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阅读日渐成为许多学生难以克服的障碍,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分别在不同阶段或多或少遇到了困难。面对大量生词,有的学生感觉就像读天书。还有学生困惑的是,文章似乎容易理解,但做题时却模棱两可,往往正确答案就是被自己排除的那一项。 因此,每位学生须在平时积累知识,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巧,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英语阅读 词汇 长难句 广泛 限时
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的四大基本要素。其中,阅读在历年高考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同时,广大考生也明白“得阅读者得天下”这一现实道理。目前,阅读理解所考查的重点主要在于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对篇章的理解和推断作者意图,归纳主旨大意的能力,以及分写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针对高考阅读难度加深的现状,笔者拟提出以下五大方略仅供参考。
一、颗粒归仓,积累词汇。
单词是文章的基本元素,相当于高楼大厦的一砖一瓦,没有词汇就谈不上语法,篇章。这里所指的词汇包括《考纲》里的基本词汇和《新课标》的新增词汇。
高考阅读毕竟是对考生知识、文化、能力的全方位考查,所以必须流畅地通读全文。当然考生也会碰到一些“疑似”生词,及考纲内单词的派生词。因此,学好构词法是延伸单词、扩大词汇量的必要条件。这样就能得到到举一反二、举一反三、甚至举一反四的结果。使知识形成网络,越记越牢。比如词根“?鄄able”是一个形容词“能够的”。加上前缀“?鄄en”后,变成“enable”,意为“使……能够”,词性为动词。其反义词是“disable”意为“使……不能,无能。”还有,ability 是名词“能力”,反义词为“残疾,无能”;disabled为形容词“残疾的,无能的”。再如词根act 是动词“行为,动作,表演”,加上后缀?鄄or,“actor”男演员,“actress”女演员;加后缀?鄄ion, action“行为,动作”是名词;加后缀 ?鄄ive, active“积极的”是形容词。
事实上,英语中大量的词都有相应的词根(或本身就是词根),及其派生词。掌握构词法的前缀、后缀,类似于汉语里的偏旁部首,大量地积累词汇,排除阅读中的“疑似”生词,使得阅读得以顺利进行。
二、增强语法意识,理解长难句。
如果说积累大量的词汇是做好阅读的基础,那么理解长难句则是做好阅读的关键。好多考生在阅读时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单词都看懂,就是文章搞不清楚,题目做不对。问题就出在长句子读偏了。那么如何解开长难句之谜呢?
(一)找结构关键词,划出从句找主句。
关键词分成两类:一类是连接两个句子的关联词;另一类是连接一个句子的两个成分的关联词。
长难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从句。根据第一类关键词划出或分出从句或并列句子。换句话说有引导词的句子就是从句。从句划出之后,主句就结构清晰了。再根据第二类结构关键词分析每个句子的成分。
分析从句时,首先要弄清楚从句的性质。①如果引导词前是个名词,那就依据情况区别是定语从句或同位语从句;②如果引导词前是实义动词,那就说明这个从句是宾语从句;③如果引导词前面是系动词,那就说明这个从句是表语从句;④如果其前面是状语从句的引导词,那就说明这是个状语从句,分别为when/while/as/before/after/since引导时间状语从句;where 引导地点状语从句;because/ since/ as/for引导原因状语从句等。如果顺着谓语动词往前找,却没有引导词存在,那就说明这是主句的谓语动词,那它的前面就是主语,后面应该是宾语或表语。
(二)分别理清从句和主句的结构。
所有的主要句子结构不外乎以下五种基本句型:①主语+联系动词+表语(简称“主系表”);②主语+谓语(此句型中,谓语是不及物动词,简称“主谓”);③主语+谓语+宾语(简称“主谓宾”);④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简称“主谓宾补”);⑤主语+谓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简称“主谓宾宾”)。这样依据结构的支撑,句子的意思就明确了。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简单的句子仅有“主系表”或“主谓宾”等形式,它们还会有一些其他修饰成分,比如:修饰名词的前置定语、后置定语;修饰动词的有副词;还有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目的、原因等的状语等等。
