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之“驴”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很“复杂”
  
  有幸接触过上海,成都。广州三地的驴友,因此有了个比较。四川的驴子豪气,随便牵一头出来,都上过高原,登过雪山;上海的驴子有点娇气,他们不愿远行,只在长三角这个温室附近转悠;而广东的驴子大气,什么山都敢爬,什么水都敢潜。
  广东驴群是个不折不扣的杂家,首先是声音杂。广东是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因此也是全国各地驴子集散地。拉磨时,即使是五驴小分队,也会听到五种不同的方言,南腔北调,煞是热闹。这也体现了广东的包容性,只要你爱好旅行,就可以获取广东驴籍。
  除了声音杂之外,广东驴因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地域特点和经济状况差异,又各具特色。比如深圳的驴规模庞大,年轻,广州驴热情,惠州驴温和,东莞驴狂野……
  此外广东驴不仅热衷于行走,还关心慈善活动,助学。环保都做得有声有色。很多短线的穿越,他们往往带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清扫垃圾;云贵赣桂等长线则留下他们助学的足迹。平日分散活动,遇到大的策划,广东各地的驴则会蜂拥而至,相互捧场,呼朋唤友,煞是热闹。
  广东驴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好酒。无论男驴还是女驴,轮到你,你必须喝。能喝酒,驴友喜欢,所以在驴子们鼓鼓的背囊中,酒是不可少的,以大瓶装的红星二锅头居多。晚上在山顶安营扎寨后,喝酒活动便开始了。饮酒的工具是吃饭的碗或是啤酒杯大小的纸杯。喝酒一般以半杯为单位往肚里送,经常喝着喝着就缺酒,但无处可买;喝着喝着就吐,吐完了继续喝。他们流行的一句话是:做驴子,死都死过了,还怕酒嘛。所以广东驴饮酒场面极为壮观。
  做一头广东驴,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背着高出人头的大包走在大街上,会有很多行人羡慕的目光,
  所以有些新驴,上了几次白云山,就开始号称自己是老驴。可是还有更多的广东驴,登了无数次雪山,却不敢言老,处事低调,脚步坚实地走下去。
  广东驴驴数众多,风格各异。热心慈善,善于豪饮。有驴坚守“好好拉磨天天向上”的信念,有驴奉行“将腐败进行到底”的原则;有驴因旅行而终成眷属,有驴因旅行而分道扬镳,那些都是驴子们的个体差异。
  总之,广东的驴子包容性强,一如广东的人。
  
