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哈利·波特》网络同人小说研究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vf43g43g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网络小说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兴盛起来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按原创性可分为原创和衍生两大类,网络衍生小说又称网络同人小说。《哈利·波特》系列同人小说的创作一直都呈现出热闹的景象,笔者在阅读了大量《哈利·波特》系列同人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研究。本文将对网络同人小说的概念进行辨析,归纳《哈利·波特》系列网络同人小说的类型和创作特点,并分析国内《哈利·波特》同人创作热的原因,总结其同人小说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哈利·波特》 同人小说 网络文学
  一、国内《哈利·波特》网络同人小说概述
  (一)发展概述
  《哈利·波特》是J.K罗琳于1997年创作的魔幻文学小说,讲述了“大难不死的男孩”哈利·波特进入霍格沃兹魔法学校学习,在魔法世界里冒险,从一个普通的男孩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巫师,并最终消灭伏地魔的故事。《哈利·波特》系列小說自发行起便创造了惊人的销售成绩,全系列共售出4.5亿本,销售总金额达77亿美金,并被翻译成八十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是世界最畅销的图书之一,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系列在世界范围内狂揽近八十亿美金的总票房,由《哈利·波特》图书延伸的系列IP成为全球商业价值最高的IP之一。
  而所有流行的商业作品基本上也会有自己的同人作品,同人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检验商业作品人气程度的标准之一。在外网大型同人小说网站Fan Fiction上,哈利·波特同人多达76万,国外同人小说创作的火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国内哈利·波特同人创作的发展。初期,国内哈利·波特同人大多是翻译自外网的优秀同人小说,后来国内粉丝自发创作,创作出数量丰富的哈利·波特同人小说,国内的哈利·波特同人小说的聚集区一般为百度贴吧、晋江文学城和Lofter三个网站。哈利·波特的百度贴吧中不但有专门的外网优秀同人小说的整理,而且也包含了粉丝自己的原创作品,在精品区中开辟了专门的“原创同人展”的分栏,在国内最大的女性向小说网站中,哈利·波特系列同人是衍生/同人区最热门的题材。
  (二)类型归纳
  国内《哈利·波特》系列同人小说数量庞大,类型众多。笔者通过对“晋江文学城”网站里的哈利·波特同人小说的阅读和比较分析,并结合其他网站的相关篇目,依据内容的不同,总结出以下几个类型:
  第一,原作续写类。续写类作品是已经完结的原作故事的再延伸。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哈利·波特战胜了伏地魔,欢庆过后故事就进入了尾声,小说最后一个场景是在国王车站,哈利送他的第二个儿子阿布思去霍格沃兹上学,时间来到了十九年后,十九年间他额头上的伤疤再也没有痛过,一切太平。全书以这种新旧更替结尾,引入了哈利·波特下一代的新鲜血液,给了同人小说创作者无限的遐想空间,在这个基础上续写原文的故事。这一类型的同人小说的关注点虽然将聚焦点放在新一代人物身上,但小说核心依旧会牵引到原著主角身上,描绘哈利·波特那一代的故事。
  第二,原作前传类。前传是指小说原故事发生之前的故事。《哈利·波特》原著中主要描绘哈利·波特在霍格沃兹学习,结识良师益友,对抗再次卷土重来的伏地魔和他的食死徒的故事,通过这一条主线牵扯出第一次巫师大战对抗伏地魔和食死徒军团的故事,间接描绘出哈利·波特的父辈这一代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经历,以及他们的选择对子世代的影响。虽然对这一代人物有大致描绘,但其中仍留有大段空白,所以不少创作者利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填补这段空白。
  第三,情节改写类。改写使利用原故事的原有线索,添加新的人物,对原著中的情节进行改写。这一类同人小说基本遵循这样的模式:主人公是从现实世界穿越到魔法世界或者是原著人物重生,他们在故事开始之前就已经知道后续的发展和每个人物的命运,为了挽回原著中无辜人物的死亡和牺牲,所以尽己所能改变原著情节走向。
