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10年来,成文军在全国拍摄了百余尊文革后尚站立的毛泽东塑像,他说,“只要知道毛主席还在哪里招手,我就前进”
黑龙江文革期间塑立了较多的毛泽东塑像,这和当地比较发达的重工业是分不开的。在齐齐哈尔富拉尔基的“中国一重集团”厂区,伫立着一尊不锈钢材质的毛泽东塑像,这是一次性浇铸成的,熔炼不锈钢钢水55吨,最终的成品重达35吨,这在全国是惟一的。佳木斯的毛泽东塑像是硅铝铸造的。没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成熟技术手段做依托,只凭借冲天的“革命热情”及“无限忠于和敬爱”,是无法做到的。
河南省也是留存毛泽东塑像较多的一个省份,塑像分布在郑州(1座)、洛阳(3座)、开封(3座),新乡、鹤壁、商丘各1座。
湖北省同样留存较多的毛泽东塑像,成文军已经拍摄的有:武汉3座,黄石3座。
而广东省的毛泽东塑像已经拆得几乎一座不剩。制作毛泽东像的人曾开玩笑说:“广东人民最讲实际,所以广东发展得最快,什么都走在前头,开先锋之气。”
成文军仅知道在广东顺德西面杏坛镇南朗村的一个祠堂里有尊毛泽东塑像。2007年2月,成文军坐大巴换中巴再乘三轮“摩的”,从广州经顺德转杏坛到达南朗村。
4层楼的村委会办公楼,他想找村领导询问放毛泽东塑像的祠堂在什么位置,可还没有推开玻璃门,就看到了毛泽东像立在前庭的中央。
戴着“劳力士”金表的村干部告诉他,这尊塑像是1975年从广州军区用车再用船运到村里,放在村中的祠堂里,那时候大队部就设在这里。2005年,村里修了办公楼,就把像搬到了这里。之前还花了好几千块钱,请人把像维修了一下,重新刷了油漆,重新做了底座,原来的底座都被白蚁给咬坏了。
村干部还告诉他,有人出钱要买走这尊像,他们不卖。
天府广场
1999年8月,成文军到成都去拍那里的毛泽东塑像。
成都人喜好打牌是全国闻名的,但大都是消遣娱乐,即便是追求个“刺激”和“效益”,“赌资”也都是小小数额。所以有成都人跟成文军摆:“不能耍大喽,看老人家伸展的手指拇,耍可以,每次不可以超过5元,老人家规定了哩。”
建造时,事关塑像的朝向还有一段插曲。按“东方红”的原理,应该面向东方,但这样放置,老祖宗规划建造的旷地“皇城坝”却到了塑像身后的西边,以后集会的群众看到的是领袖的背面,这是决不可以的。向南,看到的是侧面,肯定人们也不接受。向西最好,但这样严重有悖“东方红”的寓意。后来有人想出了合理的逻辑:既然东风要压倒西风,不向西怎么可以。这样便皆大欢喜。
汶川地震时,成文军开着车在四川呆了一个月。镜头里,人们在天府广场毛泽东像下振臂高呼,深夜里,毛泽东塑像注视着降了半旗的旗杆。
谁也不敢拆的毛像
在拍摄丽江东方红广场毛泽东塑像的时候,成文军曾和一位当地的老人攀谈。老人说,那些年是准备要拆掉塑像的,有关单位找到了一个施工队,先没有告诉他们拆什么,只是要求他们务必用一个夜晚拆利索。施工队的领导答应了,可晚上到了现场才知道要拆毛泽东塑像,他们傻了,之后是拒绝。
从此,再找谁,谁也不愿意去动塑像。
就这样,塑像留了下来。老人还有一句话,给成文军印象也非常深刻,老人说:我们纳西人有个习惯,就是知道感恩。
东方红广场的招手毛泽东塑像高7.1米,基础高5.16米,7.1和5.16象征着什么,40岁以上的中国人大都知道的。基座和塑像的高度相加是12.26米,这又寓意着毛泽东12月26日的生日。
塑像和基座都在观礼台上,资料里记载,台子高度是为了寓意1949年,设计成1.949米。塑像1969年4月动工,当年10月1日竣工。
成文军在全国看了很多的毛泽东塑像,其中的尺度大都是有着寓意的,落成的日期大都选择在毛泽东生日的那天,还有的是在国庆节或七一。济南原北园人民公社塑立的塑像落成于1970年8月9日,是因为毛泽东于1958年的8月9日来这里视察,并发出了“人民公社好”的号召。
最西端和最南端
