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作用。本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学生进行测验,发现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新生在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 大学新生 心理健康 SCL-9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2-152-03
1问题提出
大学新生刚从中学跨入大学,从外在形式上看,他们实现了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过渡,角色发生了转换。但是由于在中学阶段大部分地区仍然以升学率为衡量教育成果最重要的指标,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提高心理素质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普遍被学业的压力所掩盖。这就为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和由此引发的行为问题埋下了负面的伏笔 。所以在内在心理上,一、有些学生过去遗留的心理问题,如考试焦虑、人际交往恐惧等并没有因为跨入大学校门而消失;二、大学新生对学习生活环境、方式及人际关系等诸方而的变化,在心理上旧的平衡被打破了,新的平衡又未建立起来。因此,在大学新生当中,普遍存在着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心理问题,而这种不适应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与调节将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大学新生适应期发现问题帮助其进行及时调整是十分必要的。这将为学校有效杜绝各种恶性事件的发生,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本研究试图探讨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生入学适应的教育方式,它能在哪些方面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比较好的促进作用。
2方法
2.1对象
选取某高校一年级1764名学生。实验组510人 ,对照组1254人。实验组男生213人,女生297人,年龄在17-20岁之间。
2.2实验设计
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后测设计。测查包括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问卷《团体心理辅导自评问卷》。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对两组学生进行SCL-90的测验。团体辅导结束后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自编问卷《团体心理辅导自评问卷》测查。
2.3研究程序
2.3.1确定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根据艾森克提出的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大一新生处于由青少年期(12-19岁)到成年早期(19-25岁)的过度阶段,同时存在自我统一与角色混乱及亲密与孤立的问题 ,所以要帮助这一时期的学生探索和解决依赖-独立的心理冲突;重演过去,认识自我承担生活的责任;体验和检验现实,解决个人独立感和需要建立亲密关系之间的矛盾;挣脱人际亲密的苦恼,预想自己未来和重新评价自己的生活模式 。同时我们综合对新生进行的访谈和SCL-90问卷测查的结果发现新生主要存在对环境的不适应,学业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不适应等一系列问题。
2.3.2制定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根据新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制定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本次团体心理辅导共6次,每周一次,每次2.5小时-3小时。每次活动的框架:一、热身活动;二、主要活动;三、结束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1)建立团体阶段,首先给大家讲解团体的意义和流程然后通过“刮大风”、“微笑握手”、“超级访问”“滚雪球”创造团体、和谐的气氛;然后建立小组,确立组名、组歌、小组规范。通过纸笔练习收集新生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憧憬和入大学以来令你最不满意(或苦恼)的事情。最后全体高唱歌曲“明天会更好”。(2)以“我的自我我最知”为主题,让新生进一步了解自我。(3)以“生命的价值我探寻”为主题,让新生学会认识自己最关注的东西,自己的价值观。(4)“经历风雨,方见彩虹”,通过新老生对话的形式,让新生了解如何正确面对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困难。(5)“我真的很不错”,让大家学会接纳自己。(6)“我的未来不是梦”,让大家总结团体辅导中的收获,对未来充满希望。
2.3.3 宣传准备
随机从每个学院选取一个新生行政班组成实验组。对选取的班级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知识的宣传。从新生入学后第6周开始对所选取的班级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共六次。
2.4统计分析
使用EXCEL整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团体心理辅导自评问卷》结果分析
团体辅导结束以后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匿名的《团体心理辅导自评问卷》调查,有430人参与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7份,男生148人,女生209人。调查结果显示有292人 (82%)表示对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比较满意,52人(14.6%)表示非常满意,14人(3.4%)表示不满意。对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在了解自我、了解他人、关心他人、自信心、开放自己、责任感这6个方面的改变情况进行统计,具体人数及所占比例统计如下:
表1团体心理辅导自评问卷6个维度上得分的结果
从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每个维度上都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自己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有95.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了解他人的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在自信心方面获得改变的人数比例相对较少。
3.2SCL90测查结果分析
3.2.1团体辅导前使用SCL90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测试
表2团体心理辅导前实验组与对照组
在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上的比较
注:P<0.5表示存在显著差异
表2的测试结果表明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因子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
3.2.2团体辅导前使用SCL-90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测试
为避免成长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辅导结束后对团体辅导组与对照组进行了SCL-90的测查。
表3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与对照组
在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上的比较
注:P<0.05表示存在显著差异
表3的分析结果表明团体辅导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其他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4讨论
4.1团体心理辅导给了新生一个了解他人,学会换位思考的机会
