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让世界充满爱?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17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来了。
  超过900万考生奔赴高考考场,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
  想起端午短假一外国朋友的遭遇。
  他热爱中华文化,多次造访北京,以至于爱看新闻联播,培养了敏锐的时政嗅觉。
  他说:我来这里遭遇订房难,原以为你们在为党庆生,事后才发现原来是高考来了。并为此表示相当惊讶。
  老外订房难的背后,是祖国各类“护考行动”风起云涌,几近全民皆兵。
  家长自不待言,从逼迫孩子好好学习转向以人为本,呵护备至,不仅积極陪考,在考场外冒着酷暑一站一整天,此前更是严格自律,按国丧日水平自觉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并将考场周围的宾馆抢订一空以供孩子休憩。
  民意为天。政府机构终于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公安、教育、环保、交通、气象等部门纷纷加入“护考行动”,工作效率、成果急速改观。考试期间,各市不仅自觉停止强拆,还禁止夜间建筑施工作业。
  各地出租不再拒载,纷纷组建“高考护考车队”,“爱心送考”成为这个据说道德滑坡时代动人的暖流。有司机还为考生准备了早餐和风油精等物品。媒体甚至连考试需要带2B铅笔都刊登出来。
  抛开个别奸商由于血液里缺乏道德这个血型,利用高考房、高考补品、高考文具加价谋取暴利,世界几乎瞬间充满爱。
  感动中国的汶川抗震精神居然在高考身上附体。
  两天高考日,谁再说祖国道德滑坡、价值迷失、信仰缺失,俺指定跟谁急。
  但爱的代价相当沉重。
  首先,在参加公务员考试增加两年基层工作经验硬指标后,高考是穷孩子改变命运的惟一一次公平的机遇,一考定终身更加刚性固化——尽管毕业即失业现象频现,尽管每年都有数十万考生自绝于教育部及全社会弃考。
  其次是城市管理的脆弱和低效。如果不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在当下的管理体制和能力下,似乎很少有地方能在常态下保障全体考生完成这次命运大考,出了事便影响政府形象甚至社会稳定——还好,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向来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优越性。
  根本在于整体教育变革的滞后。教育专家熊丙奇说:护考可从侧面看出教改并没有达到根本性效果,真正实现多次考试、多元录取的话,高考应趋于平凡。现实是:去行政化大业未竟,北约华约自主招生声浪阵阵,但疑似利用垄断地位进行掐尖游戏,无形中加重考生负担,而真正想肩负此重任的南科大45名考生由于试图不参加高考却遭到教育部警告。
  最后,俺想起自己24年前的高考。
  俺发着高烧,没家长陪伴,没爱心车队,也没各部门无微不至的服务,独自一个人从很远的家每天骑车赶赴考场。相同的是,都是应试教育下的蛋,不同的是,那时这件事多数孩子能够自己独立完成。
  为了越来越贬值的高考顺利举办,整个社会却在为此支付越来越高昂的成本,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一个有病的时代才会瞬间充满爱。很速成很功利。
  平时是爱无能还是不敢爱?
