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群众文化源远流长,而且是最早产生的、最古老的文化艺术活动的基本形态,它几乎贯彻我国整个历史。为了表达人类的精神寄托和对理想的追求,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创造了狩猎舞、图腾崇拜、求神娱神、击石而舞、祭坛而舞等各种群众歌舞形式;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群众文化建设,即使在严酷的战争环境里,也从没放松群众文化建设,从1929年的《古田会议》到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党都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以指导在革命形势下的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建国以来,我们党领导下的群众更是创造了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浩然正气的群众大合唱、灵活风趣的故事会以及流动于街头巷尾的业余文艺小分队,都是群众文化的具体表现。然而,进入八十年代,特别是国家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群众文化变得冷清了许多,市场经济下的多种选择给传统的群众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一、群众文化遭遇的冲击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选择更加自由,更加多元,个体满足更容易引起人们的认同感,目前,多元化的市场文化消费,大众传播媒介的突起和群众文化结构的多元都对传统的群众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首先,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的文化消费给群众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人们的文化消費多了许多选择,如以商品形态存在的舞厅、音乐餐厅、电子游戏室、卡拉OK厅、台球室、网吧等,由于其灵活的文化样式,迅速赢得人们的青睐,而传统的群众文化,因为其单一枯燥,不能满足人们随意、洒脱、自然和清闲的心境而被人们遗忘。其次,大众传播媒介对群众文化的冲击。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电视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的位置已经越来越重要。因此,谁占领了媒介市场,谁便能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再次,群众文化结构的多元化,个性化对群众文化的挑战。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自主和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文化上的自我参与和自我欣赏,审美需要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群众文化消费,因为年龄、阅历、知识结构的不同,其欣赏结构也存在极大的差别。面对群众文化结构的变化,群众文化必须做出改变,以占领文化消费市场。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传统的群众文化必须做出改变。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在普遍中求特殊,在共性中表现个性,将工作做到小型化、多样化、具体化和实用化,以满足不同群众的不同文化需要。
二、发展群众文化的策略
稳定文化队伍。基层文化员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基层精神文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政府要顾全大局,增加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稳定文化队伍,为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必要的工作环境。并且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文化站专干队伍,为群众文化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抓好基层文化网络建设。基层文化馆是农村文化网的网头,起着核心作用。它能选择合适的方式把广大农村中具有参与文化活动兴趣和志愿的农民朋友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文化活动群体。而建立基层文化网的关键是要找准结合点,把文化网建设纳入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中,积极培养基层业余文艺团队。基层的文艺团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水平。同时,要发挥“点”的导向作用,开展网点结对,采取“抓大带小”、以强扶弱的策略,根据辐射效应,带动文化力量较弱的村落。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抓好民间文化挖掘。民间文化是村落的源头,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富有生活氣息,而且对老百姓最具召唤力和诱惑力,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力。新形势下,我们只有开动脑筋,以创新的精神改变传统群众文化活动僵硬死板的模式,我们的群众文化事业才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和喜爱。
(一)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
群众文化不能拘泥于任何一个环境和方式,而应该开展多种形式,利用多种空间。如目前流行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街头文化、商业文化、老年文化、青少年文化和广场文化等,都是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如果这些空间利用好了,那么群众文化工作就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二)发展通俗文化
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比较接近平常人的心态,更能亲切、生动地反映普通人的思维和情感,直视平凡的人生。因此,不仅在中国,就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大众也比较喜欢现代的、通俗的、潮流的文化艺术。而在我国发展群众文化的过程中,通俗文化却受到了抑制,不被重视,在以后的群众文化工作中,一定要改变过去的习惯。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人才,培养自己的通俗创作群体和表演人才。应当创造条件让群众文化工作者到通俗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学习经验,以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另外,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和应用现代化的音响设备、器乐设备也是发展通俗文化所不能缺少的,因为通俗的现代艺术离不开这些物质设备。它们也是现代艺术的组成部分。
(三)发展广场文化
广场文化是现实城市文化环境和综合文化实力的重要标志。在计划经济时代,广场文化一度非常繁荣,当时,广场成了城市居民主要的精神活动场所,为活跃当时的精神生活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广场文化虽没有以前那种特殊的地位,但仍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广场文化主要有四种形式,即街头文化、健身休闲文化、大型娱乐演出活动和广场美化。广场文化要避免政治、经济色彩过浓,避免过于功利性。广场文化应该有利于减轻人们日常劳作的疲劳和压力,使人们精神享受的愉悦的生活方式。其次,广场文化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虽然我们城市居民的收入有所上涨,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的比例仍然比较低,因此,必须考虑人们的经济承受能力。再次,要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广场文化应当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宗旨,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必须铲除那些低级趣味,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相背离的腐朽的和落后的精神垃圾。
