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辈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财富,现今这些“财富”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能源”,但此“新能源”需要合理的运用,才能发挥出其真正的价值。
每到农历三月,河南省会郑州总会有点拥挤。两岸三地的同胞、海内外的赤心游子以及四面八方的香客都蜂拥而至,期待能赶上“三月三,拜轩辕”的拜祖大典,今年也不例外。
据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世显介绍,围绕庚寅年拜祖大典,执委会还举办了“中原民间传统文化展演”、“第四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2010年世界华商领袖峰会”、“第三届中华炎黄文化周”等。
企求“华丽转身”
与上届一样,庚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延用了“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的主题,由政协河南省委员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
驻足回望,不禁感叹,历经数载,黄帝故里的新郑(郑州市下辖县级市)拜祖大典已经在悄然间实现华丽转身,甚至成为了“两岸同心”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月三,拜轩辕”。从郑子产拜谒黄帝开始,迄今已逾2000年。新郑市作为黄帝故里自1992年开始,每年都会在农历三月初三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动,费用全部由财政承担。
在成功举办十几届后,拜祖大典在2005年迎来首次升格,升级为郑州市政府主办,社会影响得到了有力提升,但是真正让拜祖大典推向两岸三地及全球华人需吸纳全省之力,所以,其再次升格由省级主办。
这要提到新郑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干部刘文学。在拜祖大典由郑州市政府主办之后,他给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徐光春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期待政府相关部门能尽快制定计划,打造以黄帝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品牌。
当时履任仅一年余的徐光春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很好抓手,随即对这一建议作出批示:“要把黄帝文化做强做大,把黄帝文化开发作为浩大的民族凝聚力工程抓好。”并邀请一流策划专家,做一流发展规划。
此后,徐光春亲赴新郑市考察,再次表达开发好黄帝故里的愿望,并希望把这一开发作为河南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的突破口。
为此,新郑市旅游局向全球遍撒英雄帖——《黄帝故里百万重金诚邀策划家》,并提出“通过3年至5年的努力,把黄帝故里新郑打造成亿万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民族圣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原地区的热点旅游城市”目标。
在拜祖大典迎来了全球智慧的同时,河南省委在2005年11月16日批复“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由河南省政协主办,郑州市和新郑市两级政府承办。丙戌年、丁亥年、戊子年、己丑年连续四届拜祖大典成功举办,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已为拜祖大典标志的黄丝巾日暮途穷夜萦绕着游子思乡的心,而一年一度的大典盛况,更是催促着海内外游子回乡的脚步。在刚刚过去的5年中,拜祖大典相继迎来了海峡那边多位党首,包括海基会主席江丙坤、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新党主席郁慕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新党主席郁慕明、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等。
求解“寻根经济”
华美转身之后的拜祖大典,在中原掀起了寻根拜祖热潮,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纷纷前来寻根拜祖,尤其是连续几年高规格举办,也为经贸活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实现了文化与经贸和谐发展、互动共赢。
河南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理事樊战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每一年拜祖大典的举办,都是一次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盛宴。无论是政府还是老百姓,都在快速地转变着意识,利用文化来发展经济,把它当成根和筋,让它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据了解,在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规模升格为省级的当年,仅新郑市就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00多万元。此外,黄帝故里景区接待游客75万人次,直接经营收入60多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倍和15倍。
但是到中原寻根并不是华人华侨此行的唯一目的。“在拜祖大典期间,一定要带领大家在中原多转转,多考察一些环保、加工制造业企业,寻求一些合作机会。”香港国际商会联合体副主席孙重贵不仅带领30余名华商拜祖、参会,还安排商会成员赴新郑、商丘等地考察。
孙重贵的队伍不是个例。几乎每个前来寻根的客商,都深深地被黄帝故里这片投资创业的宝地所吸引,纷纷把目光转向了郑州。特别是这里优越的区位交通、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的产业资源、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庞大的人流和信息流在这里交汇,为郑州尤其是新郑带来了无限商机。
