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全球工业化和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有毒有害气体已经越来越多地存在于各类工业行业和生活环境之中。我们都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这些有毒有害气体的威胁。因此,在各种工作、生活环境中准确地监测和检测各类有毒有害气体的存在和浓度,是我们现在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有毒,中毒,危害,一氧化碳,硫化氢
引言 从基本概念来讲,有毒有害气体就是可能对生命和财产造成危害的气体。大致可划分为有毒气体和有害气体。有毒气体是指气体通过呼吸道吸入或者与皮肤、眼睛等接触,并且作用于人体、并能引起人体机能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病变的无机和有机类气体。烟雾和混有有毒粉尘的气体;还包括其他有毒固体、晶体、液体等挥发的有毒气体,如液氮、液氨、硫酸、苯、苯酚、沥青、硫磺等挥发的有毒气体。有害气体是指无毒气体,可能由于存在量过大而引起氧气不足,造成人员窒息等伤害的气体,例如氮气。虽然没有毒,但如果在空气中的含量过高,也可导致人体窒息,从而引起人体机能发生病变,造成伤害。又如氧气在空气中含量过低,能够造成人体缺氧性病变,造成伤害。含量过高,又极易发生火灾、爆炸及其他危害。再如高压水蒸气、高压空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给人造成烫伤、冻伤和物理性伤害等危害。
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燃烧性、毒害性、窒息性、腐蚀性、爆炸性以及可能发生或加速氧化、分解、聚合等化学反应等方面。由于气体的扩散不受地形的限制,一些自然条件,比如风向、温度等都会影响气体的扩散速度,在泄漏和事故现场形成不断变化的燃烧爆炸或毒害危险区,进而波及到更多地方,形成比固体或液体泄漏更大的危险。可以说,在人类工作的任何环境中,都可能遇到有毒有害气体的威胁。石油化工的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大多属于危险化学品,其固有的巨大能量和危险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绝大多数属易燃、可燃物质。另外许多物料也是高毒和剧毒物质,如果处理不当或发生泄漏,就会在空气中挥发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同时,石油化工生产过程还要使用、产生多种强腐蚀性的酸碱类物质,它们可能会使设备、管线出现腐蚀而导致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煤矿开采中的事故已经成为我国煤矿生产中最大的威胁。烟气和汽车排放气体是有毒有害气体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各类化工、冶金、煤炭等领域的高炉烟气排放,将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汽车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也产生较大影响。
有毒物质作用于人体,并能引起人体机能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病变的症状叫做中毒。有毒有害气体作用于人体的皮肤、眼睛或吸入体内,引起人体机能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病变的症状叫做气体中毒。有毒气体中毒机理主要分5类:刺激性危害,腐蚀性危害,神经麻醉性危害,窒息性危害,溶血性危害,致敏性危害。
有毒有害气体侵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损害人体的机能。其次是皮肤和眼睛,腐蚀性气体对人的皮肤和眼睛伤害较大,非腐蚀性气体对人的皮肤和眼睛伤害较小。无毒类有害气体,可造成人缺氧性窒息,中毒类以上有毒气体极易造成中毒者猝死。腐蚀性气体不仅能造成呼吸系统损害,还能灼伤皮肤及眼睛。
下面列举几种工作中常遇见的有毒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在水中溶解度很低,易溶于氨水。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含碳的物质燃烧不完全时,可产生一氧化碳气体。在很多工业生产中都可接触到一氧化碳的作业,如冶金工业中炼焦、炼铁、锻冶、铸造和热处理生产;化学工业中合成氨、丙酮、甲醇的生产;矿井放炮、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石油开采生产过程;碳素石墨电极制造;内燃机试车,都可能接触到CO。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我国发病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急性职业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与接触一氧化碳的浓度及时间有关。接触一氧化碳后如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于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即可迅速消失者属于一般接触反应。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昏、心跳、眼花、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烦躁、步态不稳、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于离开中毒场所吸入新鲜空气或氧气数小时后,症状逐渐完全恢复。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面色潮红、多汗、脉快,意识障碍。及时移离中毒场所并经抢救后可逐渐恢复,一般无明显并发或后遗症。重度中毒时,意识障碍严重,呈深度昏迷或植物状态。经过救治从昏迷中苏醒的过程中,常出现躁动,意识浑浊,定向力丧失,或失去远、近记忆力。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多数重度中毒患者仍可完全恢复。少数出现植物状态的,表现为意识丧失、睁眼不语。重度中毒者中还可出现脏器的缺氧性改变或并发;出现严重的心肌损害或休克;并发肺水肿者肺中出现湿啰音,呼吸困难。长期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可能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影响。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轻度中毒者在通知医院治疗的同时,可以采取吸入氧气的方法缓解症状,中度及重度中毒者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应采取适当预防措施:在有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場所,应加强自然通风,防止一氧化碳气体的沉积。在各作业施工现场,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时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有条件可用一氧化碳自动报警器。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环境内,须戴供氧式防毒面具操作。应宣传普及预防知识,防止生活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发生。
