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这一重大举措,是构建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融合发展的重要教育培养理念,开启了劳动教育在全面育人体系中的新篇章。
当前,在激烈的选拔考试中,教育发展还存在“唯分数论”“唯学分论”“唯升学论”的思想倾向,学生的劳动教育占比较少,劳动教育逐渐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加之,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不够,一些学生不愿劳动、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甚至不尊重劳动果实、不尊重劳动人民,导致了动手能力差、抗挫能力弱、缺乏感恩感激之心等一系列问题,在面对复杂社会的生存挑战中,部分学生缺乏劳动的一技之长,实践与理论相互脱钩,往往采取躲避、逃避等消极的方式来应对现实生活,出现新时代的“高分低能”“巨婴”现象。因此,要加快新时代教育发展,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劳动教育正当其时。
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也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基本途径。劳动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第一目标,要全面发展劳动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日常培养、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社会教育的实践融合以及地方政府的导向引领,只有家庭、学校、社会、政府这四者紧密协作,环环相扣,才能真正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最终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体系。
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庭也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把劳动教育贯穿到家训、家规、家教之中,带头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要把劳动教育作为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家长要坚持把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家庭劳动行为日常化,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劳动实践机会,让孩子掌握洗衣、叠被、扫地、择菜、做饭、缝补衣物、种植花草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2~3项生活必备技能。要积极鼓励和动员孩子利用周末、节假日参加各种家务劳动、公益活动、生产劳动和社会劳动,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劳动中,增长孩子的劳动知识,延伸孩子的劳动思维,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孩子合理安排时间、科学管理财务、增长生活常识、拓宽视野等综合能力。
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学校劳动教育是学生劳动的主要阵地。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脱离了劳动,教育就成了无本之木,无花之果。学校要制定落实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明确课程实施机构和教职员工,并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剪纸、编织、木工、园艺、耕种、饲养等一系列课内、课外劳动项目,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热爱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外在动力。要创新劳动教育模式,通过联合办学、校园社团、邀请名家讲座等多种方式,聘请各级劳模、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学生家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担任兼职教师,开展校内劳动授课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要加强校园综合劳动实践,依托校园劳动月、主题劳动教育等活动,从班级清洁、校园保洁、环境绿化等方面划分清洁区域,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劳动,用自己的双手打造清、净、绿、美的校园环境。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建立校园农场,在校内实施校园劳动,面积小的学校可以联系周边农村,开展田间地头耕作、果园采摘等体验式劳动,让学生们在实践劳动中体悟辛勤劳动可敬、诚实劳动可贵、创造劳动可嘉的人生价值追求。
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关系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和尊重劳动的精神。在劳动教育方面,要落实社会志愿者包抓联系学校制度,指导学校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制定志愿者服务队主题和标志,采取结对子的方式共同开展劳动教育活动。鼓励企业、公司、种养殖农场等社会各方面资源,开放劳动实践场所,让学生在公益劳动中体验幸福生活,培养奉献爱心,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厚植家国情怀。社区、敬老院、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旅游观光景点和车站、广场、公园等场所,要搭建劳动教育活动平台,支持学生深入城乡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深入开展慰问老人、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植树、假期实践、旅游讲解等一系列公益劳动,通过在劳动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反思,让学生们从情感上高度认识劳动,从态度上极端重视劳动,从价值观上自觉参与劳动。
发挥政府在劳动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各级政府要积极弘扬宣传“工匠精神”和“劳动光荣”引领作用,教育引导大家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劳模典型事迹,让学生们从小树立“劳动者最光荣、劳动者最崇高、劳动者最伟大、劳动者最美丽”的劳动观念。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统筹安排,鼓励文化旅游、农林、科技、工业企业等开放劳动教育场所,辐射带动开发更多的学生综合实践场所、研学实践场所。教育、民政、文化旅游、卫健、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要组织构建劳动教育平台,为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实践场所、人财物力等相关保障。各级政府要为地方企业和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实践搭建桥梁,建立职业院校劳动实践基地,全面提高学生劳动能力与专业素养。要加强职业院校与中小学的无缝对接,定期开展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劳动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浓厚的职业兴趣爱好、人生职业规划、实践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是立身之基,劳动技能是立业之本。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体验生命价值、锤炼意志品质、增强担当情怀的重要载体。只有把劳动教育贯穿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各方面,大力培养劳动兴趣,增强劳动效果,实现知行合一,才能引导广大学生进一步崇尚劳动价值,弘扬奉献精神,完善自我追求,也才能为祖国培养出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兴平市陕柴小学
