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孩子从幼儿园到入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幼小衔是关系到幼儿终身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时会有一定的坡度,这就会影响到幼儿的顺利过渡。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幼儿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通过科学的办法,使幼儿园小朋友顺利的进入小学,开展学习生活是必要的。那么,如何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地过渡到小学,并能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技巧;家长工作;眼中的小学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为幼儿的近期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这说明幼儿园有为幼儿入学做各种衔接工作的责任和义务,这对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學有重要的意义。
一、幼小衔接,幼儿园要积极做好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科学合理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重点做好语言表达,初步逻辑思维等学习适应能力的准备,以及主动性,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的准备,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的教育内容。”
1.鼓励幼儿上小学,激发他们的向往之情。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小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幼儿园可组织参观小学,小学生来幼儿园当大哥哥、大姐姐、以角色游戏的方式进行体验。对幼儿谈话时,可以经常让幼儿听到此类对话,比如:“这个问题你现在不明白,等你上了小学以后会学到很多东西,那时你就明白了。”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同时也能让幼儿更快的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另外,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关键。幼儿自理能力指的是幼儿在自我服务方面形成的行为方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指导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这是形成其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
3.培养幼儿与人沟通的能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上。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幼儿不能主动的与同伴交往,或与同伴不能友好相处,遇到问题也不敢去找老师反映或寻求帮助等结果没有新朋友,他们感到孤独,心情沮丧,学习的兴趣大大减低,学校的吸引力也随之消失。
在幼儿园里必须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基本的方法是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交往环境,改善师生关系,鼓励幼儿之间的交往,并让幼儿真正感到与老师、同伴在一起的愉快,从而愿意投入到交往活动中,增长自己的人际关系知识、技能和能力。
4.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幼小衔接的方法,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作为幼儿园,应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知识和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开设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微信群等形式,让家长学习育儿知识和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促进相互了解,宣传家教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二、幼小衔接,家长提早正确对待是关键。
(一)做好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起,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如: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亮亮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二)做好幼儿入学的生活准备
1.早睡早起,结合小学作息制度,保证睡眠,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学习。也可以为孩子专门设定闹铃,训练孩子听到闹铃自己能迅速起床。
2.起床后立即刷牙洗脸,并且照镜子检查仪表;及时按时用餐,不能磨蹭;自己穿好昨晚准备好的衣服和鞋子,父母可帮助检查。
3.开学前让孩子记得家庭地址和家庭电话,熟悉回家路上的路牌,认识家附近的标志物,知道怎样遵守交通规则,怎样看交通指示灯,知道迷路时如何向交警等求助,知道求助电话。为孩子以后独自上学打好基础。
(三)做好幼儿入学的物质准备
1.提前给幼儿买好书包、笔盒,让他认识自己的文具并学会整理。学习用品的选择以“必要”和“好用”为原则,不要购置高档、花俏的学习用品。这不仅会引起孩子不健康的优越感和攀比炫耀心理,还会容易分散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
2.要进行正确坐姿、书写姿势等训练,平时在绘画、书写等活动中要随时注意提醒。
(四)做好幼儿入学的能力准备
1.加强体能锻炼。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发展基本动作,增强体质,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如:跳绳、跑步等。父母要带着孩子一起玩,包括爬山、步行等。
2.加强自理能力训练。①能根据天气冷暖变化、运动量变化自主增减衣服。②能独立入厕、整理衣服、叠被子等。③能收拾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如学会削铅笔、学会收拾书包和文具盒。④能收拾整理自己的柜子等。
3.培养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可对幼儿布置口头任务,及时检查。如:让幼儿“穿好衣服,叠好被子、刷漱口洗脸”、“画1朵小花,拍几下皮球、折1个简单的小动物”等,检查幼儿是否逐一完成。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①进行专门训练。如:带孩子出去玩或者参加某个活动,又或者看一本图书,事先要求幼儿要仔细观察,记住自己看到的事情及一些感受。结束之后,回忆活动流程,用一定的语言组成一段连贯的话,这对孩子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是一种挑战。②给孩子创造交往机会。如:给幼儿几元钱,让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钱币,到超市买东西,询问营业员,学会知道怎样看价格,怎样付账,买完东西后不忘找零。
5.培养注意力、思考问题的能力。①开展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完成的游戏,如:下棋、走迷宫、钓鱼等。②孩子在投入做某一件事情时,家长不要去打断,不要干扰。③要求幼儿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当别人和自己说话时,孩子应该眼睛看着别人。
6.培养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鼓励幼儿大胆游戏,如:各种创造性思维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角色游戏(拼拼图、娃娃家、玩沙等)。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尽量不要束缚、限制孩子,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三、幼儿眼中的小学
幼小衔接,除了幼儿园和家长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外,小学也需要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小学要重点做好入学后的过渡和适应教育,有针对性地缩小两个阶段的环境,课程,班集体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差异,减缓学习的坡度和难度,严禁小学一年级以任何理由压缩课程或加快课程进度。”
在幼儿园里的一切学习活动都为了能顺利做一名小学生而准备,在升入大班后,为了让他们对小学有所了解,做好当一名小学生的准备,在大班最后一个阶段,设计“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时需要小学做好配合幼儿园到园参观的工作。孩子们带着新奇和憧憬参观了小学,他们被小学生整齐的校服、庄重严肃的升旗仪式、宽敞明亮的教室深深吸引。回到班里,他们将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也是培养幼儿向往到小学学习的一次亲身体验。
总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使家长和孩子少走许多弯路。搞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学校和家长提前做好诸多准备,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从幼儿的特点出发,采用多种方式,在适应中培养幼儿各种能力,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的过渡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基护航。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幼儿园保教工作指导手册》
