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还是过失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32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将危险驾驶罪定性为故意犯罪,不符合法律规定和客观真实,不能合理解释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三罪的关系,不能合理解释打击该罪共同犯罪的理由,不能合理解释吊销犯罪人从业资格的理由。从合理性角度考量,危险驾驶罪是过失犯罪,不是故意犯罪。
  关键词 危险驾驶罪 故意 过失 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D91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10.072
  Deliberate or Negligent--Thoughts on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rime of Dangerous Driving
  YANG Xianghua
  (Hunan Police Academy, Changsha, Hunan 410138)
  Abstract The crime of dangerous driving is characterized as intentional crime, which does not meet the legal requirements and objective truth. It cannot reasonably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ngerous driving offences, traffic accidents, and dangerous crimes against public safety. It cannot reasonably explain the reasons for cracking down on the crime of joint crime. The reason for revoking the qualifications of the perpetrators cannot be reasonably expla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ationality, dangerous driving crime is a crime of negligence, not a deliberate crime.
  Keywords crime of dangerous driving; deliberately; fault; rationality
  1 故意还是过失:这是一个问题
  刑法中的犯罪,其犯罪主观方面,要么是故意,要么是过失,对于绝大多数罪名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但对于危险驾驶罪来说,却是一个问题,一个很大的问题。说其是一个问题,是因为从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危险驾驶罪到现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关于该罪犯罪主观方面的争议,就没有断绝过。说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因为故意还是过失,事关该罪的打击范围即是否打击共同犯罪的问题,事关该罪和相关犯罪的关系,事关犯罪人是否应被吊销相关从业资格的问题,问题不可谓不大。
  几年争议下来,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刑法理论界,持故意或过失的观点都有,并且旗鼓相当。但司法实务界,越来越多的司法实务工作者转向了故意说,并且持故意说的人慢慢成为司法实务中的主流。打击危险驾驶罪共犯的判决从无到有并逐年增多的事实,因犯危险驾驶罪而被吊销相关从业资格的人越来越多的事实,能很好地反映这种观点的转变趋势。
  司法实务工作者转向故意说,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权力具有天然的扩张性。主张该罪为故意犯罪,打击的范围更大,对犯罪人利益的影响更大,也就意味着司法工作人员手中的权力也越大。因此,故意说,从某种意义上讲,迎合了司法工作人员扩张权力的欲望。这种观点的转变,是非理性的。司法实务中对该罪的处理方式,不代表争议的终结。在出台司法解释统一观点前,故意還是过失,依然会是一个问题。
  笔者认为,故意还是过失,从刑法理论、罪与罪的关系、刑事政策等角度,通过分析故意和过失对于危险驾驶罪的合理性,能够找到问题的应然答案。
  2 故意和过失:合理性分析
  2.1 故意和过失,在符合刑法相关规定和符合客观真实方面的合理性分析
  主张危险驾驶罪的罪过是故意的观点,是根据该罪的犯罪行为为故意推导出来的,因为醉酒驾驶、追逐竞驶等行为是故意的,所以该罪是故意犯罪。而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故意不是对行为的心理态度,而是对结果的心理态度。因此,根据行为是故意推导出该罪的罪过是故意的观点,直接违背了刑法关于犯罪故意的规定,是错误的和不合理的。
  持故意观点的学者可能会认为,该罪的犯罪故意不是对危险驾驶行为的心理态度,而是对危险结果的心理态度,即明知自己的危险驾驶行为会对公共安全造成危险,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险发生。笔者认为,这样定义危险驾驶罪的犯罪故意,理论上无懈可击,但却并不符合危险驾驶人的客观实际。从客观真实的角度分析,没有哪个危险驾驶人希望或放任对社会的危险,往往是认为不会有危险。也就是说,危险驾驶人对该罪的危险结果,从客观真实的角度判断,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心态。故意,不符合客观真实。
  2.2 故意和过失,在解释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三罪关系上的合理性分析
  (1)在解释危险驾驶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关系上的合理性分析。如果是故意,那么,危险驾驶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就都是故意犯罪,且都是危险犯,只不过前者是抽象的危险犯,后者是具体的危险犯。在使用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共安全时,两罪具有很大的同质性。按照这种观点,区分两罪,从犯罪主观方面是区分不了的,因为都是故意。只能从危险是否具体的角度,只要是具体的危险,比如在闹市飙车,即使没有发生任何后果,也要定性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不能定危险驾驶罪。这就意味着,在行为人采取实际措施避免了危害结果发生的情况下,仍然推定行为人有放任危险结果发生的故意。   如果是过失,就可以从主观方面区分危险驾驶罪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主观方面可以通过考虑危险驾驶的时间、地点、后果等情况综合认定。特别是后果,危险驾驶人都会采取措施避免危害社会,在危险驾驶没有造成任何后果的情况下,应当说行为人的避免行为是有效的,应该推定行为人的主观心态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将行为定性为危险驾驶罪。只有在实际造成后果的情况下,才能推定行为人是间接故意,放任结果发生,将行为定性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两相比较,认定该罪是故意犯罪,危险驾驶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将变得同质而难以区分,即使能区分,在没有任何危害结果的情况下,推定行为人有放任的故意,定性也不合情理和实际。而认定该罪是过失犯罪,从主观方面区分,两罪界限明显,更能厘清该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关系。