有了词汇的积累和语法作为框架,再长的句子也不难理解了。
三、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
英语阅读是基于英语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为背景的。而我们考生则完全生长在东方的传统文化、道德的环境里。因此,要读懂英语的文章,必须尽可能多的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时尚潮流、科技前沿、经济发展以及政治动态等。平时我们可以订阅有知名度的英语期刊、杂志、报纸。比如大家熟悉的《二十一世纪报》、《中国日报》、《双语报》、《英语画刊》等。这些报刊杂志版面齐全,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贴近生活、紧跟时代,包括最前沿的科技时讯、文体信息、娱乐新闻等等。此外,观看原版的英文电影,收看中央电视台英文频道,收听英语广播,如《VOA》《BBC》等。在娱乐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是一个尚佳的选择。我们还可以通过听英文歌曲,边陶冶音乐情操,边学习到英语知识。网络是另一个英语泛读能力提高的源泉,网络空间中有大量英语资料,这些资料是任何一座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所以说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泛读可谓得天独厚。这样,通过广泛阅读,大量积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就不再是难以逾越的鸿沟。我们在阅读时,也不会再把自己的观点强行加入文章中。而是遵照作者的意图,顺利进行跨文化理解。
四、限时阅读,提高理解能力。
进行限时阅读,提高阅读速度。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应该达到36万词的阅读量,平均每天阅读300词。那么在平时的阅读中要注意训练和培养一定的专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对文章内容的联想能力。
(一)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即需集中注意力,一读到底、一气呵成,养成语篇意识,把握文脉,对文章有整体理解,追寻文章主题,理清文章层次和关键信息,尽量不查或少查字典,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要做到注意力集中,还需克服一些不良习惯,如:阅读出声或嘴动或笔划、指划等等。要掌握眼球转动和盯视的技巧,逐渐扩大盯视的范围,一词组一停顿;一意群一停顿,甚至一行一停顿。
(二)了解命题的意图,掌握阅读理解题的技巧。阅读理解题一般分为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猜词词义题;主旨大意题和标题题。
1.细节理解题
细节题是阅读理解中的基础题,一般以广告、科普等文章出现。1)采用"寻读法",即按照要求,带着问题寻找答案来源。2)找准关键词,并对其进行转换、加工,明白其暗示作用。3)正确使用排除法,考生根据短文后面的问题,确定所需查找的细节及事实的范围,注意提干的内容及选项与原文的内涵、外延是否一致,是否表达的意思准确、相同。一般说来,含有绝对性词语(all, no等)的选项要排除。
做此类题还要特别注意查找要细致,并对其进行转换、加工。所选有据,避免主观:阅读他人之作,理解他人之意,必须以作者的思维模式为准绳,以原文提供的事实、细节和逻辑关系为自己思维活动的基准点,切忌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原文或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混为一谈,自以为是。文章中的数字、日期、时间、表限量的词或短语等都是设题的重点,若只注意明显的内容,正好走进了它的陷阱;若不注意虚的内容,想当然答题也必错无疑。因此,必须学会"虚实结合"。 符合原文的答案=正确答案≠最佳答案。阅读题要求选的是最佳答案,有的答案从某个枝节来看是对的,但从全文来看则不是最佳的,因此,必须通盘考虑,取主要,舍枝节。
2.推理判断题
要认清拟题手法,排除干扰项。既要求考生透过文章表面信息推测隐含意思,又要求考生对作者的态度、意图及文章细节的发展作正确的推理判断,力求从作者的角度去考虑,不要固守自己的看法或观点。1)从“答非所问”的角度排除干扰项,选择项仅仅是文章中的某个信息,但不是所问的内容,有时“答非所问”手法用于“间接原因”。2)认清“偷换概念”的选项。在题目中用同一个词偷换概念的可能性极大。即使是事实细节题也会绕个弯,换同义词、近义词等。3)干扰项“张冠李戴”4)信息欠缺的选项不贴切。特别注意推理判断题选项中有only, all等绝对词汇的词出现时,一般予以排除。