  第四,人物改写类。人物改写包括两种类别,一是重聚焦,二是对原有人物性格进行修改。重聚焦是指将视线从原本的中心人物身上移开,关注次要角色。《哈利·波特》中涉及的人物众多,性格各异,除开主角团外,不少次要角色身上也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所以同人作者选取这些独特的次要人物,定为自己故事中的主角,言情是这一类小说的侧重点。除了描绘次要人物的故事之外,同人作者还会根据人物性格特点描绘故事,他们会放大人物身上的某一特点直接改变人物的性格特点。斯内普是被改写的热门人物。在原著小说中因为对莉莉·伊万斯的深情,斯内普卧底在伏地魔的食死徒军队中,不但要应对邪恶的黑魔王的考验,而且要忍受不理解的目光和谩骂。同人作者对斯内普这一人物抱有极大的同情和喜爱,在绝大多数的哈利·波特的同人作品中都展示了斯内普的忍辱负重,甚至让他的性格有了新的发展,将他对莉莉·伊万斯的小爱描绘成一种大公无私的大爱,这样的描绘固然是拔高了这一个人物形象,但与原作人物性格有出入,同人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其中的“镣铐”就是指原作的人物形象,斯内普这一人物的动人之处就在于他对莉莉的情感执着,原作的描绘已经让他博得了读者的喜爱,同人小说里过分的拔高反而让人物失真。
  第五,混合同人类。混合同人是指两个及以上的原著和原型混合在一起的同人小说。同人世界又被称为想象的世界,在同人的世界中,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原本没有交集的人物创造交集。在黄眉老祖的《[综英美]我在皇后区开杂货铺那些年》中,以女主角开设的魔法杂货铺为线混合了魔法世界、漫威宇宙等多个世界。还有不少作品突破时空与国界的桎梏,交融中外文化,将魔法世界与中国的修仙世界相联系。更有甚者,将《哈利·波特》与《红楼梦》融汇在一起,把伏地魔和林黛玉描绘成一对痴男怨女,这样的创作充分地展现了同人创作者想象的活跃与丰富。
  二、国内《哈利·波特》网络同人小说创作特点
  国内《哈利·波特》网络同人小说创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娱乐性强
  同人小说呈现出娱乐性强的特点的原因之一是读者阅读的基础都是为了满足自我幻想,获取愉悦感,所以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对原著的主题、情节等都做出了改动。不少同人小说作者对原著主题进行了颠覆性改写。《哈利波特》中所表现的是主人公哈利·波特的成长以及正义的力量不可战胜,但在同人小说中,人物的成长要让位于感情的发展,甚至为了剧情的发展将邪恶人物的行为合理化。读者在阅读同人小说中,往往会将自身代入到主人公身上,为了让读者获得更大的满足感,作者会塑造一个强大的主人公,并让主人公在全书中充当“救世主”的角色,挽救人物的命运,因此在原著中以人物的死亡来促进主人公成长的悲壮感被消解了,小说也呈现出一种大团圆式的欢乐结局。   (二)语言的本土化
  《哈利·波特》的原作是英文,中文创作者在进行同人创作时利用语言对原作做了本土化解读。有研究者认为“语言的使用为中国同人粉丝本土化地重构西方媒介文本提供了最主要的渠道”。主要表现在角色昵称的本土化以及文体的本土化上。
  在角色昵称的本土化上,主要表现为运用角色的中文音译昵称来作为人物的称呼。例如德拉科(Draco)名字被音译成“拽哥”一词,这个名字又恰巧与人物嚣张跋扈的性格贴近,因此在同人小说中多用这个外号来作为德拉科·马尔福的称呼。在文体的主体化上,主要表现在将传统的中式文体运用到西方同人小说中,这多出現在混合同人小说中,例如在以伏地魔和林黛玉为主角的同人小说中,就充斥着大量古典诗词,行文风格也偏向古色古韵。同时小说中也会出现许多中国元素,例如修仙、武侠和传统小吃等。这些西方原作中式化解读也表现了中国同人小说并不是对原著进行一味仿照,而是根植于中国本土的土壤之中。
  三、国内《哈利·波特》同人创作热的原因
  (一)原作内容为再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原著内容为同人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首先表现在宏观历史的构建:《哈利·波特》中,以哈利·波特对抗伏地魔为主要叙事线索,构建起一个庞大的魔法世界。在原著故事中,虽然着重描写的是哈利·波特这一代的故事,却涉及非常完整的魔法史。
  《哈利·波特》的魔法史共分为五代,亚瑟王的导师梅林是初代巫师,所有的巫师以他为尊,第二代包括霍格沃兹的四大创始人格兰芬多、斯莱特林、拉文克劳和赫奇帕奇以及青年时期的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第三代为凤凰社成员与食死徒,第四代则是书中具体描绘哈利·波特一代,小说结尾处涉及了第五代的故事。
  除了魔法史的构造,原著还构建了以纯血二十八族为代表的家族史,着重描绘了布莱克家族、马尔福家族、韦斯莱家族这几个家族的故事,每个家族都有完整的发展历史。这些悠久的历史表现在原作中可能是借人物之口说出或一笔带过,其中留下的大量线索,同人作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挖掘隐藏在历史里的故事。