当前,在激烈的选拔考试中,教育发展还存在“唯分数论”“唯学分论”“唯升学论”的思想倾向,学生的劳动教育占比较少,劳动教育逐渐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加之,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不够,一些学生不愿劳动、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甚至不尊重劳动果实、不尊重劳动人民,导致了动手能力差、抗挫能力弱、缺乏感恩感激之心等一系列问题,在面对复杂社会的生存挑战中,部分学生缺乏劳动的一技之长,实践与理论相互脱钩,往往采取躲避、逃避等消极的方式来应对现实生活,出现新时代的“高分低能”“巨婴”现象。因此,要加快新时代教育发展,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劳动教育正当其时。
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也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基本途径。劳动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第一目标,要全面发展劳动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日常培养、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社会教育的实践融合以及地方政府的导向引领,只有家庭、学校、社会、政府这四者紧密协作,环环相扣,才能真正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最终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体系。
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庭也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把劳动教育贯穿到家训、家规、家教之中,带头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要把劳动教育作为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家长要坚持把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家庭劳动行为日常化,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劳动实践机会,让孩子掌握洗衣、叠被、扫地、择菜、做饭、缝补衣物、种植花草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2~3项生活必备技能。要积极鼓励和动员孩子利用周末、节假日参加各种家务劳动、公益活动、生产劳动和社会劳动,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劳动中,增长孩子的劳动知识,延伸孩子的劳动思维,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孩子合理安排时间、科学管理财务、增长生活常识、拓宽视野等综合能力。
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学校劳动教育是学生劳动的主要阵地。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脱离了劳动,教育就成了无本之木,无花之果。学校要制定落实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明确课程实施机构和教职员工,并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剪纸、编织、木工、园艺、耕种、饲养等一系列课内、课外劳动项目,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热爱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外在动力。要创新劳动教育模式,通过联合办学、校园社团、邀请名家讲座等多种方式,聘请各级劳模、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学生家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担任兼职教师,开展校内劳动授课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要加强校园综合劳动实践,依托校园劳动月、主题劳动教育等活动,从班级清洁、校园保洁、环境绿化等方面划分清洁区域,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劳动,用自己的双手打造清、净、绿、美的校园环境。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建立校园农场,在校内实施校园劳动,面积小的学校可以联系周边农村,开展田间地头耕作、果园采摘等体验式劳动,让学生们在实践劳动中体悟辛勤劳动可敬、诚实劳动可贵、创造劳动可嘉的人生价值追求。
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关系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和尊重劳动的精神。在劳动教育方面,要落实社会志愿者包抓联系学校制度,指导学校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制定志愿者服务队主题和标志,采取结对子的方式共同开展劳动教育活动。鼓励企业、公司、种养殖农场等社会各方面资源,开放劳动实践场所,让学生在公益劳动中体验幸福生活,培养奉献爱心,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厚植家国情怀。社区、敬老院、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旅游观光景点和车站、广场、公园等场所,要搭建劳动教育活动平台,支持学生深入城乡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深入开展慰问老人、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植树、假期实践、旅游讲解等一系列公益劳动,通过在劳动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反思,让学生们从情感上高度认识劳动,从态度上极端重视劳动,从价值观上自觉参与劳动。
发挥政府在劳动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各级政府要积极弘扬宣传“工匠精神”和“劳动光荣”引领作用,教育引导大家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劳模典型事迹,让学生们从小树立“劳动者最光荣、劳动者最崇高、劳动者最伟大、劳动者最美丽”的劳动观念。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统筹安排,鼓励文化旅游、农林、科技、工业企业等开放劳动教育场所,辐射带动开发更多的学生综合实践场所、研学实践场所。教育、民政、文化旅游、卫健、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要组织构建劳动教育平台,为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实践场所、人财物力等相关保障。各级政府要为地方企业和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实践搭建桥梁,建立职业院校劳动实践基地,全面提高学生劳动能力与专业素养。要加强职业院校与中小学的无缝对接,定期开展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劳动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浓厚的职业兴趣爱好、人生职业规划、实践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是立身之基,劳动技能是立业之本。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体验生命价值、锤炼意志品质、增强担当情怀的重要载体。只有把劳动教育贯穿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各方面,大力培养劳动兴趣,增强劳动效果,实现知行合一,才能引导广大学生进一步崇尚劳动价值,弘扬奉献精神,完善自我追求,也才能为祖国培养出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兴平市陕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