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家长会是幼儿园邀请家长,围绕特定目标开展的、面对面的、以口头形式为主的群体性活动。它是幼儿园同家庭保持密切联系,促使家长与教师相互理解、配合,促进家园共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幼儿园,每年都召开家长会,如新生家长会、幼小衔接家长会等。
家庭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力量,越来越受关注。因此,幼儿园把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纳入我们教育工作的范畴。
一.传统“一言堂”式家长会——“宣而不照”
(一)审视传统家长会的旧观与弊端
场景1
晚上,小一班教室。家长坐在孩子的小椅子上,班主任站在会场中间,会场气氛安静又严肃。家长到齐了,老师在上面开始了独白:“这学期,我们班一共30个孩子,其中男孩……最后请配合:1.早上8:00以前,请不要送孩子到教室,请先到早班教室;2.……3.……家长们有的低着头默不作声;有的如坐针毡。
场景1是常见的家长会,审视传统的家长会,不难发現它的旧观和弊端。
1.形式——“一言堂”式
所谓“一言堂”,是指缺乏民主的家长会。家长会上,老师有急切的交代和说明,也真诚地让家长了解和配合,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是教师的“一言堂”。
2.内容——陈旧老套
家长会的内容,几乎一成不变,无外乎班级情况分析、学期活动安排和家长配合要求。老师照本宣科,缺乏深入的探讨和具体行为的跟进。
(二)导致失效的深层原因分析
1.观念滞后,主体不明
家长会,顾名思义就是家长的会,家长应是家长会的主体。但传统的理念中,教师总是处于教的地位,认为自己是幼儿教育领域中的专业人员,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没有尊重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因而,家长会就成了“召集家长,吩咐家长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命令发布会”。
2.“一言堂”式灌输,沟通低效
家长会的有效沟通,取决于教师对家长的充分了解和尊重,并依据家长群体的基本特征,采取适宜的沟通方式。“一言堂”式的家长会,家长作为被动的受众,家长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缺少平等的沟通和交流,难以产生共鸣。
如何让家长会真正成为“家长”的会,提高家长会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实践。
二.从“一言堂”向“众言堂”转型——“心心相惜”
(一)更新观念,创设平等温馨的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会是教师、家长这对平等的合作伙伴之间的一种交流形式,交流要走进心灵,让“一言堂”转变成“众言堂”,在沟通中,引起共鸣,达成共识。
场景2
9月下旬,小一班新生家长会。教室里u形的座位安排,自助茶水,轻松的音乐声中,教师热情地接待家长的到来。家长会开始了,老师坐在u形座位的一头,像跟朋友聊天似的,相邻而坐娓娓道来:“这些日子,你们最关心的应该是孩子哭不哭、吃不吃、睡不睡、大小便有没有解出。在班里有的孩子吃得快,有的吃得慢,有的孩子吃一半就起来走来走去。你别担心,我会想尽各种办法让孩子吃饱,吃好。……”
最后是交流分享环节。
“老师,我们孩子吃饭怎么样?在家一直是喂的,我有点担心。”
“露露妈妈,我们俩家的两个孩子是班里最会哭……”家长之间自然地在交流。
场景2是一场有准备的家长会,我们从环境创设、创新形式、角色转变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策略一:环境创设,铺垫沟通基础
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是指家长会的场地环境和条件,u形座位、轻松的音乐、自助茶水,让人感觉温馨,拉近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也为双方间的沟通互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指的就是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间的关系。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要求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以朋友的身份;过程不再是呆板严肃的说教,而是与家长进行将心比心的真诚沟通。
策略二:角色定位,主体主导相得益彰
传统家长会中,教师和家长是说教与接受的关系,角色定位有失偏颇。家长是家长会的主体,必须根据家长的情况和特点,关注和凸显家长主体的地位;教师是家长会的引领者、策划者和推动者。
(二)有效沟通,搭建共育的桥梁
场景3
小四班班级家长会。
师:孩子入园了,已经发生了多起刮擦事件,有的脸被抓破了,有的手臂被咬了……假如有一天,你孩子回家跟你说,‘xx小朋友抢了我的玩具,我抢回来时,他抓了我’,这时,作为家长,你怎么回应?
家长:我会告诉孩子,没关系的,那个小朋友不是故意的。
师:确实是这样,孩子不是故意的。
家长:孩子的事一般都妈妈管。
家长:我会告诉孩子,小朋友之间不可以打来打去。
师: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抓人、挖人、咬人的情况呢?
家长:……
师:孩子本能地出手抢、抓、咬,因为孩子还不具备应有的交往的技能,他不知道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我们怎么办?
师:首先,孩子必须和孩子在一起,在解决冲突中锻炼能力,在交往中学会交往。其次,我们要积极正面地进行引导。我们该如何引导呢?