由于中学时以学习为主要目标,学生没有认识到与人相处能力的重要性,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人数的增多,现在的很多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了解别人,往往把自己的自我意识强加在别人身上,造成很多矛盾的产生。团体心理心理辅导中其他组员的反馈给新生的思想和行为提供了一面镜子,提供了一个了解他人、自我的机会。无形中就降低了焦虑、敌对、恐怖心理的存在。
4.2团体辅导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归属感,扩大了交往认识朋友的机会
因为大学新生作为一个同质性团体有很多的相似性,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离开家门,第一次过集体生活,第一次处理自己的事务,难免出现诸多的不适应,而在团体辅导这个模拟的社会情境中,同学们可以发现大家有类似的经历、遭遇,因而有很多共同语言、共同体验,相互之间容易沟通,加上团体心理辅导开放、接纳的原则,使他们能互相关心,不会感到孤立。调查发现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一些小组成员成为很好的朋友并且经常会聚在一起组织一些活动。
4.3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为新生提供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机会
新生在适应阶段会面临许多实际的问题,如如何通过英语四级等等,很多问题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可以得到解决。特别是第四个单元“经历风雨,方见彩虹”,通过新老生对话的形式,让新生了解如何正确面对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减少对大学生活的不良认知认识到自己角色的转变,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更好地投身学习和展现自己的才华,更好地发展自己。新生学会如何合理地参加各学生组织及课外活动,全面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样增强了学生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可控制感。
4.4在团体辅导过程可以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以便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
团体辅导之前我们培训了45名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让他们在新生团体辅导的时候以体验者的身份进入小组。因为这些学生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心理问题有一定的评断能力。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他们除了要认真参与其中外,还要关注组内每一个成员,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积极关注,能在组内解决的尽量解决,如果问题比较严重,我们会有针对性的进行个体咨询,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所以团体辅导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会在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的学生在了解他人等的能力上获得提高。而其他因子如强迫症状影响因素比较多可能需要更有针对性的去解决。
当然本研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1)学生是我们随机抽取的,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前期的宣传工作,但是仍有部分新生对心理健康问题还存在很大的认知误区,在团体辅导刚开始时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2)由于人员、场地、经费、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能够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新生人数还是受到一定限制,覆盖面不是太大;(3)学生心理辅导员可能会成为组内的焦点,影响组内氛围及问题解决。
注释:
鄢呈玥,蒋宇.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初探[J].社会心理科学,2007,22(1-2):236-239.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09.
刘勇.团体咨询治疗与团体训练[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 大学新生 心理健康 SCL-9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2-152-03
1问题提出
大学新生刚从中学跨入大学,从外在形式上看,他们实现了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过渡,角色发生了转换。但是由于在中学阶段大部分地区仍然以升学率为衡量教育成果最重要的指标,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提高心理素质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普遍被学业的压力所掩盖。这就为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和由此引发的行为问题埋下了负面的伏笔 。所以在内在心理上,一、有些学生过去遗留的心理问题,如考试焦虑、人际交往恐惧等并没有因为跨入大学校门而消失;二、大学新生对学习生活环境、方式及人际关系等诸方而的变化,在心理上旧的平衡被打破了,新的平衡又未建立起来。因此,在大学新生当中,普遍存在着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心理问题,而这种不适应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与调节将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大学新生适应期发现问题帮助其进行及时调整是十分必要的。这将为学校有效杜绝各种恶性事件的发生,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本研究试图探讨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生入学适应的教育方式,它能在哪些方面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比较好的促进作用。
2方法
2.1对象
选取某高校一年级1764名学生。实验组510人 ,对照组1254人。实验组男生213人,女生297人,年龄在17-20岁之间。
2.2实验设计
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后测设计。测查包括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问卷《团体心理辅导自评问卷》。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对两组学生进行SCL-90的测验。团体辅导结束后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自编问卷《团体心理辅导自评问卷》测查。
2.3研究程序
2.3.1确定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根据艾森克提出的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大一新生处于由青少年期(12-19岁)到成年早期(19-25岁)的过度阶段,同时存在自我统一与角色混乱及亲密与孤立的问题 ,所以要帮助这一时期的学生探索和解决依赖-独立的心理冲突;重演过去,认识自我承担生活的责任;体验和检验现实,解决个人独立感和需要建立亲密关系之间的矛盾;挣脱人际亲密的苦恼,预想自己未来和重新评价自己的生活模式 。同时我们综合对新生进行的访谈和SCL-90问卷测查的结果发现新生主要存在对环境的不适应,学业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不适应等一系列问题。
2.3.2制定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根据新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制定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本次团体心理辅导共6次,每周一次,每次2.5小时-3小时。每次活动的框架:一、热身活动;二、主要活动;三、结束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1)建立团体阶段,首先给大家讲解团体的意义和流程然后通过“刮大风”、“微笑握手”、“超级访问”“滚雪球”创造团体、和谐的气氛;然后建立小组,确立组名、组歌、小组规范。通过纸笔练习收集新生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憧憬和入大学以来令你最不满意(或苦恼)的事情。最后全体高唱歌曲“明天会更好”。(2)以“我的自我我最知”为主题,让新生进一步了解自我。(3)以“生命的价值我探寻”为主题,让新生学会认识自己最关注的东西,自己的价值观。(4)“经历风雨,方见彩虹”,通过新老生对话的形式,让新生了解如何正确面对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困难。(5)“我真的很不错”,让大家学会接纳自己。(6)“我的未来不是梦”,让大家总结团体辅导中的收获,对未来充满希望。