[2]《云南教育》
[3]《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4]《幼儿教育学》
[5]网络文库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技巧;家长工作;眼中的小学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为幼儿的近期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这说明幼儿园有为幼儿入学做各种衔接工作的责任和义务,这对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學有重要的意义。
一、幼小衔接,幼儿园要积极做好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科学合理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重点做好语言表达,初步逻辑思维等学习适应能力的准备,以及主动性,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的准备,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的教育内容。”
1.鼓励幼儿上小学,激发他们的向往之情。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小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幼儿园可组织参观小学,小学生来幼儿园当大哥哥、大姐姐、以角色游戏的方式进行体验。对幼儿谈话时,可以经常让幼儿听到此类对话,比如:“这个问题你现在不明白,等你上了小学以后会学到很多东西,那时你就明白了。”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同时也能让幼儿更快的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另外,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关键。幼儿自理能力指的是幼儿在自我服务方面形成的行为方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指导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这是形成其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
3.培养幼儿与人沟通的能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上。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幼儿不能主动的与同伴交往,或与同伴不能友好相处,遇到问题也不敢去找老师反映或寻求帮助等结果没有新朋友,他们感到孤独,心情沮丧,学习的兴趣大大减低,学校的吸引力也随之消失。
在幼儿园里必须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基本的方法是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交往环境,改善师生关系,鼓励幼儿之间的交往,并让幼儿真正感到与老师、同伴在一起的愉快,从而愿意投入到交往活动中,增长自己的人际关系知识、技能和能力。
4.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幼小衔接的方法,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作为幼儿园,应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知识和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开设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微信群等形式,让家长学习育儿知识和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促进相互了解,宣传家教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二、幼小衔接,家长提早正确对待是关键。
(一)做好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起,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如: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亮亮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二)做好幼儿入学的生活准备
1.早睡早起,结合小学作息制度,保证睡眠,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学习。也可以为孩子专门设定闹铃,训练孩子听到闹铃自己能迅速起床。
2.起床后立即刷牙洗脸,并且照镜子检查仪表;及时按时用餐,不能磨蹭;自己穿好昨晚准备好的衣服和鞋子,父母可帮助检查。
3.开学前让孩子记得家庭地址和家庭电话,熟悉回家路上的路牌,认识家附近的标志物,知道怎样遵守交通规则,怎样看交通指示灯,知道迷路时如何向交警等求助,知道求助电话。为孩子以后独自上学打好基础。
(三)做好幼儿入学的物质准备
1.提前给幼儿买好书包、笔盒,让他认识自己的文具并学会整理。学习用品的选择以“必要”和“好用”为原则,不要购置高档、花俏的学习用品。这不仅会引起孩子不健康的优越感和攀比炫耀心理,还会容易分散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
2.要进行正确坐姿、书写姿势等训练,平时在绘画、书写等活动中要随时注意提醒。
(四)做好幼儿入学的能力准备
1.加强体能锻炼。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发展基本动作,增强体质,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如:跳绳、跑步等。父母要带着孩子一起玩,包括爬山、步行等。
2.加强自理能力训练。①能根据天气冷暖变化、运动量变化自主增减衣服。②能独立入厕、整理衣服、叠被子等。③能收拾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如学会削铅笔、学会收拾书包和文具盒。④能收拾整理自己的柜子等。
3.培养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可对幼儿布置口头任务,及时检查。如:让幼儿“穿好衣服,叠好被子、刷漱口洗脸”、“画1朵小花,拍几下皮球、折1个简单的小动物”等,检查幼儿是否逐一完成。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①进行专门训练。如:带孩子出去玩或者参加某个活动,又或者看一本图书,事先要求幼儿要仔细观察,记住自己看到的事情及一些感受。结束之后,回忆活动流程,用一定的语言组成一段连贯的话,这对孩子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是一种挑战。②给孩子创造交往机会。如:给幼儿几元钱,让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钱币,到超市买东西,询问营业员,学会知道怎样看价格,怎样付账,买完东西后不忘找零。
5.培养注意力、思考问题的能力。①开展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完成的游戏,如:下棋、走迷宫、钓鱼等。②孩子在投入做某一件事情时,家长不要去打断,不要干扰。③要求幼儿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当别人和自己说话时,孩子应该眼睛看着别人。
6.培养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鼓励幼儿大胆游戏,如:各种创造性思维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角色游戏(拼拼图、娃娃家、玩沙等)。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尽量不要束缚、限制孩子,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三、幼儿眼中的小学
幼小衔接,除了幼儿园和家长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外,小学也需要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小学要重点做好入学后的过渡和适应教育,有针对性地缩小两个阶段的环境,课程,班集体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差异,减缓学习的坡度和难度,严禁小学一年级以任何理由压缩课程或加快课程进度。”
在幼儿园里的一切学习活动都为了能顺利做一名小学生而准备,在升入大班后,为了让他们对小学有所了解,做好当一名小学生的准备,在大班最后一个阶段,设计“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时需要小学做好配合幼儿园到园参观的工作。孩子们带着新奇和憧憬参观了小学,他们被小学生整齐的校服、庄重严肃的升旗仪式、宽敞明亮的教室深深吸引。回到班里,他们将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也是培养幼儿向往到小学学习的一次亲身体验。
总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使家长和孩子少走许多弯路。搞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学校和家长提前做好诸多准备,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从幼儿的特点出发,采用多种方式,在适应中培养幼儿各种能力,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的过渡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基护航。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幼儿园保教工作指导手册》
[2]《云南教育》
[3]《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4]《幼儿教育学》
[5]网络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