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明:青春献文化热血铸年华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n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勇于探索 革故鼎新
  1978年,带着对艺术的追求和梦想,初中刚毕业的蒋晓明顺利考入邻水县川剧团。进团后,他乐于请教,勤学苦练,迅速成为剧团业务骨干,从小生演员逐步成长为剧团副团长、团长。剧团的生存发展便成了他每天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优化班子。
  担任团长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对团领导班子进行优化重组。在剧团推行“以人为本,人才兴团”战略,将下海创业的原剧团业务骨干肖祖泽、罗建明、温益怀三人请回,并推上副团长领导岗位。同时,聘请退休的老演员回团工作,增强了剧团实力。
  二、增强活力。
  随后,他又推出“稳心、创演、增收”三步曲。稳心,即用一个月时间进行作风整顿,稳定职工情绪;创演,即组织业务骨干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歌舞等节目;增收,即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剧团收入。他带头承包剧团舞厅,盈利后便交给剧团经营。仅此一项,剧团当年就盈利10多万元。同时,开办茶馆、台球室、录象厅,出租剧场、门市、音响设备等,利用多种方式盘活资本,增利增收,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解决了剧团职工最关心的工资问题。
  三、创新机制。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会有出路,否则只能坐以待毙。他根据剧团的人事、职称、工资、戏路等四方面的实际情况推行了:一演职人员聘任制。经考试、考核合格者,签订为期四年的聘用合同;二职工晋级绩效制。以得分高低确定职级、职称,打破唯文凭、唯工龄、唯论资排辈的束缚;三基础浮动结合制。在基础工资的基础上,设定出勤、创作、导演、表演等多个参数,按工作绩效核算浮动工资和年终奖,体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四戏路改革多元制。即以传统川剧为根基,鼓励演员学习传统绝技(变脸、吐火、耍翎子、甩发等),一专多能,并亲自带头学习节目主持、节目编导、节目创作,拓宽发展空间,占领演出市场。
  四、储备人才。
  自上世纪70年代招收新学员以来,川剧团基本没有吸纳新鲜血液,后继乏人。为储备社会文艺人才,他采取了四条措施。一是向社会聘用演员商演;二是利用寒暑假,举办青少年普通话、舞蹈、器乐培训班;三是举办群众性歌手大赛、才艺大赛,以发现新人,推出有影响的演员、歌手;四是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为川剧团公招专业艺术人才。同时,将有潜力的演员派往成、渝等地川剧院校学习深造,把外地的资深编、导、演老师请进团里对演员进行辅导,提高演职人员业务素质。
  五、联姻企业。
  为了剧团的发展,在他的号召下,剧团采取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文企联姻”路子,不仅宣传了企事业单位,还增加了剧团收入,锻炼了演员。多年来,他带领剧团先后与政法、计生、电信、交通等10余个部门合作开展专场演出达1000余场次,与重庆万兴、城南佳景、龙腾、奥嘉等房地产公司联合举办广场文艺演出400余场次,为喜来、川东等大酒店和房地产举办开业庆典及卡拉OK、模特赛等活动20余场次,演出辐射到了贵州和云南的部分地区,实现了剧团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精于管理 发展创新
  由于工作出色,2003年,蒋晓明被提拔为邻水县文体局副局长,2004年兼任邻水县文化馆馆长。身兼数职的他,深感责任重大,在管好剧团的同时,把文化馆也管理得紧紧有条。
  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基层单位,其人力、物力、财力在当时均不如川剧团。为改变这种现状,让文化馆和川剧团协同发展。他负重爬坡、知难而进,积极向县级相关部门争取工作经费,到其它市、县兄弟馆所学习经验,制定出了多个管理制度,做到了人员、工作、责任管理三到位。
  2012年,邻水县川剧团撤销,新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并至文化馆,由文化馆统一管理。从此,在他的统一带领下,全县的群众文化活动更是办得有声有色。一年一届的广场舞大赛,一年一次的专题文艺下乡巡演,两年一届的青年歌手大赛,每月一次的“邻州百姓秀”群众文艺演出,每周一次的美术、书法、器乐、声乐、舞蹈培训,年培训学员近万名。组建的群文艺术团,每年开展演出活动近百场,挖掘整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日益增多。“手掌木偶戏”和“邻水竹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多次参加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展演。
  多年来,蒋晓明领导的川剧团和文化馆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每年创作的新作品均在10个以上,在广安市独树一帜。如:《换包》《如此OK》《金子心》《担担缘》《错位》《打假》《雪莲花》《雪山情》《护林》《薅秧情》《养路夫妻》《索赔》《脐橙情》《笑爷爷夸代表》等作品,参加四川省各种比赛及汇演荣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10个、优秀奖无数,在市内的获奖更是多不胜数。
  獲于积累 日异月新
  作为一名演员一名领导,演好戏、管理好剧团才是他的本职。但蒋晓明并不满足于此,他时常利用业余时间看书、上网、跟着电视学习节目主持,成为广安市著名主持人。自跨入川剧团的那一天起,蒋晓明便知道自己的一生将与戏相伴。一个个殊荣丰韵着他的艺人生,让他从一个川剧小生演员演变为一个集表、导演和主持于一身的专业艺术工作者。如今,他神采奕然。面对热爱的文化事业,他信心百倍。他深信,在他的不懈追求和努力下,邻水的文化艺术和广安的戏剧事业一定会折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其他文献