群众文化建设是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城镇居民综合素质和城镇文明程度的基础性工程。因此,群众文化建设要坚持确保社区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真正惠及百姓的原则;坚持基础设施优先发展,为促进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原则;坚持与时俱进,推动群众文化载体不断创新的原则;坚持政府投入为主,整合群众文化资源,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群众文化建设,广大群众共驻、共建、共享群众文化的原则。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开创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局面,推动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要联系实际,必须要与时俱进,创新思路,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大胆的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一、群众文化遭遇的冲击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选择更加自由,更加多元,个体满足更容易引起人们的认同感,目前,多元化的市场文化消费,大众传播媒介的突起和群众文化结构的多元都对传统的群众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首先,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的文化消费给群众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人们的文化消費多了许多选择,如以商品形态存在的舞厅、音乐餐厅、电子游戏室、卡拉OK厅、台球室、网吧等,由于其灵活的文化样式,迅速赢得人们的青睐,而传统的群众文化,因为其单一枯燥,不能满足人们随意、洒脱、自然和清闲的心境而被人们遗忘。其次,大众传播媒介对群众文化的冲击。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电视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的位置已经越来越重要。因此,谁占领了媒介市场,谁便能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再次,群众文化结构的多元化,个性化对群众文化的挑战。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自主和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文化上的自我参与和自我欣赏,审美需要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群众文化消费,因为年龄、阅历、知识结构的不同,其欣赏结构也存在极大的差别。面对群众文化结构的变化,群众文化必须做出改变,以占领文化消费市场。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传统的群众文化必须做出改变。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在普遍中求特殊,在共性中表现个性,将工作做到小型化、多样化、具体化和实用化,以满足不同群众的不同文化需要。
二、发展群众文化的策略
稳定文化队伍。基层文化员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基层精神文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政府要顾全大局,增加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稳定文化队伍,为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必要的工作环境。并且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文化站专干队伍,为群众文化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抓好基层文化网络建设。基层文化馆是农村文化网的网头,起着核心作用。它能选择合适的方式把广大农村中具有参与文化活动兴趣和志愿的农民朋友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文化活动群体。而建立基层文化网的关键是要找准结合点,把文化网建设纳入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中,积极培养基层业余文艺团队。基层的文艺团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水平。同时,要发挥“点”的导向作用,开展网点结对,采取“抓大带小”、以强扶弱的策略,根据辐射效应,带动文化力量较弱的村落。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抓好民间文化挖掘。民间文化是村落的源头,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富有生活氣息,而且对老百姓最具召唤力和诱惑力,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力。新形势下,我们只有开动脑筋,以创新的精神改变传统群众文化活动僵硬死板的模式,我们的群众文化事业才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和喜爱。
(一)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
群众文化不能拘泥于任何一个环境和方式,而应该开展多种形式,利用多种空间。如目前流行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街头文化、商业文化、老年文化、青少年文化和广场文化等,都是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如果这些空间利用好了,那么群众文化工作就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二)发展通俗文化
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比较接近平常人的心态,更能亲切、生动地反映普通人的思维和情感,直视平凡的人生。因此,不仅在中国,就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大众也比较喜欢现代的、通俗的、潮流的文化艺术。而在我国发展群众文化的过程中,通俗文化却受到了抑制,不被重视,在以后的群众文化工作中,一定要改变过去的习惯。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人才,培养自己的通俗创作群体和表演人才。应当创造条件让群众文化工作者到通俗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学习经验,以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另外,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和应用现代化的音响设备、器乐设备也是发展通俗文化所不能缺少的,因为通俗的现代艺术离不开这些物质设备。它们也是现代艺术的组成部分。
(三)发展广场文化
广场文化是现实城市文化环境和综合文化实力的重要标志。在计划经济时代,广场文化一度非常繁荣,当时,广场成了城市居民主要的精神活动场所,为活跃当时的精神生活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广场文化虽没有以前那种特殊的地位,但仍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广场文化主要有四种形式,即街头文化、健身休闲文化、大型娱乐演出活动和广场美化。广场文化要避免政治、经济色彩过浓,避免过于功利性。广场文化应该有利于减轻人们日常劳作的疲劳和压力,使人们精神享受的愉悦的生活方式。其次,广场文化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虽然我们城市居民的收入有所上涨,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的比例仍然比较低,因此,必须考虑人们的经济承受能力。再次,要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广场文化应当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宗旨,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必须铲除那些低级趣味,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相背离的腐朽的和落后的精神垃圾。
群众文化建设是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城镇居民综合素质和城镇文明程度的基础性工程。因此,群众文化建设要坚持确保社区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真正惠及百姓的原则;坚持基础设施优先发展,为促进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原则;坚持与时俱进,推动群众文化载体不断创新的原则;坚持政府投入为主,整合群众文化资源,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群众文化建设,广大群众共驻、共建、共享群众文化的原则。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开创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局面,推动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要联系实际,必须要与时俱进,创新思路,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大胆的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