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问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z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叙事案例研究”主要围绕教师的教学进行,直面教师的教学案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跟自己的专业对话,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设问式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很广泛,将一连串的设问贯穿于一节高中生物课,可使高中生物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设问式教学法;叙事案例;多媒体;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0-0090-02
  一、叙事案例
  叙事就是叙述事情,人们通过叙事延续历史,理解或讲述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叙事研究”是解读叙事性文本的基本工具。“叙事案例研究”主要围绕教师的教学进行,直面教师的教学案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跟自己的专业对话,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设问式教学法
  在面对教材中的知识时,学生的脑海中往往会有很多的问号。而教师则需要把这些问号提炼整合,以“设问”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活跃思维的引线,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设问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很广泛,下面笔者结合《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这节课的叙事案例谈谈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
  三、《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的叙事案例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二《细胞工程》的第一节内容。选修3是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揭示了一些新的原理、原则和规律,建立了一系列的新概念。本模块的教学并不是泛泛的科普或资料的搜集浏览,教学过程应通俗易懂,通过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的辅助,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这是很理想的教学预想,但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以下问题:
  (1)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开篇就导入细胞全能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由于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不能让学生完成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实验,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打破这样的限制?
  (3)不同种生物之间可以杂交吗?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了解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体会突破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其中新课的导入更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精彩的、恰到好处的情境导入,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从而积极思考,以最佳的状态来主动学习。而平庸的导入则会适得其反。
  对此,笔者展示多种多样的菊花图片。然后设问:“这些菊花是怎么长出来的?”有的学生回答是通过种子播种,有的学生回答是通过扦插等手段。其实,在某些条件下,可以利用它们的一片叶子、一片花瓣培养出来。再问:“为什么利用一片花瓣就能培养出一株完整植株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内容——细胞全能性。因为细胞全能性及细胞分化等内容在必修1模块中已经学过,所以可以用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回顾。如细胞全能性的原理即物质基础是什么?不同的细胞,全能性强度一样吗?受精卵、生殖细胞和体细胞相比,全能性最强的是哪个?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全能性相比,谁更强?为什么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弱呢?在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为什么呢?具有全能性和表现全能性是一个意思吗?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表现出细胞的全能性呢?通过这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回顾细胞全能性的知识,另一方面可顺利地把话题引入到本节课的重难点上——植物组织培养。
  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不能完成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得想方设法弥补不足,如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挖掘视频、图片来让学生体验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以“胡萝卜的组织培养”为例,授课过程如下。
  活动一:带领学生一起观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视频。抛出下列问题:(1)在组织培养实验中,为什么要调所用器械的灭菌和实验人员的无菌操作?(2)切取胡萝卜块时,要求切取含有形成层的部分,可以用胡萝卜的其他部分(如茎、叶、花)代替吗?
  活动二:结合过程视频,请学生将下列图解补充完整。重点讲解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等重要概念,特别是愈伤组织的特点。
  活动三:归纳总结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概念,从概念文字上对组织培养过程再分析。比如了解培养基的成分,特别是其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激素的使用,导出相关的论文中的数据进行佐证,指出按照不同顺序使用这两类激素,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当同时使用这两类激素时,两者用量的比例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又如培养条件,适宜的温度、pH、养料、激素等条件,以及脱分化和再分化对光的需求的不同,进而可以让学生通过填表格的形式比较脱分化和再分化。
  在掌握了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及要点后,再学习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比较简单了。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教材图2-4“番茄—马铃薯理想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要想让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在一起,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什么?(2)如何用温和的方法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3)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称为原生质体,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为什么能融合在一起?用什么方法融合?融合过程利用了细胞膜的什么特性?(4)如何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
