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特色产品 打造特色产业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云南永平荣获“中华(黄焖鸡)美食之乡”美誉

来源 :餐饮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6日,2021年云南?大理永平第六届博南文化节期间,永平县荣获“中华(黄焖鸡)美食之乡”美誉。
  千年历史,千年积淀,铸就了“千古博南,味道永平”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永平地处山区,当地人家家养鸡,款待宾客最方便选用的食材是鸡;又因宾客大多急于赶路、饮食讲求快捷实惠,当地人则常用剁块后黄焖的方法制成黄焖鸡,色香味俱佳,深受食客喜爱。相传明代永历皇帝在云南时品尝了永平黄焖鸡后,就大为赞誉,传承至今。在永平,黄焖鸡不仅是待客的佳肴,更是人们家中的日常美食,人人喜爱,家家会做,吃黄焖鸡、做黄焖鸡已经成为永平人们的一种饮食习俗和生活方式。因此,永平黄焖鸡不仅与南方丝绸之路博南古道密切相关,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具有极强的大众性、民俗性,是永平美食中最具文化价值的代表品种。

食材与风味特色突出,营养价值高


  永平黄焖鸡选料和制作考究。其选料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最初大多选用永平当地人家中饲养的土鸡,风味好但饲养周期长、屠宰率低、产肉性能差、成本高;20世纪 80年代,白羽肉鸡进入我国,因饲养周期短、屠宰率高、产肉性能好、成本低,一度成为永平黄焖鸡的所选食材之一,其缺点是肉质较差;但不久就再次选择以农家散养的博南山鸡、土杂鸡等为主要食材,尤其是仔鸡,因其品质优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食品高质量的需求。
  黄焖鸡的烹制方法是将土仔鸡宰杀、洗净后剁成块,与干辣椒、花椒、葱、姜、蒜、八角、草果、食盐、豆瓣酱等调料一起焖制而成,其风味特色是色泽黄褐,质地外焦里嫩,味道咸鲜、微麻辣,有草果、花椒、辣椒和豆瓣等复合香味,浓郁扑鼻,在全国多种黄焖鸡的制作和风味中独树一帜。此菜所用鸡肉富含蛋白质、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等,营养价值高,其中所含丰富的精氨酸对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辅助调节血压等有良好作用。

黄焖鸡市场繁荣,产业链初步形成


  永平黄焖鸡诞生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也因古道繁荣于当代。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永平黄焖鸡”这一民间传统品牌相继在大理、保山、芒市、楚雄州、怒江州、思茅、昆明等地的眾多饮食品牌中占据一席之地。如今,永平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通往保山、怒江、德宏等地和缅甸、印度等南亚国家的交通要冲,有320国道、杭瑞高速公路、中缅油气管道和正在建设的大瑞铁路,无数往来的客商和旅游者停车永平、品尝以黄焖鸡为代表的永平美食,造就了曲硐美食一条街、黄焖鸡美食一条街等,促进了永平餐饮业的发展与繁荣。



  同时,永平黄焖鸡还积极走出县域,在大理、昆明、丽江等地乃至全国发展,尤其是大理的“三月街”更是永平黄焖鸡的集中展示地和重要市场。每到一年一度的大理“三月街”民族节时,永平县都要组织大批的烹饪名师和店铺到场,专门为游客烹制“永平黄焖鸡”,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近年来,永平全县平均每年约有200余户餐饮企业参与“三月街”地方特色小吃展销活动,其中最多的一户一天销售黄焖鸡达600余只,仅黄焖鸡一道菜销售收入就达6万余元。据统计,目前永平县经注册的餐饮户有1100余户(其中专营和主营黄焖鸡的餐饮户约700余户),从业人员达6000余人。餐饮业年销售额连续 3年达2亿元以上,2019年销售额为4.1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9.34%;2020年受疫情影响,游客人数大幅下降,餐饮销售额为2.87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8%,餐饮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第三产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随着黄焖鸡市场的繁荣,促进了以黄焖鸡为龙头、一二三产业联动的局面,基本形成了“玉米种植——土鸡(博南山鸡等)养殖——黄焖鸡烹制、加工——黄焖鸡系列产品销售(堂食、外卖、电子商务)”等黄焖鸡产业链。

人才培养持续发力,促进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永平县在黄焖鸡制作的人才培养上采取了多种方式。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紧密结合,通过持续的人才培养,促进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永平县职业高中是永平县唯一一所集全日制职业教育、开放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县属职业高中,拥有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和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已连续9年招生、毕业生200余名,两个专业现有在校学生约140人,每年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约1000人次,黄焖鸡特色美食也成为每位学生的必修课,为永平当地美食传承培养了后备力量。
  脱贫攻坚以来,永平县组织开展了以乡村厨师、农家菜烹饪、中式烹调师等为工种的系列黄焖鸡制作培训,以提智、提技两个方面为抓手,全面深化转移就业工作。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组织开展黄焖鸡制作培训86期、4300人次。通过人才培养,不仅为黄焖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而且带动了创业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构筑形成了具有永平特色的黄焖鸡乡厨劳务品牌。如今,通过培训实现转移就业1290人次,永平黄焖鸡产业带动辖区劳动力年务工收入达360余万元以上;激发创业152人,带动辖区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582人次。同时,还带动农民增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县博南山鸡户均养殖数在50只以上,年带动收入达3000元以上,农户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改善。尤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90%都在养鸡,不仅获得收入,而且解决蛋和肉的问题,做到了“吃不愁”,对脱贫攻坚起到重要作用。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推动黄焖鸡产业不断发展