  他们,有着远行的心
  
  我们与没钱旅行和没时间旅行的思想还要进行长期的斗争,这是我在一个酒吧看到的一句口号,虽然简朴却很生动,颇值得玩味。的确,没有钱和没有时间,是很多人懒于出行最常见的理由,但这种理由无疑只是一种借口。没有钱和没有时间不会也不能成为不出行的理由,这一点,广东“驴友”最清楚。
  早在2003年,我第一次去西藏的时候,在拉萨的八郎学旅馆和吉日旅馆就认识了数量众多的广东“驴友”。或许当他们穿行于拉萨街头的人流中,你并不能辨别出来,他们和我们一样,背着高高的背包,满脸是疲惫与兴奋,匆匆地穿梭于拉萨的大街小巷中,把自己淹没在八角街讨价还价的嘈杂声中。
  但与众不同的是,这些来自中国经济和商业最发达地区的驴友,在有意无意的潜移默化中,练就了对金钱纯熟的控制力和平衡术。在熙熙攘攘的八角街上,他们讨价还价的声音并不比别人低,在人声喧闹的饭馆,他们省吃俭喝的势头并不比别人弱,但对在西藏的车马费却出手大方,一掷千金。我就认识这样的一个驴友,我们一同在饭馆吃饭的时候,他要的是一盘最简单的蛋炒饭,在那安静地吃着。相聊之间他告诉我,这次出行,经济并不宽裕,所以只有省吃俭用,留着钱到阿里和林芝去遛一圈,等到身无分文后再回广东,从头开始挣,攒够了再出来,如此循环。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广东“驴友”们知道,出游不是为了口腹之欲,在这方面的支出自然要省之再省,而行走作为出游的最大目标,投入再多也无所顾虑,正所谓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样数额的钱,一旦广东“驴友”们用起来,对轻重缓急的把握有如雕塑家一般,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所以我相信,广东“驴友”断不会因为缺少钱而影响旅行,因为他们对远方的渴望如此深切,也因为他们对金钱的认识如此豁达,所以运用如此娴熟。
  对付“没有时间旅行”的说法,广东“驴友”当然也有自己的办法,最绝的一招就是干脆把工作辞了,彻底放开了去玩。所以,不要羡慕他们单位福利好。年假长的说法。在取与舍之间,广东“驴友”走得洒脱,心无牵挂,臻于大自由的境界。而这样的心境,对于更好地体验旅行感受行走无疑是一种最佳的状态。于是,一种循环又开始形成,那就是暂时放弃工作而获得宽裕的出行时间,因此感受到最完美的旅行,之后又由于这样的旅行的诱惑再次放弃工作,飘然而去。如果对付“没有钱”是一种平衡术,那么对付“没有时间”就是一种取舍观,这样的人,我也见过不少。在吉日旅馆,我遇到一位深圳的驴友,刚从阿里回来,正在兴致勃勃地看旅行途中的照片。闲暇之余,他告诉我,自己出来都快两个月了,当初为了不影响单位的正常工作,也为了能够玩得更加彻底,便把一份很不错的工作辞掉了。现在,自己所有的积蓄基本上都花光了,回深圳的首要任务就是赶快找工作,等积攒到一定的钱,打算再把工作辞了,去新疆转一遍。后来我们之间没有联系,不知道他有没有成行,但从他当时的语气和眼神判断,新疆之行应该早已水到渠成。除了上述两点,最近还发现,广东“驴友”很有人缘,所以到哪儿都能够“蹭吃蹭喝蹭住”。我曾仔细观察过广东“驴友”,发现他们的嘴特别甜,对周围的人通常以“某哥”,“某姐”、“老大”相称,这也就难怪人缘好了。试想想,左手一个“哥”,右手一个“姐”,左右逢源,想不“蹭吃蹭喝蹭住”都不成。前些天去长春参加一个活动。遇到从深圳过去滑雪的两位女“驴友”,从火车上就开始与我们聊天,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聊得挺开心,于是下火车后大家结伴而行,当晚在活动主办方安排给我们住的房间里,她们两人就直接打地铺,大家举杯畅饮,话到天明。
  或者,全国的“驴友”都是如此。在这里,我只是想通过这些文字,怀念许多萍水相逢的“驴友”,虽然我们彼此相忘于江湖,但我相信,天涯路漫漫,只要我们有着一颗远行的心,他日定然会有重逢的时候……
  
  他们,食为天
  
  驴子是个特殊的群体,不管来自天南地北,乍一碰到,立马能像老朋友一样勾肩搭背。几次出游,和各地的驴友结伴同行过,不同地域的驴圈,都有其独特的驴子文化,北京的好玩,郑州的稳重,湖北的老实,成都的爽直。但在路上最多的,还是来自广东的驴友,许是因为广东地大物博,驴数众多,且一口粤语最易让人听出来历。但对于广东驴友,却很难以寥寥数字概括。
  两年前,在四川分别和两个广东MM同住过。待到几次晚上吃饭,我们对着红彤彤的火锅或者串串香,一边哧溜哧溜哈气,一边吃得不亦乐平的时候,广东MM往往是很矜持地拿着片生菜叶,撕成一条条地往嘴里放。 我们几个偷偷一合计,嗯,广东人对吃住很讲究。的确,吃对广东人来说,不是简单地填饱肚皮,而是已经到了饮食文化的高度。虽传说他们四条腿的除了凳子不吃,两条腿的人不吃,不过看来他们只是能接受食物品种的怪异,却接受不了刺激的吃法。这让我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吃喝精致的广东驴友有种莫名的心理阴影。
  话说去年国庆走独龙江北线,在乡政府碰到一拨广东驴友,有佛山的,有广州的。第二天便同路出发,徒步到离乡政府25公里之遥的龙元村。听闻村里有八个纹面女,队中爱好人文摄影之徒再也迈不动步子,其余人等则喜滋滋地盘算着吃土鸡,再加之路上从树上采摘了新鲜的木瓜,琢磨着让广东朋友给我们来个木瓜炖鸡。广东驴友却向我们告别,说要再往前赶十余公里到迪政当,赶不到就在路上扎营。问他们晚上吃什么,答曰他们一人一箱压缩饼干,偶等无语。后来他们就带着这压缩饼干一路徒步到了西藏察隅。聊天时间他们有何感想,回答就三个字:“吃到吐。”
  我因而觉得广东驴友的胃也是很坚韧的,因我曾在山里连续一周吃方便面,结果到现在三年了,还是一看到方便面就反胃,更别说吃到嘴里了。
  呵,在路上,最有意思的就是碰到形形色色的人,邂逅如此众多缤纷的广东驴友,对于广东人好吃之名,也有了具象的诠释。只是不知道在广东驴友的眼中,又是如何看待我们呢?
  
