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晋城市泽州县西黄石村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f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黄石村,位于晋城市泽州县北义城镇境内的丹河流域中段。现存传统院落250余座,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西黄石村原名金玉村,始建于唐代,兴盛在明清,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传说清代时村里的晋商发了大财,大兴土木,被皇上怪罪下来,将“金”变“黄”,“玉”变“石”,更名为黄石村。后因洪水穿村而过,分为东、西黄石村。
  西黄石村的清代民居保存十分完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村落的发展与村中成、杜、赵、张“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息息相关,其最出名的也是这“四大家族”在村里留下的众多传统民居建筑。
  成家是西黄石村最古老的家族。唐代建村初期,成家以农耕为主,至清代成发茂经商发达,在村内修建深宅大院,现存最有代表性的是兄弟大院和侍郎院。成家兄弟大院,建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分东西两院,现存五座院落,又以西院(成发荣院)最为精美。檐廊、斗栱、额枋、雀替、門窗等到处是木雕装饰,龙、凤、狮子、仙鹤、云鹿灵芝、三羊开泰、鹿衔梅花等雕刻工艺精湛,惟妙惟肖,是清代木雕的精品。侍郎院也叫成澄洲院,其院门楼在村中最为华丽壮观,上悬的木制匾额上刻有“皇清敕封登州侍郎澄洲成公妻丁孺人节孝坊”,足见当年主人品位不凡。门楼上方斗栱层叠,屋脊装饰精美。
  民居中规模最大的当数杜家宅院,宅主杜氏,系清末西黄石村名门望族,其宅院集中在村中的东、西两条胡同中。现保存最完整、建筑最考究的有典型的四合头院、绣楼院、厅房院等民居建筑。临街的东胡同是杜家有名的义和大院,坐北朝南,两进院落,院内建筑布局合理,形制规整,院落宽敞,楼房高大,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有南房、厅房、正房,大门辟于东南。正屋两层,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五椽设前廊,单檐悬山顶,前檐上下额枋与雀替部位有花卉图案,木雕精致。
  在西黄石村传统民居建筑群中,还有数处经典庙宇点缀其间。保存较好的有玉皇庙、三官庙、祖师庙。玉皇庙俗称西庙,是村中最古老的寺庙,始建于金贞祐年间,最初为佛堂,明正德七年改立成玉皇庙,清道光五年重修。庙内正殿内东西墙壁上的彩绘壁画精美,大梁上的木雕贴金飞龙,栩栩如生。
  西黄石村的传统建筑地方特色明显,集中反映了明清两代晋东南宅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层楼迭阁、错落有致、工艺精湛、功能齐全的建筑风格与工艺水平,既具北方民居高大雄浑之气势,又有南国园林玲珑秀雅之风韵,堪称北方汉民族城堡式建筑群中一枝绚丽的奇葩。
  (王思钦 张 兵)
其他文献
王维(701—761),生于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永济),祖籍太原祁县。王维不仅是中国唐代的杰出诗人,而且多才多艺,对中国传统书法、绘画、禅学及音乐方面都很有造诣。  王维十五岁(716年前后)进京(长安),开元九年(721年)二十一岁中进士,任太乐丞,掌管朝廷礼乐方面事宜。后来,因伶人舞黄狮子(违规使用帝王之礼)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但王维在京的五六年间,很受京城人们的欢迎,王公贵族皆待之以礼.