3.猜测词义题
此类题主要测试考生以下两种能力:根据上下文推测和判断生词或短语在阅读材料中的含义;根据上下文判断代词it, this, he 和they 等的指代关系。
常见解题方法有:同义解释法;因果推断法;前后对比法;类属分析法;语境理解法;构词推测法;常识背景法;举例说明法。
4.主旨大意题
此类题型用以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或中心思想的领会和理解能力及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既考查学生对字面意思的理解,也考查学生对作者写作目的、态度、观点等的理解。寻找主题句(Topic Sentence)。主题句是概括全段思想的句子,每段的主题句往往为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有时也可不直接出现)。它一般都用来表示一个段落的主旨大意,文意的延伸、情节的发展都在主题句的引导下进行的。它表达的是观点,而不是事实。查找时应先通读全文,再进行归纳概括。
主题句呈现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种:1.在开头出现(特别是新闻报道、议论文等) 2.在结尾出现(前面几段分述细节和解释说明,最后一段归纳要点、得出结论或概括主题)3.在开头和结尾同时出现,首尾呼应(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模式) 4.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贯穿全文,并没有用一句话明确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归纳概括。
注意点:需将全文主题和段落主题、全文中心意思与某一特定情节含义区分开来。所选标题应为突出重心、概括全面的,不能以某段段意而取代。不能范围太大或太笼统。
5.确定标题题。
标题题是阅读理解题中的最高档次,也是最难得分的题目。通常做题的依据是七个字“全面具体吸引人”。它是在主旨大意题的基础上,要求标题能够吸引读者。
参考文献:
1. 张英善 “提高阅读能力三步走”《中学外语教与学》 2007 第9期
2. 王敬之“英语快速阅读的策略与技巧”《中学外语教与学》 2007 第11期
3. Stern,H.H 1983.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关键词:英语阅读 词汇 长难句 广泛 限时
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的四大基本要素。其中,阅读在历年高考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同时,广大考生也明白“得阅读者得天下”这一现实道理。目前,阅读理解所考查的重点主要在于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对篇章的理解和推断作者意图,归纳主旨大意的能力,以及分写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针对高考阅读难度加深的现状,笔者拟提出以下五大方略仅供参考。
一、颗粒归仓,积累词汇。
单词是文章的基本元素,相当于高楼大厦的一砖一瓦,没有词汇就谈不上语法,篇章。这里所指的词汇包括《考纲》里的基本词汇和《新课标》的新增词汇。
高考阅读毕竟是对考生知识、文化、能力的全方位考查,所以必须流畅地通读全文。当然考生也会碰到一些“疑似”生词,及考纲内单词的派生词。因此,学好构词法是延伸单词、扩大词汇量的必要条件。这样就能得到到举一反二、举一反三、甚至举一反四的结果。使知识形成网络,越记越牢。比如词根“?鄄able”是一个形容词“能够的”。加上前缀“?鄄en”后,变成“enable”,意为“使……能够”,词性为动词。其反义词是“disable”意为“使……不能,无能。”还有,ability 是名词“能力”,反义词为“残疾,无能”;disabled为形容词“残疾的,无能的”。再如词根act 是动词“行为,动作,表演”,加上后缀?鄄or,“actor”男演员,“actress”女演员;加后缀?鄄ion, action“行为,动作”是名词;加后缀 ?鄄ive, active“积极的”是形容词。
事实上,英语中大量的词都有相应的词根(或本身就是词根),及其派生词。掌握构词法的前缀、后缀,类似于汉语里的偏旁部首,大量地积累词汇,排除阅读中的“疑似”生词,使得阅读得以顺利进行。
二、增强语法意识,理解长难句。
如果说积累大量的词汇是做好阅读的基础,那么理解长难句则是做好阅读的关键。好多考生在阅读时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单词都看懂,就是文章搞不清楚,题目做不对。问题就出在长句子读偏了。那么如何解开长难句之谜呢?