  除了宏观历史的构造,原作还注重微观细节的描绘。巫师世界的衣食住行和吃穿用度都有明确的规定,对魔法世界中的七十五种神奇生物的品种、模样和生理习性也进行了细致具体的描写,而且对魔咒也有细致的分类,甚至巫师使用的杖芯的种类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原作详尽的微观细节描绘给同人作者的创作提供了帮助,同人作者可以依据原作文本构建自己作品中的魔法世界。
  正是因为宏观历史的建构以及微观细节的填充,才使得同人作者在创作时既有足够的创作空间又有据可依,创作出来的魔法世界与原作更加贴近,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领略到原作的遗风。
  (二)电影《哈利·波特》效应的推动
  哈利·波特系列同名电影使得魔法世界以画面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使得哈利·波特系列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同名电影中有非常多优秀的演员,他们的出色演绎为角色赋予了全新的生命,不少同人作者的创作动力就是来源于她们喜欢的演员,而演员个人的素质也容易对同人小说创作产生影响。
  小说留给读者的是丰富的联想空间,而电影将小说中的情节、场景、人物进行还原,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并辅之音乐效果,易给人以强大的震撼感,并在观众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正是基于电影独特的声画特点,同人小说作者在创作时也会依照他们在电影中所看到的画面进行创作。
  (三)创作心理的推动:“爱”与“虐”
  由于版权问题,绝大部分同人作品无法盈利,创作者创作热情主要来自于对原作或原型人物的喜爱,创作同人作品也可以被称作为“为爱发电”,读者阅读同人作品同样也是出自于热爱之情。创造了巨大商业价值的《哈利·波特》系列图书和电影无疑是受到全世界读者和观众的喜爱,不论是书中营造的魔法世界,弘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还是性格各异的人物和人物关系都受到了粉丝的推崇。正是由于对原作的喜爱,推动了同人作者执笔创作,同人作者也会在文案中标明这一点。
  虐原本是指心理上的一种悲伤的情绪。在同人活动中,虐是促使普通粉丝变成同人创作者的重要动力之一。一般来说,粉丝喜欢的人物死亡或是得不到一个圆满的结局,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改变情节的强烈想法,而原著情节无法倒转、已成定局,所以粉丝会自己去弥补缺憾。斯内普是典型例子,他对哈利的庇护只是因为哈利长了一双他爱人的眼睛,并且这位一直被误以为是反派的角色实际上一直忍辱负重,他逝去的结局使很多读者心痛,在悲伤情绪的推动下,同人作者给他创造了新的故事,弥补了他的遗憾。
  (四)国外同人小说的影响
  初期,国内哈利·波特同人小说大多引进于外国优秀同人作品,由粉丝自发翻译,百度贴吧上有大量的翻译作品,并且有粉丝进行整理,写出每部小说的书评,推荐给其他粉丝阅读。翻译自国外的同人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国内创作者的思维,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启迪,产生创作冲动,从而投入到自身的创作。
  四、国内《哈利·波特》系列同人小说创作影响
  (一)对原著的影响
  《哈利·波特》系列图书的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于2007年出版,距今已经十二年,最后一部同名电影于2011年上映,距今已经八年。但是岁月的流逝并未削减《哈利·波特》系列的魅力和影响,同人文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人小说是同人文化中冲锋陷阵的一支大军,同人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作中残留的空白,与原作形成了一种互文性的关系。国内《哈利·波特》同人小说延续了《哈利·波特》系列在中国的影响力,国内的《哈利·波特》同人小说让原著传达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跨越国境得到了延伸和发展。
  但国内《哈利·波特》系列同人小说创造的热潮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同人小说数目繁多,内容庞杂,其中虽有精品之作但也隐含着大量粗制滥造的作品,且作品中存在着解读过度和爱情至上的现象,极容易影响低龄读者的理解,使他们对原著传达出的核心精神产生误解。
  (二)对粉丝的影响