期刊
综 述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进攻,全面抗战开始,从而加快了以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为契机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并以国共合作为中心,建立起包括各抗日党派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参政会的成立就是当权的国民党承认中国共产党和各抗日党派的合法地位,做出的团结各党派共同抗日的一种民主姿态。  国民参政会成立于1938年7月,前身是1937年8月国民政府成立的“国防
期刊
我是刘本永,1932年9月生,山西孝义人,1951年2月赴朝。写申请要求去朝鲜  1950年10月2日,我们64军192师576团接到命令,从陕西宝鸡市蔡坡里修铁路的工地上撤下来,乘火车到了山东省泰安县,进行赴朝的一切准备工作。首先进行了形势时事教育。结合部分官兵有恐美等思想,进行了“三视”教育,即仇视教育,鄙视教育,蔑视教育。经过深入细致的教育后,大大激发了广大官兵的斗志,人人群情激奋,个个义愤
期刊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中,中国军队冒着炮火向前冲  明治维新改革成功,日本先中国进入现代国家,之后日本如影相随,戕害中国,中国渐被推向深渊。至抗战时,日人欺凌达极端,国人愤怒也至顶峰。正如《红灯记》中李玉和所唱:“有多少苦同胞怨声载道,铁蹄下苦挣扎仇恨难消。春雷爆发等待时机到,英勇的中国人民岂能够俯首对屠刀。”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军民愿以死相拼,哪怕是鱼死网破、玉石俱焚也在所不惜,民心可用,
期刊
2017年7月13日,曾在山西省政协担任过委员、常委、副主席的刘波同志,以其90高龄因病医治无效,驾鹤西去。我当时因左眼失明,又患疝气因糖尿病多年不宜手术,行动不便,未能前往吊唁,甚为遗憾!  事后,我用几天时间,翻阅了几十年存下来的信函,从中找出来从1997年至2011年间,刘波副主席同我的10多封信函(不全),边翻边看边想,深感我们之间的书信情谊,十分宝贵,但又深感内疚。现仅就所知所悟,成此文
期刊
只有高中学历,治学精诚,见识超迈,著述等身,终成一代方志大家、目录学权威、山西历史地理学泰斗,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只有科级职务,没有大学文凭,年逾五旬,却在强调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20世纪80年代,被省委破格直接提拔为副厅级领导干部;父亲是民国时期中学校长,岳父为张大千弟子。朴实低调,与爱人执手偕老,相濡以沫一甲子,旷世爱情感哭多少人。  他就是刘纬毅——山西省图书馆的创建者之一、中国新方志
期刊
2017年7月中旬,接到从山西移居香港的泰国归侨黄华老先生从太原小店打来的电话,说他回山西已经半月有余了。听到93岁的老侨友洪亮的声音,判断出他思维清晰、表达流畅,身体肯定不错,我自然是很高兴。我问他:此次莅晋,是观光旅游,还是会晤老友?他答:除了你提的两点,我还想再考察考察山西,了解了解山西的经济状况,看看在经贸方面有什么事情可做。  一个在山西工作、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归侨,一个在改革开放以后不止
期刊
双塔寺,本名永祚寺,位于太原市区东部的郝庄镇,因寺内东南矗立两座挺拔俊俏、高耸入云的八角十三层砖塔而闻名,俗称双塔寺。双塔,是龙城太原的象征,是太原的城市标志。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名胜——寺塔桥亭》一书中写道:“太原双塔以其高度而论,在全国所有的双塔中要数首位了。”早在明朝,“双塔凌霄”就成为古太原八景之一,是山西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双塔脚下的永祚寺,还是全国唯一一
期刊
佛教香花仪轨也被称为香花佛事、做斋等,是现存于广东梅州客家地区的佛教仪式,集经、偈、赞、颂与文学表演艺术为一体,不仅有静态的音乐表演,而且有动态的行为科范。由于音乐是这套仪轨中最具本体特征的艺术构成,而仪式化的舞蹈是与音乐相配而行的艺术表现,关于音乐与舞蹈在香花研究中一直是相对空缺的内容,笔者在整理研究香花的过程中,承担了该书音乐与舞蹈内容的撰写,故结合在著作中的相关内容,对香花仪轨中的乐舞内容进
期刊
一  杨子荣巧扮土匪,只身入虎穴,取得“座山雕”的信任,与战友们里应外合,活捉三代顽匪“座山雕”,那次战斗他荣立三等功。他是在剿灭残匪战斗中不幸中弹,时年31岁。  说到杨子荣牺牲,就绕不开孟老三。孟老三住在今黑龙江省海林市柴河镇阳光村,弟兄三人,排行老三,戶口登记为孟同春。  二  阳光村是偏远山区,往西与当年松花江地区的尚志市、方正县、延寿县搭界。当时的供销社不仅服务差,还常出问题。卢支书就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