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很“复杂”
有幸接触过上海,成都。广州三地的驴友,因此有了个比较。四川的驴子豪气,随便牵一头出来,都上过高原,登过雪山;上海的驴子有点娇气,他们不愿远行,只在长三角这个温室附近转悠;而广东的驴子大气,什么山都敢爬,什么水都敢潜。
广东驴群是个不折不扣的杂家,首先是声音杂。广东是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因此也是全国各地驴子集散地。拉磨时,即使是五驴小分队,也会听到五种不同的方言,南腔北调,煞是热闹。这也体现了广东的包容性,只要你爱好旅行,就可以获取广东驴籍。
除了声音杂之外,广东驴因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地域特点和经济状况差异,又各具特色。比如深圳的驴规模庞大,年轻,广州驴热情,惠州驴温和,东莞驴狂野……
此外广东驴不仅热衷于行走,还关心慈善活动,助学。环保都做得有声有色。很多短线的穿越,他们往往带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清扫垃圾;云贵赣桂等长线则留下他们助学的足迹。平日分散活动,遇到大的策划,广东各地的驴则会蜂拥而至,相互捧场,呼朋唤友,煞是热闹。
广东驴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好酒。无论男驴还是女驴,轮到你,你必须喝。能喝酒,驴友喜欢,所以在驴子们鼓鼓的背囊中,酒是不可少的,以大瓶装的红星二锅头居多。晚上在山顶安营扎寨后,喝酒活动便开始了。饮酒的工具是吃饭的碗或是啤酒杯大小的纸杯。喝酒一般以半杯为单位往肚里送,经常喝着喝着就缺酒,但无处可买;喝着喝着就吐,吐完了继续喝。他们流行的一句话是:做驴子,死都死过了,还怕酒嘛。所以广东驴饮酒场面极为壮观。
做一头广东驴,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背着高出人头的大包走在大街上,会有很多行人羡慕的目光,
所以有些新驴,上了几次白云山,就开始号称自己是老驴。可是还有更多的广东驴,登了无数次雪山,却不敢言老,处事低调,脚步坚实地走下去。
广东驴驴数众多,风格各异。热心慈善,善于豪饮。有驴坚守“好好拉磨天天向上”的信念,有驴奉行“将腐败进行到底”的原则;有驴因旅行而终成眷属,有驴因旅行而分道扬镳,那些都是驴子们的个体差异。
总之,广东的驴子包容性强,一如广东的人。
他们,有着远行的心
我们与没钱旅行和没时间旅行的思想还要进行长期的斗争,这是我在一个酒吧看到的一句口号,虽然简朴却很生动,颇值得玩味。的确,没有钱和没有时间,是很多人懒于出行最常见的理由,但这种理由无疑只是一种借口。没有钱和没有时间不会也不能成为不出行的理由,这一点,广东“驴友”最清楚。
早在2003年,我第一次去西藏的时候,在拉萨的八郎学旅馆和吉日旅馆就认识了数量众多的广东“驴友”。或许当他们穿行于拉萨街头的人流中,你并不能辨别出来,他们和我们一样,背着高高的背包,满脸是疲惫与兴奋,匆匆地穿梭于拉萨的大街小巷中,把自己淹没在八角街讨价还价的嘈杂声中。
但与众不同的是,这些来自中国经济和商业最发达地区的驴友,在有意无意的潜移默化中,练就了对金钱纯熟的控制力和平衡术。在熙熙攘攘的八角街上,他们讨价还价的声音并不比别人低,在人声喧闹的饭馆,他们省吃俭喝的势头并不比别人弱,但对在西藏的车马费却出手大方,一掷千金。我就认识这样的一个驴友,我们一同在饭馆吃饭的时候,他要的是一盘最简单的蛋炒饭,在那安静地吃着。相聊之间他告诉我,这次出行,经济并不宽裕,所以只有省吃俭用,留着钱到阿里和林芝去遛一圈,等到身无分文后再回广东,从头开始挣,攒够了再出来,如此循环。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广东“驴友”们知道,出游不是为了口腹之欲,在这方面的支出自然要省之再省,而行走作为出游的最大目标,投入再多也无所顾虑,正所谓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样数额的钱,一旦广东“驴友”们用起来,对轻重缓急的把握有如雕塑家一般,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所以我相信,广东“驴友”断不会因为缺少钱而影响旅行,因为他们对远方的渴望如此深切,也因为他们对金钱的认识如此豁达,所以运用如此娴熟。