在依托拜祖大典而特别开幕的“活力澳门推广周”上,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局局长苏添平直言此行目的;“我们携手澳门中小企业走进郑州,是希望向河南人民展示澳门制造业、服务业及特色产品,推动澳门与河南经贸合作。
其实,每年拜祖大典,新郑在经贸合作方面都硕果累累。今年成效更是喜人:共签订投资项目58个,合同总金额达131.6亿元,投资项目数和投资额为5年来最高。郑州市也签下了12个项目,投资总额143.9亿元人民币。
除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借助拜祖大典的平台,郑州与外界增进了了解,寻找潜在合作机遇,今后产生的效果将难以估量。
与此同时,新郑的不少企业还尝到了拜祖大典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红枣是大典迎宾专用产品,红枣产品知名品牌“好想你“掌门人石聚彬深有感触地说,这几年新郑红枣产业的做大做强,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带来的新郑知名度的提升进而为红枣创下的机遇密不可分。
问渠“市场化”
伴随拜祖大典的升格,要做成“领袖品牌”和“文化旗帜”,经费需求对政府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如何在减轻政府财政支出的情况下,又能把大典办得与百姓更亲近、更精彩呢?当政者提出了走“商业化运作”的模式。
“市场化是必须探索的路。”4月14日,丁世显在庚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近两年,拜祖大典才就 “探索有意,探索有效”为出发点,开始了试水市场化尝试。
河南省黄帝故里建设基金会的成立就是一个最明显的标志。2008年2月2日,一批热衷于黄帝文化研究及黄帝故里开发的海内外有志之士,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的推动下,经河南省民政厅批准,成立了“河南省黄帝故里建设基金会”。
据了解,这是全省第二个公募型民间基金会,通过近两年多时间运作,已募集资金400多万元。在2009年的己丑拜祖大典期间,黄帝故里建设基金会便起到了很大的投融资作用,改变了以往单一依靠政府财政的做法,充分地尝试市场化运作,建立起了全程合作伙伴,开辟了黄帝故里纪念林、坚立捐款人功德碑,用以吸引海内外资金。
此外,通过市场化运作的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取得的效果更为明显,原本需要花费600万元的政府,最终仅花费了100多万元。
这种“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在庚寅年拜祖大典中也有所再现。在拜祖大典期间,郑州市内全部的主干道和80%的次干道的灯杆广告,为企业提供独特的拜祖大典市场营销平台。
对此,不少人士表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这一文化品牌内涵丰富,品位价值高,仅靠政府运作是不行的。市场化运作方式的启动,不仅能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还能给百姓更多亲近大典的机会,将使拜祖大典办得更加出色、更加精彩。
“拜祖大典的市场化运作有了一个好头,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今后还要继续探索,而且还要进一步加强。”丁世显表示,这样将为拜祖大典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每到农历三月,河南省会郑州总会有点拥挤。两岸三地的同胞、海内外的赤心游子以及四面八方的香客都蜂拥而至,期待能赶上“三月三,拜轩辕”的拜祖大典,今年也不例外。
据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世显介绍,围绕庚寅年拜祖大典,执委会还举办了“中原民间传统文化展演”、“第四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2010年世界华商领袖峰会”、“第三届中华炎黄文化周”等。
企求“华丽转身”
与上届一样,庚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延用了“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的主题,由政协河南省委员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
驻足回望,不禁感叹,历经数载,黄帝故里的新郑(郑州市下辖县级市)拜祖大典已经在悄然间实现华丽转身,甚至成为了“两岸同心”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月三,拜轩辕”。从郑子产拜谒黄帝开始,迄今已逾2000年。新郑市作为黄帝故里自1992年开始,每年都会在农历三月初三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动,费用全部由财政承担。
在成功举办十几届后,拜祖大典在2005年迎来首次升格,升级为郑州市政府主办,社会影响得到了有力提升,但是真正让拜祖大典推向两岸三地及全球华人需吸纳全省之力,所以,其再次升格由省级主办。
这要提到新郑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干部刘文学。在拜祖大典由郑州市政府主办之后,他给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徐光春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期待政府相关部门能尽快制定计划,打造以黄帝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品牌。
当时履任仅一年余的徐光春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很好抓手,随即对这一建议作出批示:“要把黄帝文化做强做大,把黄帝文化开发作为浩大的民族凝聚力工程抓好。”并邀请一流策划专家,做一流发展规划。
此后,徐光春亲赴新郑市考察,再次表达开发好黄帝故里的愿望,并希望把这一开发作为河南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的突破口。
为此,新郑市旅游局向全球遍撒英雄帖——《黄帝故里百万重金诚邀策划家》,并提出“通过3年至5年的努力,把黄帝故里新郑打造成亿万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民族圣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原地区的热点旅游城市”目标。