硫化氢:硫化氢为无色气体,具有臭蛋气味。易溶于水。亦可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可燃上限为45.5%,下限为4.3%。天然气、矿泉水、火山喷气和矿下积水常伴有硫化氢存在。采矿和从矿石中提炼等工业中也都有硫化氢产生;开挖和整治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清除垃圾等作业,以及分析化学实验室工作者都有接触硫化氢的机会。由于硫化氢可溶于水及油中,有时可随水或油流至远离发生源处,而引起意外中毒事故。硫化氢经黏膜吸收快,皮肤吸收甚少。
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剂,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急性硫化氢中毒一般发病迅速,出现以脑和(或)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亦可伴有心脏等器官功能障碍。中毒后的临床表现可因接触硫化氢的浓度等因素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现场抢救极为重要,因空气中含极高硫化氢浓度时常在现场引起多人电击样死亡。应立即使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有条件时立即给予吸氧。现场抢救人员应有自救互救知识,以防抢救者进入现场后自身中毒。中毒者如有呼吸或心脏骤停,应立即施行心肺脑复苏术,施行人工呼吸。施行者应防止吸入患者呼出气或衣服内逸出的硫化氢,防止二次中毒。对有眼刺激症状中毒者,立即用清水冲洗,对症处理。
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应采取适当预防措施:施工现场监测仪器完好,监测人员在下风头监测必须戴防毒用品,施工时随时监测硫化氢浓度,发现气体浓度超标,即时报警,迅速撤离。对含有硫化氢作业井计量产液量时,人员必须戴防毒用品。井场布置合理,值班房设在上风头。在含有硫化氢的油气井作业时,井口和管材必须用防硫的井口和管材。
随着测量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检测和监测气体种类和浓度的方法。当然一台检测仪器,或者一套气体检测系统,并不能完成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和监测的所有工作,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需要充分了解环境中所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性质、分布和发展,研究和掌握它的危险性和毒性,以及出现概率等基础上,更好地避免避免有毒有害气体中毒发生,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对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
关键词:有毒,中毒,危害,一氧化碳,硫化氢
引言 从基本概念来讲,有毒有害气体就是可能对生命和财产造成危害的气体。大致可划分为有毒气体和有害气体。有毒气体是指气体通过呼吸道吸入或者与皮肤、眼睛等接触,并且作用于人体、并能引起人体机能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病变的无机和有机类气体。烟雾和混有有毒粉尘的气体;还包括其他有毒固体、晶体、液体等挥发的有毒气体,如液氮、液氨、硫酸、苯、苯酚、沥青、硫磺等挥发的有毒气体。有害气体是指无毒气体,可能由于存在量过大而引起氧气不足,造成人员窒息等伤害的气体,例如氮气。虽然没有毒,但如果在空气中的含量过高,也可导致人体窒息,从而引起人体机能发生病变,造成伤害。又如氧气在空气中含量过低,能够造成人体缺氧性病变,造成伤害。含量过高,又极易发生火灾、爆炸及其他危害。再如高压水蒸气、高压空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给人造成烫伤、冻伤和物理性伤害等危害。
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燃烧性、毒害性、窒息性、腐蚀性、爆炸性以及可能发生或加速氧化、分解、聚合等化学反应等方面。由于气体的扩散不受地形的限制,一些自然条件,比如风向、温度等都会影响气体的扩散速度,在泄漏和事故现场形成不断变化的燃烧爆炸或毒害危险区,进而波及到更多地方,形成比固体或液体泄漏更大的危险。可以说,在人类工作的任何环境中,都可能遇到有毒有害气体的威胁。石油化工的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大多属于危险化学品,其固有的巨大能量和危险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绝大多数属易燃、可燃物质。另外许多物料也是高毒和剧毒物质,如果处理不当或发生泄漏,就会在空气中挥发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同时,石油化工生产过程还要使用、产生多种强腐蚀性的酸碱类物质,它们可能会使设备、管线出现腐蚀而导致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煤矿开采中的事故已经成为我国煤矿生产中最大的威胁。烟气和汽车排放气体是有毒有害气体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各类化工、冶金、煤炭等领域的高炉烟气排放,将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汽车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也产生较大影响。
有毒物质作用于人体,并能引起人体机能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病变的症状叫做中毒。有毒有害气体作用于人体的皮肤、眼睛或吸入体内,引起人体机能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病变的症状叫做气体中毒。有毒气体中毒机理主要分5类:刺激性危害,腐蚀性危害,神经麻醉性危害,窒息性危害,溶血性危害,致敏性危害。