家长:告诉他,有话好好说。
师:说得很好,我们要告诉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要请求;被抢了,可以主动要求还回来;有困难可以请老师帮助。相信你的孩子,在我们正确、耐心的引导下,慢慢学会交往。 策略三:寻找关注点,形成共鸣
奏出家园共育的和谐篇章,需要了解家长的内心需求是什么,根据需求,确定针对性地的内容是实现有效沟通,形成共鸣的基础。小班阶段,打人、抓人、咬人很常见,属于班里的普遍问题,也是家长普遍关心又担忧的问题。场景2中,老师就反馈了孩子交往中的这些情况。因为是家长关心的问题,所以家长们参与积极,并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
策略四:话题讨论,共商对策
讨论就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假如有一天,你孩子回家跟你说,‘xx小朋友抢了我的玩具,我搶回来时,他抓了我’,这时,作为家长,你怎么回应?”抛出了话题,让每一位家长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主动思考,多方意见交汇。最后,教师对这些共性问题进行解读与分析,给予梳理和小结,提高了家长的认识水平,对共性问题的预防与解决。
场景4
(通过事先沟通,家长会上我让小宝妈妈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小宝妈妈打开微信,开始读: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老师说,‘你儿子有多动症,三分钟都坐不牢,带他去医院看看。’妈妈差点流泪,然而她告诉孩子,‘老师表扬你了,说你以前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羡慕我,因为全班只有你进步了。’……
家长:我真的对孩子太凶了。
家长:……
师:孩子的成长像一棵小树,需要我们精心的呵护与照料,什么时候需要浇水,什么时候需要施肥,都要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
策略五:有效诊断,有备而来
现在的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比较重视,对孩子的期望和对教师、幼儿园的期望都很高,但认识并不到位。一次与小宝妈妈的交流中,她与笔者分享了《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的故事。此时正值家长会前夕,于是我与宝妈约好,让她在家长会上与大家共享。让家长有备而来,用通俗真实的“案例”说话,家长被深深地触动了。
策略六:专业引领,共同成长
早期教育我们应当给予幼儿什么?怎样才能让幼儿获得健康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家长(尤其是祖辈家长)担负着重要的教育角色,但家长又不是专业的教育者,他们的教育意识,教育态度,教育方法都需要进行专业解读和指导。
教师对场景3中孩子的交往问题、场景4关于孩子的成长规律做了科学到位的解读,让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解决了现实中的教育困惑,有利于促进家长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学会理解孩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从而有效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质量。在引领家长接触先进的幼教理念的同时,也确立了教师在家长心中的地位。
家长会是家园共育的桥梁,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磨练,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让拥有独特的优势的家长群体与幼儿园教育融合,促使家园共育发挥最大的成效,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家庭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力量,越来越受关注。因此,幼儿园把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纳入我们教育工作的范畴。
一.传统“一言堂”式家长会——“宣而不照”
(一)审视传统家长会的旧观与弊端
场景1
晚上,小一班教室。家长坐在孩子的小椅子上,班主任站在会场中间,会场气氛安静又严肃。家长到齐了,老师在上面开始了独白:“这学期,我们班一共30个孩子,其中男孩……最后请配合:1.早上8:00以前,请不要送孩子到教室,请先到早班教室;2.……3.……家长们有的低着头默不作声;有的如坐针毡。
场景1是常见的家长会,审视传统的家长会,不难发現它的旧观和弊端。
1.形式——“一言堂”式
所谓“一言堂”,是指缺乏民主的家长会。家长会上,老师有急切的交代和说明,也真诚地让家长了解和配合,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是教师的“一言堂”。
2.内容——陈旧老套
家长会的内容,几乎一成不变,无外乎班级情况分析、学期活动安排和家长配合要求。老师照本宣科,缺乏深入的探讨和具体行为的跟进。
(二)导致失效的深层原因分析
1.观念滞后,主体不明
家长会,顾名思义就是家长的会,家长应是家长会的主体。但传统的理念中,教师总是处于教的地位,认为自己是幼儿教育领域中的专业人员,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没有尊重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因而,家长会就成了“召集家长,吩咐家长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命令发布会”。
2.“一言堂”式灌输,沟通低效
家长会的有效沟通,取决于教师对家长的充分了解和尊重,并依据家长群体的基本特征,采取适宜的沟通方式。“一言堂”式的家长会,家长作为被动的受众,家长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缺少平等的沟通和交流,难以产生共鸣。
如何让家长会真正成为“家长”的会,提高家长会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实践。
二.从“一言堂”向“众言堂”转型——“心心相惜”
(一)更新观念,创设平等温馨的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会是教师、家长这对平等的合作伙伴之间的一种交流形式,交流要走进心灵,让“一言堂”转变成“众言堂”,在沟通中,引起共鸣,达成共识。
场景2
