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计信息化也随之发展,传统的会计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当前我国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新时代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会计技能教育如何与新经济环境融合、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分析。
关键词:会计教育;现状分析;教学变革
一、我国会计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会计教育观念的落后
传统的会计教育是以会计核算作为主要工作内容,侧重培养的会计人员的核算能力。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基础会计核算工作可以大大提高会计核算、传递会计信息数据的速度,大大提高了財务工作效率,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能将从业务记录员转向决策参与者。显然,传统的会计教育观念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此外,当前的大部分中高职会计教育普遍存在”双证毕业”的现象,认为学生只要取得了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就意味着能够找到工作。在这样的认知引导下,学校注重考证,学生较多学习精力用于考取资格证书,忽视了自身其他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不相符
中高职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对会计专业来说,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如何做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减少用人单位的培养成本,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是关键。但是,当前中高职院校大多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过于关注知识和技术的传授,缺少结合实际工作环境的实践。即使是会计电算化课程,也大多停留在会计软件操作的层面上,涉及分析、管理方面的课程偏少且缺乏一定的深度与宽度;虽然开设了相关的会计实训课程,如成本会计实训、出纳实训、会计综合实训等,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也只是对技能进行单纯的重复性训练,没有真正的与企业实际业务接轨。并且,会计实训课程仍以手工账务处理为主,而当今社会中企业基本都是使用财务软件进行经济管理,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运用各种会计软件处理企业日常经济业务。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相脱离,导致无法实现培养目标。
(三)教学模式陈旧
当前的中高职会计教育仍旧是教师作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大多数会计教育者仍然以传统教材为主开展教学活动,对经济业务的描述用文字,对会计的处理用复式记账,对业务的讲解和处理也只是停留在写分录、编凭证、登账簿层面上,而对经济业务的形成、流转、审核缺少解读和说明。由此导致学生对经济业务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述上,一旦到工作岗位中,面对诸多的票据、合同和原始凭证,就会束手无策,不知所措,这也是很多会计毕业生的通病。
(四)教材内容滞后
目前许多会计教材存在严重滞后的情况,税率未及时修改,未对新型财务管理工具进行补充,缺少专门针对各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及工作职责的教材。教材所举案例虽然较为经典但也较为久远,无法体现当下的时代特征。这使得学生无法掌握会计领域的最新进展,无法与时俱进,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
(五)会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中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大多数是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就直接进入学校担任教师。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实际业务的认知缺乏,操作经验缺乏,业务流程认识缺乏,由此,传授知识的形式也只能是根据教材所言,甚至很多是建立在空想的基础上。有些中高职院校针对这种情况,采取要求教师寒暑假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以积累自己的实践经验,但实施情况并不乐观,因为教师顶岗时间较短,对顶岗实习企业的具体业务不熟,企业基本不会把重要的业务交由教师处理,教师在企业的顶岗实习也是收获甚微。现在,有些高职院校在倡导培养“双师型”教师,所谓的“双师”也仅仅是停留在资格证的考取上,而并非真正的双师。基于以上各种情况,导致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够,对学生的实践指导也就陷入尴尬的境地。
二、对新经济环境下会计教育的探索
随着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会计教育必须加快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步伐,有效落实信息化时代下会计教育理念,才能确保会计教育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新经济环境中,会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该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会计教育理念
在新经济环境下,会计正从“财务会计”转向“管理会计”,作为会计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会计教育观念,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思想非常重要。
(二)改革课程体系设置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打破传统会计学科的狭隘视野。为了适应会计工作方向转移,学校在设置会计课程体系时,应当将会计教育与会计信息化紧密结合,保证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围绕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学校应增设高级 Excel、数据获取与分析等课程,加强学生数据处理与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创新课堂教育
利用互联网将会计软件、报税系统、开票系统引进课堂,让学习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直接与实务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建立感性的认识,增进理解和知识的消化吸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中,增加运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对具体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职责的教学及训练,避免泛泛而谈,提高学习内容的实用性。
(四)增强校企合作
教师需要走进企业走进现场,更多地去动手做,动脑想,用心思考,让自己成长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能手,这样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是最新最实用的会计知识、会计技能,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学生通过到企业观摩、实践,可以理论实际相结合,掌握具体会计工作岗位的要求,并掌握相应的技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下,中高职会计教育既要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的人才培养要求、也要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更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以及社会企业的支持,方可培养出适应社会日益提高标准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静.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现状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10)
