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语文综合性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通、最常见的形式,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新课标中,课外阅读已经作为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要求提出来。对于帮助学生巩固课内学过的字词和读写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而适时的阅读评价更尤为重要。那么,课外阅读的评价要坚持什么原则,又有哪些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呢?
课外阅读评价原则
1、评价原则: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所以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調、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2、重过程原则: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益。因此,我们的评价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淡化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
3、导向与激励性原则: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外阅读评价是建立在导向性与激励性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评价方法
一、考级制度优阅读深度
乐器的考级制度可以激发喜欢乐器的学生为了达到最高级十级而不断努力练习,我想这正是因为学生有了一个个明确努力的小目标,才能够做到不断努力最终达到最后的大目标。正如著名心理学家DH.查尔迪尼曾做过的“登门槛效应”的心理实验告诉我们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一下子提出较高要求而导致失败,给学生带来挫败感。应从低要求开始,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再逐步加大力度,让学生“拾级而上”最终达到“巅峰”。
“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所以我想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可以采用考级的制度,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根据我们高年级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出这样的一个课外阅读考级制度:这学期我们的阅读书目为《水浒传》,根据反馈表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毕的为一级,能过讲述三个重点人物故事的为二级,做出五个以上人物评价的为三级,写出两篇读后感的为四级,以此类推,学生甚至自己要求做出更为深度和宽度的探索。而这些考级的分数与期末的成绩挂钩,与最后老师评价学生的体系挂钩。这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就十分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们阅读兴趣与能力的的提升。
二、表格反馈促阅读质量
读书贵精不贵多,“与其匆匆浏览许多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要求学生读书要通读精读,读有所悟,读书应该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只有思考和消化书上的知识,才能发挥书的作用,给人头脑以健康和活力。所以光有一些定量的评价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对学生读书的定性的评价。本学期,按照要求我们要让学生认真读完《水浒传》和《格林童话》这两本书。为了激发学生在读书时积极动脑思考,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我设计了这样一张表格,让学生反复阅读了一本课外书以后,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记录下自己的感想,请家长在这样的过程中进行监督,也可参与进来与学生一起阅读,对学生的学生的阅读情况作出评价。最后将学生得分的动态表在微信群或者班级墙报中公布,以此激发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
三、课堂练习强化阅读效果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文章时学过的语言材料,掌握程度基本停滞在“理解”这一学习水平上,很难自动上升为“运用”这一学习水平。学生积累再丰富,如不能灵活运用,也不能转化为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我注重在学生学习课文或者读完一篇文章后适当做一些迁移性练习,把课外知识引用到课内,从而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做一定的评价并促进其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将相和》一课之前,先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史记》的相关故事,了解《史记》中秦赵两国的故事情节和相关人物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时,我让学生来说说蔺相如、廉颇为何许人也?这课学完后,我又进行了一个小小《史记》故事会,让学生来讲讲《史记》中其他人物的故事。很多同学将自己最喜爱的其他人物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我也趁热打铁将一些写作的方法渗透了进去。最后,我与同学们一起对大家在课上的表现进行打分。这样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从而能强化进行课外阅读的效果。
四、读书交流会赏阅读成就
学生学习、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达到了什么样程度,结果如何,需要进行总结性评价。课外阅读一段时间也需要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单纯运用考试的方式是比较枯燥的,更何况课外阅读的开放性、广泛性的特殊性也不允许采用单一的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只要是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所以我采用的是在读书交流会中对学生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学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科普类、动画类、文学类……进行介绍书籍或谈自己阅读感受的交流活动。最后,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教师也可以作出一些评价。
俗话说“多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由“确定评价内容——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学生自评”组成的“五环”评价,其优势在于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一体化,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当然也存在不足:如操作行动比较复杂,家长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及主观认知水平的不同也会影响到评价的客观性。总之,有了合理的阅读评价体系,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才能有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日积月累,方能生悟”。积极有效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语文教师要努力研究各种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机制,为学生的阅读开山指路,让学生徜徉于书海中,积累语感,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课外阅读评价原则