1909年成文军到新疆喀什旅游。蒙着盖头面纱的维族妇女,热闹的巴扎,充满了异域风情的老城区,成文军在一条巷子里走的时候,抬起头,突然看到了毛泽东像的后背。也就是今天站在喀什人民广场上的毛泽东像。当年听说毛泽东像要拆,很多少数民族群众挽起胳膊肘,围在毛泽东周围。
在他印象里,那时毛泽东塑像周围有许多土砖的老房子,塑像下过往的许多维族女人还都用褐色的面巾蒙着面孔。现在蒙面的女人很少见了,周围老房子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装饰漂亮的广场、漂亮的商厦。
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上的毛泽东塑像,是成文军拍摄到的塑像中年代最久的一尊,建于1952年。塑像原来坐落在乌鲁木齐市的新疆十月拖拉机厂,该厂是建国不久由苏联政府援助建设的,工厂竣工后,为彰显中苏友好,在工厂门前塑立了毛泽东和斯大林的塑像。
现在,十月拖拉机厂已经倒闭了,工厂的地皮早卖给了房地产商,变成了今天的红十月小区。工厂后面的雅玛里克山上已经建成了别墅区和公园,毛泽东塑像也被新的主人迁移到山上,在这里,他目光的远方已是高楼林立的乌鲁木齐。至于和毛泽东塑像一并伫立了几十年的斯大林塑像,成文军打电话找到了拖拉机厂的留守人员询问,他说:早就不知道下落了。
1992年8月到三亚,成文军为了去西沙群岛驻进了海军招待所,在离招待所不远的办公楼前面,看到了站立挥手的毛泽东塑像。当时他还没有拍摄塑像这个专题的念头,但他知道了,这尊背依着大陆面对着大海的毛泽东塑像,是置于中国陆地最南端的一尊。
这尊塑像和他更早些年在中国最西端的城市喀什看到的毛泽东塑像一样,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文军写道:“我一直这样感觉,伫立在这样地方的毛泽东,不是统帅,倒是更像一个挺拔的战士、哨兵……”
大家习惯了
成文军最喜欢的自己的一张照片,是给自己拍的影子——毛泽东塑像巨大的影子映在地上,成文军举着相机的影子立在旁边。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影像的实验,但我知道,以前没有人这么拍过。”2008年平遥摄影节参展时,他这样写道。参展的第一张照片就是毛泽东的手上停着一只鸽子,镜头只选了毛泽东像的半个面孔和伸出的右手,看上去毛泽东像好像在微笑着注视这只鸽子。
曾经也有艺术界的哥们给他出过各种各样的主意,比如用遥控飞机模型带着相机飞到毛像上方,从毛泽东眼睛的视角拍过去,又比如用热气球加摄像头从高处选择最好的角度……也许那真的是能诞生伟大照片的观念,但最后成文军还是用最平常的视角透过镜头打量着一切,毛像周围那些行走的人,繁华的街景,荒凉的村落,满地的玉米杆,亮着灯光的洗浴中心,毛像前纵横交错的高架桥,宣誓的大学生,合影的人群……那是几乎接近于历史文献的照片,没有任何的粉饰和涂抹。已经摸了相机近30年的成文军,没有用任何技巧,回到了最简单的标准,“只要清楚就行了。”
影像评论家鲍昆说,“从形式讲,毛泽东像属于公共艺术,从内容上讲,也代表着那个时代的艺术文化水平。成文军的照片记录了半个世纪以来,我们中国人对于那个时代的公共艺术的处理和理解。从历史和文化角度说,现在说毛泽东像已经对政治没有了什么影响,它已经成为文化遗存。毕竟这是我们这一代的历史,这个民族共同的文化精神历程。”
截止2009年7月,国内已有数十尊毛泽东像成为保护文物。
成文军边拍边把照片贴在博客上,博客留言里有关毛塑像的争吵,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
成文军很少去回应,他还是在平静地拍着,不管是被骂成傻子,还是有人说他在做一件伟大的事。
偶尔,他回几句:“……否定文革,但对那个时期的资料,我们再不能像文革‘破旧立新’那样的方式,毁之弃之,应该回顾和反省。”
“那是个痴迷的时代。”
“历史硬盘里的文挡,有时候不能随意删除,对吧!”