(一)找结构关键词,划出从句找主句。
关键词分成两类:一类是连接两个句子的关联词;另一类是连接一个句子的两个成分的关联词。
长难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从句。根据第一类关键词划出或分出从句或并列句子。换句话说有引导词的句子就是从句。从句划出之后,主句就结构清晰了。再根据第二类结构关键词分析每个句子的成分。
分析从句时,首先要弄清楚从句的性质。①如果引导词前是个名词,那就依据情况区别是定语从句或同位语从句;②如果引导词前是实义动词,那就说明这个从句是宾语从句;③如果引导词前面是系动词,那就说明这个从句是表语从句;④如果其前面是状语从句的引导词,那就说明这是个状语从句,分别为when/while/as/before/after/since引导时间状语从句;where 引导地点状语从句;because/ since/ as/for引导原因状语从句等。如果顺着谓语动词往前找,却没有引导词存在,那就说明这是主句的谓语动词,那它的前面就是主语,后面应该是宾语或表语。
(二)分别理清从句和主句的结构。
所有的主要句子结构不外乎以下五种基本句型:①主语+联系动词+表语(简称“主系表”);②主语+谓语(此句型中,谓语是不及物动词,简称“主谓”);③主语+谓语+宾语(简称“主谓宾”);④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简称“主谓宾补”);⑤主语+谓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简称“主谓宾宾”)。这样依据结构的支撑,句子的意思就明确了。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简单的句子仅有“主系表”或“主谓宾”等形式,它们还会有一些其他修饰成分,比如:修饰名词的前置定语、后置定语;修饰动词的有副词;还有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目的、原因等的状语等等。
有了词汇的积累和语法作为框架,再长的句子也不难理解了。
三、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
英语阅读是基于英语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为背景的。而我们考生则完全生长在东方的传统文化、道德的环境里。因此,要读懂英语的文章,必须尽可能多的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时尚潮流、科技前沿、经济发展以及政治动态等。平时我们可以订阅有知名度的英语期刊、杂志、报纸。比如大家熟悉的《二十一世纪报》、《中国日报》、《双语报》、《英语画刊》等。这些报刊杂志版面齐全,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贴近生活、紧跟时代,包括最前沿的科技时讯、文体信息、娱乐新闻等等。此外,观看原版的英文电影,收看中央电视台英文频道,收听英语广播,如《VOA》《BBC》等。在娱乐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是一个尚佳的选择。我们还可以通过听英文歌曲,边陶冶音乐情操,边学习到英语知识。网络是另一个英语泛读能力提高的源泉,网络空间中有大量英语资料,这些资料是任何一座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所以说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泛读可谓得天独厚。这样,通过广泛阅读,大量积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就不再是难以逾越的鸿沟。我们在阅读时,也不会再把自己的观点强行加入文章中。而是遵照作者的意图,顺利进行跨文化理解。
四、限时阅读,提高理解能力。
进行限时阅读,提高阅读速度。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应该达到36万词的阅读量,平均每天阅读300词。那么在平时的阅读中要注意训练和培养一定的专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对文章内容的联想能力。
(一)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即需集中注意力,一读到底、一气呵成,养成语篇意识,把握文脉,对文章有整体理解,追寻文章主题,理清文章层次和关键信息,尽量不查或少查字典,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要做到注意力集中,还需克服一些不良习惯,如:阅读出声或嘴动或笔划、指划等等。要掌握眼球转动和盯视的技巧,逐渐扩大盯视的范围,一词组一停顿;一意群一停顿,甚至一行一停顿。