对付“没有时间旅行”的说法,广东“驴友”当然也有自己的办法,最绝的一招就是干脆把工作辞了,彻底放开了去玩。所以,不要羡慕他们单位福利好。年假长的说法。在取与舍之间,广东“驴友”走得洒脱,心无牵挂,臻于大自由的境界。而这样的心境,对于更好地体验旅行感受行走无疑是一种最佳的状态。于是,一种循环又开始形成,那就是暂时放弃工作而获得宽裕的出行时间,因此感受到最完美的旅行,之后又由于这样的旅行的诱惑再次放弃工作,飘然而去。如果对付“没有钱”是一种平衡术,那么对付“没有时间”就是一种取舍观,这样的人,我也见过不少。在吉日旅馆,我遇到一位深圳的驴友,刚从阿里回来,正在兴致勃勃地看旅行途中的照片。闲暇之余,他告诉我,自己出来都快两个月了,当初为了不影响单位的正常工作,也为了能够玩得更加彻底,便把一份很不错的工作辞掉了。现在,自己所有的积蓄基本上都花光了,回深圳的首要任务就是赶快找工作,等积攒到一定的钱,打算再把工作辞了,去新疆转一遍。后来我们之间没有联系,不知道他有没有成行,但从他当时的语气和眼神判断,新疆之行应该早已水到渠成。除了上述两点,最近还发现,广东“驴友”很有人缘,所以到哪儿都能够“蹭吃蹭喝蹭住”。我曾仔细观察过广东“驴友”,发现他们的嘴特别甜,对周围的人通常以“某哥”,“某姐”、“老大”相称,这也就难怪人缘好了。试想想,左手一个“哥”,右手一个“姐”,左右逢源,想不“蹭吃蹭喝蹭住”都不成。前些天去长春参加一个活动。遇到从深圳过去滑雪的两位女“驴友”,从火车上就开始与我们聊天,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聊得挺开心,于是下火车后大家结伴而行,当晚在活动主办方安排给我们住的房间里,她们两人就直接打地铺,大家举杯畅饮,话到天明。
或者,全国的“驴友”都是如此。在这里,我只是想通过这些文字,怀念许多萍水相逢的“驴友”,虽然我们彼此相忘于江湖,但我相信,天涯路漫漫,只要我们有着一颗远行的心,他日定然会有重逢的时候……
他们,食为天
驴子是个特殊的群体,不管来自天南地北,乍一碰到,立马能像老朋友一样勾肩搭背。几次出游,和各地的驴友结伴同行过,不同地域的驴圈,都有其独特的驴子文化,北京的好玩,郑州的稳重,湖北的老实,成都的爽直。但在路上最多的,还是来自广东的驴友,许是因为广东地大物博,驴数众多,且一口粤语最易让人听出来历。但对于广东驴友,却很难以寥寥数字概括。
两年前,在四川分别和两个广东MM同住过。待到几次晚上吃饭,我们对着红彤彤的火锅或者串串香,一边哧溜哧溜哈气,一边吃得不亦乐平的时候,广东MM往往是很矜持地拿着片生菜叶,撕成一条条地往嘴里放。 我们几个偷偷一合计,嗯,广东人对吃住很讲究。的确,吃对广东人来说,不是简单地填饱肚皮,而是已经到了饮食文化的高度。虽传说他们四条腿的除了凳子不吃,两条腿的人不吃,不过看来他们只是能接受食物品种的怪异,却接受不了刺激的吃法。这让我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吃喝精致的广东驴友有种莫名的心理阴影。
话说去年国庆走独龙江北线,在乡政府碰到一拨广东驴友,有佛山的,有广州的。第二天便同路出发,徒步到离乡政府25公里之遥的龙元村。听闻村里有八个纹面女,队中爱好人文摄影之徒再也迈不动步子,其余人等则喜滋滋地盘算着吃土鸡,再加之路上从树上采摘了新鲜的木瓜,琢磨着让广东朋友给我们来个木瓜炖鸡。广东驴友却向我们告别,说要再往前赶十余公里到迪政当,赶不到就在路上扎营。问他们晚上吃什么,答曰他们一人一箱压缩饼干,偶等无语。后来他们就带着这压缩饼干一路徒步到了西藏察隅。聊天时间他们有何感想,回答就三个字:“吃到吐。”
我因而觉得广东驴友的胃也是很坚韧的,因我曾在山里连续一周吃方便面,结果到现在三年了,还是一看到方便面就反胃,更别说吃到嘴里了。
呵,在路上,最有意思的就是碰到形形色色的人,邂逅如此众多缤纷的广东驴友,对于广东人好吃之名,也有了具象的诠释。只是不知道在广东驴友的眼中,又是如何看待我们呢?
