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地下水补给与气候变化的包气带地球化学记录--以巴丹吉林沙漠为例

来源 :地球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ooalpk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氯平衡原理在降雨极其稀少的干旱区研究地下水补给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H、O稳定同位素及含水量在包气带垂向的变化相结合,能够准确地计算地下水的多年平均补给率.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2个钻孔剖面分别记录了过去574 a(B1)和812 a(B2)以来的补给量变化过程及其所反映的气候波动特征,在该地区,多年降雨量为89 mm,而补给量平均仅为1.3 mm/a,从B2剖面完整的记录可以将800 a B P气候划分为4个干期和3 个湿期.1500~1530年是干旱区气候突变的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是气候环境演化的
其他文献
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在中国各地相继发现中新世早期以来的远古人类化石,使之有可能逐渐阐明亚液人类的演化过程,笔者根据各化的特征考察它们的系统,根据各时期的古环境及古气候情
混合式教学法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可改善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公共管理学》作为公共管理的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法的运用能提升课程学
对黄沙坪矿床硫化物期矿物进行矿物包裹体温度和成分测定,并进行热力学计算,获得毒砂-闪锌矿阶段成矿温度为300℃,logfco2为0.4~1.4;logfCH4为-2.05~2.07;logfH2O1.67~1.93;logfo2为-3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