1、评价原则: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所以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調、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2、重过程原则: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益。因此,我们的评价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淡化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
3、导向与激励性原则: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外阅读评价是建立在导向性与激励性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评价方法
一、考级制度优阅读深度
乐器的考级制度可以激发喜欢乐器的学生为了达到最高级十级而不断努力练习,我想这正是因为学生有了一个个明确努力的小目标,才能够做到不断努力最终达到最后的大目标。正如著名心理学家DH.查尔迪尼曾做过的“登门槛效应”的心理实验告诉我们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一下子提出较高要求而导致失败,给学生带来挫败感。应从低要求开始,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再逐步加大力度,让学生“拾级而上”最终达到“巅峰”。
“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所以我想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可以采用考级的制度,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根据我们高年级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出这样的一个课外阅读考级制度:这学期我们的阅读书目为《水浒传》,根据反馈表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毕的为一级,能过讲述三个重点人物故事的为二级,做出五个以上人物评价的为三级,写出两篇读后感的为四级,以此类推,学生甚至自己要求做出更为深度和宽度的探索。而这些考级的分数与期末的成绩挂钩,与最后老师评价学生的体系挂钩。这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就十分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们阅读兴趣与能力的的提升。
二、表格反馈促阅读质量
读书贵精不贵多,“与其匆匆浏览许多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要求学生读书要通读精读,读有所悟,读书应该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只有思考和消化书上的知识,才能发挥书的作用,给人头脑以健康和活力。所以光有一些定量的评价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对学生读书的定性的评价。本学期,按照要求我们要让学生认真读完《水浒传》和《格林童话》这两本书。为了激发学生在读书时积极动脑思考,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我设计了这样一张表格,让学生反复阅读了一本课外书以后,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记录下自己的感想,请家长在这样的过程中进行监督,也可参与进来与学生一起阅读,对学生的学生的阅读情况作出评价。最后将学生得分的动态表在微信群或者班级墙报中公布,以此激发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
三、课堂练习强化阅读效果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文章时学过的语言材料,掌握程度基本停滞在“理解”这一学习水平上,很难自动上升为“运用”这一学习水平。学生积累再丰富,如不能灵活运用,也不能转化为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我注重在学生学习课文或者读完一篇文章后适当做一些迁移性练习,把课外知识引用到课内,从而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做一定的评价并促进其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将相和》一课之前,先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史记》的相关故事,了解《史记》中秦赵两国的故事情节和相关人物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时,我让学生来说说蔺相如、廉颇为何许人也?这课学完后,我又进行了一个小小《史记》故事会,让学生来讲讲《史记》中其他人物的故事。很多同学将自己最喜爱的其他人物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我也趁热打铁将一些写作的方法渗透了进去。最后,我与同学们一起对大家在课上的表现进行打分。这样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从而能强化进行课外阅读的效果。
四、读书交流会赏阅读成就
学生学习、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达到了什么样程度,结果如何,需要进行总结性评价。课外阅读一段时间也需要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单纯运用考试的方式是比较枯燥的,更何况课外阅读的开放性、广泛性的特殊性也不允许采用单一的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只要是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所以我采用的是在读书交流会中对学生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学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科普类、动画类、文学类……进行介绍书籍或谈自己阅读感受的交流活动。最后,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教师也可以作出一些评价。
俗话说“多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由“确定评价内容——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学生自评”组成的“五环”评价,其优势在于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一体化,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当然也存在不足:如操作行动比较复杂,家长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及主观认知水平的不同也会影响到评价的客观性。总之,有了合理的阅读评价体系,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才能有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日积月累,方能生悟”。积极有效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语文教师要努力研究各种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机制,为学生的阅读开山指路,让学生徜徉于书海中,积累语感,亲近母语,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