的服务,网络经济高速成长。
第五阶段逐步实现了统一网络,并迅速进行全球化服务拓展,著名的网络公司将全球资源通过全球化的网络吸收到自己的手里,而在网络通路方面基本上是按需分配了。网络经济将成为社会产业结构中的主流。
中国:
建立通路,吸引上网
中国内地总体网络服务水平,笔者认为正处在第一阶段末尾正加速向第二阶段过渡──努力建立简便的上网通路,积极吸引人们上网。
中国大陆网上用户从1995年的10万人上升到1999 年底的890万人,到2000年达到1500~2000万户左右,上网与非上网人(如家庭成员)的共用性为1:3,与网相关的民众将达到5000万人左右,大陆中文网就具备了网上规模与购买力。2000年中国网络经济将转入到第二层,大量广告商和交易商纷纷加入,网络行业将出现赢利局面。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服务快速增长时代,产业型态已明显朝着大者恒大、中小企业面临淘汰的趋势发展,未来无论ISP还是ICP,单一业务的提供将不足以面对新的竞争局势。在香港“网上行”中的惠康超市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考验,在台湾中华电信HiNet主持开张中华网络商场,SeedNet与宏基戏谷的结合,显示ISP在单靠过去专线、接入业务的服务范畴也成为历史。走向电子商务应用、数据通讯服务、综合传媒的多元化经营将是互联网应用的未来。
美国已经走到了第三阶段正在向第四阶段过渡,专项网络服务公司开始吸收传统产业价值,如网上书店、网上股票交易、网上拍卖、网上传媒等,网络服务的盈利又导致了大量的传统接入设备已经或将会成为免费,反过来进一步刺激网络用户的发展。
展望未来几年的大陆网络服务市场,随着网络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家电的进一步拓展,加入WTO后日益开放的投融资环境,笔者预计在未来2-3年内入网人数会突破5000~8000万人,相关上网人数超过1.5亿,中国网络经济将进入快速增长的第三阶段,直接面对全球化的竞争。
其主要依据是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高起点地应用最新网络技术、巨大的电子消费品市场使得信息家电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中国文化的天然平台、国家政策的保护等等。另外一个潜在的用户群在于规模庞大的城市有线网络群体,通过有线电视网络群体可以发展出很多尝试性的数字、模拟混合的有线业务,通过对传统网络的改造就能提供丰富的综合服务业务,如电视商场、电视远程教育、电视点播和现在正在快速发展的电视网络炒股等。
除接入技术争夺外,广大老百姓更关心接入设备的改善。我国预计到2002年,信息家电将超过计算机作为网络接入设备。中国具有庞大的家电普及率和家电制造商,这就奠定了中国接入设备大竞争的基础。长城电脑的“飓风行动”推出了4999元的低价高网络配置的电脑,联想推出“天僖”功能电脑,希望将电脑家电化。而家电厂商在WindowsCE和女娲计划的推动下,开始开发一系列的信息家电,TCL推出了机顶盒,而VCD厂商推出了带上网功能的VCD等,开始了信息家电的竞争。但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有线电视不能提供数据业务,无线接入也不太成熟,主流接入设备仍是PC及其变形设备,如PDA,HPC手持电脑等。
把小圈子纳入大循环
随着中国加入WTO,笔者建议国内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应加快建立弹性管理体制、放松管制,加快数据业务的相互准入,以刺激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动和发展网络用户。只有竞争才能带来新技术的创新、新技术标准的统一、接入设备价格的下降、服务费用的下降,这都将极大地改进网络的服务和刺激网民的需求。以寻呼机双向改造为例,美通已经推出了双向互联网的改造,在上海与国脉合作开通,润迅在深圳也已经开始“向网上移民”,因此它会将传统网络下的网民变为互联网上的网民,其商业前景非常广阔。可以预计在今后两三年内,中国网民快速增加的最主要推动力仍是硬件商,包括接入网的技术、接入设备的发展。
纵观国内最早的ICP们以及大小门户网站初期发展都是以Yahoo!为原型进行“克隆”,不仅形式相象,连商业模式也基本一样。但随着直接电子商务的推出,投资者的兴趣发生了转移,单一媒体模式的网站正在失宠。门户网站渐渐认识到,要想保住现有的地位,必须在自己现有的商业模式中加入电子商务的成分和概念(哪怕仅仅是概念)。但几乎所有门户网站(无论是海外的,还是国内的)所进行的这种商业模式调整都是被动的,与全新的、正处在上升态势的专业电子商务网站相比,门户网站目前多少有些抱残守缺之嫌。
从美国的经验看,Yahoo!等大型门户站点在电子商务方面基本上输给了Amazon和eBay这样的电子商务专业网站,许多人据此对国内门户网站做电子商务的前景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虽然有国外经验作为依据,但不能忽视的却是两种差别:首先,美国专业网站的兴起是在行业发展非常充分以后、市场细分日益明显的背景之下发生的,中国互联网发展还远远达不到美国的水平,市场细分的基础(如用户总量和网站数量等)尚不具备;其次,Yahoo!等美国门户站点是在电子商务大潮兴起之前就发展起来的,而eBay等专业网站是被电子商务大潮在很短时间内推到浪尖上的后起之秀,二者在接受和利用电子商务概念上存在明显的时间差。而国内的情况则是,门户时代和电子商务时代之间的时间差被大大压缩了,就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和构成情况而言,一般意义上的电子商务专业网站还难以形成具有实际商业意义的规模和气候。而另一方面,门户站点仍是人气最旺的去处,就访问量而言,门户站点具有专业网站目前不具备、短期内也难以具备的优势和条件。所以,在其它条件相同的背景下,中国电子商务的鲜花和果实是有可能首先结在门户站点之上的,所以对中国的ICP们来说这已经是最后赢得可成长客户资产的机会。
每一个ISP/ICP其实都各有短长。以往ISP只是提供单一的服务:或是信息、或是网络接入、或是系统集成,没有真正发掘出自己所拥有的综合资源优势。如果我们能够把这种资源通过有效的整合而重新配置,改变以往那种脱离社会信息化现实的单一服务,就能够大大改变就网络而网络,就信息而信息的“曲高和寡”局面,使得我们手中原本稀缺的资源真正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从而在社会信息化建设中体现其价值,成为传统企业步入信息化的主导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融入社会化信息服务之中呢?显然那种仅仅依靠自我宣传式的公关活动和面向包括个人用户和企业的上网、信息增值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根据中国社会特点提供资源服务,也就是立足行业特色与地域市场。
中国现时段的行业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特点--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国现时段的地域同样面临着一个共同的特点--结合本地资源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形成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信息技术正是主导这两个重大转变的重要因素。把ISP的资源优势与行业、地域信息化建设全面对接,形成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以ISP的技术、平台、信息、市场等多方面能力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规划与服务,国民经济信息化就扎扎实实地落到了实处。
ISP提供服务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高效的社会资源整合,推动行业、地域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真正营造出一个网络中文化虚拟社区,提供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到个人化信息服务,把ISP服务商的位置完全社会化,使网络信息服务生活化,最终切入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展望未来,购房、购车、保险、再教育、医疗、旅游、文化消费等肯定会越加兴盛。当前国内大型信息服务企业的网络能力服务能力处于一种吃不饱状态,缺少真正具有百万用户量的业务,所以必须走出自我封闭发展用户/或是单纯信息提供的小圈子,纳入社会化服务的大循环中。
(文/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