其他文献
“妥協”一词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用到,而且在很多场合是以贬义的形式出现的。通常人们把其当作软弱可欺、无立场、无原则的代名词。其实,这是对它的误解,现代汉语词典中就将其解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   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处理错综复杂的国之大事,还是解决繁琐细微的家之小事,如果能够合理恰当地运用妥协手段,不仅能收获成功、分享快乐,还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处世态度。  妥协是一种生活艺术
期刊
一个人很难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总是认为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做法,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判断都是好的和对的,别人的行为与言行存在着许多错误和缺点,正是由于人们的这种思维方法和思维定势,才造成了自己对事物的错误判断,行为的偏激和决策的失误,倘若人们能走出自己的身影,与事物调换一个位置,来一个换位思考,也许能发现我们的言论与行为存在着许多毛病与错误。   古人主张省身自问是要求人们广泛学习别人的长处,经常对
期刊
为什么幸运的人总能频频中奖?为什么幸运的人总能在困境中巧遇贵人?为什么幸运的人总能在两难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怀特曼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经过3年的时间,对400多位志愿者进行研究,总结出他们在思考和行动上的差别,这其实就是他们幸运或者不幸的秘密。  行动是幸运的法宝  有一个家庭主妇非常幸运,因为她总能赢得各种抽奖比赛。她的秘诀是什么?那就是她参加了相当多的竞赛。每周她都参加大约60种通过邮寄参加的
期刊
小小的一罐果酱,蕴藏着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一份纯洁的关爱,孕育着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温暖着一个人的一生。  记得有一年,我丢了工作。在那之前,父亲所在的工厂倒闭,我们全家只能靠妈妈为别人做衣服的收入生活。  又一次妈妈病了几周哦,没法干活。因为没钱付电费,家里又被电力公司停了电,然后又被煤气公司停了煤气,最后要不是健康部门为了公共卫生的原因制止自来水公司停水,我家就会连水也没有了。家里的食品筐空空如
期刊
2009年农历大年初二7时许,回家过年的她,和往常一样走出家门到菜市场买菜。  当她走过土地庙附近时,听到断断续续的婴儿啼哭声。她顺着声音寻去,发现地上有一个小纸箱,里面是一个女婴,脐带还没有剪掉,一边哭一边蹬腿,把裹着的脏兮兮的衣服都蹬开了。  她顾不上买菜,立即把女婴连同纸箱一起抱回了家。善良的父母想到女儿当时才17岁,刚参加工作,以后还要谈恋爱,而养育一个孩子不知要付出多大的精力和代价,还不
期刊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海啸发生时,居住在岩手县大槌町的74岁老人芊子,正和丈夫桥本在距离海边一公里的公路上散步,没想到灾难突如其来。   桥本的第一反应是马上跑到避难所去。快速奔跑对年轻人而言是轻而易举的,但对于两位老人来说,无异于比登天还难。因为芊子在20年前就得了白内障,视力几近失明,每天的生活都靠桥本照顾。   来不及多想,桥本拼命抓住芊子的手往高处逃跑,但巨浪还是像恶魔一样跟随其后,
期刊
对植物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庄稼、树木等植物的根一般由主根、须根等组成。这些名词也许太专业了一些,但是,即使我们对植物的知识懂得再少,有一点却是人所共知的,那就是,不管是主根还是须根,植物的根都是在土壤里向下生长的,为的是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营养和氧气。   然而,就是有一种奇怪的植物,它却多出了一种根,而且多出的这种根是钻出地面朝天生长的。这种植物的名字叫海桑。   海桑,又叫剪包樹,生长在广东和
期刊
为了学习法语,在我踏上留学法国征途的第一个月,忍痛割爱买了一台崭新的东芝液晶电视机。但是事与愿违,360多个漫长的日日夜夜,我像一个天外来客,无法领会其电视节目里爆发的欢声笑语的内涵。该卷铺盖滚蛋了,望着睡在桌子上的电视机,我决计把它连同行李一同携带回国,作为我在法国学习法语最强有力的物证。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证明我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惊动了法国当地无数个警察,几乎将我与大名鼎鼎的恐怖始作俑者
期刊
现在,主流媒体都在爆炒一个叫“收碗哥”的苦孩子。  他叫陈文原,是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三学生。  由于家境贫寒,他在学校餐厅勤工助学,主要任务是收拾餐具,并在这个岗位上体现出惊人才华——两小时、近2万个碗盘,速度与激情无人能敌。  媒体感慨道:谁的生活不曾面临过困境,哪一代人肩头没有承受过压力?坦然面对生活困境,勇于扛起人生责任,这才是“收碗哥”网络走红的意义。  史称“收碗精神”。
期刊
楼前的绿地上长着几棵树,每棵都有手腕粗细。我感兴趣的不是这些树,而是缠绕在树上的蔓。   我叫不上这是什么植物的蔓,它们虽然纤细,但是非常旺盛,从地面顺着树干一直爬到了树冠,绿油油的叶子好像在与树叶争奇斗艳。   那些爬上树的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不是从地面开始直着爬树的,而是绕着树干螺旋状向上爬的。   为什么这样?想想其实很简单。那些蔓纤细、柔弱,自己根本无法直立。如果顺着树干直着向上爬,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