  他们,还记得么?
  
  因为工作的关系,在广东呆了四年多,其间有幸成为广东驴中的一员。
  广东的驴,自虐又腐败。他们喜欢在一天忙碌的工作之后,相约在附近的小山下(虽说是小山,海拔也有一千多米哦)一起爬山练脚。每人负重二三十斤,在规定的时间沿一条人迹罕有的路线到达山顶。这时大汗淋漓的驴们解下身上的负重,里面全是时下最新的水果、啤酒、熟食、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些驴们的疯狂体力。只听寂静的山顶划过几声砰砰的开盖声后,便迎来了驴们把酒当歌,高谈阔论之声。
  广东人“食不厌精”的特点早已为全国熟知,广东驴在这方面恐怕也号称是各地驴友中的翘楚。在广东驴之间,区别新驴和老驴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看看背包中带的食物,方便面、火腿肠和罐头是典型的新驴食品,往往被老驴所不屑;打开老驴的背包,食物方面的创意才是令人叫绝——携带易碎的鸡蛋往往是老驴们显示自己是户外老手的第一道具.而WISKEY和WINE则是老驴炫耀自己体力的装备。扎营之后,老驴们动作娴熟地做饭做菜,满地飘香。一天辛苦之后,喝一口热腾腾的鸡蛋汤,和三五好友打开一瓶泉水中冷冻的WISKEY,那才是老驴的享受。
  广东驴的“实际”永远都是让人最舒心的,和他们一起出游你永远都找不出多花的冤枉钱。出行之前,广东驴都会对出行进行周密计划,精确计算每次出行的投入,从“如何找最便宜的车”到“如何让一辆车上坐下尽可能多的人”,还有“出行路上吃什么最划算”,永远都是野驴们交流的主要内容之一。并非广东驴小气,只是在广东人的眼里,花不值得的钱实在没什么可以夸耀的,按照老驴们的说法,花钱不是本事,“又平又靓”才是最高境界。印象中最“实惠”的一次是在一辆金杯面包车上,连人带登山包挤下了15个人,这个纪录恐怕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漂亮的驴MM们绝对是广东驴中永远值得记忆的风景。我接触到的广东驴MM们,或热情活泼,或坚毅沉着,一同出行,绝没有矫揉造作,即使是看上去娇滴滴的小姑娘,出行的时候也绝对没有人摆出需要照顾的姿态。有了她们,一路上欢歌笑语,没有寂寞,没有无聊,有的是欢乐。不过,要是你不小
  心冒犯了她们,驴MM们的泼辣可是丝毫不逊于早有泼辣之名的四川妹子——变脸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前奏。
  离开广州将近一年了,在寒冷干燥的北京,依然常常想念那些被精确计算容量的金杯面包车,那些腐败分子们从泥平平的背包中小心翼翼拿出来的WHISKEY,那些“又平又靓”的餐馆,当然还有那些活泼辛辣的驴MM——不知道这么长时间了,她们可曾还记得,我这样一个曾经的同伴?
其他文献
谁能料想,1973年在一间小酒吧里由一品脱啤酒触发灵感所诞生的‘惠布瑞特环航挑战赛’,在历经无数挑战后,如今成为全球最大的航海比赛。这项赛事1998年更名为‘沃尔沃环球帆船赛’,每四年举办一次。比赛时间通常历时九个月,航程39,000海里,素有‘海上马拉松’的美名。  2008年10月11日,2008~2009沃尔沃环球帆船赛(Volvo OceanRace)从西班牙阿里坎特港正式启航。参赛的船队
哈勃望远镜拍下的那些炫美的图片激发了埋藏在人类内心深处最原始的飞天梦。“到那一游”成为人们仰望星空时的一种慨叹,然而突然有一天,这种慨叹竟然成为现实,我们旅游的目的地从伸手够得着,用眼睛看得到的地球景观变成了肉眼无法辨识本质的太空天地。这可是着实把很多人吓了一跳,可是,亲爱的朋友,别怕!这个世界,因为有些梦想还能成真而变得格外美好。您说呢?    眼见为实    当太空不再遥远,上天也不只是科研成
第一次去西藏,不知道会用多少钱。自己打了一学期的工,加上省吃俭用,攒了1000块。爸爸妈妈担心我,又给寄了1000块。在1995年,2000块钱等于我七个月的生活费。我把爸爸妈妈的钱缝进了裤腰,我对自己说,就1000块,我偏只花这么多!  可是,即使这样省了又省,我也还是不可救药地走到了没钱的边缘。几次摸着厚厚的裤腰,犹豫着是剪还是不剪。最终还是决定,无论如何,死撑到底!  从西宁坐到西安如果我买
