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到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与经济发展问题。建筑业应具有自主创新的能力,创新管理和技术,提高员工绿色施工理念。同时对现场环境、结合施工特点、节约资源(能源)入手,尽量减少环境污染,实施科学创新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在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才能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就以绿色施工的实施现状分析为切入点, 从管理以及环保的角度探讨了基于绿色理念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绿色理念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施工技术是工程建设最为主要的支点, 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对于施工技术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施工技术一定要基于绿色理念下, 运用绿色的施工技术进行工程建设。降低生态与自然环境因建筑施工而产生的破坏。
一、有关绿色施工的实施现状分析
1.施工噪声的环境污染,建筑施工的噪声主要指的是施工现场的环境噪声, 噪声的主要来源是施工的机械设备。施工机械的类型不同产生噪声的强度也就不同。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在建筑过程中, 清理阶段产生的噪声约为80-85dB,地基工程的建设阶段产生的噪声大约为75-85dB,安装工程的同样为75-85dB,因此可以发现, 施工现场大部分施工阶段的噪声都要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再加之工程建设量的不断增加, 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施工噪声引发的纠纷或者流血事件可谓是屡见不鲜。
2.施工粉尘的环境污染,建筑产生的垃圾一般都为固体, 它们是由建设或者维修及拆迁等过程中逐渐产生的。由于我国建筑产生的垃圾已经占城市垃圾的30%以上, 并且绝大部分的垃圾都没有经过任何处理, 露天的对方在城市边缘或者乡村边缘地带, 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 使用了大量的清运经费, 同时在堆放的工程中, 产生了大量的粉尘, 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3.施工废气形成的环境污染,建筑过程中的废气主要来自于装修材料, 例如建筑涂料、油漆等。建筑所排出的废气是比较少的, 对于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不是很大, 但是由于建筑废气的种类比较多、毒性也比较大, 并且产生的地方都是人群较为密集的地方, 所以其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也是较为明显的。根据相关实验发现, 建筑在失火之后建设所用的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毒气和烟雾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更大, 比较常见的有害气体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光气等。
二、有关从管理出发的绿色理念施工技术研究
1.规划管理,编制绿色施工方案。该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計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第二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第三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第四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2.实施管理,第一绿色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第二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第三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
3.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第一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第二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第三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明显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
三、有关从环境保护出发的绿色理念施工技术研究
1.施工扬尘的控制,第一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第二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第三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
2.光污染控制,第一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第二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3.水污染控制,第一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第二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第三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第四保护地下水环境。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在缺水地区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地区,基坑降水尽可能少地抽取地下水;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50万m3时,应进行地下水回灌,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第五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
4.土壤保护,第一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第二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第三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第四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一般指临时占地内)。与当地园林、环保部门或当地植物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在先前开发地区种植当地或其他合适的植物,以恢复剩余空地地貌或科学绿化,补救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的土壤侵蚀。
5.建筑垃圾控制, 第一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如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第二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第夺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目前,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良和发展尤其重要,这不仅关系到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还关系到城市总体规划的问题。我们只有切实做到建筑施工技术的改革与创新,才能有助于实现资源能源的优化配置,才能有效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度,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郁超.施工组织设计中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的编制[J].建筑技术,2009(21):124-127.
[2]李美云,范参良.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工程建设,2008(01):56-60.
[3]王有为.绿色施工:绿色建筑核心理念———《绿色施工导则》技术要点解[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8(3):80-84.
[4]夏青,于洁,徐成,环境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5]申琪玉,李惠强,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21(5):1634-1638.
[6]张立山,孟德光,朱天志,董艳英.影响我国绿色施工发展的原因及策略(综述)[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 (3)
关键词:绿色理念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施工技术是工程建设最为主要的支点, 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对于施工技术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施工技术一定要基于绿色理念下, 运用绿色的施工技术进行工程建设。降低生态与自然环境因建筑施工而产生的破坏。
一、有关绿色施工的实施现状分析
1.施工噪声的环境污染,建筑施工的噪声主要指的是施工现场的环境噪声, 噪声的主要来源是施工的机械设备。施工机械的类型不同产生噪声的强度也就不同。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在建筑过程中, 清理阶段产生的噪声约为80-85dB,地基工程的建设阶段产生的噪声大约为75-85dB,安装工程的同样为75-85dB,因此可以发现, 施工现场大部分施工阶段的噪声都要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再加之工程建设量的不断增加, 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施工噪声引发的纠纷或者流血事件可谓是屡见不鲜。
2.施工粉尘的环境污染,建筑产生的垃圾一般都为固体, 它们是由建设或者维修及拆迁等过程中逐渐产生的。由于我国建筑产生的垃圾已经占城市垃圾的30%以上, 并且绝大部分的垃圾都没有经过任何处理, 露天的对方在城市边缘或者乡村边缘地带, 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 使用了大量的清运经费, 同时在堆放的工程中, 产生了大量的粉尘, 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3.施工废气形成的环境污染,建筑过程中的废气主要来自于装修材料, 例如建筑涂料、油漆等。建筑所排出的废气是比较少的, 对于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不是很大, 但是由于建筑废气的种类比较多、毒性也比较大, 并且产生的地方都是人群较为密集的地方, 所以其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也是较为明显的。根据相关实验发现, 建筑在失火之后建设所用的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毒气和烟雾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更大, 比较常见的有害气体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光气等。
二、有关从管理出发的绿色理念施工技术研究
1.规划管理,编制绿色施工方案。该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計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第二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第三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第四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2.实施管理,第一绿色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第二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第三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
3.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第一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第二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第三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明显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
三、有关从环境保护出发的绿色理念施工技术研究
1.施工扬尘的控制,第一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第二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第三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
2.光污染控制,第一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第二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3.水污染控制,第一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第二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第三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第四保护地下水环境。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在缺水地区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地区,基坑降水尽可能少地抽取地下水;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50万m3时,应进行地下水回灌,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第五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
4.土壤保护,第一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第二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第三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第四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一般指临时占地内)。与当地园林、环保部门或当地植物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在先前开发地区种植当地或其他合适的植物,以恢复剩余空地地貌或科学绿化,补救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的土壤侵蚀。
5.建筑垃圾控制, 第一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如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第二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第夺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目前,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良和发展尤其重要,这不仅关系到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还关系到城市总体规划的问题。我们只有切实做到建筑施工技术的改革与创新,才能有助于实现资源能源的优化配置,才能有效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度,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郁超.施工组织设计中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的编制[J].建筑技术,2009(21):124-127.
[2]李美云,范参良.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工程建设,2008(01):56-60.
[3]王有为.绿色施工:绿色建筑核心理念———《绿色施工导则》技术要点解[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8(3):80-84.
[4]夏青,于洁,徐成,环境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5]申琪玉,李惠强,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21(5):1634-1638.
[6]张立山,孟德光,朱天志,董艳英.影响我国绿色施工发展的原因及策略(综述)[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