  永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大力支持黄焖鸡产业发展。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08年成立永平县餐饮和美食行业协会。2011年,将黄焖鸡制作技艺申报并获批大理州州级非遗项目,此后又申报并获批该项目的系列传承人,传承弘扬黄焖鸡制作技艺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自2016年以来,每年的9月中下旬举办“云南大理永平博南文化节”,现已成功举办六届,且主题都离不开永平的“鸡”文化产业。2019年7月,正式出版《味道永平—黄焖鸡美食之乡》一书,梳理了永平黄焖鸡产业发展状况、黄焖鸡的营养分析和产品标准化建设、鸡文化、烹饪技艺特点等内容。2020年,制定了《永平县加快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加快产业培育壮大的实施意见》等,委托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编制起草了《永平县餐饮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全面启动明厨亮灶改造工程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规范建设了县城集贸市场活禽交易、宰杀和肉类清洗区等设施,同时扶持博南山鸡养殖场代表企业建立博南山鸡养殖标准体系,形成综合性、集约化产销一体的现代家禽企业。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黄焖鸡产业不断发展。此外,云南省餐饮协会也积极支持永平黄焖鸡产业发展,如通过培训考核评选出16家首批黄焖鸡美食推荐餐厅、25位黄焖鸡美食技艺传习人、14位餐饮服务之星。



  永平县委、县政府表示要紧紧围绕人民美好生活所需,以“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从产品与服务、产业供应链、市场主体与市场体系、饮食文化和人才体系建设五方面入手,夯实基础,打通堵点,补齐短板,推动永平黄焖鸡产业更高质量發展,并以点带面,带动永平一二三产业及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全面发展;要加快产品、服务品质提升和创新,满足多层次、场景化消费需求;要建设现代化永平黄焖鸡供应链体系,以餐带产振兴乡村;要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要以博南文化为核心,推动饮食文化与城市文化融合、餐饮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要全力重视餐饮人才体系建设,实现传承技艺与促进就业的有机统一,引导和发展绿色生产、生活,把“中华(黄焖鸡)美食之乡”建设成为健康、文明、绿色、生态的美食之乡。


其他文献
冬阴功是许多外国游客品尝的第一道泰餐,也是泰国民众心目中的“国菜”。泰文中“冬阴”指酸辣味道的汤,“功”指大虾,“冬阴功”直译过来就是“酸辣大虾汤”。冬阴功以大头虾和蘑菇为主要原料,辅以椰奶、辣椒、青柠汁、香茅草、南姜等多种泰式香料,口味浓郁,有醒脑提神、排出湿气的作用,是非常典型的泰国菜,在东南亚地区很受欢迎。  鉴于冬阴功在泰餐中的特殊地位,近年来,泰国政府开始积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冬阴
2021年5月刊,小编刚刚在本栏目推荐了《儒厨烹饪艺术坊创新菜集锦第四部》的“儒”,时隔三个月,第五部“学”也摆在了案头,出书速度之快,令人钦佩。至此,《儒厨烹饪艺术坊创新菜集锦》全套“儒厨烹艺学”(第1—5部)均印制成册。  《儒厨烹饪艺术坊创新菜集锦》全套书概括了“四书五经”的儒家文化,春夏秋冬的季节食材,中西合璧的烹饪方式,创意无限的精美菜点,不仅迎合市场的大众口味,也是从业人员的得力工具书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餐饮产业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消费产业和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民生产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统领下,餐饮产业势必在社会、经济、文化和
食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俗语说:“欲使身体好,药补不如食补。”油印本《食治本草》由老中医姜卿云1980年编写,就日常食物中,讲求防治疾病的方法,采集动植物食品凡365种,据历代有关食物本草的文献与食物营养的资料,列为饮水、植物、动物等三编,分为谷菽、蔬菜、果实、菌藻、五味、禽兽昆虫、水族等七门。《中国药粥谱》由辽宁科技出版社1984年10月出版,本粥谱是通过积累临床经验和收集民间验方及历代医学家的
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吃蟹历史。在长江三角洲,考古工作者在对上海青浦的淞泽文化、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层的发掘时发现,在先民食用后的废弃物中,就有大量的河蟹蟹壳,这表明中国人吃蟹的历史十分悠久。  “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的品蟹文化,从魏晋时有“蟹神”之称的毕卓开始,影响着古人的品蟹观。此种吃蟹,被文人雅士视为高雅闲适的情趣。这种情趣,后来发展到吃蟹、饮酒、赏菊、赋诗四位一体,成为金秋的风流韵事。秋
每年的金秋十月,墨西哥圣佩德罗·德·阿托克潘小镇都热闹非凡,规模盛大的全国莫莱酱博览会在此举行。莫莱酱是墨西哥一种烹制肉类菜肴的传统调味酱,用巧克力、谷物、坚果和辣椒等原料研磨、烘焙制成。圣佩德罗小镇90%以上的居民都以制作莫莱酱为生,小镇因此出名,每年的莫莱酱博览会也在此举行。  “它不仅是一场美食盛会,更是生产者、艺术家、商户、手工艺者甚至整个社会的一次集会,他们交流美食知识、产品和经验,帮助
白露过后,晨有露珠,转眼又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  秋分,是秋季第四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间,秋色平分,是一年里最宜人的季节,不冷也不暖。这一天,也是第四个“中国农
金九银十,中秋佳节的消费力度不容小觑。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各地掀起节日消费热潮,餐饮、旅游、电影等消费市场火热。湖北、山西、河南等多地发放消费券,进一步刺激居民消费意愿,释放节假日消费潜力。  文化和旅游部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中秋节假期3天,全国累计国内旅游出游8815.9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中秋假期的87.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1.49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