[2]徐倩.“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会计教育教学创新模式探析[J].纳税,2019(08)
[3]张丽华.新时代新使命,继续教育助推会计行业转型[J].财务与会计,2018(14)
关键词:会计教育;现状分析;教学变革
一、我国会计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会计教育观念的落后
传统的会计教育是以会计核算作为主要工作内容,侧重培养的会计人员的核算能力。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基础会计核算工作可以大大提高会计核算、传递会计信息数据的速度,大大提高了財务工作效率,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能将从业务记录员转向决策参与者。显然,传统的会计教育观念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此外,当前的大部分中高职会计教育普遍存在”双证毕业”的现象,认为学生只要取得了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就意味着能够找到工作。在这样的认知引导下,学校注重考证,学生较多学习精力用于考取资格证书,忽视了自身其他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不相符
中高职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对会计专业来说,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如何做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减少用人单位的培养成本,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是关键。但是,当前中高职院校大多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过于关注知识和技术的传授,缺少结合实际工作环境的实践。即使是会计电算化课程,也大多停留在会计软件操作的层面上,涉及分析、管理方面的课程偏少且缺乏一定的深度与宽度;虽然开设了相关的会计实训课程,如成本会计实训、出纳实训、会计综合实训等,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也只是对技能进行单纯的重复性训练,没有真正的与企业实际业务接轨。并且,会计实训课程仍以手工账务处理为主,而当今社会中企业基本都是使用财务软件进行经济管理,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运用各种会计软件处理企业日常经济业务。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相脱离,导致无法实现培养目标。
(三)教学模式陈旧
当前的中高职会计教育仍旧是教师作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大多数会计教育者仍然以传统教材为主开展教学活动,对经济业务的描述用文字,对会计的处理用复式记账,对业务的讲解和处理也只是停留在写分录、编凭证、登账簿层面上,而对经济业务的形成、流转、审核缺少解读和说明。由此导致学生对经济业务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述上,一旦到工作岗位中,面对诸多的票据、合同和原始凭证,就会束手无策,不知所措,这也是很多会计毕业生的通病。
(四)教材内容滞后
目前许多会计教材存在严重滞后的情况,税率未及时修改,未对新型财务管理工具进行补充,缺少专门针对各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及工作职责的教材。教材所举案例虽然较为经典但也较为久远,无法体现当下的时代特征。这使得学生无法掌握会计领域的最新进展,无法与时俱进,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
(五)会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中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大多数是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就直接进入学校担任教师。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实际业务的认知缺乏,操作经验缺乏,业务流程认识缺乏,由此,传授知识的形式也只能是根据教材所言,甚至很多是建立在空想的基础上。有些中高职院校针对这种情况,采取要求教师寒暑假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以积累自己的实践经验,但实施情况并不乐观,因为教师顶岗时间较短,对顶岗实习企业的具体业务不熟,企业基本不会把重要的业务交由教师处理,教师在企业的顶岗实习也是收获甚微。现在,有些高职院校在倡导培养“双师型”教师,所谓的“双师”也仅仅是停留在资格证的考取上,而并非真正的双师。基于以上各种情况,导致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够,对学生的实践指导也就陷入尴尬的境地。
二、对新经济环境下会计教育的探索
随着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会计教育必须加快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步伐,有效落实信息化时代下会计教育理念,才能确保会计教育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新经济环境中,会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该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会计教育理念
在新经济环境下,会计正从“财务会计”转向“管理会计”,作为会计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会计教育观念,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思想非常重要。
(二)改革课程体系设置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打破传统会计学科的狭隘视野。为了适应会计工作方向转移,学校在设置会计课程体系时,应当将会计教育与会计信息化紧密结合,保证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围绕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学校应增设高级 Excel、数据获取与分析等课程,加强学生数据处理与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创新课堂教育
利用互联网将会计软件、报税系统、开票系统引进课堂,让学习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直接与实务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建立感性的认识,增进理解和知识的消化吸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中,增加运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对具体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职责的教学及训练,避免泛泛而谈,提高学习内容的实用性。
(四)增强校企合作
教师需要走进企业走进现场,更多地去动手做,动脑想,用心思考,让自己成长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能手,这样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是最新最实用的会计知识、会计技能,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学生通过到企业观摩、实践,可以理论实际相结合,掌握具体会计工作岗位的要求,并掌握相应的技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下,中高职会计教育既要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的人才培养要求、也要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更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以及社会企业的支持,方可培养出适应社会日益提高标准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静.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现状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10)
[2]徐倩.“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会计教育教学创新模式探析[J].纳税,2019(08)
[3]张丽华.新时代新使命,继续教育助推会计行业转型[J].财务与会计,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