“刚刚翻过去的历史,现在无论被我们怎样粉饰或涂抹,都是无济于事的。”
拍摄了这么多毛泽东像,让成文军记忆最深刻的,是在黑龙江密山县连珠山镇。
——那只是一个整整空置了20年的基座,水泥剥落,露出残破的红砖。毛泽东像曾经就在这个基座上矗立了20年。历经40多年风雨,这里的人也一直没有拆掉基座,虽然它就在这个小镇的路口。当地上些岁数的人,他们还习惯把这个原475军工厂门前方的小路口,称作毛泽东塑像。
成文军问载他过来的蹦蹦车师傅:“毛泽东塑像都搬走那么多年了,为什么还把这里叫毛泽东塑像呢?”
师傅说:“大家习惯了。”
今天,中小型的毛泽东像也在一些工厂生产批发。成文军去过生意最好的山东嘉祥、河北保定和福建泉州,尽管一尊3米左右高的花岗岩质地毛泽东像要卖3万多元,汉白玉的价格更高,但那里的工厂每年都要批发四五十尊毛泽东像。
究竟是什么人在买毛泽东像?成文军问这些工厂的老板——主要是3种人:暴发户,煤老板,还有一些搞高科技研究的单位。成文军在某航空物理研究所拍摄毛泽东像时,一个研究员就指着毛泽东像说:“你知道吗?这么多年我们这里平安无事,都是因为毛泽东在保佑我们。”
(供图:成文军)
黑龙江文革期间塑立了较多的毛泽东塑像,这和当地比较发达的重工业是分不开的。在齐齐哈尔富拉尔基的“中国一重集团”厂区,伫立着一尊不锈钢材质的毛泽东塑像,这是一次性浇铸成的,熔炼不锈钢钢水55吨,最终的成品重达35吨,这在全国是惟一的。佳木斯的毛泽东塑像是硅铝铸造的。没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成熟技术手段做依托,只凭借冲天的“革命热情”及“无限忠于和敬爱”,是无法做到的。
河南省也是留存毛泽东塑像较多的一个省份,塑像分布在郑州(1座)、洛阳(3座)、开封(3座),新乡、鹤壁、商丘各1座。
湖北省同样留存较多的毛泽东塑像,成文军已经拍摄的有:武汉3座,黄石3座。
而广东省的毛泽东塑像已经拆得几乎一座不剩。制作毛泽东像的人曾开玩笑说:“广东人民最讲实际,所以广东发展得最快,什么都走在前头,开先锋之气。”
成文军仅知道在广东顺德西面杏坛镇南朗村的一个祠堂里有尊毛泽东塑像。2007年2月,成文军坐大巴换中巴再乘三轮“摩的”,从广州经顺德转杏坛到达南朗村。
4层楼的村委会办公楼,他想找村领导询问放毛泽东塑像的祠堂在什么位置,可还没有推开玻璃门,就看到了毛泽东像立在前庭的中央。
戴着“劳力士”金表的村干部告诉他,这尊塑像是1975年从广州军区用车再用船运到村里,放在村中的祠堂里,那时候大队部就设在这里。2005年,村里修了办公楼,就把像搬到了这里。之前还花了好几千块钱,请人把像维修了一下,重新刷了油漆,重新做了底座,原来的底座都被白蚁给咬坏了。
村干部还告诉他,有人出钱要买走这尊像,他们不卖。
天府广场
1999年8月,成文军到成都去拍那里的毛泽东塑像。
成都人喜好打牌是全国闻名的,但大都是消遣娱乐,即便是追求个“刺激”和“效益”,“赌资”也都是小小数额。所以有成都人跟成文军摆:“不能耍大喽,看老人家伸展的手指拇,耍可以,每次不可以超过5元,老人家规定了哩。”
建造时,事关塑像的朝向还有一段插曲。按“东方红”的原理,应该面向东方,但这样放置,老祖宗规划建造的旷地“皇城坝”却到了塑像身后的西边,以后集会的群众看到的是领袖的背面,这是决不可以的。向南,看到的是侧面,肯定人们也不接受。向西最好,但这样严重有悖“东方红”的寓意。后来有人想出了合理的逻辑:既然东风要压倒西风,不向西怎么可以。这样便皆大欢喜。