他们,还记得么?
因为工作的关系,在广东呆了四年多,其间有幸成为广东驴中的一员。
广东的驴,自虐又腐败。他们喜欢在一天忙碌的工作之后,相约在附近的小山下(虽说是小山,海拔也有一千多米哦)一起爬山练脚。每人负重二三十斤,在规定的时间沿一条人迹罕有的路线到达山顶。这时大汗淋漓的驴们解下身上的负重,里面全是时下最新的水果、啤酒、熟食、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些驴们的疯狂体力。只听寂静的山顶划过几声砰砰的开盖声后,便迎来了驴们把酒当歌,高谈阔论之声。
广东人“食不厌精”的特点早已为全国熟知,广东驴在这方面恐怕也号称是各地驴友中的翘楚。在广东驴之间,区别新驴和老驴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看看背包中带的食物,方便面、火腿肠和罐头是典型的新驴食品,往往被老驴所不屑;打开老驴的背包,食物方面的创意才是令人叫绝——携带易碎的鸡蛋往往是老驴们显示自己是户外老手的第一道具.而WISKEY和WINE则是老驴炫耀自己体力的装备。扎营之后,老驴们动作娴熟地做饭做菜,满地飘香。一天辛苦之后,喝一口热腾腾的鸡蛋汤,和三五好友打开一瓶泉水中冷冻的WISKEY,那才是老驴的享受。
广东驴的“实际”永远都是让人最舒心的,和他们一起出游你永远都找不出多花的冤枉钱。出行之前,广东驴都会对出行进行周密计划,精确计算每次出行的投入,从“如何找最便宜的车”到“如何让一辆车上坐下尽可能多的人”,还有“出行路上吃什么最划算”,永远都是野驴们交流的主要内容之一。并非广东驴小气,只是在广东人的眼里,花不值得的钱实在没什么可以夸耀的,按照老驴们的说法,花钱不是本事,“又平又靓”才是最高境界。印象中最“实惠”的一次是在一辆金杯面包车上,连人带登山包挤下了15个人,这个纪录恐怕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漂亮的驴MM们绝对是广东驴中永远值得记忆的风景。我接触到的广东驴MM们,或热情活泼,或坚毅沉着,一同出行,绝没有矫揉造作,即使是看上去娇滴滴的小姑娘,出行的时候也绝对没有人摆出需要照顾的姿态。有了她们,一路上欢歌笑语,没有寂寞,没有无聊,有的是欢乐。不过,要是你不小
心冒犯了她们,驴MM们的泼辣可是丝毫不逊于早有泼辣之名的四川妹子——变脸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前奏。
离开广州将近一年了,在寒冷干燥的北京,依然常常想念那些被精确计算容量的金杯面包车,那些腐败分子们从泥平平的背包中小心翼翼拿出来的WHISKEY,那些“又平又靓”的餐馆,当然还有那些活泼辛辣的驴MM——不知道这么长时间了,她们可曾还记得,我这样一个曾经的同伴?