  同人创作者和读者一般都是原作的粉丝,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小说,同人小说的创作者更能明白读者心理。《哈利·波特》系列同人小说种类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类型读者的需求,对原作情节的改写也能弥补粉丝在阅读原作时的遗憾,同人创作者和读者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
  (三)对国内同人创作圈的影响
  《哈利·波特》原作展现的是完全西方化的故事背景和文化传统,但是经过了国内同人创作者的改写,对原作进行了“本土化”的再创造,融入了中国元素,使得西方背景带来的陌生感与中式笔法带来的亲切感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不但更符合国内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也保留了自身文化特色,是中国粉丝文化不同于西方粉丝文化的独特之处,构建出自身文化的主体性,这一点也值得被国内其他国外原作的同人文化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铮.同人的世界——对一种网络小众文化的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2] 享利·詹金斯.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tele vision fans and participatory culture)[M].郑熙青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 曹晋,格雷姆·默多克(GrahamMurdock).新媒体、社会性别、市场经济与都市交往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作 者: 梁园沥,湖南大学在读本科生。
  编 辑: 水涓?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蒙古族非遗文献有效地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的智慧,因此,如何实现蒙古族非遗文献跨文化传播与英译已经得到广泛关注。本文简要阐述在蒙古族非遗文献跨文化传播与英译中人才素养、内容特色、受众群体、翻译策略等方面的关键要素以及如何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蒙古族民族特色内容、整合多重渠道手段、运用恰当翻译策略实现蒙古族非遗文献的跨文化传播与英译,以期加快“文化走出去”的前进步伐。  关键词:蒙古族 非物质
摘 要:作为“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读物”资助出版的著作,《何处是吾乡:生态电影的终极之问》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立足本土,诠释中国当代生态电影的发展,探索生态电影创作与欣赏的规律、方法与技巧,解读优秀生态电影作品。著作体系严谨、内涵深邃,融知识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以期让生态电影理论研究者获取必要的学术启发,让生态电影创作者进一步坚定前行的脚步,让生态电影消费者掌握更多的生态影视知识并于欣
期刊
期刊
期刊
摘 要:粤语童谣是粤港澳大湾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承载了千百年来浑厚的广府文化内涵,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对于粤语童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和时代价值,鲜有从儿童文学、儿童语言发展的角度对其研究。本文引入可交流的音乐性的概念,试图从节奏感、韵律感以及母子互动的角度去剖析粤语童谣作为儿童诗歌对儿童认知功能的作用。  关键词:粤语童谣 可交流的音乐性 儿童认知功能  一、引言  
期刊
摘 要:昌耀以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来点燃诗歌中的生命内核,站在不同的精神视域上来歌颂生命,他用与众不同的想象、语言和旋律,创造出许多优秀的诗篇。正是昌耀诗歌创作的观念、诗歌内容中生命体验的赋予,以及诗艺创新所建构的独特价值,才使得其对中国当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昌耀 生命 思想 精神世界  昌耀是西部诗人中非常独特的一位。他在经历了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后脱离诗坛主流,追求自己的精神独立,并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