  这些问题的设置顺理成章,因为学生已经知道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也已经知道了精卵结合时细胞膜的流动性,还知道酶的专一性,因此有这些知识作为基础,学生回答前两个问题轻而易举。结合概念和图形,展示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体的不同。原生质体的融合,必须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人工诱导,物理方法包括离心、振动、电激等,化学方法有利用聚乙二醇(PEG)法。教材图2-6展示“利用电激法将野生马铃薯和栽培马铃薯进行细胞融合”。此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百度搜出论文《马铃薯栽培种和野生种叶肉细胞融合及体细胞杂种鉴定》,从而了解到不同的融合方法效果可能不相同。这种图文结合的形式更能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奥秘,事半功倍。
  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笔者还尝试运用自主学习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客串“老师”来教授这部分知识。这样,既能考驗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反馈他们的自主学习情况,同时还能加深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但容易让学生成为观摩者;自主学习的课堂,将大讲台、大空间还给学生,发挥了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可容易迷失主线。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因此,如果将两者相结合,做到“教学做合一”,效果会更好。
  总之,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各种情境,巧设各种疑问,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枯燥的科技专题,学习方式也多角度变化,由简单的“教学生”变成“教学生学”,把教与学联系在一起,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这样的课堂将生动百倍,效果将显著提高。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其他文献
[摘 要]张樟老师开设了《静电现象的应用》展示课,这节课的教学特色是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关注教学内容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凸显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中掌握知识,进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观物探理;提升素养;展示课[中图
[摘 要]深度学习是促进意义学习、发展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从学生直接经验入手,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领、实验辅助、构建网络、优化评价”等策略,可以提升初中物理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初中物理;深度学习;复习教学[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0-0044-02复习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
[摘 要]针对电学综合复习,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尝试,即以学生比较熟悉且感兴趣的电动自行车为载体,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考,这样,不仅能全面复习电学知识,而且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词]电动自行车;电学问题;探究;综合复习[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0
[摘 要]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的复习教学为例,通过对常见的原子、分子的微观模型的辨识活动,建立起物质、化学式与微观粒子这三重表征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的微观图的辨识活动,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其宏观辨识能力;通过探析微观粒子在物理和化学变化中的不同,从微观角度加深学生对化学变化和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这一核心素养。[关键词]宏观辨识
[摘 要]对中学化学实验进行绿色化改进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以“绿色化学”理念为指导,对氯气的制取及其性质实验进行设计改进,构建综合性微型实验,实验装置简单,实验效果明显,同时减少污染,节约药品,是一个典型的“绿色化学”理念指导下的中学化学微型实验创新范例。[关键词]微型实验;绿色化学;创新[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0-0063-
[摘 要]通过赴美教学培训过程中几个带来思想冲击的镜头,反思了科学精神培养中东西方教学的差异。通过反思发现,东西方教学的差异表面上看是教学方式的差异,实质上是教学目标的定位差异,因此科学精神的培养要从教学目标这个根源着手。[关键词]科学精神;制定目标;赴美教学;美国教育[中图分类号] G633.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0-0074-02这是我第一次来
[摘 要]核心素养落实到初中科学教学中,包括科学核心知识、科学方法与科学思想三部分。文章以“物质的分类”的教学设计为例,采用问题教学法,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观念建构”教学策略,使科学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词]科学核心素养;分类观;物质的分类[中图分类号] G633.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0-00
[摘 要]在生物概念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实现生物概念的意义建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支架作用。在生物概念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时,应探测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发认知冲突,并开展“随机通达”教学,从而促进学生了解概念生态,解构概念属性,拓展概念联系,进而实现生物概念的意义建构。[关键词]思维导图;生物概念;支架[中图分类号] G633.91
[摘 要]将“论证”活动引入学科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及其本质的理解,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判断和决策等能力。基于图尔敏的“论证图式”,结合生物学科的教学特点,实施论证式教学,可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关键词]论证式教学;高中生物教学;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摘 要]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初中科学教学,顺应了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而导学案的引入,使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更加高效。基于此背景,针对如何更好地设计导学案这一问题,总结了导学案设计的四大原则,并根据相关原则设计了相应的导学案结构并配以案例,使导学案的设计更加清晰明了。[关键词]导学案;翻转课堂;初中科学[中圖分类号] G633.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