有幸接触过上海,成都。广州三地的驴友,因此有了个比较。四川的驴子豪气,随便牵一头出来,都上过高原,登过雪山;上海的驴子有点娇气,他们不愿远行,只在长三角这个温室附近转悠;而广东的驴子大气,什么山都敢爬,什么水都敢潜。
广东驴群是个不折不扣的杂家,首先是声音杂。广东是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因此也是全国各地驴子集散地。拉磨时,即使是五驴小分队,也会听到五种不同的方言,南腔北调,煞是热闹。这也体现了广东的包容性,只要你爱好旅行,就可以获取广东驴籍。
除了声音杂之外,广东驴因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地域特点和经济状况差异,又各具特色。比如深圳的驴规模庞大,年轻,广州驴热情,惠州驴温和,东莞驴狂野……
此外广东驴不仅热衷于行走,还关心慈善活动,助学。环保都做得有声有色。很多短线的穿越,他们往往带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清扫垃圾;云贵赣桂等长线则留下他们助学的足迹。平日分散活动,遇到大的策划,广东各地的驴则会蜂拥而至,相互捧场,呼朋唤友,煞是热闹。
广东驴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好酒。无论男驴还是女驴,轮到你,你必须喝。能喝酒,驴友喜欢,所以在驴子们鼓鼓的背囊中,酒是不可少的,以大瓶装的红星二锅头居多。晚上在山顶安营扎寨后,喝酒活动便开始了。饮酒的工具是吃饭的碗或是啤酒杯大小的纸杯。喝酒一般以半杯为单位往肚里送,经常喝着喝着就缺酒,但无处可买;喝着喝着就吐,吐完了继续喝。他们流行的一句话是:做驴子,死都死过了,还怕酒嘛。所以广东驴饮酒场面极为壮观。
做一头广东驴,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背着高出人头的大包走在大街上,会有很多行人羡慕的目光,
所以有些新驴,上了几次白云山,就开始号称自己是老驴。可是还有更多的广东驴,登了无数次雪山,却不敢言老,处事低调,脚步坚实地走下去。
广东驴驴数众多,风格各异。热心慈善,善于豪饮。有驴坚守“好好拉磨天天向上”的信念,有驴奉行“将腐败进行到底”的原则;有驴因旅行而终成眷属,有驴因旅行而分道扬镳,那些都是驴子们的个体差异。
总之,广东的驴子包容性强,一如广东的人。
他们,有着远行的心
我们与没钱旅行和没时间旅行的思想还要进行长期的斗争,这是我在一个酒吧看到的一句口号,虽然简朴却很生动,颇值得玩味。的确,没有钱和没有时间,是很多人懒于出行最常见的理由,但这种理由无疑只是一种借口。没有钱和没有时间不会也不能成为不出行的理由,这一点,广东“驴友”最清楚。
早在2003年,我第一次去西藏的时候,在拉萨的八郎学旅馆和吉日旅馆就认识了数量众多的广东“驴友”。或许当他们穿行于拉萨街头的人流中,你并不能辨别出来,他们和我们一样,背着高高的背包,满脸是疲惫与兴奋,匆匆地穿梭于拉萨的大街小巷中,把自己淹没在八角街讨价还价的嘈杂声中。
但与众不同的是,这些来自中国经济和商业最发达地区的驴友,在有意无意的潜移默化中,练就了对金钱纯熟的控制力和平衡术。在熙熙攘攘的八角街上,他们讨价还价的声音并不比别人低,在人声喧闹的饭馆,他们省吃俭喝的势头并不比别人弱,但对在西藏的车马费却出手大方,一掷千金。我就认识这样的一个驴友,我们一同在饭馆吃饭的时候,他要的是一盘最简单的蛋炒饭,在那安静地吃着。相聊之间他告诉我,这次出行,经济并不宽裕,所以只有省吃俭用,留着钱到阿里和林芝去遛一圈,等到身无分文后再回广东,从头开始挣,攒够了再出来,如此循环。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广东“驴友”们知道,出游不是为了口腹之欲,在这方面的支出自然要省之再省,而行走作为出游的最大目标,投入再多也无所顾虑,正所谓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样数额的钱,一旦广东“驴友”们用起来,对轻重缓急的把握有如雕塑家一般,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所以我相信,广东“驴友”断不会因为缺少钱而影响旅行,因为他们对远方的渴望如此深切,也因为他们对金钱的认识如此豁达,所以运用如此娴熟。