  (2)在解释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三罪关系上的合理性分析。我们知道,危险驾驶行为,在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即构成危险驾驶罪,同时还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按照想象竞合犯的定罪规则,应该从一重罪处理,定交通肇事罪。
  而如果危险驾驶罪是故意犯罪,那么,我们以造成抽象的危险、具体的危险和重大事故三个不同后果为例,来说明结论的荒唐性。危险驾驶行为,造成抽象的危险,只能定性为危险驾驶罪,处6个月拘役以下刑罚;造成具体危险,只能定性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处3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造成实害的重大事故时,却可能定性为交通肇事罪,在3年有期徒刑以下判刑。这样的结论,显然不符合常理,造成实害的重大事故时,仍然定性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才合理。也就是说,如果危险驾驶罪是故意犯罪,就没有交通肇事罪的存在空间。危险驾驶行为不管造成具体危险还是实害后果,都应该定性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不能定交通肇事罪。
  而如果危险驾驶罪是过失犯罪,不管是造成抽象危险还是具体危险,行为人都是过于自信的过失,都定危险驾驶罪。只有在造成实害的重大事故的情况下,才发生向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转化,对重大事故如果是过失,就定前者,如果是故意,就定后者。这样,三罪的关系才能得到合理处理。
  2.3 故意和过失,在打击范围上的合理性分析
  如果危险驾驶罪是故意犯罪,机动车驾驶人以外的人,如果符合该罪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则必须作为共同犯罪人予以打击。也就是说,指使他人危险驾驶的人、有义务阻止他人危险驾驶而没有阻止的人将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共犯。而如果将危险驾驶罪定义为过失犯罪,其犯罪主体将被限定为机动车驾驶人,除非有特殊规定,机动车驾驶人以外的人不构成该罪。一个打击共犯,另一个只打击机动车驾驶人,在打击范围上,谁更合理?
  笔者认为,将危险驾驶罪定义为过失犯罪是合理的。定义为故意,从而打击该罪的共犯,具有以下不合理之处。
  (1)打击危险驾驶罪的共同犯罪,不符合刑法的谦抑性,不符合刑事立法政策。遏制危险驾驶犯罪,刑法应该是最后的手段。从刑事立法政策的角度考量,如果通过打击较少的人能够遏制这种犯罪,就没有必要将更多的人作为犯罪人处理。这是由刑法的歉抑性决定的。危险驾驶罪入罪后,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等观念已深入人心。危险驾驶现象也越来越少。说明该罪的立法设计是合理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也就是说,只打击危险驾驶人,就完全足以遏制这种犯罪,没有必要将指使他人危险驾驶的人等人纳入打击范围,给予其行政处罚即可。
  (2)打击危险驾驶罪的共同犯罪,不符合刑法的规定。根据刑法第133条之一的规定,危险驾驶罪实际上是不打击共同犯罪人,只打击机动车驾驶人的。第133条之一规定有四种危险驾驶类型:追逐竞驶型、醉酒驾驶型、超速超载型、危险化学品型。这四种类型的危险驾驶罪,只有机动车驾驶人才能构成。对于机动车驾驶人以外的其他人,该条只规定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超速超载型、危险化学品型危险驾驶负有直接责任的,可以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这样规定,一方面意味着追逐竞驶型、醉酒驾驶型危险驾驶是不打击机动车驾驶人以外的人的。另一方面,意味着该条将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纳入了危险驾驶罪的打击范围,并不是以共同犯罪的名义。因为如果危险驾驶罪是故意犯罪,有共同犯罪,那这种规定就完全没有必要,根据共同犯罪的原理,就可以将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纳入打击范围。
  (3)打击危险驾驶罪的共同犯罪,将同时不合理地扩大交通肇事罪的打击范围。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原则上只能是机动车驾驶人,对于机动车驾驶人以外的人,司法解释仅仅将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承包人、单位领导纳入打击范围,规定这些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车肇事的,也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其他人指使、强令机动车驾驶人违章驾车肇事,是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的。
  如果危险驾驶罪打击共同犯罪,将指使他人酒后驾车、指使他人追逐竞驶、指使他人速超载的,并且不是车主、单位领导等的人,作为共同犯罪定罪。那么,举轻以明重,在危险驾驶没有造成重大事故的情况下,这些人都要负刑事责任,那么,一旦肇事造成重大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时,这些人更应该承担刑事责任而构成交通肇事罪。这显然会大大扩张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范围,这明显是不合理的。
  2.4 故意和过失,在吊销相关从业资格问题上的合理性分析
  全国已有一定数量的人,因为犯危险驾驶罪,被吊销了律师执照、鉴定人执照等从业资格。这是将危险驾驶罪看着故意犯罪的结果。笔者认为,这样处理的合理性、必要性都值得怀疑。首先,最高六个月的拘役,已完全足以遏制危险驾驶犯罪,无需再给予相关从业资格处罚。其次,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比危险驾驶罪重,犯重罪交通肇事罪不需要吊销相关资格,犯轻罪危险驾驶罪反而需要吊销相关从业资格,后果严重失衡。再次,犯危险驾驶罪的人并不是道德品质差,而是安全意识差,其品德上并未失去从事相关职业所应有的公平公正立场。吊销相关从业资格,和危险驾驶罪的犯罪性质不符。而如果危险驾驶罪是过失犯罪,则可以避免吊销相关资格,避免上述不合理性。
  3 是过失不是故意:应然的结论
  综上所述,将危险驾驶罪定性为故意犯罪,不符合法律规定,不符合客观真实,不能合理解释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三罪的关系,不能合理解释打击该罪共同犯罪的理由,不能合理解释吊销犯罪人从业资格的理由。从合理性角度考量,危险驾驶罪是过失犯罪,不是故意犯罪。
  参考文献
  [1] 陆诗忠.再论“醉酒型”危险驾驶罪的主观罪过[J].法治研究,2018.1:46.
  [2] 李翔.危险驾驶罪主观方面新论[J].法商研究,2013.6:39.