早在哥伦布之前,维京海盗们就已经从水路抵达格陵兰岛,甚至美洲。1882年,Fridtinf Nansen(南森,1861~1930,挪威北极探险家,博物学家及外交家,曾获1922年诺贝尔和平奖)续写了维京人的传奇,他使用一艘捕猎海豹用的渔船穿越格陵兰水域:1893年他踏上了一生中最艰巨的远航,操纵“前进号”(阿蒙森后来的南极远征也使用了这艘船)前往北极。按计划,船将沿“东北航线”行驶直至被冻结在浮
算命先生说我命中多驿马,会不断地东游西走。事实也验证了算命先生的说法,从一步跨进成年之列那天起,我就开始了我的驿马之行。  而今,在不断更新的行程记录中,我又多了一个旅伴:我的女儿—佳佳。  怀孕时憋了几乎一年没出门,孩子一生下来,我就算计着得赶快出门透透气了。当知道2005年的夏天在青海省同德县的草原上将举办一次草原盛会时,我便开始准备行囊了。曾经很多朋友说我有了佳佳就不会再出门“瞎逛”了,可是
一年一度的“丛林王”争霸赛即将开始了,裁判狮子和副裁判豹子在台上正准备宣布比赛规则……  “等等,我也要参加。”一个黑影突然跑来。大家仔细一看,竟是堂堂的森林之王——老虎。豹子莫名其妙地问:“您已经是森林之王了,难道还要参加这小小的比赛?”老虎火冒三丈,大吼道:“这是关于王的竞争,我当然要来,明天还有一个‘海洋之王’争霸赛等着我呢!”豹子恍然大悟,原来老虎想讓各类的“王”非它莫属,豹子只得拍手叫好
旅行国家-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    行程安排    在加德满都谷地体验奇异的尼泊尔纽瓦丽尔文化后,到安纳普尔娜山区尽览喜马拉雅山区壮丽的风光,之后到它南部奇特旺进行热带丛林探险之旅,最后到佛祖诞生的兰毗尼朝圣。  结束尼泊尔的神奇之旅,由派拉瓦口岸进入印度这个被喜玛拉雅山脉滋养的古老国家,先到圣城瓦纳拉西体验生与死的不同感受,再到卡久拉霍接受性爱文化的教育,接着便是凝聚印度文化精髓的阿格拉、斋
中国北方很多城市里的驾驶员,其实在雪天都是训练有素的狼,他们可以开着不挂轮胎防滑链的小车以四十多公里的速度游刃有余,而且也不出事故。而中原地区或者南方的驾驶员则在这样的天气下显得经验不足一般一场雪足以搞瘫个城市的交通。每时每刻每秒,以二十公里速度开车的人,神经紧绷得几乎要断了。这还是在城市里,如果是在野外,一旦车辆因打滑失控,那汽车就变成一个一吨半重的超级大冰球,它滑到哪里才能够停下来,只有听天由
理想中的昆仑是神奇的,“飞起玉龙三百万”,从远古开始,昆仑山就成为中华各民族共同向往的圣地,是中国一大神话体系的发源地。但现实中的昆仑山地区是险峻荒凉的,虽处于贯通新疆与西藏、青海三省区的枢纽的重要位置,却自古以来人迹罕至。至于对昆仑的探险考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只有极少数的外国探险家、传教士到过这里,收集了一些零星资料。  时至近代,由于一些外国探险家的出现,这一状况发生了变化。就像近代新疆乃至
古    时间段:公元前四世纪开始  定位:仙人之地  关键词:《山海经》、西王母  昆仑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有距离感的,这并不单纯是指它的地理位置之偏、绝对高度之高,也意味着它的繁华是很多年前的事情。没错,它的古。  初见昆仑山,要追溯到战国时期。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有“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禹贡》中有“黑水,昆仑山扩展惟西北”,屈原在《天问》中有“黑水玄趾”之说,王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