对付“没有时间旅行”的说法,广东“驴友”当然也有自己的办法,最绝的一招就是干脆把工作辞了,彻底放开了去玩。所以,不要羡慕他们单位福利好。年假长的说法。在取与舍之间,广东“驴友”走得洒脱,心无牵挂,臻于大自由的境界。而这样的心境,对于更好地体验旅行感受行走无疑是一种最佳的状态。于是,一种循环又开始形成,那就是暂时放弃工作而获得宽裕的出行时间,因此感受到最完美的旅行,之后又由于这样的旅行的诱惑再次放弃工作,飘然而去。如果对付“没有钱”是一种平衡术,那么对付“没有时间”就是一种取舍观,这样的人,我也见过不少。在吉日旅馆,我遇到一位深圳的驴友,刚从阿里回来,正在兴致勃勃地看旅行途中的照片。闲暇之余,他告诉我,自己出来都快两个月了,当初为了不影响单位的正常工作,也为了能够玩得更加彻底,便把一份很不错的工作辞掉了。现在,自己所有的积蓄基本上都花光了,回深圳的首要任务就是赶快找工作,等积攒到一定的钱,打算再把工作辞了,去新疆转一遍。后来我们之间没有联系,不知道他有没有成行,但从他当时的语气和眼神判断,新疆之行应该早已水到渠成。除了上述两点,最近还发现,广东“驴友”很有人缘,所以到哪儿都能够“蹭吃蹭喝蹭住”。我曾仔细观察过广东“驴友”,发现他们的嘴特别甜,对周围的人通常以“某哥”,“某姐”、“老大”相称,这也就难怪人缘好了。试想想,左手一个“哥”,右手一个“姐”,左右逢源,想不“蹭吃蹭喝蹭住”都不成。前些天去长春参加一个活动。遇到从深圳过去滑雪的两位女“驴友”,从火车上就开始与我们聊天,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聊得挺开心,于是下火车后大家结伴而行,当晚在活动主办方安排给我们住的房间里,她们两人就直接打地铺,大家举杯畅饮,话到天明。
或者,全国的“驴友”都是如此。在这里,我只是想通过这些文字,怀念许多萍水相逢的“驴友”,虽然我们彼此相忘于江湖,但我相信,天涯路漫漫,只要我们有着一颗远行的心,他日定然会有重逢的时候……
他们,食为天
驴子是个特殊的群体,不管来自天南地北,乍一碰到,立马能像老朋友一样勾肩搭背。几次出游,和各地的驴友结伴同行过,不同地域的驴圈,都有其独特的驴子文化,北京的好玩,郑州的稳重,湖北的老实,成都的爽直。但在路上最多的,还是来自广东的驴友,许是因为广东地大物博,驴数众多,且一口粤语最易让人听出来历。但对于广东驴友,却很难以寥寥数字概括。
两年前,在四川分别和两个广东MM同住过。待到几次晚上吃饭,我们对着红彤彤的火锅或者串串香,一边哧溜哧溜哈气,一边吃得不亦乐平的时候,广东MM往往是很矜持地拿着片生菜叶,撕成一条条地往嘴里放。 我们几个偷偷一合计,嗯,广东人对吃住很讲究。的确,吃对广东人来说,不是简单地填饱肚皮,而是已经到了饮食文化的高度。虽传说他们四条腿的除了凳子不吃,两条腿的人不吃,不过看来他们只是能接受食物品种的怪异,却接受不了刺激的吃法。这让我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吃喝精致的广东驴友有种莫名的心理阴影。
话说去年国庆走独龙江北线,在乡政府碰到一拨广东驴友,有佛山的,有广州的。第二天便同路出发,徒步到离乡政府25公里之遥的龙元村。听闻村里有八个纹面女,队中爱好人文摄影之徒再也迈不动步子,其余人等则喜滋滋地盘算着吃土鸡,再加之路上从树上采摘了新鲜的木瓜,琢磨着让广东朋友给我们来个木瓜炖鸡。广东驴友却向我们告别,说要再往前赶十余公里到迪政当,赶不到就在路上扎营。问他们晚上吃什么,答曰他们一人一箱压缩饼干,偶等无语。后来他们就带着这压缩饼干一路徒步到了西藏察隅。聊天时间他们有何感想,回答就三个字:“吃到吐。”
我因而觉得广东驴友的胃也是很坚韧的,因我曾在山里连续一周吃方便面,结果到现在三年了,还是一看到方便面就反胃,更别说吃到嘴里了。
呵,在路上,最有意思的就是碰到形形色色的人,邂逅如此众多缤纷的广东驴友,对于广东人好吃之名,也有了具象的诠释。只是不知道在广东驴友的眼中,又是如何看待我们呢?