汶川地震时,成文军开着车在四川呆了一个月。镜头里,人们在天府广场毛泽东像下振臂高呼,深夜里,毛泽东塑像注视着降了半旗的旗杆。
谁也不敢拆的毛像
在拍摄丽江东方红广场毛泽东塑像的时候,成文军曾和一位当地的老人攀谈。老人说,那些年是准备要拆掉塑像的,有关单位找到了一个施工队,先没有告诉他们拆什么,只是要求他们务必用一个夜晚拆利索。施工队的领导答应了,可晚上到了现场才知道要拆毛泽东塑像,他们傻了,之后是拒绝。
从此,再找谁,谁也不愿意去动塑像。
就这样,塑像留了下来。老人还有一句话,给成文军印象也非常深刻,老人说:我们纳西人有个习惯,就是知道感恩。
东方红广场的招手毛泽东塑像高7.1米,基础高5.16米,7.1和5.16象征着什么,40岁以上的中国人大都知道的。基座和塑像的高度相加是12.26米,这又寓意着毛泽东12月26日的生日。
塑像和基座都在观礼台上,资料里记载,台子高度是为了寓意1949年,设计成1.949米。塑像1969年4月动工,当年10月1日竣工。
成文军在全国看了很多的毛泽东塑像,其中的尺度大都是有着寓意的,落成的日期大都选择在毛泽东生日的那天,还有的是在国庆节或七一。济南原北园人民公社塑立的塑像落成于1970年8月9日,是因为毛泽东于1958年的8月9日来这里视察,并发出了“人民公社好”的号召。
最西端和最南端
1909年成文军到新疆喀什旅游。蒙着盖头面纱的维族妇女,热闹的巴扎,充满了异域风情的老城区,成文军在一条巷子里走的时候,抬起头,突然看到了毛泽东像的后背。也就是今天站在喀什人民广场上的毛泽东像。当年听说毛泽东像要拆,很多少数民族群众挽起胳膊肘,围在毛泽东周围。
在他印象里,那时毛泽东塑像周围有许多土砖的老房子,塑像下过往的许多维族女人还都用褐色的面巾蒙着面孔。现在蒙面的女人很少见了,周围老房子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装饰漂亮的广场、漂亮的商厦。
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上的毛泽东塑像,是成文军拍摄到的塑像中年代最久的一尊,建于1952年。塑像原来坐落在乌鲁木齐市的新疆十月拖拉机厂,该厂是建国不久由苏联政府援助建设的,工厂竣工后,为彰显中苏友好,在工厂门前塑立了毛泽东和斯大林的塑像。
现在,十月拖拉机厂已经倒闭了,工厂的地皮早卖给了房地产商,变成了今天的红十月小区。工厂后面的雅玛里克山上已经建成了别墅区和公园,毛泽东塑像也被新的主人迁移到山上,在这里,他目光的远方已是高楼林立的乌鲁木齐。至于和毛泽东塑像一并伫立了几十年的斯大林塑像,成文军打电话找到了拖拉机厂的留守人员询问,他说:早就不知道下落了。
1992年8月到三亚,成文军为了去西沙群岛驻进了海军招待所,在离招待所不远的办公楼前面,看到了站立挥手的毛泽东塑像。当时他还没有拍摄塑像这个专题的念头,但他知道了,这尊背依着大陆面对着大海的毛泽东塑像,是置于中国陆地最南端的一尊。
这尊塑像和他更早些年在中国最西端的城市喀什看到的毛泽东塑像一样,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文军写道:“我一直这样感觉,伫立在这样地方的毛泽东,不是统帅,倒是更像一个挺拔的战士、哨兵……”