(二)了解命题的意图,掌握阅读理解题的技巧。阅读理解题一般分为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猜词词义题;主旨大意题和标题题。
1.细节理解题
细节题是阅读理解中的基础题,一般以广告、科普等文章出现。1)采用"寻读法",即按照要求,带着问题寻找答案来源。2)找准关键词,并对其进行转换、加工,明白其暗示作用。3)正确使用排除法,考生根据短文后面的问题,确定所需查找的细节及事实的范围,注意提干的内容及选项与原文的内涵、外延是否一致,是否表达的意思准确、相同。一般说来,含有绝对性词语(all, no等)的选项要排除。
做此类题还要特别注意查找要细致,并对其进行转换、加工。所选有据,避免主观:阅读他人之作,理解他人之意,必须以作者的思维模式为准绳,以原文提供的事实、细节和逻辑关系为自己思维活动的基准点,切忌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原文或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混为一谈,自以为是。文章中的数字、日期、时间、表限量的词或短语等都是设题的重点,若只注意明显的内容,正好走进了它的陷阱;若不注意虚的内容,想当然答题也必错无疑。因此,必须学会"虚实结合"。 符合原文的答案=正确答案≠最佳答案。阅读题要求选的是最佳答案,有的答案从某个枝节来看是对的,但从全文来看则不是最佳的,因此,必须通盘考虑,取主要,舍枝节。
2.推理判断题
要认清拟题手法,排除干扰项。既要求考生透过文章表面信息推测隐含意思,又要求考生对作者的态度、意图及文章细节的发展作正确的推理判断,力求从作者的角度去考虑,不要固守自己的看法或观点。1)从“答非所问”的角度排除干扰项,选择项仅仅是文章中的某个信息,但不是所问的内容,有时“答非所问”手法用于“间接原因”。2)认清“偷换概念”的选项。在题目中用同一个词偷换概念的可能性极大。即使是事实细节题也会绕个弯,换同义词、近义词等。3)干扰项“张冠李戴”4)信息欠缺的选项不贴切。特别注意推理判断题选项中有only, all等绝对词汇的词出现时,一般予以排除。
3.猜测词义题
此类题主要测试考生以下两种能力:根据上下文推测和判断生词或短语在阅读材料中的含义;根据上下文判断代词it, this, he 和they 等的指代关系。
常见解题方法有:同义解释法;因果推断法;前后对比法;类属分析法;语境理解法;构词推测法;常识背景法;举例说明法。
4.主旨大意题
此类题型用以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或中心思想的领会和理解能力及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既考查学生对字面意思的理解,也考查学生对作者写作目的、态度、观点等的理解。寻找主题句(Topic Sentence)。主题句是概括全段思想的句子,每段的主题句往往为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有时也可不直接出现)。它一般都用来表示一个段落的主旨大意,文意的延伸、情节的发展都在主题句的引导下进行的。它表达的是观点,而不是事实。查找时应先通读全文,再进行归纳概括。
主题句呈现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种:1.在开头出现(特别是新闻报道、议论文等) 2.在结尾出现(前面几段分述细节和解释说明,最后一段归纳要点、得出结论或概括主题)3.在开头和结尾同时出现,首尾呼应(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模式) 4.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贯穿全文,并没有用一句话明确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归纳概括。
注意点:需将全文主题和段落主题、全文中心意思与某一特定情节含义区分开来。所选标题应为突出重心、概括全面的,不能以某段段意而取代。不能范围太大或太笼统。
5.确定标题题。
标题题是阅读理解题中的最高档次,也是最难得分的题目。通常做题的依据是七个字“全面具体吸引人”。它是在主旨大意题的基础上,要求标题能够吸引读者。
参考文献:
1. 张英善 “提高阅读能力三步走”《中学外语教与学》 2007 第9期
2. 王敬之“英语快速阅读的策略与技巧”《中学外语教与学》 2007 第11期
3. Stern,H.H 1983.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