9月下旬,小一班新生家长会。教室里u形的座位安排,自助茶水,轻松的音乐声中,教师热情地接待家长的到来。家长会开始了,老师坐在u形座位的一头,像跟朋友聊天似的,相邻而坐娓娓道来:“这些日子,你们最关心的应该是孩子哭不哭、吃不吃、睡不睡、大小便有没有解出。在班里有的孩子吃得快,有的吃得慢,有的孩子吃一半就起来走来走去。你别担心,我会想尽各种办法让孩子吃饱,吃好。……”
最后是交流分享环节。
“老师,我们孩子吃饭怎么样?在家一直是喂的,我有点担心。”
“露露妈妈,我们俩家的两个孩子是班里最会哭……”家长之间自然地在交流。
场景2是一场有准备的家长会,我们从环境创设、创新形式、角色转变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策略一:环境创设,铺垫沟通基础
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是指家长会的场地环境和条件,u形座位、轻松的音乐、自助茶水,让人感觉温馨,拉近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也为双方间的沟通互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指的就是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间的关系。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要求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以朋友的身份;过程不再是呆板严肃的说教,而是与家长进行将心比心的真诚沟通。
策略二:角色定位,主体主导相得益彰
传统家长会中,教师和家长是说教与接受的关系,角色定位有失偏颇。家长是家长会的主体,必须根据家长的情况和特点,关注和凸显家长主体的地位;教师是家长会的引领者、策划者和推动者。
(二)有效沟通,搭建共育的桥梁
场景3
小四班班级家长会。
师:孩子入园了,已经发生了多起刮擦事件,有的脸被抓破了,有的手臂被咬了……假如有一天,你孩子回家跟你说,‘xx小朋友抢了我的玩具,我抢回来时,他抓了我’,这时,作为家长,你怎么回应?
家长:我会告诉孩子,没关系的,那个小朋友不是故意的。
师:确实是这样,孩子不是故意的。
家长:孩子的事一般都妈妈管。
家长:我会告诉孩子,小朋友之间不可以打来打去。
师: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抓人、挖人、咬人的情况呢?
家长:……
师:孩子本能地出手抢、抓、咬,因为孩子还不具备应有的交往的技能,他不知道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我们怎么办?
师:首先,孩子必须和孩子在一起,在解决冲突中锻炼能力,在交往中学会交往。其次,我们要积极正面地进行引导。我们该如何引导呢?
家长:告诉他,有话好好说。
师:说得很好,我们要告诉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要请求;被抢了,可以主动要求还回来;有困难可以请老师帮助。相信你的孩子,在我们正确、耐心的引导下,慢慢学会交往。 策略三:寻找关注点,形成共鸣
奏出家园共育的和谐篇章,需要了解家长的内心需求是什么,根据需求,确定针对性地的内容是实现有效沟通,形成共鸣的基础。小班阶段,打人、抓人、咬人很常见,属于班里的普遍问题,也是家长普遍关心又担忧的问题。场景2中,老师就反馈了孩子交往中的这些情况。因为是家长关心的问题,所以家长们参与积极,并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
策略四:话题讨论,共商对策
讨论就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假如有一天,你孩子回家跟你说,‘xx小朋友抢了我的玩具,我搶回来时,他抓了我’,这时,作为家长,你怎么回应?”抛出了话题,让每一位家长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主动思考,多方意见交汇。最后,教师对这些共性问题进行解读与分析,给予梳理和小结,提高了家长的认识水平,对共性问题的预防与解决。
场景4
(通过事先沟通,家长会上我让小宝妈妈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小宝妈妈打开微信,开始读: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老师说,‘你儿子有多动症,三分钟都坐不牢,带他去医院看看。’妈妈差点流泪,然而她告诉孩子,‘老师表扬你了,说你以前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羡慕我,因为全班只有你进步了。’……
家长:我真的对孩子太凶了。
家长:……
师:孩子的成长像一棵小树,需要我们精心的呵护与照料,什么时候需要浇水,什么时候需要施肥,都要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
策略五:有效诊断,有备而来
现在的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比较重视,对孩子的期望和对教师、幼儿园的期望都很高,但认识并不到位。一次与小宝妈妈的交流中,她与笔者分享了《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的故事。此时正值家长会前夕,于是我与宝妈约好,让她在家长会上与大家共享。让家长有备而来,用通俗真实的“案例”说话,家长被深深地触动了。
策略六:专业引领,共同成长
早期教育我们应当给予幼儿什么?怎样才能让幼儿获得健康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家长(尤其是祖辈家长)担负着重要的教育角色,但家长又不是专业的教育者,他们的教育意识,教育态度,教育方法都需要进行专业解读和指导。
教师对场景3中孩子的交往问题、场景4关于孩子的成长规律做了科学到位的解读,让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解决了现实中的教育困惑,有利于促进家长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学会理解孩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从而有效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质量。在引领家长接触先进的幼教理念的同时,也确立了教师在家长心中的地位。
家长会是家园共育的桥梁,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磨练,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让拥有独特的优势的家长群体与幼儿园教育融合,促使家园共育发挥最大的成效,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