有毒有害气体侵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损害人体的机能。其次是皮肤和眼睛,腐蚀性气体对人的皮肤和眼睛伤害较大,非腐蚀性气体对人的皮肤和眼睛伤害较小。无毒类有害气体,可造成人缺氧性窒息,中毒类以上有毒气体极易造成中毒者猝死。腐蚀性气体不仅能造成呼吸系统损害,还能灼伤皮肤及眼睛。
下面列举几种工作中常遇见的有毒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在水中溶解度很低,易溶于氨水。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含碳的物质燃烧不完全时,可产生一氧化碳气体。在很多工业生产中都可接触到一氧化碳的作业,如冶金工业中炼焦、炼铁、锻冶、铸造和热处理生产;化学工业中合成氨、丙酮、甲醇的生产;矿井放炮、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石油开采生产过程;碳素石墨电极制造;内燃机试车,都可能接触到CO。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我国发病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急性职业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与接触一氧化碳的浓度及时间有关。接触一氧化碳后如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于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即可迅速消失者属于一般接触反应。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昏、心跳、眼花、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烦躁、步态不稳、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于离开中毒场所吸入新鲜空气或氧气数小时后,症状逐渐完全恢复。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面色潮红、多汗、脉快,意识障碍。及时移离中毒场所并经抢救后可逐渐恢复,一般无明显并发或后遗症。重度中毒时,意识障碍严重,呈深度昏迷或植物状态。经过救治从昏迷中苏醒的过程中,常出现躁动,意识浑浊,定向力丧失,或失去远、近记忆力。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多数重度中毒患者仍可完全恢复。少数出现植物状态的,表现为意识丧失、睁眼不语。重度中毒者中还可出现脏器的缺氧性改变或并发;出现严重的心肌损害或休克;并发肺水肿者肺中出现湿啰音,呼吸困难。长期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可能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影响。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轻度中毒者在通知医院治疗的同时,可以采取吸入氧气的方法缓解症状,中度及重度中毒者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应采取适当预防措施:在有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場所,应加强自然通风,防止一氧化碳气体的沉积。在各作业施工现场,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时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有条件可用一氧化碳自动报警器。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环境内,须戴供氧式防毒面具操作。应宣传普及预防知识,防止生活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发生。
硫化氢:硫化氢为无色气体,具有臭蛋气味。易溶于水。亦可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可燃上限为45.5%,下限为4.3%。天然气、矿泉水、火山喷气和矿下积水常伴有硫化氢存在。采矿和从矿石中提炼等工业中也都有硫化氢产生;开挖和整治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清除垃圾等作业,以及分析化学实验室工作者都有接触硫化氢的机会。由于硫化氢可溶于水及油中,有时可随水或油流至远离发生源处,而引起意外中毒事故。硫化氢经黏膜吸收快,皮肤吸收甚少。
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剂,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急性硫化氢中毒一般发病迅速,出现以脑和(或)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亦可伴有心脏等器官功能障碍。中毒后的临床表现可因接触硫化氢的浓度等因素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现场抢救极为重要,因空气中含极高硫化氢浓度时常在现场引起多人电击样死亡。应立即使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有条件时立即给予吸氧。现场抢救人员应有自救互救知识,以防抢救者进入现场后自身中毒。中毒者如有呼吸或心脏骤停,应立即施行心肺脑复苏术,施行人工呼吸。施行者应防止吸入患者呼出气或衣服内逸出的硫化氢,防止二次中毒。对有眼刺激症状中毒者,立即用清水冲洗,对症处理。
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应采取适当预防措施:施工现场监测仪器完好,监测人员在下风头监测必须戴防毒用品,施工时随时监测硫化氢浓度,发现气体浓度超标,即时报警,迅速撤离。对含有硫化氢作业井计量产液量时,人员必须戴防毒用品。井场布置合理,值班房设在上风头。在含有硫化氢的油气井作业时,井口和管材必须用防硫的井口和管材。
随着测量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检测和监测气体种类和浓度的方法。当然一台检测仪器,或者一套气体检测系统,并不能完成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和监测的所有工作,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需要充分了解环境中所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性质、分布和发展,研究和掌握它的危险性和毒性,以及出现概率等基础上,更好地避免避免有毒有害气体中毒发生,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对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