其他文献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促使了教室环境和设备的直接改变,未来教室成为课堂教学的支撑环境和主要阵地。技术的改变同时倒逼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转变,如何借助未来教室,打造情境探究式课堂,从而提升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成为课改的前沿。  关键词 未来教室 情境探究式课堂 历史核心素养  0 引言  2012 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 - 2020 年) 》指出:“推进信息技术与
期刊
摘 要 本文在分析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Excel教学改革实践,提出基于应用场景的分层实践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分层教学实施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 应用场景 分层实践教学 教学任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10.049  Research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失能老人,主要是以尿失禁长者项目的服务对象,针对失禁长者服务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四个维度的基础之上,分析失能老人服务的城镇失禁长者服务模式的优缺点,并挖掘该失禁长者服务在资金筹集、人员培养、机构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的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尿失禁长者 服务模式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
期刊
摘 要 辅导员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担负着学生的“保姆”“ 保安”“保洁”“保育”等多重角色的工作。笔者从事辅导员工作有两年时间,虽然学生口日常工作是一项琐碎、细致又十分重要的工作,但学生工作无外乎是从教育、管理、服务三个方面着手,因此探析从教育、管理和服务三个方面,以宽严相济的方式来探讨如何做一个“有温度有态度的辅导员”。  关键词 教育 管理 服务 温度 态度  中图分类号:G451
期刊
摘 要 专业学位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统一,与学术学位教育的根本区别突出表现在其人才培养模式上。以世界一流医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例,从培养目标、招生要求、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构成、学位授予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对比分析了其与医学博士学术学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异同,最后提出了提升我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保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专业学位 医学博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中国会展业的高速发展急需能直接上岗的会展从业人员,以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活动策划类课程为例,结合产学研融合成果,对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模式创新和课程改革项目设置展开讨论,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会展从业人员。  关键词 会展 活动策划 项目教学 实践能力培养 产学研融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
期刊
摘 要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审计比任何时候都重要,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社会进步的要求,高校作为审计人才的主要输出地,肩负培养审计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如何在高校开展审计趣味化教学进而让学生在业务实践中将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是当前审计教学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为例讲解审计独立性,初步探究审计趣味化教学,激发审计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 审计教学 趣味化 审计
期刊
摘 要 高校学生会是高校党委领导下、团委指导下广大同学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学生组织,是学校中引领学生先进思想,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主力军。加快推进高校学生会职能改革,对学生会组织体系和运转模式做出转型调整,是高校学生会组织进一步彰显工作效能和提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迫切需要。笔者通过对示例高校学生会改革开展一年来高校学生和学生会成员的主观反馈与客观现象进
期刊
摘 要 本论文以“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核心,针对地方高校特点,围绕如何建设这一根本问题,通过江汉大学最新科研论文信息,参照一流学科要求和标准,对照横向和纵向发展,分析江汉大学材料学科目前的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阐明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江汉大学的学科建设提供理论和实际参考。  关键词 学科建设 新兴高校 数据分析 双一流 论文信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期刊
摘 要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导下,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全面分析作为典型制造业名城的东莞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发现现阶段其人力资源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制造业转型升级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提出要培育、开发、吸引、留住高技能人才,进而解决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期帮助制造业顺利转型升级,保证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创新驱动 高技能人才 制造业 人力资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