2.3.3 宣传准备
随机从每个学院选取一个新生行政班组成实验组。对选取的班级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知识的宣传。从新生入学后第6周开始对所选取的班级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共六次。
2.4统计分析
使用EXCEL整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团体心理辅导自评问卷》结果分析
团体辅导结束以后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匿名的《团体心理辅导自评问卷》调查,有430人参与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7份,男生148人,女生209人。调查结果显示有292人 (82%)表示对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比较满意,52人(14.6%)表示非常满意,14人(3.4%)表示不满意。对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在了解自我、了解他人、关心他人、自信心、开放自己、责任感这6个方面的改变情况进行统计,具体人数及所占比例统计如下:
表1团体心理辅导自评问卷6个维度上得分的结果
从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每个维度上都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自己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有95.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了解他人的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在自信心方面获得改变的人数比例相对较少。
3.2SCL90测查结果分析
3.2.1团体辅导前使用SCL90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测试
表2团体心理辅导前实验组与对照组
在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上的比较
注:P<0.5表示存在显著差异
表2的测试结果表明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因子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
3.2.2团体辅导前使用SCL-90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测试
为避免成长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辅导结束后对团体辅导组与对照组进行了SCL-90的测查。
表3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与对照组
在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上的比较
注:P<0.05表示存在显著差异
表3的分析结果表明团体辅导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其他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4讨论
4.1团体心理辅导给了新生一个了解他人,学会换位思考的机会
由于中学时以学习为主要目标,学生没有认识到与人相处能力的重要性,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人数的增多,现在的很多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了解别人,往往把自己的自我意识强加在别人身上,造成很多矛盾的产生。团体心理心理辅导中其他组员的反馈给新生的思想和行为提供了一面镜子,提供了一个了解他人、自我的机会。无形中就降低了焦虑、敌对、恐怖心理的存在。
4.2团体辅导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归属感,扩大了交往认识朋友的机会
因为大学新生作为一个同质性团体有很多的相似性,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离开家门,第一次过集体生活,第一次处理自己的事务,难免出现诸多的不适应,而在团体辅导这个模拟的社会情境中,同学们可以发现大家有类似的经历、遭遇,因而有很多共同语言、共同体验,相互之间容易沟通,加上团体心理辅导开放、接纳的原则,使他们能互相关心,不会感到孤立。调查发现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一些小组成员成为很好的朋友并且经常会聚在一起组织一些活动。
4.3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为新生提供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机会
新生在适应阶段会面临许多实际的问题,如如何通过英语四级等等,很多问题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可以得到解决。特别是第四个单元“经历风雨,方见彩虹”,通过新老生对话的形式,让新生了解如何正确面对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减少对大学生活的不良认知认识到自己角色的转变,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更好地投身学习和展现自己的才华,更好地发展自己。新生学会如何合理地参加各学生组织及课外活动,全面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样增强了学生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可控制感。
4.4在团体辅导过程可以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以便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
团体辅导之前我们培训了45名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让他们在新生团体辅导的时候以体验者的身份进入小组。因为这些学生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心理问题有一定的评断能力。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他们除了要认真参与其中外,还要关注组内每一个成员,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积极关注,能在组内解决的尽量解决,如果问题比较严重,我们会有针对性的进行个体咨询,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所以团体辅导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会在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的学生在了解他人等的能力上获得提高。而其他因子如强迫症状影响因素比较多可能需要更有针对性的去解决。
当然本研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1)学生是我们随机抽取的,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前期的宣传工作,但是仍有部分新生对心理健康问题还存在很大的认知误区,在团体辅导刚开始时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2)由于人员、场地、经费、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能够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新生人数还是受到一定限制,覆盖面不是太大;(3)学生心理辅导员可能会成为组内的焦点,影响组内氛围及问题解决。
注释:
鄢呈玥,蒋宇.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初探[J].社会心理科学,2007,22(1-2):236-239.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09.
刘勇.团体咨询治疗与团体训练[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