他们,还记得么?
因为工作的关系,在广东呆了四年多,其间有幸成为广东驴中的一员。
广东的驴,自虐又腐败。他们喜欢在一天忙碌的工作之后,相约在附近的小山下(虽说是小山,海拔也有一千多米哦)一起爬山练脚。每人负重二三十斤,在规定的时间沿一条人迹罕有的路线到达山顶。这时大汗淋漓的驴们解下身上的负重,里面全是时下最新的水果、啤酒、熟食、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些驴们的疯狂体力。只听寂静的山顶划过几声砰砰的开盖声后,便迎来了驴们把酒当歌,高谈阔论之声。
广东人“食不厌精”的特点早已为全国熟知,广东驴在这方面恐怕也号称是各地驴友中的翘楚。在广东驴之间,区别新驴和老驴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看看背包中带的食物,方便面、火腿肠和罐头是典型的新驴食品,往往被老驴所不屑;打开老驴的背包,食物方面的创意才是令人叫绝——携带易碎的鸡蛋往往是老驴们显示自己是户外老手的第一道具.而WISKEY和WINE则是老驴炫耀自己体力的装备。扎营之后,老驴们动作娴熟地做饭做菜,满地飘香。一天辛苦之后,喝一口热腾腾的鸡蛋汤,和三五好友打开一瓶泉水中冷冻的WISKEY,那才是老驴的享受。
广东驴的“实际”永远都是让人最舒心的,和他们一起出游你永远都找不出多花的冤枉钱。出行之前,广东驴都会对出行进行周密计划,精确计算每次出行的投入,从“如何找最便宜的车”到“如何让一辆车上坐下尽可能多的人”,还有“出行路上吃什么最划算”,永远都是野驴们交流的主要内容之一。并非广东驴小气,只是在广东人的眼里,花不值得的钱实在没什么可以夸耀的,按照老驴们的说法,花钱不是本事,“又平又靓”才是最高境界。印象中最“实惠”的一次是在一辆金杯面包车上,连人带登山包挤下了15个人,这个纪录恐怕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漂亮的驴MM们绝对是广东驴中永远值得记忆的风景。我接触到的广东驴MM们,或热情活泼,或坚毅沉着,一同出行,绝没有矫揉造作,即使是看上去娇滴滴的小姑娘,出行的时候也绝对没有人摆出需要照顾的姿态。有了她们,一路上欢歌笑语,没有寂寞,没有无聊,有的是欢乐。不过,要是你不小
心冒犯了她们,驴MM们的泼辣可是丝毫不逊于早有泼辣之名的四川妹子——变脸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前奏。
离开广州将近一年了,在寒冷干燥的北京,依然常常想念那些被精确计算容量的金杯面包车,那些腐败分子们从泥平平的背包中小心翼翼拿出来的WHISKEY,那些“又平又靓”的餐馆,当然还有那些活泼辛辣的驴MM——不知道这么长时间了,她们可曾还记得,我这样一个曾经的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