在拜祖大典迎来了全球智慧的同时,河南省委在2005年11月16日批复“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由河南省政协主办,郑州市和新郑市两级政府承办。丙戌年、丁亥年、戊子年、己丑年连续四届拜祖大典成功举办,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已为拜祖大典标志的黄丝巾日暮途穷夜萦绕着游子思乡的心,而一年一度的大典盛况,更是催促着海内外游子回乡的脚步。在刚刚过去的5年中,拜祖大典相继迎来了海峡那边多位党首,包括海基会主席江丙坤、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新党主席郁慕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新党主席郁慕明、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等。
求解“寻根经济”
华美转身之后的拜祖大典,在中原掀起了寻根拜祖热潮,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纷纷前来寻根拜祖,尤其是连续几年高规格举办,也为经贸活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实现了文化与经贸和谐发展、互动共赢。
河南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理事樊战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每一年拜祖大典的举办,都是一次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盛宴。无论是政府还是老百姓,都在快速地转变着意识,利用文化来发展经济,把它当成根和筋,让它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据了解,在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规模升格为省级的当年,仅新郑市就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00多万元。此外,黄帝故里景区接待游客75万人次,直接经营收入60多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倍和15倍。
但是到中原寻根并不是华人华侨此行的唯一目的。“在拜祖大典期间,一定要带领大家在中原多转转,多考察一些环保、加工制造业企业,寻求一些合作机会。”香港国际商会联合体副主席孙重贵不仅带领30余名华商拜祖、参会,还安排商会成员赴新郑、商丘等地考察。
孙重贵的队伍不是个例。几乎每个前来寻根的客商,都深深地被黄帝故里这片投资创业的宝地所吸引,纷纷把目光转向了郑州。特别是这里优越的区位交通、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的产业资源、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庞大的人流和信息流在这里交汇,为郑州尤其是新郑带来了无限商机。
在依托拜祖大典而特别开幕的“活力澳门推广周”上,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局局长苏添平直言此行目的;“我们携手澳门中小企业走进郑州,是希望向河南人民展示澳门制造业、服务业及特色产品,推动澳门与河南经贸合作。
其实,每年拜祖大典,新郑在经贸合作方面都硕果累累。今年成效更是喜人:共签订投资项目58个,合同总金额达131.6亿元,投资项目数和投资额为5年来最高。郑州市也签下了12个项目,投资总额143.9亿元人民币。
除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借助拜祖大典的平台,郑州与外界增进了了解,寻找潜在合作机遇,今后产生的效果将难以估量。
与此同时,新郑的不少企业还尝到了拜祖大典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红枣是大典迎宾专用产品,红枣产品知名品牌“好想你“掌门人石聚彬深有感触地说,这几年新郑红枣产业的做大做强,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带来的新郑知名度的提升进而为红枣创下的机遇密不可分。
问渠“市场化”
伴随拜祖大典的升格,要做成“领袖品牌”和“文化旗帜”,经费需求对政府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如何在减轻政府财政支出的情况下,又能把大典办得与百姓更亲近、更精彩呢?当政者提出了走“商业化运作”的模式。
“市场化是必须探索的路。”4月14日,丁世显在庚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近两年,拜祖大典才就 “探索有意,探索有效”为出发点,开始了试水市场化尝试。
河南省黄帝故里建设基金会的成立就是一个最明显的标志。2008年2月2日,一批热衷于黄帝文化研究及黄帝故里开发的海内外有志之士,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的推动下,经河南省民政厅批准,成立了“河南省黄帝故里建设基金会”。
据了解,这是全省第二个公募型民间基金会,通过近两年多时间运作,已募集资金400多万元。在2009年的己丑拜祖大典期间,黄帝故里建设基金会便起到了很大的投融资作用,改变了以往单一依靠政府财政的做法,充分地尝试市场化运作,建立起了全程合作伙伴,开辟了黄帝故里纪念林、坚立捐款人功德碑,用以吸引海内外资金。
此外,通过市场化运作的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取得的效果更为明显,原本需要花费600万元的政府,最终仅花费了100多万元。
这种“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在庚寅年拜祖大典中也有所再现。在拜祖大典期间,郑州市内全部的主干道和80%的次干道的灯杆广告,为企业提供独特的拜祖大典市场营销平台。
对此,不少人士表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这一文化品牌内涵丰富,品位价值高,仅靠政府运作是不行的。市场化运作方式的启动,不仅能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还能给百姓更多亲近大典的机会,将使拜祖大典办得更加出色、更加精彩。
“拜祖大典的市场化运作有了一个好头,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今后还要继续探索,而且还要进一步加强。”丁世显表示,这样将为拜祖大典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