在海报设计中,材料表现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人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体会海报设计的信息,从而更加深刻地传达出设计师所需要表达的特殊意义。从某种局限的层面上看来,现代海报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材料表现的设计。  在海报设计长远的发展历史中,材料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语言,给海报设计也带来了焕然一新的面貌。在海报设计中,材料表现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人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体会海报设计的信息,从而更加深刻地传达出设计师所需
依稀记得那是在五年前,妈妈入手一棵多肉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掉进“多肉坑”,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多肉迷。  这不,天气才刚有点热,妈妈便忙着把她那三百多盆的多肉一盆一盆往屋里搬,白天黑夜地给它们吹空调。我看她累得满头大汗,好心上前帮忙。妈妈闪电般出现在我面前,一边夺走我手中的花盆一边紧张地说:“哎呀,我的儿啊,赶紧给我!赶紧给我!可别摔坏了。”话音未落,又闪电般进到了屋里,还不忘喃喃给我提醒:“这盆是
黄国铭   1961年生,自幼习画得巴蜀名家蒋维德、任光荣生先启蒙,后师从著名画家刘朴先生。现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美协会员,四川西部画院院长,彭州市美术馆馆长,四川省开明画院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四川音乐学院城市与环境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成都诗婢家画院画师。   自1985年参加“全国青年美展”并荣获一等奖以来,先后参加全国及省、市各类美展数十余次并多次获奖。在四川、上海、浙江、广东、大连、南
这个世界上,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是默默无闻的,甚至是常人感知不到的,就像大量穿越于我们身体的暗物质。它们,才是这世间真正的客观存在。  一一题记  2020年7月,与《现代艺术》杂志社总编辑蒲秀政先生去峨眉山观看由王潮歌编导的大型实景剧《只有峨眉山》,该剧表达了对田园的守望,对离乡背井游子的呼唤。从老屋里慈母手中线到油灯下的一封家书,从缝纫机上织衣的小媳妇到四方桌上粗碗喝酒的老父亲,从斑驳沧桑的
乔 兵  热播剧《双刺》编剧,1986年入伍,2001年调入成都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  入行之初担任电视剧《国家使命》文学统筹,获得全军电视剧“金星奖”一等奖和第十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负责电视剧《红色记忆》编剧工作,获得“金星奖”最佳编剧奖、长篇二等奖。负责电影《美丽年华》编剧,获2009年第二十一届全军“金星奖”电视电影二等奖。  或许是梦想的种子一旦种下就终会发芽,又或许是命运的礼物总
古人云: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不足,不知手舞之足蹈之也。这句话表明,歌唱是抒发感情的最好方式之一。歌唱中的情感表现是否到位,是评价歌唱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所以,歌者有必要对情绪、情感做出详细分析;有必要并对情绪、情感如何在声乐演唱中得以更好的表现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探索。下面,我们就从对情绪和情感的探索开始,逐步走向歌唱中的情绪与情感表现。  一、关于情绪与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十
吳仕原  布衣吴仕原,今已古稀年,嘉洲建水电,现住蓉城南,自幼广爱好,  当中有其三,运动打乒乓,音乐拉琴弦,最爱是丹青,笔游山水间,  函大求过学,也得名师传,搜尽奇峰稿,足行到百川,飞流下千尺,  浮云过万山,用心写美意,自我也陶然,过去多坷坎,而今天地宽,  生活明哲理,一切顺自然,无忧无烦恼,快乐每一天。  仕原兄与我相识,乃七十年代初,往来已五十年矣,当时共在一个大型水电站搞建设。由于仕
闽西汉剧目前的行当分为“四门”:生、旦、丑、净;“六行”:生、旦、丑、公、婆、净;“九当”:小生,老生(公)、青衣、乌衣、花旦、丑、老旦(婆)、红净、黑净(乌净,黑头花脸)。其中,“红净”行当以其独特的唱腔、舞台表演、脸谱妆容而独树一帜,令人赞叹,多少年来在闽西大地一直流传着“千生万旦,难求一净”的谚语。  闽西汉剧是闽西地区特有的戏曲剧种,被誉为“南国牡丹”。历经300年的发展传承,经过几代前辈
川北大木偶也称杖头木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偶。2006年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川北大木偶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川北大木偶起源于民间家传艺术,早在清朝初期,就流行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一带,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清初移民时,由一家姓杨的将大木偶带到了川北仪陇县,又将此技艺传给了杨三合。1914年仪陇县包包场(今石佛乡)木偶艺人李约之买了杨三合后代的木偶,率其子李章福、李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