大家习惯了
成文军最喜欢的自己的一张照片,是给自己拍的影子——毛泽东塑像巨大的影子映在地上,成文军举着相机的影子立在旁边。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影像的实验,但我知道,以前没有人这么拍过。”2008年平遥摄影节参展时,他这样写道。参展的第一张照片就是毛泽东的手上停着一只鸽子,镜头只选了毛泽东像的半个面孔和伸出的右手,看上去毛泽东像好像在微笑着注视这只鸽子。
曾经也有艺术界的哥们给他出过各种各样的主意,比如用遥控飞机模型带着相机飞到毛像上方,从毛泽东眼睛的视角拍过去,又比如用热气球加摄像头从高处选择最好的角度……也许那真的是能诞生伟大照片的观念,但最后成文军还是用最平常的视角透过镜头打量着一切,毛像周围那些行走的人,繁华的街景,荒凉的村落,满地的玉米杆,亮着灯光的洗浴中心,毛像前纵横交错的高架桥,宣誓的大学生,合影的人群……那是几乎接近于历史文献的照片,没有任何的粉饰和涂抹。已经摸了相机近30年的成文军,没有用任何技巧,回到了最简单的标准,“只要清楚就行了。”
影像评论家鲍昆说,“从形式讲,毛泽东像属于公共艺术,从内容上讲,也代表着那个时代的艺术文化水平。成文军的照片记录了半个世纪以来,我们中国人对于那个时代的公共艺术的处理和理解。从历史和文化角度说,现在说毛泽东像已经对政治没有了什么影响,它已经成为文化遗存。毕竟这是我们这一代的历史,这个民族共同的文化精神历程。”
截止2009年7月,国内已有数十尊毛泽东像成为保护文物。
成文军边拍边把照片贴在博客上,博客留言里有关毛塑像的争吵,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
成文军很少去回应,他还是在平静地拍着,不管是被骂成傻子,还是有人说他在做一件伟大的事。
偶尔,他回几句:“……否定文革,但对那个时期的资料,我们再不能像文革‘破旧立新’那样的方式,毁之弃之,应该回顾和反省。”
“那是个痴迷的时代。”
“历史硬盘里的文挡,有时候不能随意删除,对吧!”
“刚刚翻过去的历史,现在无论被我们怎样粉饰或涂抹,都是无济于事的。”
拍摄了这么多毛泽东像,让成文军记忆最深刻的,是在黑龙江密山县连珠山镇。
——那只是一个整整空置了20年的基座,水泥剥落,露出残破的红砖。毛泽东像曾经就在这个基座上矗立了20年。历经40多年风雨,这里的人也一直没有拆掉基座,虽然它就在这个小镇的路口。当地上些岁数的人,他们还习惯把这个原475军工厂门前方的小路口,称作毛泽东塑像。
成文军问载他过来的蹦蹦车师傅:“毛泽东塑像都搬走那么多年了,为什么还把这里叫毛泽东塑像呢?”
师傅说:“大家习惯了。”
今天,中小型的毛泽东像也在一些工厂生产批发。成文军去过生意最好的山东嘉祥、河北保定和福建泉州,尽管一尊3米左右高的花岗岩质地毛泽东像要卖3万多元,汉白玉的价格更高,但那里的工厂每年都要批发四五十尊毛泽东像。
究竟是什么人在买毛泽东像?成文军问这些工厂的老板——主要是3种人:暴发户,煤老板,还有一些搞高科技研究的单位。成文军在某航空物理研究所拍摄毛泽东像时,一个研究员就指着毛泽东像说:“你知道吗?这么多年我们这里平安无事,都是因为毛泽东在保佑我们。”
(供图:成文军)